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芳香
摘 ?要:伴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期,國家對初、高中思政課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應將思政課教學貫穿于不同的教學階段中,加強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改變以往不同學段之間思政課相關度差和聯系性弱的問題,使學生能接受更系統、更完整的思想熏陶?;诖?,文章對初、高中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確定教育方針、完善教材建設、創新教育形式、組織跨段教研四個角度對初、高中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實踐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高中思政課;思政課建設;一體化教學
為將愛國主義、道德品質等人文精神貫穿于思政課教學的各個階段,真正提高中學生的思想認知層次和價值觀,我國教育部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教育方案,使如何利用一體化教學模式開展思政課教學成為現今教師探究的主要教育課題。通過實施思政一體化教學,能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使道德與法治課堂更符合現今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有利于通過一體化教學將初、高中的思政知識進行更好地連接,便于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一、初、高中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意義
1. 有利于貫徹國家總體教育方針,順應教育改革
通過將兩個學段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銜接,能使學生更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便于培養政治立場堅定和道德品質健全的新型人才,也能使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得到有效落實。
2. 有利于使素質教育思想在思政課中得到延續
在開展思政一體化教學時,教師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深刻內涵進行全方位解讀,能使學生的道德品質得到提高,促進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3. 有利于整合知識點,增強思政課的教育效果
思政一體化教育理念能將初、高中思政課的教育目標、課程設計和教育資源等多種思想教育要素有機結合,并能通過相鄰兩個學段課程的縱向銜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能更好地滿足現今社會對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二、初、高中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學改革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育部提出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目前,中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 思政一體化建設重視不夠,落實落細不到位
其一,學校對思政一體化的重視不夠,如文件執行不到位、政策資源落實不到位,或者流于形式,沒有形成真正的一體化教學氛圍,導致初、高中思政一體化教學難以順利開展。其二,部分教師思政一體化意識淡薄,每個學段教師教學各自為政,缺乏對教育方針的正確認識,導致思政一體化建設效果不理想。
2. 思政一體化教學理論研究不多,實踐成果缺乏
目前,我國初、高中思政一體化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相對薄弱。在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自身經驗為主導開展實踐活動,各行其是、各建堡壘,沒有各個學段一體化的思政教學理論作參考,這不僅沒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提高,還不利于思政理論知識更好地融入課堂。還有部分地區思政一體化的理論研究浮于表面,并未深入研究,導致初、高中思政課沒有形成統一的體系。
3. 思政一體化教學內容重復,知識銜接斷層
在思政一體化建設中,教材既是媒介,又是核心。但是筆者在教學實踐和教研聽評課中發現,初、高中思政課教學內容出現重復、交叉、斷層等現象。思政課之所以區別于其他課程,關鍵在于其育人功能,但是知識的重復、交叉、斷層,容易導致高一學生對高中思政課產生懷疑,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 思政一體化教研重視不夠,經驗缺乏
教研一體化對于推動思政一體化有重要意義。思政一體化建設需要有良好的教研環境和機制。然而,部分學校的思政課教研仍然存在單一、守舊的狀態,思政課教研只停留在本學段的知識構建層面,沒有將思政跨學段銜接落到實處。在不了解上一學段和下一學段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教研,是無效教研,思政教師應當重視本學科的一體化教研。
三、初、高中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策略
1. 確定教育方針,實現課程一體
教師在貫徹思政一體化理念開展課堂教學時應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對各階段的課程標準進行深入解讀,明確思政課在新時期教育目標的變化,掌握初、高中思政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及其要求,以便在開展思政一體化的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同時,教師應從多角度探究思政課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深入把握初中教材與高中教材之間的知識聯系,并對學習內容進行體系化整理,搜集相關學習資料進行拓展教學。教師應明確確定教育方針、明確思想教育方向是開展思政一體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在確定兩個學段思想政治教育方針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課程目標、教學計劃和教材內容三個方面入手。課程目標方面,教師應將學科知識內容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通過知識講解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并完善其道德品質和思想認知,圍繞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確定具體教學目標。對高中生來說,應將政治素養的培養作為重點,而在初中階段應更關注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教學計劃方面,教師應緊密結合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思想政治課程體系,在豐富課程知識的基礎上確保學習時間充足,還應在思政一體化教學中增強初、高中學段的鏈接。教材內容方面,應將兩個學段的思政教育知識具體化,將教材知識與現實生活建立密切聯系,以確保學生在體驗生活秩序的過程中強化社會認知。
例如,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以下統稱“初中教材”)七年級上冊“生命的思考”這一單元指出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是一段漫長的歷史。生命來之不易,千姿百態的生命競相展現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和保護自然發展,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并在生活中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生活觀。統編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思想政治》(以下統稱“高中教材”)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質”這節課主要講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客觀存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這兩部分內容存在重復,教師在講解時應注意研究各自承載的教育功能,科學安排。在初中階段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保護環境、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方面,而在高中階段應側重于講解人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能從哲學角度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產生深度學習更多思政知識的興趣。
