劉康偉

摘?要:近年來,萬福生科、康美藥業、爾康制藥、欣泰電氣等財務造假事件頻頻發生,會計人員雖然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但是職業道德缺失。所以,非常有必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基礎會計教學全過程。目前在基礎會計課程思政過程中存在專業課教師思政意識不強、忽視思政目標以及只注重專業知識的考核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增強專業教師思政意識和素質、將思政目標融入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思政融入基礎會計教學實施、改革學生學習評價體系等措施,使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基礎會計教學的全過程,以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關鍵詞:課程思政;基礎會計;誠實守信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75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會議上又指出思想政治融入課程的具體方法“要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門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17年,“課程思政”又被寫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文件里,我們國家非常重視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然而,會計造假事件在會計實務界頻繁發生,會計專業各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顯得尤為重要。而基礎會計作為會計專業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目標就是通過財務會計報告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會計人員作為生成和提供會計信息的主體,不僅應具備精湛專業知識,還應該具備客觀公正、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因此,將基礎會計課程融入思政元素意義重大。但是,將思政元素融入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1?基礎會計課程思政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意識有待加強
“立德樹人”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而高校中專業課教師又是育人隊伍的中堅力量。但是,大多數專業教師認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由思政課老師和輔導員完成,專業課教師任務只是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因此,專業課教師在進行專業課講授時,出現了教書與育人的脫節現象,專業課教師育人意識不強,專業知識與思想道德不能同向同行。陶行知先生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書育人”。因此,高校專業課教師應該意識到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與育人,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在課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專業能力和思想道德同向同行、同步提升。
1.2?教學目標中忽視了思政目標
授課教師在制訂基礎會計教學大綱、教案、講義等內容時,一般只強調基礎會計課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很少涉及思政育人目標。在基礎會計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也主要講授會計的基本理論、會計的核算方法等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理論和會計專業技能內容,而思政育人的內容基本上不涉及。然而,在我國會計實務中,萬福生科、康美藥業、爾康制藥、欣泰電氣等財務造假事件頻頻發生,為了防范財務造假事件的發生,高校培養的會計人才不僅應具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同時還應具備誠實守信、廉潔自律等會計職業道德。因此,在基礎會計課程講授中,思政育人目標應融入整個教學過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思政育人目標等三方面目標同向推進。
1.3?考試考核評價只注重專業知識的考核
目前基礎會計課程學業成績構成主要采用期末主卷、期中考試和平時成績相結合的形式。期末主卷考核采用閉卷考試形式,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會計基礎理論與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進行賬務處理的能力。期中考試通過雨課堂上傳期中測試題,在規定時間完成答題。平時成績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制造業經濟業務核算這一章練習題要求學生寫到答題紙上,線下完成,其他各章練習題都是通過雨課堂線上完成。期末考試、期中考試和各章練習題,一般只涉及專業知識的內容,沒有涉及思政育人的題目。評價體系中缺少思政育人的評價,導致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課程只是一種形式,基礎會計課程思政的效果大打折扣,課程思政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因此,為了更好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基礎會計課程,可以將財務造假案例、錯賬更正等設置為開放性題目融入思政內容納入期末試卷和平時作業中,將思政育人效果進行量化,也能引起學生對思政育人的重視。
2?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基礎會計課程的路徑
為了有效將思政元素融入基礎會計課程中,首先應提高專業教師的思政意識,其次將課程目標中融入思政目標,然后在教學實施全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最后在考核評價體系中也要融入思政的考核。
2.1?增強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和自身素質
作為基礎會計課程專任教師,意識到教師是課程思政的關鍵。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張智強指出“要是沒有德育意識,解惑的工作做得再好也只能算是一個百度輸出終端”。作為培養會計人才的施教者,教師在培育會計專業技能與職業道德方面承擔了同等重要的責任,必須教育同進,德育并行。在講授基礎會計課程全過程中將思想政治、人文素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潛移默化地融入其中,真正實現教書育人。
教師職責是教書和育人。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一個高素質的教師將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陶行知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家的言行要求教師必須修身立德,做出示范,成為學生做人做事的一面鏡子。在教育學生之前自己先受教育,教師自身先要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才能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
