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蓉
摘 要:現階段,在傳統文化熱潮不斷被掀起的背景下,社會各個行業都在思考融合傳統文化的路徑,幼兒園教育更是如此。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幼兒園教師更應重視與傳統文化的互相融合,讓幼兒樹立愛國情懷,養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并樹立繼承和發揚優秀文化的意識。當然,達到這一目標離不開教育工作者的創新和關注,只有多多創設機會,讓幼兒接觸文化,了解文化,才能使文化影響幼兒的具體生活和學習。本文就從不同角度詳細闡述傳統文化教育在幼兒園活動教育中的具體融合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師帶來幫助。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幼兒園;活動質量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1-0001-03
中華文化有著不同的形式,所有形式都要借助各種各樣的幼兒園活動展示在幼兒面前,調動幼兒身體各個感官,讓他們感受文化的魅力和豐富多彩。例如,多種多樣的傳統文化節日,傳統文化故事,經典文化書籍等,都能讓幼兒了解到愛生活,講文明,懂禮貌等傳統美德。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各種傳統文化的素材和資源,并將其創新體現在幼兒園文化建設的多個方面。
1.傳統文化教育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意義
(1)傳統文化教育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
幼兒在幼兒園教育中要達到社會化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為將來適應社會,適應周邊環境奠定良好的基礎。借助傳統文化,能夠讓幼兒提高認知能力,豐富情感體驗。例如,各種社會民俗習慣,社會禮儀,社會規范等,都是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關鍵文化資源。另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有明確的規定,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各種資源,讓幼兒真正地體會到祖國的豐富和優秀,讓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得到充分激發,由此可以很明顯看出,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幼兒階段抓起,讓幼兒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耳濡目染,循序漸進,逐漸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特有的情操,并從中體會到思想內涵的熏陶。
(2)傳統文化教育可以發展幼兒的智力
智力發展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關鍵能力之一,具備較高的智力能夠讓幼兒快速理解知識并有效掌握知識。借助傳統文化教育,幼兒可以豐富學習內容,借助多種多樣的教育形式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感受到中華民族強大的文化底蘊。幼兒也會不斷學習,不斷模仿,提高智力水平,讓中國傳統文化代代相傳。當然,教師也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選擇傳統文化的內容,而不是一刀切全部灌輸給幼兒。
(3)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培養幼兒的禮儀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每個人都要重視自己的日常的行為習慣,在幼兒教育中,借助傳統文化,更能對幼兒的禮儀習慣進行強化。例如,孔融讓梨這一故事告訴幼兒要懂得謙讓。類似的中華傳統文化故事還有很多,每一個故事都能教授幼兒在生活中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朋友,如何對待親人,只有把感性的理解和具體的實踐互相結合,才能讓幼兒激發情感共鳴,將傳統優秀文化踐行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再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糾正幼兒的錯誤習慣,更能強化幼兒道德品質。
2.巧借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幼兒園活動質量的若干路徑
(1)組織幼兒誦讀經典,感受傳統美德文化
