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昱
摘 要:中國職業教育正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如何在英語課程中落實教育的育人目標,是職業教育英語教學界共同關注的話題。本文從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材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與挑戰入手,結合課程思政內涵要求以及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職公共英語教材中的一些做法為例,試對高職外語教材編寫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路徑與方法進行初探,并提出建設思路與發展建議。
關鍵詞:課程思政 高職英語 新課標 教材設計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和指導意見,都明確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融入專業學習,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升立德樹人成效,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內容上,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具體做法上,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
在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在英語課程中落實教育的育人目標,是職業教育英語教育者共同關注的話題。而如何從作為教育教學活動核心載體的教材入手,在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發揮英語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屬性,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凸顯高職英語課程的文化育人作用,這對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思政建設至關重要。
一、高職公共英語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建設現狀
新時代,將語言學習與思政育人有機融合成為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目標。在此背景之下,教材編寫者紛紛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并開展了相關研究。在具體做法方面,有些教材選用了思政相關的選篇或素材,有些教材新增了思政相關的補充材料或附錄,也有些教材在單元內新增了思政板塊,并設計了相應習題。另外,還有一些教材不對教材本身進行改動,采用更新教學補充資源,如配套教學課件、教案、教學大綱、補充音視頻等方式為教師提供教學支持,實現課程思政目標。2021年,教育部頒布了《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2021年版)》。“新課標”進一步明確了高職英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屬性,對其立德樹人的課程目標、“基礎模塊+拓展模塊”的課程矩陣安排也進行了高屋建瓴的規劃。[2]“新課標”頒布之后,教材編寫者積極對照其要求,除了選取角度多元、體裁多樣的教學素材之外,還在不同模塊的課程中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
筆者發現,對于如何在高職公共英語教材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教材編寫者普遍處于摸索階段,大多數教材的做法是在原有教材基礎之上疊加補充一些思政內容,并沒有從教材策劃階段規劃思政內容的融入,設計上缺乏整體思維和體系化構建。相關研究也是以實踐總結居多,缺少框架和頂層設計。
二、課程思政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材設計建議
2016年,清華大學提出通識教育課程的目的,一是文理兼備,跨學科的知識結構;二是慎思明辨,批判性思維;三是利己達人,全人格的價值培養。[3]孫有中教授指出,由于不同課程的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情形各異,不同課程教學的思政融入方式方法必然呈現不同特點。[4]
結合課程思政的內涵要求和“新課標”的規定,筆者認為,高職英語教材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應進行體系化構建,通過“基礎模塊+拓展模塊”的課程矩陣,以“基礎+專業”的獨特路徑,全方位、多角度融入課程思政,將課程思政教學融入教學的全過程。在具體做法上,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選材并切入,通過在聽、說、讀、寫各類教材中選取內容合適的素材或文本并進行豐富的活動設計,達成課程思政的目標。
1.立德而樹人,把思政元素融入課程
何為人,培養什么人,這在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是共通的。因此,在教材設計中首先要注重對學生道德品格的培養。以《新視野英語教程(第三版)》的思政版為例,教材第一冊開辟了以“品格塑造”為主線的課程思政附錄,選取誠信、堅毅、節儉、公正、孝心、同理心、奉獻、審慎、勤奮、寬容、謙虛、勇氣、團結、友善、愛國、求知等道德品質,以中國古代典籍中包含這些品質的名言警句雙語版本的方式輸入,進行品格塑造培養。這樣的設計選材恰當、設計精巧、把思政元素融鹽入水地融入高職英語課程當中,實現了語言學習和價值塑造的雙重目標。
2.文理兼備,搭建跨學科知識結構
通識視角下的“全人”教育強調要培養知識結構相對完整,通曉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具備跨越學科、專業和不同領域交流和反思能力的更為全面的人才。因此,在教材設計中要注重引入涵蓋不同學科、不同題材和體裁的教學素材。仍以《新視野英語教程》為例,教材每單元全新開設了思政板塊,在內容的選擇上,除了與單元主題相匹配以外,還注重涵蓋各學科知識,既有老子和莊子等哲學思想,也有地動儀、二十四節氣歷法等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既有蘇東坡、唐詩等文學類題材的引入,也有《徐霞客游記》《考工記》等科普著作的介紹,并通過中英互譯、連線、填空、討論反思等多種類型的題目設計,在學生語言學習的基礎之上搭建跨學科知識結構。
