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華
[摘要]自信心是一種精神能源,是個體積極促進自我以持久的毅力去實現自己的預定目標的自我動力來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幾乎所有的成功來源于自信。在重視提高教育質量,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教育和轉化后進生,幫助引導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從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已經成為學校和教師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 ?自信心 ? 培養 ? 后進生 ? 轉化
隨著教育觀念的更新,“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已越來越多地被廣大教師和家長所認同。自信心無論對孩子的學習還是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作為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培養和保護他們的自信心。
一、后進生落后的原因分析
所謂后進生,是指智力發育正常但學習成績相對較明顯低于絕大多數的同齡人的一類學生。
任何事物都是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外因是通過內因發生作用的。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具備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自信心。要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成功。對絕大多數后進生而言,造成后進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自信,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上產生畏難情緒,缺乏戰勝自我的信心。假若在正常的教學條件下,能有旁人在思想上對其進行教育,在行為上對其進行糾正,其自身也在各方面做出努力,他們就能如絕大多數的學生一樣,取得進步,獲得良性發展。
二、改變后進生現狀的措施
教育和轉化后進生,最重要的是在教師的指導鼓勵下,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做人的自尊心,事事處處認為自己能行,自己能做,而且能做得好。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理解、寬容、善待后進生,從尊重信任開始,培養自信心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高峰期,可塑性大,發展潛能巨大。教師應善于用辨證、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對學生的發展不能抱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傳統觀念,尤其是不能以學習成績好壞定終身。教師要充分相信后進生,給他們以充分的信任、理解和尊重,相信他們個個都是想學好,而且是能夠學好的。
對后進生來說,其信心只能來自教師及同伴的悉心呵護和加倍的鼓勵,任何有損他們自尊心的言行都會對他們構成致命打擊。倘若其在學習活動中屢遭失敗挫折,就有可能產生“我不行”的主觀知覺,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嚴重挫傷,進而導致他們面對失敗情境或競爭性的學習任務時,低估自己的能力,對學習反感、厭倦,甚至退避,產生自卑或抗拒心理,喪失克服困難、爭取進步的勇氣和信心,敵視教師和學生,嚴重影響學生的智力發展。
2、善于發現后進生的“閃光點”,運用鼓勵、贊揚樹立自信心
“學生”是個整體的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存在差異、各有個性的學生個體組成的。教師要“目中有生”,既要了解研究學生共同的年齡特征,更要了解研究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揚長避短。
成長需要激勵。從心理學上講,任何學生經過努力取得一點進步和成績,總希望得到旁人的肯定與發現,面對失敗或成功的結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勵,學生最期待教師公正的評價和積極的肯定。教師拿起表揚的武器,就能減少學生失敗后的灰心,增加學生成功后的信心。教師可在他們的作業本上、試卷上寫上“好極了!”“祝賀你,取得這么大的進步!”“我知道你能行的!”等激勵性評語,也可在他們取得進步時當場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自尊感和向上的自信心,并化為一種自我暗示,促進他們意志品質的形成,進而激發他們上進的動力。
當然,“很好,再試一試”等懇切的激勵,能讓失敗孕育成功。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并給以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都知道自己有什么優點和長處;盡可能多地運用表揚的武器,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情緒體驗,樹立再創佳績的信念。
3、讓后進生在獲得成功的體驗中增強自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著收獲肯定和贊譽。成功的經驗越多,他的自信心也就越強。作為教師應珍惜學生心靈深處的渴望,積極創造機會,不斷地讓學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體驗。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碑攲W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產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標、新成績的新動力,隨著新成績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優化,從而形成發展進步的良性循環。通過體驗成功,使學生從中感悟解決困難,戰勝自我的經驗,從中增強繼續努力爭取成功的信念。
4、幫助后進生進行心理調適,清除自卑,建立自信心
后進生由于學習成績差,一般都不怎么受教師和同學的重視和信任,有時候甚至會遭到挖苦諷刺,導致他們在班級中抬不起頭來。他們的內心深處存在“看不起自己”的自卑心理。而要建立自信心,就必須清除自卑。
教師應幫助后進生找出自卑的原因,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教育他們要勇于并善于接受自己,坦城接受自己的弱點,揚長避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求得心理平衡;應該讓他們清醒地認識到:每個人只要干事情,總會有失敗的時候。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因素,堅信“我能行”;引導大膽嘗試,制定期望值低的、可行的學習目標,盯住目標不斷努力;學會自我表揚,哪怕學習上的一丁點進步,也要為學習過程中某些突出表現而夸獎自己幾句,現在的經歷,也許是將來成功的資本;只同自己爭勝,讓現在的自己比過去的自己好,讓今天的成績比昨天好,明天的成績比今天好;教育幫助后進生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學會自我調節,樹立信心,清除自卑。
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在各個階段各門功課都學得很好,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實際中總有一些學生不能盡如人意。這時候的我們必須要耐心,要沉得住氣,不要急,不要逼,不要把學生一時的失敗看得太重。要鼓勵學生相信自己只要接受教訓,努力學習,今后還是會有眾多成功的機會。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全面合格發展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必須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懂得怎樣進行學習,更重要的是有自尊心、自信心,,將來能夠根據社會發展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主動地去學習,去深造,去探索,去擴展,去探究,去創新。相信,有自信的學生能創造我們教育的理想未來!
【參考文獻】
1.郭孝實,塑造自我,海天出版社,2006年7月
2. 陳文頌,培養自信是轉化后進生的良策,中國教育網
3. 吳善琴, 培養自信心是轉化差生的關鍵,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
4.繆建東,中學教育力量整合,南京師大出版社,200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