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搏
摘 要:隨著高職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傳統管理手段、模式、理念的局限性也凸顯出來,不利于提升高職生的綜合素養。為了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與現代化,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廣大教師要緊密結合社會發展情況對高職生的生活習慣、學習方式、思維方式進行優化和完善。在新媒體時代下,以大數據、信息技術、互聯網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與高職生的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高職生思想行為獨立、思維逐漸成熟,使得高職院校的管理問題日益凸顯。本研究基于高職生管理視角反思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之道,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生;管理工作;角色定位;網絡輿情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2-004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15
高職院校肩負培育大國工匠的使命,是我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培育基地。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高職院校教師要積極反思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充分考慮新媒體對高職生的影響,不斷總結和反思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科學地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做到與時俱進。
一、新媒體時代下高職生管理問題梳理
(一)管理角色定位問題
管理者向教育者、服務者的轉變難度較大,過于想成為權威管理者,難以轉變自身的思維和角色,對新媒體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和看法難以有著客觀全面的認識。新媒體時代下,高職生管理工作對教師要求更高,很多管理者難以轉變服務意識,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忽略了對高職生掌握的前沿知識和流行詞語的總結和歸納,忽略了信息網絡理論知識和新媒體技能的培養與學習。同時,管理者對高職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學生管理統籌規劃中缺乏大局意識,對新媒體技術的研究不夠科學合理,導致管理工作不盡如人意。
(二)管理理念滯后問題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管理理念難以適應新媒體管理環境,然而新媒體環境下的學生管理工作需要開放、多元、包容。管理理念難以及時更新,傳統的說教式管理顯得蒼白無力。高職生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經常在新媒體環境下被動接受沒有經過證實的信息,帶來的不良影響巨大,使得他們紛紛通過新媒體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宣泄自身的不滿,甚至存在不實的虛假信息。管理理念滯后,缺乏前衛的管理理念,對學生前期的管理和引導不足,導致新媒體中充斥的負面消息和消極情緒給學生健康成長帶來影響。
(三)管理方式創新問題
1.網絡輿情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高職生是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管理對象,然而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對網絡輿情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帶來巨大挑戰。加上學生課余時間多,參與網絡的方式多種多樣,在網絡中的行為得不到及時監管、約束、引導。在面對多元管理對象的個體特征時,學生管理者在網絡輿情管理中說教式、命令式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在給學生灌輸所謂“正確”“應該”的做法時往往忽略學生的個性特征,容易導致高職生產生抗拒甚至叛逆心理。
究其根源:第一,認為高職生輿情管理只要管控參與輿情特征和具有輿情行為的學生就行,卻忽視了網絡輿情的正面效應,難以意識到網絡輿情是高職生參與學校管理和參與社會監督的重要途徑;第二,“意見領袖”對其他學生參與網絡輿情的行為具有正向影響,網絡輿情管理難度大,但是教師對管理工作如何改進的啟發較少;第三,缺乏專業的網絡輿情管理部門,網絡輿情管理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兩個牌子、一套班子”的情況較為突出,參與網絡輿情管理的人員缺乏專業的網絡輿情管理與教育能力,網絡輿情事件處理以經驗為主,缺乏專業性,導致學生容易滋生不滿情緒,輿情傳播加劇;第四,處理網絡輿情危機事件存在較強的單一性、滯后性等弊端;第五,學生對高職院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滿意度不高,將建設性意見與情緒通過網絡宣泄;第六,管理人員自身的媒介素養不高。
