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飛
摘 要: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會因自身的理解認知能力較弱而出現閱讀學習方面的問題,因此會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不利于學生閱讀學習素養的提升與發展。因而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基礎,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幫助,使學生逐步改觀對語文閱讀學習活動的理解,實現學生閱讀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學習興趣。本文主要是從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參與的教學策略等方面進行論述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2-0198-04
不少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在開展閱讀學習活動時會因自身的識字量不夠以及理解能力不強而出現閱讀學習效率較低的情況,難以培養較好的閱讀學習興趣,更無法理解閱讀學習的重要性。這些問題也使小學生的閱讀素養很難得到提升,學生將很難通過閱讀學習提升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核心,教師需要優化日常的閱讀教學活動,嘗試提升學生的閱讀活動參與積極性,使學生逐步改觀對于閱讀學習的看法,實現學生閱讀效率的不斷提升與發展。
1.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未適應文本閱讀活動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文字閱讀學習活動存在一定的難度,因而他們在開展文本閱讀活動時也會遇到較多的問題。很多低年級的學生并不習慣通過閱讀理解文字含義加強對文本的理解,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畏難心理,并且會產生學習抵觸情緒。不僅如此,不少低年級的小學生也沒有轉換自身的學習方法,還保留著借助圖畫內容閱讀理解的習慣。但小學階段的閱讀學習以文字閱讀學習為主,學生若無法適應文本閱讀學習活動,那么他們也很容易出現閱讀理解效率較低的問題。而且相比較而言,文字化內容也沒有圖畫內容有趣,學生在接觸文字內容時也容易出現走神和注意力不集中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很難正確地理解閱讀學習活動,更無法主動地開展閱讀學習活動。而且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識字量有限,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因識字量較少而出現學習方面的問題,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學生也很難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少低年級的學生都出現了抵觸閱讀學習的情況,很難保持定期閱讀的好習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與發展。學生難以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逐步提升閱讀學習興趣,更無法掌握閱讀的有效方法。
(2)缺乏閱讀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較明確的自我意識,特別是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他們才剛剛進入小學階段,還在慢慢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活動,非常容易出現學習發展方面的問題。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小學階段的閱讀活動不夠趣味化,因而他們也很難開展主動化的學習活動,更無法提升自身的閱讀學習主動性。如此會使低年級學生只能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被動地開展閱讀學習活動,學生既不會主動的思考學習活動,也會出現注意力分散情況。這樣一來,很多學生都會出現閱讀了好幾遍,但卻無法理清文本內容的情況。既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也會在一定程度影響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還未掌握閱讀學習的方法,因而在實際的閱讀學習活動中也會出現效率較低的情況。而較低的學習效率也會使低年級學生難以取得較強的成就感,他們的閱讀興趣會不斷下降。低年級階段的學生還帶有情緒化特點,他們在反復嘗試卻難以取得進步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情緒化問題,并容易因無法理解閱讀文本內容而出現情緒化問題,不利于學生后期閱讀學習獲得感的進行。而且低年級的學生很難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沒有了閱讀興趣的幫助,學生也會出現注意力不斷分散、走神等情況,很難通過閱讀活動沉浸于文本世界。無法理解閱讀文本,會使學生出現自我懷疑問題,他們也會產生錯誤的想法,并容易產生閱讀學習排斥心理。而在排斥心理的影響之下,學生很難用心閱讀文本,更無法結合文本閱讀加強對文本知識的理解,學生較難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這既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
(3)閱讀教學方法單一化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都沒有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感受,也沒有給予學生良好的引導和幫助,學生很難轉換自身的學習狀態,也無法提升對文字閱讀學習活動的理解。缺乏教師的過度引導,學生會在開展閱讀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出現迷茫感,從而難以正確的認知閱讀學習活動,更無法樹立正確的閱讀學習觀念。而單一化的閱讀教學活動也會增加閱讀學習活動的難度,使學生面臨較大的學習難度。如此,學生將很難提升對語文閱讀學習活動的興趣,也無法結合教師的引導提升對閱讀活動的認知。隨著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難度的提升,學生的抵觸情緒也會越來越明顯,并會出現學習敷衍的情況。而且學生也很難在單一化的閱讀學習活動下提升自身的閱讀主動性,只能被動地在教師引導下開展基礎化的語文閱讀學習活動。這樣的閱讀學習活動往往只能幫助學生加強對文本表層含義的理解,使學生即使能夠掌握文本的重點生字詞讀音,也無法結合文本內容加強對文本思想、情感的理解。單一化的閱讀教學活動也會使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學習空間,學生很難進行自由的學習思考活動,既影響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性格發展,學生將很難通過閱讀學習加強對人生道理的理解。而且在單一化閱讀教學活動的影響之下,學生也會出現固化思維,并不會從多個角度出發提升對文本深層含義的理解,只能在枯燥化的閱讀學習活動中逐步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4)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
