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圓鈺 徐涵



摘要:自黨的十九大以來,各部門多次就促進技術技能人才更好更快發展而發布政策、采取措施。通過構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標”分析框架,基于麥克唐納爾和埃爾莫爾構建的政策工具,運用Nvivo11.0軟件對黨的十九大以來與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發展高度相關的6個政策文件進行編碼,從政策文本的表達方式即技術層面剖析技術技能人才政策及其作用發揮的現狀。研究發現:當前我國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存在政策工具分布不合理、政策工具與政策目標搭配不均衡、政策文本重復率稍高、部分政策措施不夠細化等問題,對此在政策制訂的技術層面提出以下建議:優化政策工具的比例結構、均衡政策工具與政策目標的使用、降低政策文本的相似度和落實落細政策措施。
關鍵詞: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政策工具;政策目標;Nvivo
中圖分類號: G712文獻標識碼: A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新時代,經濟社會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而高質量、高效率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人力的支持,技術技能人才是新時代建設的主力軍,經濟能否發展壯大、社會能否穩步推進,皆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把握新時代的特征,培養滿足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產業轉型與升級、新技術革命輸送源源不斷的人力、智力支持,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使命[1]。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有關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指導層出不窮,新的挑戰也不斷涌現。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到2025年全面推進技能型社會的建設,到2035年基本建成技能型社會。當下,產業轉型升級、技術進步使得技能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隊伍依然緊缺,人才的培養培訓難以適應市場需求,勞動者技能素質和技能的提高迫在眉睫。
目前,在研究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相關文獻中,出現了不同視角的研究成果。楊金石基于企業創新創業的視角思考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一方面在企業內部設立機構滿足技能人才的學歷進修和專業培訓,另一方面與高職院校合作組建訂單班培養國際化高技能人才[2]。崔天嵐以內容型激勵理論為依據,從職業選擇、職業認同和職業發展的角度挖掘技術人才政策與職業教育吸引力之間的關聯[3]。羅堯成、冉玲統計了近二十年來的高技能人才政策,通過分析梳理其文本內容,探究出高技能人才政策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從戰略地位確立期、培養體系建設期、培養改革深化期以及環境優化建設期出發,認為我國高技能人才相關政策需要加強政策系統設計、提升政策執行力度、實現政策前瞻引領等[4]。王廷梅等人審視了目前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的課程體系構建,給出要將課程體系的實施過程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關鍵策略,進而實現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精準化與個性化[5]。劉英霞基于技能型社會背景,構建了技術技能人才要素模型,對職業院校提出了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路徑[6]。
當前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內容上主要關注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路徑;在研究視角上,鮮有從政策工具的角度出發對技術技能人才發展進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對政策內容和結構的量化統計也較為少見。因此,本研究從黨的十九大以來有關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6個主要政策文本切入,有效分析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工具的運用現狀、把握政策效果以及深入探討政策文本在技術層面的表達方式,旨在推動進一步完善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為建設技能型社會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7]。
二、研究設計
科學的研究方法對理解與高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相關的政策文件至關重要,資料來源的可靠度、分析框架的合理性,都將對研究結果產生深刻影響。
(一)研究方法
要想了解技術技能人才的政策發展現狀,就要對與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現狀相關的政策文本進行深入分析。內容分析法是一種通過詮釋文獻的內在結構、傳播過程及其與社會情境間的關系對各類型文獻進行再次分析的方法[8]。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內容分析法,結合Nvivo11.0分析軟件,對與技術技能人才相關的政策文本進行編碼,概括出政策內容的特征。
(二)資料來源
政策頒布主體來源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網、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國務院官網以及其他直屬部委的官網等,政策文本的發布時間是從黨的十九大至今,即2017年10月至2022年5月。以“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人才發展”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查找到十余篇與之相關的政策?;凇案叨认嚓P性”的篩選原則,將僅出現關鍵句但并非全文以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為主題的政策排除,最終確定與技術技能人才發展高度相關的6份政策文本(見表1)。
