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晶?馮辰煊
摘 要:本文圍繞新時代技工院校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從突出思政教育、突出基本功訓練、突出因材施教、突出產教融合、突出能力提升5個方面闡述了教學實踐的方式方法,通過新時代的技工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動國家技工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 機械制圖 教學方式方法
對將要從事機械類專業技術工作的技工院校學生而言,繪圖與識圖是其必備的基本技能,也是機械類高素質技能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如何讓在校學生熟練掌握繪圖與識圖知識,并能對接企業生產對技術工人應知應會能力的要求,是筆者長期從事技工院校機械制圖教學所潛心研究的課題。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與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全面貫徹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提高“準職業人”的德能素質水平,也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的焦點問題。通過總結提煉,筆者在此分享闡述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與方法。
一、突出思政教育,立德樹人與德技并修有機融合
大多數技工院校學生剛入校時學習目標不太明確,缺乏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知識基礎也比較薄弱,對機械制圖課程學習初始有些新鮮感,但因有畏難情緒,學習興趣與動力難以維持。筆者認為,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建立自信心、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是首要教學任務,而要完成此任務必須先“立德”(師生均“立德”、師帶生“立德”),有計劃地開展思政教育是完成此任務的有效措施之一。每次進行課程教學前,筆者都會擬好思政教育主題,如:“如何制定學習目標”“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工匠精神”“如何讓小孝(孝順父母)與大孝(報效祖國)相統一”等。
筆者主要采取5分鐘“每課一講”的形式進行思政教育,內容可以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紅色文化教育或者展示我國技工教育與工業發展的新成就;也可以講述管延安等大國工匠的故事,啟發學生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追求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筆者還將發人深省的經典語句、鼓舞人心的新成就和激發斗志的人物故事,有針對性地融入制圖教學環節,將這些強大而又具有中華優秀文化魅力的正能量自然地傳遞給學生,學生有了學習榜樣和鞭策力量,有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學習的抱負,自然會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學生在畫各種圖線、練各種字體時會認真遵守國標要求,在繪制三視圖、軸測圖時會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同時,筆者注重將對技術工人的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教學,督促學生明德、篤學、精藝,并做到“知行合一”常態化,有效將立德樹人與德技并修融入課堂教學。這種思政教育模式在筆者學校被廣泛推廣,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元素。
二、突出基本功訓練,傳統方式與信息化教學相結合
學生要學好制圖課,必須先練就扎實的基本功,具體包括掌握國標規定的圖線畫法,掌握平面圖、三視圖、軸測圖的作圖方法,具有較強的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能較好地完成基本體、組合體的圖紙作圖與識圖,能形成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
傳統手工繪圖就是訓練學生基本功的好方法,從學生第一學期學習機械制圖開始,教師就應大量運用傳統手工繪圖教學,強化學生基本功訓練。手工繪圖需要學生既動手又動腦,能“逼”著學生動腦分析、進行空間想象,能開發學生潛能,使學生增強學習主動性。不過,由于受文化課基礎的局限,部分技工院校學生難以展開空間想象,教師可以適當采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如筆者曾在課堂上采用 “AR”App手機展示基本體、組合體、機械零件的實物圖,以及它們的翻轉、切割等過程來幫助學生展開空間想象,起到增加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通過大量手工繪圖練習使學生具有一定制圖基本功后,教師可適量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展示組合體、機件的繪圖過程,生動形象,簡潔直觀,可彌補學生空間想象力的不足,但應防止學生對多媒體產生依賴性。學校可同步開設機械制圖與AutoCAD課程,教師將AutoCAD融入機械制圖教學之中,學生必須掌握CAD基本編輯和繪圖技巧,掌握軸測圖的三維造型設計方法,熟練運用投影規律作圖,拓展繪圖、識圖知識技能,而教師只需做好指導即可。通過傳統手工繪圖與信息化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可讓學生保持學習機械制圖的興趣、耐心與積極性,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突出因材施教,強基訓練與分層教學相結合