小學階段的教學方式與幼兒階段的教學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因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也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和幫助。但很多教師往往會忽視學生的成長發展需求,也無法運用日常的教學活動開展有效的溝通交流,學生很難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升對閱讀學習方法的初步認知。如此也會使學生很難掌握有效的語文閱讀方法,而沒有較好的閱讀學習方法,學生也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出現較多的學習問題,并容易形成不良閱讀習慣。既影響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素養提升。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會使教師無法提升自身的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將很難提升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也無法理解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更不能有效的調整自身的閱讀教學方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很多學生都會因未掌握閱讀學習方法而出現學習進度較慢的問題,更無法掌握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錯誤的語文學習觀念,并容易產生誤解,出現抵觸語文學習活動的情況。而且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也會增加教師的教學難度,教師將很難發現學生的閱讀學習問題所在,也無法了解學生的實際閱讀素養水平,更無法制定適合學生的后期閱讀教學活動。這樣會使教師的閱讀教學活動很難發揮較好的促進作用,也無法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學生難以逐步提升自身的閱讀學習能力。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啟蒙關鍵時期,若其無法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他們也很難通過閱讀學習積累較多的生字,容易影響自身的未來學習活動。
2.提升學生閱讀參與感的重要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若學生無法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那么學生也會因學習效率較低而出現學習挫敗感,并難以形成正確的閱讀學習觀念。如此學生也很難在閱讀學習的同時拓展自身的語文學習視野,不利于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升。通過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參與感,教師將能引導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幫助學生發現語文學習的魅力,使學生能提升對語文學習活動的理解,且能以閱讀學習為基礎開展主動化的學習活動。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也有著較多的綜合化之手。若只靠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學習積累語文知識,既會束縛學生的學習發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因而教師要以語文閱讀學習活動為基礎,引導學生自由地探索語文學習世界,讓學生在自身的學習興趣指引下逐步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在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參與感的同時,教師能鍛煉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在主動參與閱讀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地掌握閱讀學習方法。如此一來,學生能以閱讀學習能力為基礎,開展自主化的語文學習活動,實現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閱讀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能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和幫助,使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的語文閱讀學習活動,實現學生學習信心的提升。當學生有了學習自信心后,其學習信心也能影響自身的性格發展,學生也能以更加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各種學習問題,并能夠在不斷攻克學習難題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綜合化學習能力的發展。
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動也會影響學生的寫作能力發展,促進學生表達能力水平的提升。因而教師要通過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參與感,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表達方式、優美詞匯等,使學生更好地表達自身的想法和意見,實現學生表達素養能力的提升。如此,學生也會理解閱讀學習的重要性,并能夠運用語文閱讀學習為基礎,開展綜合化的練習、實踐活動。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在開展閱讀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人生和情感,實現學生情感感知、理解能力的提升與發展,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情感經歷較少,對于道理的認知也不夠多。因而教師也能在提升學生閱讀參與感的同時引導學生加強對人生道理、情感經歷的認知,不斷地運用語文閱讀學習活動滲透德育,幫助小學生逐步地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價值觀念。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能力都不強,但在潛移默化的教育與引導之下,學生也能提升對基礎道理的認知和理解,并能夠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糾正自身的不當行為舉止,實現自身的全面均衡發展。慢慢地,學生也能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并能夠以每日的閱讀學習活動為基礎,提升對多樣化世界的認知和感知,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人生目標。當學生擁有了一定的閱讀學習基礎后,其也能更好地開展其他方面的學習活動,實現學習綜合素養能力的提升,從而充分理解閱讀學習的重要性。
3.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參與的教學策略
(1)圖文并茂,引導學生
考慮到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低等問題,教師需要運用圖片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進一步降低學生的閱讀學習難度,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如此,學生也能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步地克服對語文閱讀學習的畏難心理,并能夠在循序漸進的閱讀學習活動中逐步地適應小學階段的閱讀學習活動。如在學習《風姑娘的照片》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可能會出現無法理解課文含義的情況,那么教師可以運用圖畫內容進行輔助,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內容,并結合圖畫內容將課文內容與圖像一一對應起來。學生在認真觀察圖像的過程中,也會逐步提升對課文學習內容的理解,并學會將圖像內容和文字內容相對應。而熟悉的圖畫閱讀理解方式也能緩解學生的壓力情緒,讓學生能夠自信的開展閱讀學習活動。在利用圖畫內容引導學生提升閱讀學習效率的同時,教師也需要逐步地減少圖畫內容,引導學生逐步適應文字閱讀學習活動。這樣學生也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慢慢地適應小學階段的文字閱讀方式,并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提升對語文閱讀學習方法的理解。慢慢地,學生也能進行基礎的閱讀學習活動,并能夠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新的字詞。而且這樣的引導教學活動也能充分利用教學過渡的積極促進作用,實現學生閱讀學習能力的逐步提升。學生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升對閱讀活動的理解,逐步地參與到實際的閱讀學習活動之中,認真地思考語文閱讀學習活動。