(三)分析框架
政策工具最早來源于社會科學領域,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個人或公共組織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和途徑有目的地影響和作用于社會進步[9]。本研究采用美國政策學家麥克唐納爾和埃爾莫爾構建的政策工具對政策文本進行分析,以政策工具作為X軸、政策目標作為Y軸,構建二維分析框架,對6份政策進行研究。
1.X軸:政策工具
國外政策工具研究相較于國內起步較早且成果豐碩,目前在全球影響力較大且使用頻率較高的政策工具有以下四種研究:一是豪利特和拉米十從干預強度的角度,將政策工具劃分為強制性、自愿性和混合性三類;二是麥克唐納爾與埃爾莫爾根據政策工具的價值及目標取向劃分出命令性、激勵性、職能拓展性、權威重組性和勸告性五類;三是羅斯維爾和澤福德從政策影響的不同層面,將政策工具劃分為供給型、需求型和環境型三類;四是施耐德和英格拉姆從政策執行者行為的視角,將政策工具分為權威型、激勵型、能力型、象征勸告型和學習型五類。由于我國職業教育政策一般由權威主體發布,系統性和目標性較強,且一般是基于政策清晰后去采取行動的情況,這與麥克唐納爾與埃爾莫爾價值和目標取向的劃分依據較為適應,因此采用命令性、激勵性、職能拓展性、權威重組性和勸告性五類政策工具[10]。
命令性政策工具一般自上而下推行,具有強制性,主要表現為政策主體對政策客體提出權威性的行為要求。激勵性政策工具是指,在通常情況下,政策主體會通過給予物質性的補償,如報酬與補貼等,或者非物質性的鼓勵,如表彰和政策傾斜等,來讓政策客體主動采取積極措施,從而減少阻力、提高效率,但也存在著難以統一激勵目標的問題且需要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職能拓展性政策工具是政策主體通過提供與政策客體相關領域的一定資源,如設立專門的平臺、加強設施建設以及提供技能培訓等,從而促進其長遠性的發展,盡管前期投入成本較高,但該政策工具注重的是長期回報價值。權威重組性政策工具是通過引入第三方來促成政策目標的落實,這樣做一是可以保證政策落實的公平性,二是能有效解決改革動力不足的問題,三是可以充分調配各方資源形成改革的強大合力,不過運用權威重組性政策工具時也要承擔著各類變革的風險。勸告性政策工具一般通過宣傳和引導等方式來傳遞某種價值,具體可以有打口號、組織活動、發布宣傳政策文本內容等行為,從而增加政策客體的參與度和認同度,雖然投入成本較低,但使用效果難以長久維持。
根據促進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政策的實施特點,本研究將五個政策工具作為Nvivo11.0編碼分析的一級維度,在此基礎上形成10個二級維度,具體維度劃分和政策描述示例見表2。
2.Y軸:政策目標
僅從政策工具這一單一視角是無法對政策文本進行深入解析的,因此還需要配合政策目標進一步剖析。結合現有的關于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目標來看,宏觀方面均是通過打造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人才支撐,具體分析政策的各項措施后,歸納總結出以下兩點直接目標:一是要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質量;二是要優化技術技能人才的結構。在滿足這兩個基本的政策目標后,進而才能促進宏觀目標的實現[11]?;谏鲜龇治觯纬杀狙芯康目蚣埽鐖D1。
三、政策分析
本研究使用Nvivo11.0對6份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的政策文本進行編碼,以“?!苯Y尾的一句話作為一個編碼節點,共獲得編碼247條。
(一)詞頻分析
通過Nvivo11.0統計出技術技能人才發展政策文本中出現頻數較高的詞匯,“具有最小長度”設置為2,由此生成“詞語云”,即詞匯出現的頻率圖,詞匯字號越大,代表著該詞匯出現的頻次越多,反之則越小(見圖2)。詞語云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政策文本的核心內容,除去本研究主題詞“技能”和“職業”的干擾,“培訓”“人才”和“評價”出現的頻次最多,分別是423次、325次和160次。此外,“社會”“企業”等實施主體也是高頻詞匯,說明關于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文本注重對人才的培訓和評價,同時重視社會與企業在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方面的參與度。上述出現的幾個關鍵詞構成了6份政策文本的核心內容[12]。
(二)X軸分析
X軸主要是對政策工具進行分類統計,用以描述五個工具的使用情況和搭配關系。在6份政策文件中,命令性、激勵性、職能拓展性、權威重組性及勸告性五種政策工具均得到了運用,各類型政策工具使用情況如下:命令性政策工具使用最多,占比28.34%;其次是權威重組性工具,占比25.51%;然后是職能拓展性工具,占比21.46%;接著是激勵性政策工具,占比17.81%;勸告性政策工具則使用最少,僅占6.88%。
首先,在命令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中,目的要求和監督保障所占比例分別為51.43%、48.57%,使用頻次相當。結合政策文本內容具體來看,從縱向的時間邏輯出發,公共政策對于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問題所提出的權威性要求是循序漸進的: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從“推進基本職業培訓”到“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在技術人才與技能人才發展貫通方面,由“鼓勵支持”到“暢通”再到“拓寬”;在技術技能人才發展“天花板”問題方面,從開始“聚焦問題”到“完善技能等級體系”再到“全面推行體系”,最后“普遍建立技能等級制度”。因此,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每年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建設越來越重視,并對與之相關的發展領域和規模都提出了明確規定,不過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如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社會風氣等,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受阻現象依然存在,在技能型社會的建設中仍是需要加大關注的一個問題。