3.貫中西、增見識、辨是非
在完善知識結構,通過不同領域知識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基礎之上,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如批判性思維能力、跨文化溝通和比較能力等。因此,通過跨文化比較和價值思辨,培養慎思明辨、會思考的人,并進一步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課程思政“全人”教育的題中之義。在外研社出版的高職英語教材中,我們通過對優秀醫者南丁格爾、白求恩等的介紹,由此引入對醫者仁心、同情心、生命至上等醫學人文精神和使命感的思政價值挖掘,再進一步擴展教材內容,引入中國在醫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醫者鐘南山、屠呦呦教授,并結合在抗擊疫情當中逆行的廣大醫務工作者優秀代表的事跡,帶領學生進行一場跨越國籍、跨越種族和時空的心靈探索之旅,培養學生成為有見識、明是非的世界公民。
4.厚植愛國情懷、樹立文化自信
為誰培養人,這是課程思政的價值取向。新時代大學生不僅應熟悉中國文化的精髓,還肩負著對外傳播的使命。因此,在英語教材設計中要融入對中華優秀文化的介紹,把這類內容融入選材和各類活動設計當中,厚植愛國情懷,樹立文化自信。仍以《新視野英語教程(第三版)》的思政版為例,教材在第二冊的思政附錄中開辟了“中華文化”的專題,通過對中國傳統節日、京劇、茶文化、水墨畫、中醫、蘇州園林、漢字、儒家思想、二十四節氣、生肖、書法、中國民間藝術、圍棋、八大菜系、中國武術、唐詩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介紹,以中英雙語素材閱讀的方式呈現,把思政元素融入語言素材當中,讓學生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學會用英語向世界介紹中國。
這套教材還非常注重對中國革命文化的介紹,例如教材中選用了紅旗渠的建設等相關閱讀語料,并結合語言練習和討論題目,讓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同時體悟中國人民頑強不屈、堅韌不拔的堅強品質;以“中國道路”為主題的思政附錄選取了中國高鐵、中國航天、扶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創造、“一帶一路”倡議等主題,以雙語閱讀的形式,從不同側面描繪中國成就,培養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樹立職業理想和職業精神
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方面,這在職業教育領域尤為重要。聚焦職場的課程思政教育,可以從教材的選材和設計等多方面展開。以外研社出版的《新職業英語職業綜合英語(第三版)》為例,教材從“新課標”規定的職業與個人、職業與社會、職業與環境三大主題類別及內容要求出發進行選材,在總體設計上,根據企業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務或場景設計教學內容,每單元濃縮一個典型工作環節,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相協調,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又比如,外研社出版的教材中還選取了一些古往今來優秀工匠的勵志故事,例如“我在故宮修鐘表”節目中出鏡的修表師傅王津、解牛的庖丁、優秀工匠魯班等。通過選擇古往今來在各自的崗位和行業上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實現職業理想于普通的崗位并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職業精神的合格“職場人”,以榜樣的力量感召、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并自覺實踐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增強職業責任感,培養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
6.利用拓展模塊開展專業通識教育
如果說“德才兼備、學貫中西”是去語境的通識教育的話,[5]得益于“新課標”對于英語課程“基礎模塊+拓展模塊”課程體系的設置,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其不同的辦學定位、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利用好專業英語課程這塊陣地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進行專業通識教育,實現不同專業的育人目標。根據教育部頒布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高等職業教育有19個專業大類,744個專科專業。因此,課程思政建設應當抓住專業英語課程及其教材這一陣地,在專業教育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例如,外研社出版的《新時代職業英語行業篇》就是“專業通識+”的優秀范例。教材覆蓋高職19個專業大類,從專業文本入手,從主題選取、篇章類型、詞匯輸入、任務設計等角度切入凸顯課程思政,以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樹立自豪感和民族自信。真正實現了語言學習、職業素養培養與思政育人同向同行。
三、結語
在中國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要落實好職業外語教育課程思政的任務,在教材設計方面,應具有全局化和體系化的思路,充分利用“新課標”規定的英語課程“基礎+拓展”的課程矩陣,從素材選擇、活動設計、思政專欄三方面入手,“基礎通識+專業通識”和“價值引導+職場導向”雙管齊下,將思政目標分別融入相應課程當中,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學習,實現語言學習和思政育人的高度融合,提升立德樹人成效。
篇幅有限,本文主要以素材選取的角度為主線展開論述。未來的研究可以以基于素材的活動設計、素材挖掘等為切入點,深入分析相關實踐并總結經驗,從而為職業外語教育課程思政教材建設貢獻堅實力量。
(作者單位系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