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楷模素材是重要的德育資源,是教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助力。在實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應該依據教學需要,有原則、有方法地應用時代楷模素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活動,幫助學生增強道法認知,同時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行。文章以原則和方法為重點,詳細介紹時代楷模素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時代楷模;素材;應用
作者簡介:朱鈞暉(1972—),男,浙江省義烏市賓王學校。
立德樹人是實施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道德與法治的課程目標有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認知,引導學生樹立社會公民意識等。時代楷模是特定歷史時期,影響一代人思想和行為的人,是鼓舞和教育全員前進的無窮力量。由此可見,時代楷模是重要的德育資源[1]。此外,時代楷模存在于現實生活,具有生活性。道德與法治是具有生活性的學科,倡導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與生活中的人、事、物進行互動,建構道法認知,塑造良好品行。鑒于此,在實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科的育人目標和生活性,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有原則、有方法地應用時代楷模素材,借此輔助學生建構道法認知,提升思想水平和行動水平。
一、有原則地應用時代楷模素材
時代楷模具有典型性、激勵性。教師在實施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應該結合教學需要,遵循典型性和激勵性,有原則地應用時代楷模素材。
(一)遵循典型性原則應用時代楷模素材
時代楷模是時代發展歷程中涌現的具有典型性的榜樣人物,展現了時代的特征[2]。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教材內容,遵循典型性原則,挖掘、應用具有時代特征的時代楷模素材,促使學生了解時代楷模的優秀品質,感受其實踐精神。
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創新永無止境”為例,此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憂患意識。創新是此課的關鍵詞。筆者關注課程內容與素材的聯系,以創新為指導,應用有創新精神的時代楷模素材。具體來說,筆者應用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這一素材,展現其依托日常工作,著力踐行創新,解決工作問題,推動工作發展的精神。
首先,筆者啟發學生思考:“同學們,我們所處的時代一直在不斷發展,各行各業所采用的技術、所使用的工作手段都在不斷創新。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只有科學家才具備創新的精神與能力呢?普通崗位上的工作者具不具備這種精神,能不能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以及自己的知識積累,開展創新創造的活動呢?”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從教材內容出發,展開進一步的思考。有的學生給出這樣一個答案:“我認為不僅科學家能夠實現創新,普通人也能夠進行創新創造。”
其次,筆者導入素材,帶領學生了解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的事跡:“同學們,在山東港口青島港上,就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在工作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這些困難并沒有消磨他們的意志,打擊他們的精神,反而讓他們愈挫愈勇,推動他們實現了工作上的創新,促使他們的工作不斷進步。大家覺得我們應不應當對這支團隊抱有敬佩之心,并且向他們學習呢?”
最后,通過這種形式,筆者實現了課程知識與時代楷模素材的有機統一,引領學生以教材內容為起點,結合課程的主題,把握案例,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更加豐富、更加立體的認識,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與提升。在此素材的輔助下,學生可以了解創新的重要性,感受創新的魅力,樹立創新意識,尊重創新,勇于創新。
(二)遵循激勵性原則應用時代楷模素材
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引發社會的強烈反響,具有有效的激勵作用。榜樣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在與榜樣互動的過程中,會受到其良好思想品行的激勵,進而自主模仿榜樣,弘揚榜樣精神[3]。在實施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應該遵循激勵性原則,選擇合適的時代楷模素材,結合教學需要,靈活應用,以此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
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責任與角色同在”為例,此課旨在引導學生形成責任意識,促使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勇于承擔責任。
首先,筆者挖掘時代楷模素材“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的事跡,并在課上導入素材:“醫務工作者堅守抗疫一線,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醫者的責任,用仁心大愛和精誠醫術,為抗擊疫情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了解“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事跡的過程中,學生深刻理解教材的內容:“很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著責任,其中有的離我們很近,有的離我們很遠;有的我們很熟悉,有的我們甚至永遠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沒有他們履行各自承擔的責任,很難想象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其次,筆者引導學生探究與分享:“面對疫情,如果你是醫務工作者,你會選擇在除夕夜之前,不畏生死奔赴抗疫前線嗎?你會不怕傳染,在抗疫前線救死扶傷,不勝不歸嗎?”學生通過換位思考,小組交流,說出自己心中所想。
最后,筆者讓學生推舉三名代表上臺發言,可以說說對“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事跡的感觸;可以說說從時代楷模的事跡中學習到的精神;還可以說說自己對履行責任的看法。在此素材的輔助下,學生受到時代楷模的激勵,可以更好地融入課堂,樹立責任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向時代楷模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勇于承當責任,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
二、有方法地應用時代楷模素材
時代楷模素材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的輔助。在課堂上,教師要應用科學的方法呈現時代楷模素材,使學生理解課程教學內容,同時受到心靈洗禮,由此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
(一)講述故事,建構知識體系