其次,在激勵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中,政策支持占比最多,為52.27%,其次是待遇補貼,占比36.36%,最后是表彰鼓勵,僅占比11.36%。其中,政策支持和待遇補貼屬于物質性的補償,表彰鼓勵屬于非物質性補償,在6份政策中,涉及具體措施的相關政策并不多,且以上政策普遍基于以國家為主體的宏觀層面給出建議,例如,關于物質性的補償方面,6份政策文本均有涉及,且大部分措施有所重合,為了讓勞動者憑借技能提升待遇,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國務院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待遇相統一的激勵機制,鼓勵憑借技能創造財富、增加收入,對于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要對比相應層級的技術人才確定其待遇;《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和《“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均提出要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其要求程度從“逐步提高”到“切實提高”再到“大力提高”;而《“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中對高技術技能人才的激勵措施相對而言豐富和具體些,還提出了推動高技能人才配偶和子女的相關保障服務;隨著技能型社會建設的提出,2022年3月,《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明確提出要把體現技術技能價值的工資單元設置在工資結構中或者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設置單獨的技能津貼。另一方面,在非物質性的鼓勵措施中,為了強化技能價值的激勵導向:《國務院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和《“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都強調完善“以國家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的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制度;《“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也特別提出要在各級各類活動中加強對高技能人才的表彰獎勵,同時對成效突出的職業院校、培訓機構和企業等進行表彰??梢钥吹剑瑹o論是物質性激勵還是非物質性激勵,都是從宏觀層面上提出指導性建議,沒有具體的可操作性設計。總體來說激勵性政策工具運用得較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調動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的積極性,但細節措施需要進一步規劃和落實,更好推動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
第三,在職能拓展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中,人才培訓占比大于平臺建設,二者占比分別為58.49%和41.51%,兩者之間相差不多。結合具體政策內容來看,職能拓展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措施:首先,加強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培訓,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的未來發展。除了基礎的技能培訓以外,各培訓機構應該適應時代變化提供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培訓內容,讓勞動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來參與培訓。在培訓實施者方面,職能拓展性政策工具主要通過加大財政投入來實現主體多元化。其次,豐富與職業技能相關的培訓平臺,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質量,滿足國家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秶鴦赵宏P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提出要推進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建設,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養與交流的基地,除此之外,適應新時代的線上培訓平臺也是一大創新,《“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對與之相關的內容細化,并將職能拓展性政策工具和命令性政策工具搭配使用。最后,促進技能人才與技術人才相互融通,提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從近五年的政策中能夠發現這一趨勢的加強,提出要推動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融合發展,支持高技能人才參評專業技術職稱、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參評職業技能評價。2021年,對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的融通再次進行了制度強化,另外,在《“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和《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中也反復強調擴大技術與技能人才職業發展貫通領域,探索兩類人才在數字經濟領域的融合發展。這些職能拓展性政策工具在著眼新時代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諸多具體可行的措施。
