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泰來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傳統的高中數學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育需求,教師要在教學中進行改進,以應對新的教育形勢,在對當下的教育模式進行分析之后,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實現有效的教育模式的構建.本文從多個角度對高中數學作業設計進行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作業設計;課堂教學
高中數學極為注重邏輯思維,在學生學習完數學知識后一定要進行知識的內化,進而真正地掌握和理解知識.而作業的作用,就在于此.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師要對作業進行設計,以便學生有目標有方向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以便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
1 高中數學作業的主要功能和定位
為了加強高中數學作業的重要性,必須充分了解其在高中數學中的功能,并充分認識其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作業具有鞏固知識和豐富學習方法的作用.在高中的數學課程中,單憑45分鐘的授課,學生是無法理解和掌握知識的.課外的作業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習的知識,能夠更好地完成對所學習知識的理解.不同的作業使數學探索教學模式不再僅僅是一種理論.通過設計各種形式的作業,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在課后的活動和實踐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對事物的好奇心,使得數學的學習不至于單調乏味.[1]
其次,作業能夠增強學生的思考和對教學的反饋.要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周期內,對大量的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必須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并以特定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學習.同時,數學作業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主要途徑,教師可以從作業中發現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獲得更好的反饋.
2 高中數學作業存在問題
2.1 作業設計模式單一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的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打造教學課堂,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和體系的構建,以便學生能夠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取得更好的成績.但大多數教師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都是被動的,教師也只是為了完成教學機械性地布置作業,完全沒有理解作業的重要性.而在作業反饋中,學生的完成效率不高、質量參差不齊,教師也只是簡單地進行查看,沒有真正地發揮作業的作用.學生在作業中缺乏主體性,大多數的作業枯燥、重復、缺乏創意,學生不得不聽從教師的“一刀切”安排,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節奏都以教師的設計為主,學生的個性會受到壓抑,學習的熱情也會下降,陷入題目的海洋.
2.2 忽視個體層次差異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的作業都是固定設計的,固定的知識點、固定的題型,一氣呵成,全部布置給學生完成.而在高中數學教育中,不同的學生會有一定的接受力差異,這樣的作業設計方式會忽略學生的個人發展,同樣的問題很難被不同的學生接受,相同的題目對于接受能力好的學生很容易,而那些基礎較弱的學生,則會感覺到困難,久而久之,其數學水平就會停滯不前.
2.3 設計缺乏科學性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大綱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所以,在選擇作業材料時要有一定的設計準則和目標,要注重學生基礎,重視學生差異,注重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因此,要使作業設計具有良好的效果,就必須樹立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如果教師不具備良好的作業觀,則會偏向于通過作業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忽視了作業的其他作用.例如,作業具有訓練學生獨立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等.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往往都是一樣的,大部分都是從教材里找出來的,在作業設計上,目標不明確,主要是為了加強學生對教材中所掌握知識的鞏固,提高問題解決的水平.
在形式上,以傳統應試教育為導向的“寫題”形式居多,一般為試卷、習題練習或預習下一節的教學大綱,不能為考試的具體發展要求進行設計.單一化的作業,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符合新高考的教學思想.教師忽視作業設計的深層次需要,導致學生對作業設計的認識不足,也就降低作業的有效性.
2.4 缺乏正確作業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安排很多的作業讓學生來完成,這樣就忽略了培養學生準確的作業觀念和良好的學習態度.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要完成大量的作業,往往會有“應付”“抄寫”“不寫”等情況,甚至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有些學生在做完作業后就不會繼續學習,教師在批改時也只是看完就放任不管了,甚至不進行改正、講解、反思.作業的設計和批改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如果不清楚作業的目標和含義,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無論作業做得如何漂亮,呈現多么有趣和豐富的評價,都是一場空.只有學生真正認識到了作業的重要性,能夠從作業中獲得有效的反饋,從而使學生能夠及時地改正錯誤并進行自我反省,才能更好地實現作業的功能.