幼兒階段作為幼兒教育的啟蒙階段,對每個幼兒來講都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為幼兒展示傳統文化內容時,可以組織幼兒誦讀經典,各種各樣的經典讀物能夠讓幼兒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也能感受到文化的豐富多彩。教師也可以組織幼兒定期開展一些經典朗誦比賽,這樣更能激發幼兒的朗誦積極性。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其中,在家庭中有家長進行指導,鍛煉幼兒的朗誦能力,使幼兒登臺朗誦時更有自信,不僅可以鍛煉口語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例如,在自由活動時間,教師就可以帶領幼兒共同準備一些朗誦經典故事的比賽,可以采用教師講授幼兒傾聽的形式,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模仿、角色扮演等各種形式,讓幼兒提高興趣。當然,教師也可以把全班的幼兒分成不同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篇自己喜歡的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經典篇章,由教師示范朗讀,幼兒模仿朗讀,當幼兒熟練之后就可以登臺進行朗誦表演。在幼兒表演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用充沛的感情,流暢的語氣,對表現非常良好的小組,還可以頒發一些個性化的小獎品,使幼兒進一步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通過多參加小組賽的活動,能夠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從而為將來的社會化能力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
(2)有效借助傳統節日,深度開展文化教育
傳統節日是每個幼兒接受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每個幼兒對節日都有較高的向往心理,并且節日一般也會有家長的參與,這樣更能讓幼兒感受到節日的快樂。幼兒園在重大節日到來之際,也要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為幼兒搭建各種接觸文化的平臺,通過有教育意義的活動,激發幼兒進一步了解文化的興趣。傳統節日到來之前,教師就應提前做好規劃,通過教研,交流挖掘節日的資源,與幼兒一起探討節日活動開展的各種形式,必要的時候,通過節目預告、記錄幼兒的討論過程,最大程度發揮節日這一資源的優勢,讓幼兒在節日活動中加深印象,提高理解能力。例如,在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來時,家家戶戶都會品嘗粽子,也有家長會帶著幼兒一起包粽子,幼兒對這一天也會有很深刻的印象。在幼兒園內,教師可以使用希沃課件或者視頻為幼兒講解什么是端午節,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與端午節相關的活動有什么,還可以為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感受到屈原身上的優點,幫助幼兒養成愛國情懷。教師還可以和幼兒共同包粽子,提前準備好各種材料,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用自己小小的手包出各種各樣的粽子,從而體會傳統美食的制作樂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和幼兒共同觀看龍舟比賽,制作龍舟和香囊等,在教室內進行裝飾,如此,相信幼兒對端午節會更有印象。
(3)開展民間游戲活動,強化傳統文化內容
每個幼兒都喜歡玩游戲,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調動身體各個感官產生幸福的體驗,并且游戲還能使幼兒培養團隊意識,建立良好的友誼。在游戲中多種多樣的游戲規則,還能讓幼兒鍛煉反應能力理解能力。一些幼兒還會創新游戲玩法,將游戲規則變得更加豐富有趣,教師也要鼓勵幼兒多多參與游戲,提高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將傳統文化與游戲教學互相融合,能夠滿足國家提出的游戲化教學的要求,同時也會更好地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例如,幼兒教師可以打破傳統的一個班級開展一種游戲的形式,而是讓所有班級共同加入同一個游戲,即混班游戲。首先,把不同單班級命名為不同的傳統文化主題,幼兒自選游戲主題角色,進入不同的游戲主題進行游戲。其中有一個小主題為“導游團”,由幼兒當小導游,為游客進行詳細講解。例如,大一班開設游戲主題:中國傳統的“茶文化”,當游客到來之際,要展示端茶,沏茶,品茶等各種各樣的茶文化。再比如,大二班開設中華傳統美食主題,在班級內要準備各種中國傳統美食的制作內容,有條件的還可以準備一些材料,等待游客到來之后,可以共同制作美食,并品嘗美食,還會有幼兒進行專業講解。相信這樣的游戲形式會更加豐富有趣,并且傳統文化還能走進幼兒的心中。
(4)發揮主題活動優勢,豐富文化教育形式
在幼兒園內開展各種各樣的教育形式,通常以主題活動為主,首先由教師設立一個主題,然后讓幼兒參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所有活動,幼兒通過觀察,通過思考,通過參與,快速達到教學目標,并完成教學要求。主題活動的特點鮮明有針對性,教師要重視發揮主題活動的優勢,通過將傳統文化與主題活動互相融合,讓幼兒在這一主題中加強對文化的理解,同時在長期進行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幼兒能夠接觸到系統的、完善的、體系的文化知識,更有助于幼兒文化知識儲備的完善。例如,在元宵節,教師可以組織元宵節主題活動,首先為幼兒詳細講解元宵節的來源和具體活動,然后在班級中和幼兒共同進行環創,在教室內制作一些與元宵節相關的小物并擺放,然后把幼兒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大概4~5個人制作燈籠,在燈籠中教師提前放置好燈謎,當然,燈謎的難度要符合幼兒的認知能力,教師讓幼兒進行猜燈謎的活動,使幼兒了解到元宵節猜燈謎的趣味性。在主題活動結束之前,教師繼續為幼兒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幼兒了解元宵節是人們希望風調雨順,莊稼能夠豐收的美好節日。這時,幼兒看著手中的食物,必然會想到農民伯伯辛苦勞動,也會養成珍惜糧食,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