第四,在權威重組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中,因為只劃分了一個二級維度,即機制改革,因此這里主要結合政策文本的具體內容來分析。關于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機制改革總體上涉及四個方面,即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制、職業技能培養培訓機制、技術技能人才評價機制和監督監管機制。首先是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制,過去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等級評價與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已不能匹配,為壯大技術技能人才隊伍,需要調動多方力量來參與職業技能的等級認定,因此使用權威重組性工具可以充分發揮資源的效益最大化。其次是職業技能培養培訓機制改革,除了滿足勞動者目前所需的技能學習,還要立足新時代,努力建設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在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規模上都要有大幅提升。然后是技術技能人才評價機制,評價的公平性、科學性以及多元化都對高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的壯大起著重要作用,第三方的加入與合作,對考核人才有正向激勵作用,另外,拓展技能人才的評價渠道,如使用理論知識考試、技能實操考核、競賽選拔等,可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積極性。最后是監督監管機制,秉承著公開公正的原則進行全方位的監督,除了傳統的規范管理以外,創新監管機制、探索新的監督方式也必不可少,如《“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中所提到的“雙隨機、一公開”方式。從6份政策文本內容可以看到,政策主體始終注重對權威重組性政策工具的使用,并將其與命令性政策工具、激勵性政策工具和職能拓展性政策工具搭配靈活運用,這不僅體現了政策工具使用的科學性,而且還能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在新時代社會建設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五,在勸告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中,鼓勵引導占比居多,為64.71%,宣傳方式則占比較少,為35.29%。使用勸告性政策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影響力,即使隨著時代發展可能效果減弱,但對振興高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必不可少。一方面,多樣化的活動與競賽會增強職業發展的吸引力和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質量。當下高技術技能人才的質量和規模難以適應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創新宣傳方式,積極開展技術技能展示交流,不僅局限于國內相關的技能活動和競賽,也要放眼全球。另一方面,針對職業技能培訓社會影響力不足以及公眾知曉度較低的問題,勸告性政策工具通過大力宣傳職業技能政策來弘揚勞動精神、大國工匠精神以及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廣泛開展解讀政策的活動,對于宣傳的渠道,可以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站及手機客戶端等平臺來加強輿論引導和宣傳力度,為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不過綜合來看,上述6份政策中勸告性政策工具使用很少,盡管部分政策有所提及,可依然不夠細化,這是亟需關注的一個問題。
綜上所述,在政策工具的使用方面,當前關于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以命令性政策工具和權威重組性政策工具為主,職能拓展性、激勵性和勸告性政策工具為輔。6份政策中,5個政策工具存在使用不均衡的情況,命令性和權威重組性政策工具使用頻次過高,而勸告性政策工具占比極低。二級維度中,激勵性政策工具下的政策支持、待遇補貼和表彰鼓勵也分布不均,職能拓展性政策工具下的人才培訓和平臺建設、勸告性政策工具下的宣傳方式和鼓勵引導同樣占比差距過大。在政策內容方面,存在政策文本重復率稍高和部分政策措施不夠細化等問題。
(三)Y軸分析
根據6份主要政策文本的內容,將我國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目標設置為提高人才質量和優化人才結構兩個方面。在政策工具一級維度和二級維度的基礎上,對政策目標進行量化統計。
在政策工具的一級維度中,提高技術技能人才質量這一目標遠大于優化技術技能人才結構目標,總計為208條,占比為84.21%,而優化人才結構目標總計僅39條,占比15.79%。數據表明,當前我國對于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文本注重實現人才質量的提高,在優化人才結構這一方面相對關注較少。在提高人才質量目標中,命令性和權威重組性政策工具使用最多,均為56條,其次是職能拓展性和激勵性政策工具,分別為42條和40條,勸告性政策工具使用最少,只有14條。在優化人才結構目標中,依舊是命令性工具使用頻次最高,為14條,其次是職能拓展性工具和權威重組性工具,分別是11條和7條,激勵性和勸告性政策工具使用都極少,分別為4條和3條。
在政策工具的二級維度基礎上,除表彰鼓勵以外,其余政策工具對提高人才質量目標的支持均大于優化人才結構目標,政策支持和宣傳方式對提高人才質量的支持甚至為100%,而對優化人才結構沒有支持,這同樣也反映出了政策工具對于政策目標的支持出現不平衡的狀況。在提高技術技能人才質量目標中,機制改革使用最多,為56條,監督保障、目的要求、政策支持、人才培訓、平臺建設和待遇補貼次之,最少的是表彰鼓勵,僅有2條。在優化技術技能人才結構目標中,目的要求、人才培訓和機制改革對人才結構目標的支持居多,分別為12條、8條和7條,其余二級維度的政策工具支持都少于或等于3條。
上述分析表明,政策工具與政策目標之間存在著不匹配、不均衡的問題,關于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更傾向于實現提高人才質量的目標,并且在機制改革和監督保障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如多次使用權威重組性和命令性政策工具,相對忽視其他政策工具的使用,具體表現在待遇補貼、鼓勵引導、宣傳方式及表彰鼓勵方面支持極少。
(四)X*Y軸交叉分析
綜合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標進行交叉分析,探尋二者間的關聯,統計情況見表3。
由表3可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數量目標在命令性、激勵性、職能拓展性、權威重組性和勸告性政策工具中分別占比80%、90.91%、79.25%、88.89%和82.35%,均遠遠超過優化人才結構目標的政策工具占比。
