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推進英語翻譯教學課程思政,培養MTI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推動MTI英語翻譯教學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三者的有機融合,實現MTI翻譯專業課程育人功能。
[? ?關鍵詞? ?] 課程思政;高校職能;MTI英語翻譯教學;翻譯人才
[? ?中圖分類號? ? ]? H315;[? ? 文獻標志碼? ?] A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將立德樹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和目標。[1]我國高等學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國際交流合作五大職能。[2]本文主要是結合高校的五大職能來探討MTI英語翻譯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徑。
一、在人才培養與國際交流合作中融入思政元素
發揮高校國際交流合作職能,其根本在于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具有大格局的國際化人才。人才培養離不開知識傳授,知識內容會對學生的三觀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MTI英語翻譯課程教學中要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
以牡丹江師范學院為例,在旅游文化翻譯課程教學中,將中國傳統節日、具有地域特色的牡丹江紅色文化和渤海國文化等旅游文化翻譯作為教學內容,促進本土文化外宣,培養面向服務區域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的翻譯人才。選用《“理解當代中國”英語系列教材——高級漢英筆譯教程》作為基礎筆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教材,使學生掌握中國政治話語翻譯策略與技巧,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與情感認同,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將有關中國綱領性文件、二十大報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以及《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雙語版等“中國政治經濟元素”融入MTI應用翻譯課程教學之中,使學生了解中國特色政治、經濟、社會體制的漢語表述及其相關專業術語的權威翻譯,幫助MTI學生做好“中國元素”的英文儲備,培養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能力,提升學生進行中國文化外宣的精準度,增強語言自信、文化自信,激發MTI學生的愛國情。
在傳媒翻譯課中,鼓勵學生通過國外權威媒體網站了解天下事,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同時引導學生關注《中國日報》《新華網》《人民網》及《二十一世紀報》等國內主流媒體的英文網站。各國因文化差異并出于利益考量,對同一事件的報道,都會有意從不同視角加以宣傳和評論,摻雜著各自濃厚的意識形態。因此,在MTI傳媒翻譯課程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不同媒體對同一事件的報道,客觀、敏銳地看待國外涉華報道潛藏的意識形態問題,還原外媒的真實用意,在新聞翻譯中,時刻維護國家的權利與尊嚴,以此加強對MTI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彰顯MTI英語翻譯教學的育人本質。
二、在科學研究中融入思政元素
以我校中國抗聯研究中心為平臺,帶領MTI學生對中心收藏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滿鐵剪報”類編》中有關東北抗戰的英文文獻資料進行分類、整理與翻譯研究,在此基礎上指導MTI學生申報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通過翻譯整理《滿鐵剪報》中關于東北抗戰的英文文獻,使學生在提高翻譯實踐能力的同時,了解東北抗戰史,牢記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的光輝革命歷史和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勛,用抗聯精神引導正確的歷史認知[3]125,激發MTI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在科學研究中潤物細無聲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作風,增強責任心與使命感,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4]12
通過鼓勵并指導MTI學生申報與東北抗戰翻譯相關的各類科研課題,構建了“史學研究+翻譯”的翻譯實踐模式,實現了翻譯教學與中國抗戰史的“跨界聯合”,使MTI翻譯教學更具明確的針對性和目標性。學生在與課題組成員協作攻關的過程中領悟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在強化翻譯專業技能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良好的科研素質和不斷進取精神,同時沉淀文化底蘊,獲得史學積累,實現了MTI英語翻譯教學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在培養人才的同時,履行了高等院校科學研究的職能。
三、在文化傳承與社會服務中融入思政元素
新時代,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需要大批翻譯工作者向世界傳達中國聲音,傳播中國文化,貢獻中國方案,這為英語教學和翻譯工作者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MTI畢業生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中帶去的不僅僅是學到的翻譯知識,還有在高校文化熏陶下所形成的思想文化。這種思想文化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其身邊人。因此,作為高層次人才,MTI學生理應在文化傳承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的重要根據地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重要戰場,牡丹江地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依托牡丹江師范學院中國抗聯研究中心,對接牡丹江八女投江紀念館、中東鐵路歷史文化穆棱陳列館、海林中東鐵路運輸博物館(機車庫遺址),綏芬河中東鐵路記憶館及周邊紅色旅游景區,帶領MTI學生為以上紅色紀念館、博物館陳列的歷史文物、展出的展品與事跡陳述及景區、景點介紹與公示語提供英文譯本,并對已有的英文譯本進行翻譯糾錯。通過翻譯紅色文化,實現牡丹江地方特色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生動教材,促進了紅色文化傳承,推動了MTI英語翻譯課程思政的實施。
學校對接牡丹江市旅游局、牡丹江外事辦、海林市檔案局以及牡丹江地區大中型企業,帶領學生參與牡丹江市主要旅游景點翻譯、海林市市志翻譯、公司簡介翻譯與各項外事接待工作,為學生提供零距離接觸翻譯實踐的機會。帶領MTI學生為政企單位做資料翻譯和譯后編譯工作,通過校政企聯合,豐富MTI學生的翻譯實踐內容與形式,提高學生翻譯實踐能力,也為以上單位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術服務,助力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履行了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
四、結語
在MTI英語翻譯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有助于堅定MTI學生的理想信念,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重塑MTI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為實現MTI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和守好MTI教育意識形態陣地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N].新華網,2020-07-29.
[2]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2017-2-27)[2022-10-18]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27/content_ 5182502.htm.
[3]張林影.面向東北抗聯英文文獻翻譯的翻譯實踐模式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20(4):124-128.
[4]張林影.課程思政視角下東北抗聯精神融入《英漢筆譯》課程教學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110-112.
[5]黃友義.服務改革開放40年,翻譯實踐與翻譯教育迎來轉型發展的新時代[J].中國翻譯,2018(3):5-8.
[ 責任編輯 ]王立國
Research on the Approach to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MTI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ZHANG Linying
(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 China)
Abstract:Research is made on the incorp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MTI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to help MTI students firm up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cultivate their patriotism,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impart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value shaping and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MTI translation courses.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funct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MTI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translation ta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