3 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3.1 設計研讀型作業
教科書是學生獲取知識和進行學習的重要材料.閱讀教材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是什么,也有利于學生預習和復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課外預習作業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對課本的預習來了解新的內容,從而達到對新概念和新定義的梳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
例如 在“二次函數的性質”教學時,學生對一次函數和反比例函數的關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從下面的角度來進行引導式作業設計.如,可以從什么方面來研究函數的特性?從什么角度來考察二次函數的特性?這些問題可以激發出學生對已有知識的認識,并找到與新知識的聯系,更好地參與到新知識的預習活動中.另外,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材中課程的內容和要求來安排下列問題作業:為何不去探索二次函數所經過的象限呢?為何二次函數的變化趨勢會像反比例函數那樣與自變量的數值區間相關?通過此種“二次函數的性質”導學作業來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上的問題通過問題鏈的形式來指導學生研究“二次函數”的本質,使學生在課堂上既可以了解到新的知識,又可以發展學生學習自主性,逐步形成獨立的學習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3.2 設計游戲型的作業
在生活中,游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僅能夠激發人的潛能,還能提高人的興趣,在教育中也同樣如此.高中時期的學生學習壓力加大,游戲就會給學生一個緩解的途徑,如果教師在教學的時候,給學生施加壓力,就會讓學生對數學有反感,從而產生厭學的心理.因此,教師不僅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而且要讓學生在做作業時感覺到自在和輕松,沒有了作業的負擔和約束,學生可以通過更加有趣、新穎的方式來完成作業.因此游戲型的設計就可以有效實現這一目的.喜歡游戲是人性的一種本能,也是學生的共同特點,教師在作業的安排上進行恰當的游戲融入,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高質量、有效地完成作業.
例如 在教授“空間幾何體”這一課時,有些學生的想象力不足,難以進行幾何體的構建,為解決此類問題, 減少學生之間的差距,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做一些游戲型作業:讓學生選擇一種幾何體.比如,立方體、圓柱體,然后在日常的工作中找到一些合適的工具,進行詳細的研究.用一支鉛筆畫出幾何圖形,并將其記錄下來.最后在作業中,誰能描繪的幾何體最多、最正確則完成得最完美.這樣的家庭作業可以使學生在做完功課時親身體會到幾何體,加深對幾何體的認識,進而培養學生在空間上的想象力.
3.3 設計實踐型作業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作業的基本形式是書面作業,而讓學生運用自身知識進行實踐研究,完成一項作業,也就是作業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也就是實踐操作.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在作業設計中應充分掌握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 在“統計”章節學習時,在教師對于基礎知識講解完成后,教師可以對作業進行設計:(1)五人一組,對本班在早讀課到教室的時間以及本年級各班學生到教室的時間進行統計;(2)分別制訂本班學生到教室時間統計表和本年級學生到教室時間統計表;(3)根據統計的數據分析學生到教室時間的規律,并制作統計分布圖;(4)最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數據的分析對比,選擇精確度較高的數據,作為教學參考,展開系統性的教學分析.通過對學生學習的實地調研,完成了家庭作業的安排,并將調查的成果用于課堂上的教學,使學生感到自己的付出并沒有浪費,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研究.在做家庭作業調查時,讓學生采取團隊協作的形式,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自由發揮,同時改變以往教師對作業的評價方法,改變教師的權威,積極地幫助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這樣可以使教師和學生的感情更加融洽,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
3.4 設計分層型作業
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和學習成效等幾個角度進行對比和剖析.讓學生能夠按照自愿這一原則開展分層活動,A類為優秀的數學小組;B是中等水平的學生組,C是最基礎的學生組.高中數學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其心態的改變,維護學生的自尊,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層次關系的含義,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種層次關系的益處,進而真正地理解層次式的教育.在進行分組后,教師要對學員進行較為客觀地評估,使其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學業目標.同時,A、B、C三個組可以根據時間的變化進行靈活的調整,讓學生重新做出選擇.教師要進行多層次的作業設計,增加課件的分層和漸進式,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例如 在教授“一元二次不等式”這一內容時,可以設置三個梯度的作業,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
第一梯度:已知不等式kx2-2x+6k<0k≠0.①如果不等式的解集為x|x<-3或x> -2,求出h的值;②如果不等式的解集為實數集R,求出k的值.
第二梯度:求出下列函數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①y= x2-4;②y=1x2+x-12;
③y= -x2+2x-1.
第三梯度:解下列不等式:①4x2-4x>15;②14-4x2≥x;③x(x+2)<x(3-x)+1;④-x2-2x+8≥0.
而在作業完成后的評價中,采用一個較好的評價模型,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高中數學教師在實行作業分層的時候,也要注重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分層,不能一概而論,不能只評定成績優秀的學生,對不同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評估.如果學生作業完成得不是很理想,那么就應該給其一些鼓勵,否則統一的評價模式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從而導致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缺乏主體性和積極性.在對A層次學生評價時,要注重引導式的言語,使其在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提出改善措施.在B、C兩個小組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指導.多元的教學評估模型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刻苦鉆研,為學生今后的學業提供指導.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的設計,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新的教學方向,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重點課題《新高考理念下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研究》,GS(2022)GHBZ038】
參考文獻:
[1]彭永婷,黃春霜.例析高中數學校本作業的設計及實施[J].理科考試研究,2022,29(01):24-26.
[2]沐椿昌.高中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30):142-143.
[3]祁義和.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22(12):52-54.
[4]褚人統.高中數學作業的設計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8(12):48.
[5]肖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探析[J].才智,2019(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