2. 完善教材建設,優化教學資源
在落實思政一體化教學思想的過程中,完善教材建設和優化教學管理平臺是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豐富教學資源的有效方式。
從完善初、高中思政課教材建設來看,教師應該對國家統一編寫的思政課教材進行深入研究,體會教材編寫意圖,并依照《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的教學規范設計教學模式,并依據學生學習需求的不同適當選擇應用的選修教材,整合初、高中教材中的紅色教育資源,從培養愛國精神入手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同時,學校還可以建立思政一體化教材使用的反饋部門,定期指派專人追蹤思政課教學進展,并評價初、高中思政素材的使用情況,以便形成科學化、系統化的思政課教學模式,進而實現思政一體化的教學價值。
從優化教學管理平臺來看,教師應將思政教材與紅色文化課程的配套材料相結合,并利用信息技術創建教師交流平臺,使教師之間可以分享教學資源,實現區域內思政教學資源的共享。在這種模式下,教師還可以搭建以學生為使用主體的教學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多元化的教育功能,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思政知識,以實現初、高中思政課的有效銜接,提高思政教育覆蓋率。
例如,在教學初中教材八年級下冊“人民當家作主”這一單元時,學生通過學習我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了解人民當家作主在我國的具體體現,并通過介紹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了解國家機構的性質和職責。在教學高中教材必修3“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節課時,學生通過學習我國的國體和民主制度了解當家作主的本質,掌握人民民主專政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動作用。在涉及這兩部分知識時,教師應當從現實生活實例入手綜合兩部分內容,通過分析具體事例使學生明確應依法行使自己的公民權利,以便提高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使本課學習內容得到有效落實。同時,在初、高中學習相關知識時,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線上學習平臺查閱相關資料,為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多機會,以便真正提高思想層次。
3. 創新教育形式,統一教學內容
在落實思政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創新學科教育形式,對初、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以便提高思政課教育價值。為此,教師可以從線上課程、社會實踐兩個方面入手,優化學科教育形式,實現思政教學一體化。
從線上課程一體化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在線上學習平臺中定期上傳網絡教學視頻。以初、高中相同的學習主題為基礎,組織學生共同觀看網絡思政課,以便實現思想教育全覆蓋,使一體化思想得到真正應用。
從社會實踐促進一體化教學來看,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應當圍繞相同的教育主題開展。初中主要學習該教育主題下的理論知識和思想觀點,而高中則針對該教育主題下的現實問題進行集中探討,并利用地方教育力量組織相應的實踐活動,以確保學生踐行教材中的思想觀念。
例如,初中教材九年級上冊“民主與法治”這一單元要求學生了解追求民主與法治對我國社會發展的價值,參與民主生活的方法,以及學習依照國情建設法治中國的主要途徑。高中教材必修3“全面依法治國”這一單元中學習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并深入分析我國不同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在初、高中教材中,關于依法治國的內容有重復,教師應合理思考不同學段的教育重點。在初中階段講解時,教師應當重點講解從政府角度貫徹依法治國理念的方法,而在高中階段應將如何建設法治國家作為教育重點,使學生能循序漸進地理解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性。
4. 組織跨學段教研,促進課程銜接
在以初、高中學段為基礎貫徹思政教育一體化的過程中,組織跨學段的思政教學教研是提高思政教育銜接性的主要方式。在這一理念下,地方教育機構應聯合各學校組織初、高中思政課教學研討會,以便形成跨區域、跨學段協同合作的思政教育一體化格局,通過地方教育部門的倡導帶動思政教育一體化的落實。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在研討會中吸收更多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策略,并發表自身對相鄰學段開展思政一體化的想法,以便順利度過思政課的學段過渡期。同時,教師應同其他學段教師共同組成教學研討小組,針對思政課程的不同主題開展自主學術探究,通過共同備課使學段知識銜接得更加緊密。
例如,初中教材八年級下冊“加強憲法監督”這節課要求學生了解全面依法治國需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而高中教材必修3“法治政府”主要學習法治政府的含義和建設措施,都涉及依法監督政府工作的相關知識。為此,在堅持一體化思政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銜接初、高中關于政府接受人民監督、接受法律監督的相關知識,整合重點內容,并在高中思政課中列表格對比學習內容,以便加深學生對法治政府、依法治國相關知識的理解,在延伸同類知識的基礎上,提高思政課程教學內容的關聯性。
在思政課教育的不同階段,開展靜態化教育評價能準確判斷學生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有助于及時發現日常教學的不足,是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在開展初、高中思政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教學評價環節的科學設計,綜合分析課程教學要求與學生思想認知的變化,明確思政一體化教學的評價要素,增強初、高中思政教學的銜接性。具體來說,教師應從評價主體、評價目標和評價方式等角度設計評價機制,將思政教育領域的專家、家長和學生引入教育評價主體中,通過拓寬教育評價主體建構多元協同的教學評價模式。同時,教師需注重自評,從一體化教學目標的設計是否清晰和教學設計是否適宜等角度進行教學反思,整體提高思政一體化教學質量。
有效開展初、高中思政一體化的教學實踐能增強思政知識的連接性,有利于提高思政課的教育效果和影響力。因此,教師應當對思政一體化的教學措施進行深入思考,通過整合思政教材和拓展教育平臺等方式提高初、高中教育的協同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知。
基金項目:福建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思政課大中小學一體化建設在基礎教育中的實施路徑研究(MJYKT2021-113)。
參考文獻:
[1]李照昭. 初高中思政課一體化教學設計的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2022.
[2]馮文靜. 從心理學角度探究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J]. 現代交際,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