(5)積極邀請家庭配合,拓展文化教育渠道
家園共育是現階段幼兒園教育發展過程中所要高度重視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的成長來講同樣重要,每個教師都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讓家庭教育這一優質資源發揮最大優勢。在為幼兒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時,教師也可以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參與親子活動,為幼兒園的教育獻計獻策,這樣能夠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辦園理念,了解幼兒的具體成長情況。在家庭中,家長也要配合教師積極完成各種文化活動,這樣既能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同時也可以發動家長組織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例如,“三八”婦女節與植樹節相結合,開展了以“愛”為主題的傳統文化,如愛媽媽,愛家人,愛同伴,愛家鄉,愛小樹苗,愛小動物。種植“親情樹”,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讓人感受到親情;同時,要加強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工作的責任感。中華傳統文化在幼童心靈中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勞動節時,請家長介紹不同的工作性質,培養幼兒對勞動的熱愛。在國慶期間,家長參加了《愛祖國、愛家鄉》的長卷繪畫,激發幼兒愛國愛家鄉的情懷。“快樂中秋”是中秋節的主題親子活動。以“媽媽說中秋”“親子唱中秋”“親子畫中秋”“親子畫”等方式,讓幼兒在體驗傳統節日民俗的同時,也能體會到濃濃的愛情和親情。
(6)教師提高思想意識,積極學習傳統文化
幼兒教育工作者應意識到,為了給幼兒講述更加專業、更加全面的傳統知識,自身的文化知識儲備就應更加科學,更加多樣。為此,教師應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積極學習傳統文化的各種內容。例如,借助信息技術在線觀摩優秀教師的文化課程,或積極參與幼兒園組織的文化教研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執教能力,真正踐行提高國民素質這一偉大使命。幼兒園管理者也要為教師提供更多提升自我的平臺,積極引進優秀的關于傳統文化的相關資料,供教師進行研讀。所有教育工作者也要針對傳統文化積極進行交流,解決現有的傳統文化滲透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了解每個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對文化學習的情況,動態調整教學方式,使幼兒能夠在最近發展區內得以提升。傳統文化對幼兒來講有一定的理解難度,教師要用耐心和愛心鼓勵幼兒,引導幼兒,讓幼兒感受文化學習的趣味性,并調動積極性認真學習,仔細思考,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探索,教師才會將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傳遞給幼兒。
(7)積極開發民間游戲,弘揚民族體育精神
民間游戲與體育教學互相融合,不僅可以強健幼兒的體魄,還能讓幼兒有更多的方法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各種民間游戲均能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例如,投沙包,踢毽子,太極拳等。以太極拳為例,在體育課上,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一起練習一些簡單的太極拳,舒緩的音樂既能讓幼兒打開心扉,感受中國武術精神,又能讓幼兒體會武術中所體現的傳統文化。集中活動時,教師再為幼兒講解我國武術大師霍元甲、黃飛鴻等懲惡揚善的故事,為幼兒傳遞愛國、善良、正直等的美好品德。
3.結語
綜上所述,對幼兒的成長來講,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不僅提升幼兒的理解能力,還能鍛煉幼兒的學習能力,針對幼兒比較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開展傳統文化的教學也要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為主,使幼兒能夠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真正踐行國家方針政策,從而推進幼兒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彭華萍.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大班教育中的滲透[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5).
[2]劉艷偉.淺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德育中的價值顯現[J].新課程,2020(50).
[3]周倩倩.淺談傳統文化如何有效滲透于幼兒園一日活動[J].中外交流,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