2.2?將思政目標融入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和考核,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學習。所以,為了有效將思政元素融入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全過程,必須先重新構建教學目標,將思政目標融入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中。深度挖掘基礎會計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利用案例教學、微視頻、情景教學、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等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將專業內容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素質目標納入課程目標設計當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價值引領和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教書和育人的有機統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學生具備進行會計核算的初步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愛國、敬業、誠信、遵規守紀、勇于擔當責任的思想道德品質。
基礎會計思政目標:
(1)通過講授會計發展歷史等,堅定學生文化自信,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2)通過講授會計準則變遷以及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讓學生學會站在歷史唯物主義角度思考問題,辯證分析問題,不斷借鑒國際經驗,完善我國會計準則;同時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也彰顯了我國會計國際話語權及地位,涵養學識的家國情懷,培養學生對會計專業的自豪感。
(3)通過講授會計職業素養等,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廉潔自律的精神品質。
(4)通過講授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會計核算方法知識等內容,培養學生誠信、遵規守紀、依法辦事、客觀公正的精神品質。總之,只有將思政目標融入教學目標中,才能將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的融入基礎會計教學全過程。
2.3?課程思政融入基礎會計教學實施過程
在講授基礎會計課程過程中,應該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尋找各個教學項目與思政元素之間的關聯性,將思政教育融匯到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全過程。
2.3.1?課前精心備課,準備思政案例
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用心用智去準備每一節課,借助網絡搜集大量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思政案例,通過釘釘、雨課堂等發送到班級群,讓學生提前預習下一節課內容。比如,在講授“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知識點前,教師將金亞科技財務造假案例發布給學生,同時設置1~2道思考題,上課時對設置的思考題進行提問,記入平時成績。通過提前學習財務造假案例,不僅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而且讓學生意識到財務造假不僅是公司監管體制存在缺陷,更重要是涉案人員誠信意識淡薄,知法犯法,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起“誠實守信、遵規守紀、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意識,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做一名合格的會計工作者。
2.3.2?課堂講解,融入思政
經過充分備課,教師在講授基礎會計課程時應適時融入思政內容。比如,在正式講授本節課“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理論知識之前,先對金亞科技案例設置的1~2個問題進行提問,不僅可以反映學生預習情況,而且進一步強化學生誠實守信、不做假賬的思想。通過該案例引入本節課第一個信息質量特征“可靠性(真實性、客觀性)”,教師結合財務造假案例進一步解釋“可靠性”,讓會計專業學生時刻記住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一定要真實可靠,不能提供虛假會計信息。通過思政案例融入課堂,不僅讓學生基礎會計理論知識學得更扎實,而且引導學生樹立法治理念、誠信理念和準則理念,讓學生意識到做假賬不僅可恥,而且危害投資者和社會的利益。
2.3.3?課后布置作業,進行反思
每節課結束后及時布置相關作業,讓學生感受“溫故而知新”的重要性,加深對已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這一知識點講完后,將學生進行分組,以組為單位搜集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財務造假案例,制作成課件,每次講授新課前,請一個小組中一名成員講授財務造假案例,并指出該案例涉及的思政內容,匯報時間不超過10分鐘。匯報過程中老師和各組學生同時進行評分,記入平時成績。
通過課前精心備課、課堂融入思政的講解和課后布置作業,將思政內容全過程融入基礎會計課程中,學生在學到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能潛移默化地接受課程思政教學帶來的正能量。
2.4?改革學生學習評價方式,將思政內容融入考核評價
基礎會計課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會計職業道德、愛國情懷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會計專業知識的教學中,所以在教學效果評價和考核中應該既要注重基礎會計理論專業知識的考核,又要注重思政元素的考核。該課程考核包括過程性考核(50%)和終結性考核(50%)兩大部分。即學生學業成績=過程性考核×50%+終結性考核×50%。過程性評價考核由學生平時作業、課堂筆記、實訓技能測試構成,即過程性考核=平時作業×50%+課堂筆記×20%+實訓技能成績×30%;終結性考核由期末理論知識考試(閉卷)確定。該課程具體考核方案見表1。
3?結論
總之,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講授基礎會計專業理論知識,還應該根據思政目標不斷探索、挖掘、歸納總結基礎會計課程思政元素,將思政內容全過程融入基礎會計課程中。教師不僅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還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培養真正的高素質財務會計人員。
參考文獻
[1]高霞.《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改革探索[J].財會學習,2020,(28):166168.
[2]李冰凌.課程思政融入基礎會計實訓有效路徑探析[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4):2022.
[3]陳維青,李青青.思政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農業會計,2020,(2):89.
[4]李錫成.基礎會計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經濟師,2019,(1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