2.新媒體輔助管理運用不足
第一,對新媒體的認知存在偏差。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生對新媒體的依賴性更強。根據“使用與滿足理論”,我們知道學生接觸新媒體旨在滿足某方面的要求,以娛樂、交友、網購居多,以學習較少,只是將新媒體作為消磨碎片化時間和發泄情緒、不滿的渠道。部分學生沉溺在網絡世界中,難以科學定位新媒體的價值和意義,將本應作為輔助工具的新媒體當作依賴,成為低頭族。管理人員對學生的新媒體使用行為缺乏科學引導,導致學生的新媒體媒介素養缺乏,媒介道德教育缺失。管理者對新媒體下的學生管理認知存在偏差,注重現實管理,忽視空間管理。雖然部分管理者能意識到新媒體對學生帶來的影響,比如學生的行為意識、為人處世、專業學習等均會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但是針對學生的各種變化,卻不能從深層次的視角來挖掘背后的根源,導致相關知識與技能難以契合實際管理工作的需求,無法提高管理實效。另外,管理者對管理方式的適用性、有效性的反思不夠深刻,難以基于學生的視角來處理問題,加上與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缺乏共同話題等,導致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較大。
第二,對新媒體的運用能力不足。基于新媒體的高職生管理有“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模式。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以“一對多”模式為主,管理場地以教室為主,師生之間課后交流較少。借助新媒體則能彌補空白,利用新媒體及時向學生傳達相關教育信息,實現師生在線互動。但是目前新媒體在高職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體現了淺層化的特點,教師對應用新媒體開展學生管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只是建立在經驗之上,缺乏專業的培訓和學習。管理者對應用新媒體輔助學生管理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儲備不足,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忽視對經驗教訓的總結,對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處于空白,對學生的管理采用的手段具有較強的局限性。久而久之,管理者就只是將新媒體作為簡單的溝通和交流的工具,對新媒體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認識不足,甚至持懷疑態度,極大地影響了管理者自身專業與知識技能的提升。
第三,對學生的新媒體運用引導不足。高職生在情感體驗和實踐交往中,崇尚開放平等的交往關系,自我意識、維權意識較強。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一些未知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管理人員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和管理過程不斷優化管理方法。高職生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較強,經常通過網絡虛擬身份在新媒體開放平臺中彰顯個性,但是明辨是非的能力較為缺乏,遇事容易沖動,經常不假思索地處理問題。在面對爭議時,這些學生缺乏全面思考的意識,容易被他人的觀點左右,對自身言論缺乏責任意識。基于以上情況,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無法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同時所采用的管理方法面臨與學生實際管理需求不符的問題。
二、新媒體時代下高職生管理對策
(一)轉變管理角色
從傳統的管理者向服務者轉變,強化對學生的服務意識。管理者要從教育引導、學業督促、職業引領、心理健康教育等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教育引導能夠讓學生正視新媒體的作用,擺脫對新媒體的依賴。利用新媒體督促學生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引領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發揮新媒體的媒介作用,增強學生的媒介素養,融入媒介德育知識,成為學生學習成長的好幫手、好伙伴。
(二)更新管理理念
從傳統的被動管理轉移到主動管理上來,提升管理工作的開放性、多元性、包容性。管理者可以采取在線發放網絡問卷的方式,及時調研學生對管理者工作的意見與建議,借助大數據等技術優勢加強對高職生的信息化管理,從傳統的說教式管理轉移到信息化管理上來。采用前衛管理理念和創新管理思維,針對性地開展學生管理工作。
(三)創新管理方式
1.創新輿情管理
新媒體是基于互聯網形式與現代科技信息為一體的重要產物,不僅傳播速度快,而且蘊含了巨大信息量,體現了較強的互動性、時效性。新媒體已成為網絡輿情信息的集散地,深受高職生喜愛。高職生熱衷于通過新媒體發表意見、參與互動、追求利益訴求,日常學習、生活、價值觀塑造都處于網絡輿情的潛移默化影響下。在日常高職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必須加強網絡輿情管理,助力高職生健康成長,深化高職院校改革,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第一,高度重視,強化預警。將網絡輿情工作納入意識形態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責任制。建立輿情工作責任制,健全應急預案,完善輿情監測網絡。在實際運行中,利用網絡輿情監控系統自主收集網絡資源,通過內部網絡瀏覽和分析信息內容,實現實時高效輿情監測。
