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政策下,小學生學習壓力得到了有效減輕.文章就“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實施意義分析作為入手點,結合案例分析了“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提質增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17-0041-03
收稿日期:2023-03-15
作者簡介:方碧瓊(1981.9-),女,福建省莆田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立項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問題解決引向深度學習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CXKY202224)
盡管提質增效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出多年,但是小學數學教學依然沒有實現該目標,且在當今小學教學壓力不斷提升基礎上甚至出現了“低質降效”的情況.小學生數學思維、計算能力、邏輯能力、思維能力等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偏低.“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實施有了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的支持,根本上推動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因此,探索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實施策略是“雙減”政策實施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1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實施意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的實施與“雙減”政策有密切的關系[1].從“雙減”政策看,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務必滿足“高效化”“高質化”“多元化”“適量化”“針對性”“匹配性”的要求,知識覆蓋面盡量廣泛.因此,“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實施使得小學數學教學維度得到了擴展,教學內容得到了豐富,為學生數學學習視野的拓展奠定了基礎.其次,匹配“雙減”背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實施要求體現數學教學過程“適合”“適量”“減負”“高效”的特征,這為學生對數學“深度”內容的“深入”理解奠定了基礎.具體來說,“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實施中,課堂教學內容就會經過教師精選和設計,便于小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概而言之,提質增效一直都是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重點問題”,是教師教學方法優化的重要目的[2].所以“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實施,有利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拓展學習和創新學習,積極主動獲取并內化數學知識,并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小學數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將“加整十數的方法”“減整十數的方法”“筆算加法法則”“運用100以內的減法解決生活問題”等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匹配自身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掌握“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知識內容并進行應用.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制定的課堂教學流程中高效學習,進而實現教學的提質增效[3].
2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實施路徑
2.1 加強“雙基”教學,提高知識學習效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提出,加強“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教學,能夠有效解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不高、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學質量偏低等問題,提高學生知識獲取效率.因此,結合“雙減”政策看,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首先需要引導學生牢固學習數學“基礎知識”,全面掌握數學“基礎技能”,以便于學生順利掌握并應用算法、公式等[4].
例如,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分數的讀法”“分數的寫法”“分數加法的算法”“分數減法的算法”等作為“基礎知識”,把應用“分數加法”“分數減法”進行計算作為“基礎技能”.讓學生能在匹配自身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基礎上掌握“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內容,并進行應用.這樣,學生就能在“雙基”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和知識應用水平,進而實現學習的提質增效.
2.2 培養學習品質,奠定提質增效基礎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和“雙減”政策看,“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實施除了高質高效傳授數學知識,還需要在“減輕課業壓力”“減輕課外負擔”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5].這是因為,一旦小學生良好學習品質得到培養,小學生對數學學習認知將會提高,更能在教師引導之下進行“高效化”“適合化”“適配化”的學習,推動學習成效和教學質量的強化.具體來說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需要教師 “匹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品質,為教學提質增效奠定基礎.例如,小學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教師以“浪費水”作為引入,創設一個培養“節約用水意識”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用“兩位數乘兩位數”解決“沒有擰緊的水龍頭2個月浪費多少水”的問題[6].在整個教學中,為了提高 “雙減”背景下課堂效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自己的“算法”“想法”進行交流,并在計算之后進行“交叉驗算”.這樣,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學生對問題進行交流、學會了驗算,提高了學習成效和學習質量,推動了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實現.
2.3 凸顯課堂“育人”功能
就其本質而言,小學數學教學依托“雙減”政策實現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創新,達到教學提質增效的目的,進而凸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學習水平的基礎上有效開展教學.具體來說,數學教師可以將“育人”作為教學核心,注重教學實施過程的“發展性”“趣味性”“精準性”“減負性”“匹配性”,讓學生通過學習完成自我發展,提高教學的“育人”功能,實現小學數學提質增效[7].
2.4 小組合作學習,實現教學創新
“雙減”背景之下,小學生的課外時間相對比較“充?!?,為小學數學教師加強課外實踐、課外活動、數學知識應用、學習拓展延伸等提供了“條件”.因此,“雙減”背景下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逐步感知數學趣味,進而實現高效高質的數學學習.而且,大量數學實踐、數學應用的教學活動需要依托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而讓學生在相互學習和相互借鑒中不斷提高數學學習成效.具體來說,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嚴格執行 “雙減”政策,保證學生的“課余時間”,并引導小學生在課外生活中和其他同學“結對子”“成立學習小組”,以便針對一些數學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和討論交流,并將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應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結對子”“成立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進度,在遵循“雙減”政策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以進行合作學習或者合作探索的“主題”[8].例如,小學數學“數學廣角——雞兔同籠”的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以“雞兔同籠”為主題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合作探究、合作實踐掌握 “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學生不僅高質高效完成了“數學廣角——雞兔同籠”相關內容的學習,還能在“教學減負”中感知“數學趣味”.
2.5 凸顯學生參與意識,加強教學創新
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提質增效一直是一個教育難題. “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必須凸顯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讓小學生真正融入教學流程.同時,數學教師既是學生思維的引導者,也是數學思維的親歷者和實踐者,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自身有較高的數學素養和知識水平,積極變革和創新教學理念,推動學生數學思維及創新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2,4,( ),16中,括號內數字是多少”這一例題的教學中,題目涉及 “數字規律”“數學計算”等內容.教師教學中,以“適量”“適中”“適應”作為教育理念,結合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數學思維、數學學習水平科學布置學習任務,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并完成例題解答.通過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學生不僅完成了對“數字規律”的透徹掌握,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感受到了“數學魅力”“數學趣味”“探索趣味”等,進一步加深了小學生對等比數列的印象,提質增效得以實現.
“雙減”政策的落實以及《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的頒布和實施,教學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根本上推動了教學的提質增效,為學生減負奠定了基礎.小學數學教師務必認清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的挑戰性、緊迫性,在遵循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發展能力、知識儲備等基礎上結合“雙減”要求采取切實可行措施,以確保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提高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完成提質增效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洪江濤.“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的可行措施[J].青海教育,2022(11):46.
[2] 道吉仁欠.“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探索[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1):58-60.
[3] 趙斌成.“雙減”背景下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提質增效[J].智力,2022(32):124-127.
[4] 陳倩.“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提質增效的策略[J].亞太教育,2022(21):128-131.
[5] 裴延金.“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可行措施[J].青海教育,2022(Z3):83.
[6] 李芳.控量減負 提質增效:“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探索[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22(10):41-42.
[7] 李慶曄.“雙減”落地 提質增效:“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與評價[J].小學生(下旬刊),2022(09):121-123.
[8] 沈杰.提質減負,讓課堂熠熠生輝:“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華夏教師,2022(27):40-42.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