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菱
摘 要:本文以筆者三次實踐過程為藍本,對技工院校通識課程進行線上教學的可操作性以及可優化的點進行論述。主要論證技工院校通識課程線上教學的可操作性,以及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幾個優化方向。
關鍵詞:技工院校 線上教學 互聯網 通識課程
一、線上教學實踐探索背景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背景下,線下聚集式的教學形式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為技工院校的一名通識課程教師,在保障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應該做到與時俱進、積極探索。筆者本著探索和持續學習的目的進行了3次線上教學探索和嘗試。
利用電子設備進行互聯網教學的教學模式即線上教學。據悉,這種利用電子設備進行互聯網教學的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剛開始時,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應用。在好奇心驅使下,筆者詳細地了解和學習了這種線上教學模式。就目前而言,線上教學模式大致分為2種,錄播教學和直播教學。
錄播教學即教師利用電子設備提前錄制好教學內容視頻,再將教學內容視頻分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觀看教學視頻進行學習。
直播教學則是由教師借助“釘釘會議”或“騰訊會議”等互聯網軟件,通過線上課堂進行實時教學,這種形式可以做到實時和學生互動,在線抽查學生的情況和實時答疑。
基于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技工院校學生的了解,這2種教學模式中的錄播課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自律性,對于技工院校的學生而言,教學的效果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直播課由于增加了實時互動,教學效果會好很多。基于此因素的考慮,筆者最后選擇了直播課進行探索嘗試。
二、線上教學實踐探索準備
(一)教學實踐之接受度和可行性調查準備
探索新的教學形式,一定離不開學生的支持。在實踐之前筆者首先對學生端對線上教學的接受度和可行性做了簡單的調查。
首先,筆者通過現場提問的方式對學生的接受度進行了解,從筆者在課堂的現場統計來看,目前筆者教學的4個班級的學生對于線上教學支持度分別為97.5%、98.7%、96.8%、100%,只有極個別學生棄權,也沒有做直接的拒絕。值得一提的是通過這個數據可以發現技工院校的學生從心態上來講對于新事物的接納度是很高的。
其次,線上教學的硬性條件需要借助智能電子設備,于是筆者讓各班班長對學生的智能手機使用情況做了問卷調查。同樣以筆者現在教學的4個班級為例,4個班級的學生中,手機擁有率高達99.9%,剩余0.1%沒有手機也是因為前段時間手機丟失,目前手機正在配置中。
線上教學需要涉及網絡流量,考慮到此次的目的只是實踐探索,次數也不會很多,筆者沒有對學生的網絡流量進行詳細的調查,簡單了解到學生基本都能夠承擔就未做詳細了解。
(二)教學實踐之互聯網App了解準備
筆者在前文中有提到,目前可支持線上教學的互聯網App有“釘釘會議”和“騰訊會議”。筆者在做準備工作時,第一時間在網上查詢了這2個軟件的操作說明,并在咨詢了身邊的朋友并親自驗證后,得到了如下結果。
“釘釘會議”和“騰訊會議”都有“文件共享”功能,能夠在線上教學時滿足課件展示的教學需求;“視頻和音頻”的功能能夠滿足在線問答實時互動的教學需求;“互動批注”功能可以滿足教師線上教學的重點勾畫和簡易板書的教學需求。
“釘釘會議”需要單獨下載App注冊登錄,而“騰訊會議”則有多種登錄方式,既可以單獨下載App進行登錄,又可以用微信小程序登錄。在考慮到使用的便捷性上,筆者個人感覺“騰訊會議”優于“釘釘會議”。
此外,在筆者課前準備的實踐操作學習中發現“騰訊會議”的連接更為穩定,有電話進來時也不會被中斷;在互動上“騰訊會議”可以隨時開麥互動和打字互動,延遲也比較少。“釘釘會議”打字互動上會有幾十秒的延遲,回答問題必須請求連麥,而且連麥默認彈出你的攝像頭畫面,音質上也沒有“騰訊會議”清晰。
基于上述的探究和考慮到本次實踐的探索性,筆者最終選擇了“騰訊會議”作為嘗試線上教學的軟件工具。外部的條件都準備好了,筆者開始了線上教學的實踐探索。
三、線上教學實踐探索過程
筆者對線上教學的實踐探索總共進行了3次,接下來,將簡要說明一下這3次的過程并做簡要論述。
(一)第一次探索實踐
正式線上教學之前筆者花了2天時間對其他教師的線上教學視頻進行了觀摩學習,同時花了近3個小時的時間準備第一次線上教學的課件,并提前一天將線上教學的“會議號”發到班級群,要求班長和學習委員教會學生們進行操作。正式上課當天于課前20分鐘就進入到“線上教室”進行設備調試。學生們對線上上課的積極性比較高,都提前做好了準備。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互動和參與配合度都比較高。唯一的不足就是有少部分學生進入前忘記了關音頻,嘈雜的聲音中斷了課堂2次。經過簡單地提醒后,整個課堂教學還是比較順利的,這讓筆者對線上教學充滿了信心。
(二)第一次探索實踐
