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慧,王衛平



摘? 要:課程思政是高校“三全育人”體系構建的重要一環,應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而專業群平臺課具有共建共享、輻射范圍廣等特點,有效的課程思政設計和實施尤為重要。文章以物流管理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平臺課《供應鏈管理》為例,探索課程思政的目標設計、實施路徑和效果評價,提出以漸進式任務為載體,實現育人目標的“認知—認同—踐行”及以“互聯網+”教學為手段,以生為本融入課程思政等,并提出應加強平臺課課程思政建設的協同性和系統性。
關鍵詞:專業群平臺課;課程思政;供應鏈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4; G712?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1.041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integrity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construction. The platform courses of professional group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wide radiation, etc.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aking the platform cour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the national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goal design,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proposes "cognition identification practic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progressive tasks as the carrier, and "internet+" teaching as the means to integrate the student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and proposes that the coordination and systematic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latform cours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professional group platform cours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0? 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課程思政是高?!叭恕斌w系構建的重要一環,是立足課程作為學科專業發展的基礎地位,從育人維度來體現課程價值,發揮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共同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明確要求“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2]。其中,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需要深入梳理教學內容,結合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職業院校專業群建設、教學資源優化配置和深化教學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便是專業群平臺課程的建設,專業群平臺課具有共建共享、輻射范圍廣等特點,有效的課程思政設計和實施尤為重要。
1? 《供應鏈管理》課程概述
《供應鏈管理》課程是學校物流管理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專業平臺課程,課程圍繞供應鏈管理這一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對照《供應鏈管理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供應鏈運營專業教學標準》,融入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供應鏈金融等智慧供應鏈最新技術要求,設置了“供應鏈管理基礎、典型供應鏈運營管理模式及方法、供應鏈管理拓展、供應鏈設計與運營綜合實訓”四個模塊,包含11個項目27項子任務,如圖1所示。
《供應鏈管理》課程內容豐富,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課程主要開設在大二上學期,此時正是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敏感期,他們除了希望全面掌握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理論、具體的管理方法和前沿知識外,還迫切需要正確的價值引領,以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專業素養。
2? 《供應鏈管理》課程思政目標設計
課程思政的建設應從思政目標的設計出發。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精準挖掘和彰顯“專業課知識”內在蘊含的“思政元素”,發揮專業課程隱性教育功能,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內在統一的教育能力[3]。高水平專業群平臺課受眾面廣,且一般具有一定的建設基礎,深入挖掘蘊含在專業知識、技能中的思政元素,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具有必要性和可行
性[4]。《供應鏈管理》課程組以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指引,結合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面向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行業進行人才需求及職業素養分析,確定以“浙商底色、鏈接未來”作為課程思政的目標,包括新發展理念的政治認同、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開放大氣的合作精神、誠信守法的法治精神、追求卓越的奮斗精神。主要素養目標為:
目標一:能夠理解并認同供應鏈管理對國家戰略、企業發展、個人發展的重要性,辯證認識我國供應鏈管理相關行業發展水平與新發展理念,增強政治認同度、民族自豪感,增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時提升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認同感。
目標二:能夠理解并認同供應鏈管理中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法治精神、奮斗精神等,進一步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認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及操作習慣,培養職業素養,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能保持良好的職業行為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課程組團隊基于上述目標,結合國家政策、時事熱點、企業案例、人物故事、實踐項目等進行具體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
3? 《供應鏈管理》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3.1? 以漸進式任務為載體,實現育人目標的“認知—認同—踐行”
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不能僅停留在理論認知階段,應拓展教學方式方法,實現價值認同和踐行自覺。本課程以“學習導入—知識學習—任務實施—拓展與測評”的漸進式教學過程以及國家政策、時政案例、企業案例、人物故事、實踐項目等為載體,采用情境教學、案例分析、專題研討、模擬演練等教學方法,實現育人目標的螺旋式上升,從理論認知到價值認同,再到自覺踐行。如表1所示:
3.2? 以“互聯網+”教學為手段,以生為本融入課程思政
當代大學生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他們成長于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之中。在“互聯網+”時代,課程思政不能套用傳統課堂的話語體系,而是要建立新的價值引導范式,形成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的新形式。相對于線下的傳統課堂,網絡價值認知的構建是一個從單一走向立體化的過程,也就是讓主流價值觀由原先單一的課堂單向傳播,變為課堂和網絡空間的雙維傳播的過程[5]。課程思政的實施應依托“互聯網+”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課程思政元素、信息技術、傳統課堂相互融合,實現課程思政從單一平面教學向立體化教學的轉變。
課程組借助省級在線教學資源平臺,發布在線思政元素資源,開展課前線上布置任務、線下課堂講授討論、課后線上實踐測評教學形式,形成線上與線下互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寓課程思政元素的精髓于多樣化教學方式中。其中在線課程平臺為受教育者提供集聲音、圖像、文字于一體的畫面,也創新課程思政的教學方式,豐富了“互聯網+課程思政”的方法途徑;而網絡交流的平等性和交互性,營造了師生平等參與互動、開放的氛圍,有效激發了受教育者主體作用的發揮;教師還可以根據課
程平臺在線數據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生為本進行動態調整,提高課程思政的實效性。以項目一的任務2為例,實施過程如圖2所示:
4? 《供應鏈管理》課程思政育人效果評價
課程思政育人效果評價十分重要,學生應為課程思政評價的關鍵因素,課程思政評價應結合專業課程教育,重在評價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課程組在2022年上學期,通過發布課前、課中、課后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58份,通過分析發現:70%的學生認為能辯證認識我國供應鏈行業發展水平與競爭能力,增強了民族自信,57%的學生認為提升了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認同感,77%的學生認為增強了團隊合作能力,說明課程思政教學具有較好地效果;但仍有9.7%的學生認為在素質提升上感覺不明顯,說明課程思政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還需要進一步改進提升。
5? 總結和展望
課程思政的建設應該是動態優化的過程,應通過建立PDCA循環機制,不斷調整授課方法、授課資源,從而優化并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經過兩年的實踐,《供應鏈管理》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略有成效,但還有一些不足,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
5.1? 如何提高與專業思政的協同性?
作為專業群平臺課,授課對象的專業跨度較大,涉及經濟類、管理類、工科類等專業,專業思政要求有一定的區別。應在總體課程思政的目標下,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開展更細化的課程思政設計與教學,以提高與專業思政的協同性和課程思政育人效果。
5.2? 如何體現課程思政的系統性?
以案例、視頻等為載體的課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往往是零散的,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是較為零散的、無組織的,以單純灌輸為主是教師本能行為。課程思政的建設應堅持系統的觀點,與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有機結合,進行系統性設計和組織,循序漸進地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教學全過程,落實到教材選用、教案課件編寫等具體環節,以真正實現全過程融入。
參考文獻:
[1] 吳晶,胡浩.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001).
[2]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 (2020-06-06)[2022-09-30].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2020.
[3] 岳宏杰. 高校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研究[J]. 現代教育管理,2021(11):66-71.
[4] 張啟慧,孟慶永. 《供應鏈管理》高水平專業群平臺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現代商貿工業,2022,43(17):43-44.
[5] 劉淑慧. “互聯網+課程思政”模式建構的理論研究[J]. 中國高等教育,2017(Z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