技工院校學生學習機械制圖課程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時間緊、任務重,機械制圖的教學計劃雖安排一學年,但除去機械類專業的實習教學和節假日,只剩18周約108課時的上課時間,完成大綱要求的教學任務有不小難度;二是技工院校學生文化課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參差不齊,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也較難提升,直接影響整體教學效果。針對這兩個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注重運用分層次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骨干學生當小老師
將學習能力較強又肯用功的學生重點培養成學習骨干,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骨干學生當小老師,分別負責對小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二)因材施教
如“立體上點、直線、平面的投影”章節內容,部分學生總聽不懂(但不影響其識讀簡單零件圖),筆者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縮編,對總聽不懂的學生只做簡單介紹(根據學生學習意愿調整教學內容);針對骨干學生進行全面講解;選取重點例題,對全班學生進行精講細講。這樣可避免出現有的學生“消化不良”、有的學生“吃不飽”的現象。
(三)分層培養技能
企業生產對普通技術工人的識圖能力有一定要求,而對繪圖能力無硬性要求,因此,筆者除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繪圖方法外,大量訓練學生的識圖技能,對那些骨干學生則精心訓練其繪圖技巧,如每學期至少開展兩次制圖教學大作業實踐活動,要求骨干學生以機器設備的具體零件為對象,完成作圖和識圖任務。在進行畢業設計時要求骨干學生完成能滿足實際生產應用需要的有代表性的零件圖設計。
四、突出產教融合,課程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對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其目的在于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機械制圖雖是專業基礎課,但制圖知識也是生產實踐離不開的理論知識,需要在生產實踐中合理運用,有效促進產教融合。
(一)優化圖紙設計
專業教師要深入學校機械類專業實習實訓車間,配合實訓指導教師輔導學生按生產任務要求繪制出機件圖紙,并按圖紙加工出機件實體,同時根據生產加工過程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圖紙的應用價值,鼓勵學生善于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優化圖紙設計。
(二)掌握并運用所學知識輔導學生掌握機件加工工藝知識
熟悉金屬工藝結構、加工工藝等具體的生產實用知識,要求學生將這些知識體現在平時的繪圖作業和畢業設計圖上。
(三)產教融合增強教學效果
與其他專業教師一起帶領學生到對接企業開展產教融合活動,如觀察相關機械設備工作過程,與企業技術員交流機件圖紙的繪制與識讀方法,現場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典型機件(如軸承座)并引導學生通過現場識讀零件圖及裝配圖,深入體會制圖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的運用。這種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產教融合模式,不僅強化了學生掌握制圖知識的牢固程度,而且開闊了學生視野,能夠促進學生科學學習,極大地增強了教學效果。
五、突出能力提升,課程教學與技能競賽相結合
隨著技工教育的發展,國家和各相關部門越來越重視通過技能比武、技能競賽來選拔優秀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內部也經常開展技能競賽活動,這為技工院校師生通過參賽提升技能、得到成長提供了良好機會。
為提高師生參賽水平,筆者學校開設了智能制造技能大師工作室與技能俱樂部,聘請企業技能大師對教師與學生進行專業技能提升培訓。對于數控加工、智能制造、汽車維修等機械類專業來說,參賽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繪圖和識圖能力。筆者以技能競賽為契機堅持參加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技能俱樂部活動,與技能大師及競賽指導教師合作,共同指導學生針對競賽項目完成制圖訓練,幫助競賽種子選手大幅提升繪圖、識圖能力,促使他們取得優異的競賽成績。同時,筆者將競賽項目制圖訓練導入課堂教學,讓更多學生開闊眼界,拓展知識面,提升能力,提高學習成績,從而持續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六、小結
新時代,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技工院校機械制圖課程與各類專業課程教學在科教興國的新時代被賦予新的特點,也會有新的挑戰。但筆者堅信,只有不斷與時俱進地有效探索,加上精益求精地潛心教研,相信廣大技工教育工作者能用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為國家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共同推動我國技工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曹雪亮.機械制圖一體化教學在技工院校的分析[J].職業教育,2018(7).
[2]韋朵.新形勢下《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科技,2017(11).
[3]徐泉,李葉,江皓,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機械制圖”課程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26).
(作者單位:湖北省科技工程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