學生是道德與法治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要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時代楷模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榜樣人物,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借助多樣的方式了解了時代楷模的故事,對時代楷模身上的美好品質有了認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己講述時代楷模的故事,使學生自主地形成認知,建構知識體系。
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社會生活講道德”為例,此課旨在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道德,學會尊重他人,以禮待人,努力做誠實守信的人。
首先,筆者在課前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請利用課余時間,搜集尊重他人、禮貌待人或者誠實守信的時代楷模故事,在課堂上分享你搜集的故事。”此任務推動學生走進生活,利用多樣的方式搜集時代楷模的故事,了解他們的感人事跡,感受他們身上的美好品質。
其次,筆者在課堂教學時依據教學情況,隨機選擇學生上臺講述時代楷模故事。學生講述時代楷模故事的過程中,講者和聽者都可以受到道德的感染,感受時代楷模身上的美好品質。
最后,筆者立足于學生講述的時代楷模故事,應用提問法、討論法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由此加深學生對尊重他人、以禮待人以及誠實守信的理解,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開展日常的教學活動時,教師除了設計“講故事”的教學環節,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選取時代楷模素材進行講解,還可以靈活地結合課程內容,在課件中展示時代楷模故事,讓學生在學習與探究的同時,能夠受到時代楷模素材的影響,進一步加深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的認知,建立起更加完善、立體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體系。
仍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責任與角色同在”為例,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這一課的內容時,結合這一課知識的不同模塊,分別搜集不同的故事。
具體來說,筆者在帶領學生了解“責任”這一概念時,就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為學生展示“公交車司機在突發疾病時,緊急地將公交車停穩在路邊,保障了全車人的生命安全”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案例,真正對“責任”這一概念產生深刻的認識。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建構了知識體系,從而推動了優質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建設。
(二)體驗情境,加深認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情境是學習者進行有意義建構的途徑[4]。情境是應用適宜的資源創設的真實場景,從而將學習者的思想、情緒、認知等元素導入創設的真實場景中,使學習者在認知的驅動下,高效理解與掌握知識。
時代楷模素材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寶貴的情境資源。教師在設計與實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時,應該多樣化應用時代楷模素材,科學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情境中感悟,促使學生遷移生活經驗,結合自身認知去探尋與理解相關問題,由此深刻認知課堂所學,提高思想覺悟,從而真正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
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師生之間”為例,此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教師,并能與教師愉快地相處。筆者挖掘時代楷模張桂梅老師的先進事跡,將她的相關視頻用軟件剪輯、加工成教學視頻。
首先,筆者播放教學視頻,結合視頻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是什么讓張桂梅老師扎根貧困地區40多年?如果沒有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精神品質,同學們覺得張桂梅老師會堅守到現在嗎?”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認真觀看視頻內容,邊觀看邊思考,從張桂梅老師的一言一行入手,深刻感受她身上的美好品質,對教師以及教師的職責建構了新的認知。
其次,筆者繼續向學生提問:“如果你是張桂梅老師班級中的一分子,你會如何和她相處呢?”在此問題的驅動下,學生激活思維,想象各種和張桂梅老師相處的方法,并積極作答。筆者把握教學時機,追問學生:“同學們現在是如何和自己的老師相處的呢?今后要如何和老師更好地相處呢?”如此,不但可以使學生在時代楷模素材的啟發下,一步步地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知,而且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張桂梅老師的師者大愛,筆者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情境:“同學們,假如你生活在大山之中,家庭里的重男輕女思想嚴重,作為一名女生,你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這個時候,有一位老師走進了你的家里,說服了你的父母,讓你繼續讀書,并不斷鼓勵你努力學習,考上大學,走出大山。你的內心會產生怎樣的感想呢?”
學生踴躍發言,對情境中“自己”的感想進行分析。筆者順勢總結張桂梅老師的奉獻事跡,引導學生道:“張桂梅老師不忘教育報國的初心,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扎根貧困地區40多年,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同學們,老師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我們可以走近自己的老師,更加深入地了解老師,師生之間彼此尊重、相互關心、攜手共進!”如此,筆者靈活地應用時代楷模素材,結合張桂梅老師的真實經歷,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情境,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識,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推動了學生思想觀念的進步與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可以立足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科特點和教學目標,聯系教學內容,有原則、有方法地應用時代楷模素材,以此輔助學生深入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建構知識體系,提升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賀浩博.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塑造學生人格的實踐[J].學周刊,2021(31):185-186.
[2]白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2021(13):78-79,96.
[3]郭智.激勵理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0(37):149.
[4]王青玲.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0(2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