(2)信息教學,激發興趣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雖然各方面的能力較弱,但他們的學習速度較快,好奇心也較強。因而教師也需要結合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嘗試引入信息化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加強對閱讀學習活動的理解。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丑小鴨》相關的動畫視頻,提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提升對“丑小鴨”這個角色的逐步認知,然后在運用思維導圖內容設置不同的簡單小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地理解文本內容,促使學生主動地思考與“丑小鴨”相關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在逐步完成學習小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對閱讀學習的理解。如此一來,學生也能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逐步地理解文章內容,這既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自信心。不僅如此,教師也能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之上,以音樂為背景幫助學生體會故事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實現學生情感感知能力的萌芽發展。這樣一來,視覺、聽覺方面的沖擊都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學生將能在信息化閱讀教學活動之中提升對閱讀學習活動的興趣,并能夠結合多方面的感受加強對文本思想、情感內容的理解。在信息化技術的幫助之下,教師還能開展拓展教學活動,引入與《丑小鴨》同主題的閱讀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舉一反三,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檢驗自身的閱讀學習成果,提升對語文閱讀學習活動的深度理解。如此一來,教師也能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參與感,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活動中,積極地完成思維導圖中的閱讀學習任務,實現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不斷提升。
(3)實踐活動,提升印象
考慮到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在設計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要以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為核心,嘗試不斷地優化語文教學活動,打造更適合學生的時間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印象。如教師可以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模仿力較強特點,設計話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練習話劇,加強對閱讀文本內容的理解。以《三只小豬》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話劇活動,讓學生結合圖畫、文字、講解揣摩小豬的神態、語氣等,并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話劇演得最好。為了更好地還原故事情節,學生也會主動地閱讀文本,積極地參與到閱讀學習活動中,并認真地思考相關的問題,提升對細節問題的關注。在引導學生積極閱讀,把握角色特點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能快速地把握角色特點。而學生在演繹話劇的過程中也能提升對部分臺詞的理解,并能夠提升閱讀學習效率。學生將通過代入角色、演繹話劇加強對文本故事的理解,并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含義,提升自身的閱讀學習能力水平。而這樣新穎的實踐學習活動也能給予學生不一樣的學習感受,學生將能在實踐學習活動的影響下改變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的認知,并能夠為了更好地演繹話劇而主動、積極地閱讀故事。這樣教師能充分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
(4)主題閱讀,培養觀念
在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教學時機,引導學生提升對閱讀主題的認知和理解,利用主題閱讀活動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如此學生能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人生道理,并能夠樹立正確的閱讀學習觀念。低年級的學生還沒有較明確的學習意識,結合主題閱讀,教師也能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給予學生更多正向引導和幫助。如教師可以“紅色文化”為主題,引入革命烈士的故事,并以革命烈士的故事為核心,引導學生感受革命戰士的偉大精神。同主題的閱讀教學內容不僅能幫助學生加強理解,還能實現學生理解感知能力的提升。在“紅色文化”主題的渲染與引導下,學生也會受到情景影響,并能夠主動的思考閱讀學習問題,積極地回答教師的提問,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也能慢慢推進教學活動,并使學生在閱讀學習的基礎上理解革命先輩的優秀品質和大無畏精神。如此一來,學生能以革命先輩為學習榜樣,努力地克服學習道路上的困難與挫折。長此以往,有利于教師充分發揮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習慣,也能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學生的更好成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結語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會因能力問題而出現學習方面的問題,因而教師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打造更適合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在創新化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之下,學生能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積極性,并主動地思考閱讀學習問題,促進自身閱讀素養能力的提升與發展。結合小學閱讀教學活動,教師不僅能引導學生理解閱讀學習的重要性,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學生閱讀素養的不斷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涂秀娟.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22(17).
[2]張馬蘭.小學低年級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作用與策略[J].智力,2022(12).
[3]王朝彩.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2(10).
[4]傅愛萍.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格言(校園版),2022(09).
[5]朱偉,姚夢奇.小學低年級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