第一次嘗試的成功讓筆者在課前充滿了信心,第二次探索實踐前期待滿滿,但在教學過程中卻遇到了波折,線上教學的問題開始逐漸暴露。可能是因為學生對于線上學習的新鮮勁兒已過,第二次的線上課堂上互動性明顯降低了很多,有2個學生課堂上開始玩起了“騰訊會議”的虛擬背景,不停地切換模式,明顯感覺到其聽課效率下降了很多。還有的學生未提前做好準備,在網絡不好的地方就進入了課堂,課程中斷了幾次,這從“參會人數”的波動上就可以明顯看出。
(三)第三次探索實踐
在第三次的探索實踐中,筆者吸取了第二次的課堂經驗,在正式上課之前補充了幾條線上課堂規則,比如“提前選擇網絡比較穩定的地方進行課程教學”“課堂中可以使用虛擬背景,但是不得隨意切換虛擬背景”等。已有問題得到解決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隨著線上教學次數的增多,學生的熱情呈持續下降狀態,課堂的互動頻率較第二次而言呈斷崖式下降,甚至有小部分學生偷偷關掉了“視頻模式”,教師也觀察不到他們在做什么,點名互動時最長的等了1分多鐘才有反應等等。至此,線上教學的弊端逐漸開始暴露,這也讓筆者暫停了下來,開始對線上課程進行復盤和總結。
四、線上教學實踐探索總結
經過3次線上課程的實踐探索,筆者對線上教學有了比較深刻的體驗,筆者將對其優勢和需要探索的方向進行簡單的總結論述,以供教育從業者參考和探討。
(一)優勢
線上教學不拘泥于教學場地,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可以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完成教學,讓學生學習進度的連貫性得以保持,是一種全新的且值得我們去探索的教學模式。
線上教學具有錄屏會議的功能,可以將當次線上教學的過程進行錄制,便于學生反復學習和復習。這個功能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十分有益。
線上教學因為學習場景比較靈活,對于部分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而言,因為不需要面對其他同學,所以在互動的發言上更為大膽和勇敢,對部分性格內向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好的突破自我而完成蛻變的教學環境。
線上教學因為涉及網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網絡查閱資料,完成思考和活動,這對學生的學習來講,是一種比較健康的學習模式。
(二)探索方向
線上教學是新的學習場景,與線下課堂的課堂規則有較大區別;目前沒有統一的線上課堂規則,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制定合理的線上教學課堂規則并讓學生接受,這既需要教師進行探索也需要學生遵守,還需要不斷地去嘗試和摸索。
線上教學因為涉及使用網絡,學生需要較強的自律性,如何保障線上教學中學生是積極參與學習而沒有做其他事情,這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線上教學的課件準備較之線下教學而言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如何通過線上課堂抓住學習的注意力讓其積極參與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課題。
技工院校因為課程設置和義務教育有所不同,這種線上課程更適用于通識課程部分,那些需要實操性的課程若要通過線上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學,在可行性上可以進行思考和探索。
以上是筆者通過3次線上教學探索實踐的經驗總結,筆者還需要更多地進行嘗試和驗證才能得出更具參考價值的結論。
五、小結
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的變化。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擁抱這種變化,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大前提下,可以結合時代的產物,進行一些多樣化的探索。此次線上教學的嘗試,既讓筆者收獲了一項新的教學技能,也讓筆者在教學上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比如在保證教學內容方向正確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來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中如何優化課堂規則以增強學生的聽課效率等,都給了筆者新的體驗和思考。學無止境,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保持學習和積極探索的精神,從而更好地為技能人才培養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岳雪玲.網課的思索[J].教育藝術,2022(4).
[2]張玉強,張衛宇,王丹,等.論高職網課教師應具備的四項能力[J].教師,2022(7).
[3]王堯,劉婷婷,馬宇姝,等.基于數據采集與分析的線上教學效果評價實踐研究[J].高教學刊.2022(15).
(作者單位:重慶萬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