為實現提高技術技能人才質量目標,大量使用命令性和權威重組性政策工具,占比均為27%,職能拓展性和激勵性政策工具的使用緊隨其后,分別為20%和19%,勸告性政策工具使用最少,占比為7%,由此可以推測,命令性與權威重組性政策工具和提高人才質量目標關系緊密。在實現優化技術技能人才結構目標中,命令性政策工具仍然使用最多,占比高達36%,接著是職能拓展性政策工具,占比為28%,勸告性政策工具使用依舊最少,占比為8%。
綜上,兩個政策目標的實現主要依賴于命令性政策工具的使用,權威重組性和職能拓展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也不可或缺。
四、優化建議
基于上述對政策工具、政策目標以及政策工具*政策目標的多維分析,發現現有政策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仍存在不少問題。為了更好地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發展,從政策文本的表達方式(即技術層面)提出以下四個方面的優化建議。
(一)優化政策工具的比例結構
一方面,增加勸告性和激勵性政策工具的使用。目前在我國技術技能人才的政策中,命令性政策工具使用最多,職能拓展性和權威重組性政策工具次之,勸告性和激勵性政策工具使用最少。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經濟支持除了在工資績效方面下功夫外,還要額外投放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的專項津貼補助,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科研項目給予經費傾斜,繼續鼓勵參加形式多樣的技能活動和比賽,對表現優異者提供物質與非物質的獎勵,從而增加勞動者建設新時代和技能型社會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平衡使用五類政策工具的基礎上科學組合,如將命令性和職能拓展性政策工具相結合、激勵性和勸告性政策工具相結合等。職能拓展性政策工具注重長遠目標的實現,如果沒有命令性政策工具加以輔助,那對技術技能人才發展問題的關注和投入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激勵性政策工具的使用能提高勞動者在建設新時代中的積極性和幸福感,搭配勸告性政策工具的使用,為技術技能人才營造職業認同和技能強國的社會輿論氛圍,持續提供滿足個人職業發展的內在價值,構建起勞動者的責任感和認同感。
(二)均衡政策工具與政策目標的使用
由上述統計數據可知,在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上,當前政策目標明顯偏向提高人才質量方面,大部分政策工具的使用都是對其提供支持,缺乏對優化技術技能人才結構這一目標的關注。出現這樣的情形,是由我國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急需高質量人才引起的,但人才結構的優化對促進國家全面發展、均衡發展仍是不可或缺,因此需要增加政策工具對優化人才結構目標的支持。政策主體在提升技術技能人才質量目標上投入很多,并且已經有所成效,機制改革和監督保障的使用已經足夠,可減少這兩個政策工具的運用,相對提高表彰鼓勵、待遇補貼、宣傳方式和鼓勵引導等政策工具的使用頻率。對于優化人才結構的目標而言,政策主體在目的要求上規劃最多,說明國家希望先通過命令性政策工具讓社會重視對技術技能人才結構的優化,這種做法速度快、成本低,但對政策主體要求較高,且政策主客體間要有良性配合的基礎[13]。就目前看來,盡管政策主體已經意識到優化人才結構的重要性,但具體的政策投入不多也不深入,因此需要加強權威重組性政策工具對技術技能人才結構進一步探索,同時加大激勵性和勸告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來提高技術技能人才流動的積極性,進而減少政策目標的偏向問題,讓政策工具的使用在提高人才質量目標與優化人才結構目標兩方面相當。
(三)降低政策文本的相似度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多部門均頒布了有關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在給6份政策文本進行編碼時發現其存在著不少重復的文本內容,而相似度過高會帶來兩大問題:一方面,頻繁的重復會降低政策主體的權威性;另一方面,政策文本重復率高意味著政策措施創新不多,從而降低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前進的動力。針對這類問題,首先可以通過各部門協商,在制定政策前多進行有效溝通,禁止照搬照抄,設置專門的政策頒布前的監管部門,仔細核實文本的重復率問題,根據各部門的定位實施配套政策文本的發布細則要求;其次可以探索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地域性政策,根據當地產業經濟情況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靈活應對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問題,精準定位新時代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目標,對癥下藥已經出現的問題,不只是局限發布宏觀政策,要增加特殊問題的政策頒布;最后可以注重政策文本的前瞻性和創新性,要能夠根據目前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預測其未來改革的趨勢,勇于突破傳統政策文本的束縛,提高創新度。
(四)落實落細政策措施
上述分析可知,關于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部分政策從宏觀層面提出建議,某些方面的措施還不夠全面和細化,而再好的政策,如果不能落實、落細,也只能是“紙上談兵”,起不了大作用。新時代注重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只有把國家發布的宏觀措施在有效時間內出臺相應細則、落實到位,才能為勞動者成長成才創造更好的條件,提供更多的機會。政策的細化與落實,離不開兩大原則:一是瞄準目標、穩扎穩打,在政策目標非常明確的前提下,立足實際,圍繞黨中央的要求有序推進各項工作,現有政策頒布后,實施細則要立刻跟上,把每條政策內容細化為可操作性的措施,這樣,宏觀性的政策要求搭配具體措施就會形成強大合力,從而加快技術技能人才發展問題的解決;二是集思廣益、通力合作,措施的有效性依賴社會各方給出的反饋,深入技術技能人才工作領域,觀察與傾聽勞動者的問題,這樣制定出來的措施才更有針對性,另外,政策細則的設計、發布與監管等往往需要多個部門的良好配合,政策措施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也需要多方認證,所以,搜集多方建議、協調合作才可以落實落細政策措施。
參考文獻
[1]范竹君.新時代職業教育教材高質量管理:價值意蘊、內涵特征與實踐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7):24-30.
[2]楊金石.基于企業創新創業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思考[J].企業經濟,2011(6):115-117.
[3]崔天嵐.內容型激勵理論視閾下技術人才政策對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影響分析——以《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為例[J].職教通訊,2019(17):53-59.
[4]羅堯成,冉玲.我國高技能人才政策沿革、問題及其應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5):47-53.
[5]王廷梅,陳艷燕,楊芳.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方法及關鍵實施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32):17-22+29.
[6]劉英霞.技能型社會背景下技術技能人才要素模型與培養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2(10):62-65.
[7]陳學飛.教育政策研究基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84-286.
[8]仇立平.社會研究方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286.
[9]WILSON W. Congressional Government:A Study in American Politics[M].Boston: Houghton Mifflin,1901.
[10]LORRAINE M M, RICHARD F E.Getting the job done: Alternative policy instruments[J].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987(2):133-152.
[11]馬欣悅,陳春霞.鄉村振興戰略中職業教育相關政策的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22(6):26-32.
[12]安相丞,陳蓉暉.我國師德問責制的演進邏輯與基本特征——基于42項相關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22(3):40-48.
[13]呂武.我國當前學前教育政策工具選擇偏向及其影響——基于《國家長中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來的主要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育科學,2016(1):77-81.
Research on the Policy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n the New Era: Take Six Policy Documents Since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s the Object of AnalysisSUN Yuan-yu XU Han
(1.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2.Liaoni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henyang 110083, China)Abstract: Since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various departments have repeatedly issued policies and taken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cy Tools * Policy Objectives”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the policy tools constructed by McDonnell and Elmore, the Nvivo11.0 software was used to encode six policy documents that are highly related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skilled talents since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us, it has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olicy and the role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text expression, namely the technical level.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urrent poli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skills and talents in China has problems such as un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policy tools, imbalanced collocation of policy tools with policy objectives, slightly higher repetition rate of policy texts, and insufficient refinement of some policy measures.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t the technical level of policy formulation: optimizing the proportion structure of policy tools; balancing the use of policy tools with policy objectives; reducing the similarity of policy texts and implementing detailed policy measures.
Key words: new era;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policy tools; policy objectives; Nvi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