第二,強化教育,積極引導。強化學生輿情教育,順應網絡需求,轉變教育方式。掌握網絡溝通藝術,快速發布權威信息,構建主流輿論引導圈。引導機制不斷完善,主動解決網絡輿情中的熱點、焦點問題,做到積極回應,占據網絡輿情動態發展的主動權,強化解釋說明工作,及時為學生釋疑解惑;引導制度有效完善,通過說服、設置議程兩種方式建立學校網絡輿論引導制度;引導輿論領袖發揮作用,將學校各部門的工作人員、輔導員、學生會干部等作為輿論領袖,采取差額選舉與輪流任職的方式,強化輿論引導作用。
第三,強化管控,優化管理。學校網絡輿情事件具有較強的突發性,使得網絡輿情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長期性。由此可見,管理工作既要有環境的支持,又要有資金、技術和法律作為保障,強化學校網絡輿情的管控,以達到優化網絡輿情管理的目的。在網絡輿情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強化網絡信息凈化與過濾工作,強化學生網民的媒介素養教育工作,注重校園媒介資源優勢的發揮,借助校園廣播、論壇和微信公眾號、微博來傳遞健康、正能量的思想和信息。
第四,強化追責,注重評估。在學校網絡輿情事件處理之后,管理者還要注重事后的責任追究和評估,分析輿情的起因、特點、處置情況,梳理輿論發展的過程,客觀評價應對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從中吸取教訓和積累經驗,不斷強化學校在網絡輿情事件中的應急處理能力。注重網絡輿情責任追究制度的實施,注重網絡輿情評估工作的開展,充分發揮網絡輿情評估制度的作用,對處置的經驗和教訓做出及時總結。在事后評估工作中,加強網絡輿論事件的起因、演變過程的研究,采取專家調查問卷的方式實施評估和篩選,構建完善的網絡輿情事后評估指標體系,對事件發生的原因和演變的過程進行詳細分析。網絡輿情事后評估方面,采用第三方介入機制和專業評估機構,準確調研網絡輿情事件,并在分析總結后結合研究報告不斷完善對網絡輿情事件處理的公共參與機制,采取多種方式強化學生調研,鼓勵廣大師生參與,提升網絡輿情處理能力,提高網絡輿情應對成效。
2.創新管理方式
第一,充分認識到新媒體在學生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契合新媒體大環境為要求,找準源頭活水,保證用好用足,堅定政治導向,發揮新媒體時代下學生教育資源日益豐富的優勢,彌補理論知識新穎性不足、學習內容枯燥導致學生職業學習缺乏動力的不足。
第二,在管理工作中加強新媒體的運用。目前很多電子圖書館開辟了職業文化專欄,其中就有很多關于職業生涯的著作。在夯實管理成效的過程中,管理者要引導學生掌握職業生涯著作的閱讀技巧、研讀方法,撰寫閱讀心得,將學生作為創新管理的教育主體,從中汲取職業精神內核、接受校園文化熏陶、傳承工匠基因,夯實創新之源,為深化管理工作深度注入強大動力。
第三,加強學生對新媒體運用的引導。例如,為了引導學生辨別和自覺抵御新媒體中蘊含的不良意識形態的影響,需要在日常信息化管理中加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本質特征是階級性,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運行特征是社會性,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受眾特征是全面性,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功能特征是時代性。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是學生知識獲取的主要渠道,強化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系統性,引領受眾自動調適小我與大我、小家與大家、思想與行動的關系,轉化成一種自覺行動,成為精神信仰意志之源。高職院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是引領高職生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自身信仰,在社會實踐中自覺運用、體會、踐行主流意識形態理論的內涵。高職院校針對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推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教學活動。例如,以輿情教育課堂內外為載體,運用紅色基因純正、思想內容健康、思政元素豐富、教育意義深遠的紅色家書,深化意識形態教育深度與維度,引領學生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向同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高職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較多。針對日常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管理者必須認真反思和總結自身管理的不足,并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提升管理工作的創新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金枝,李艷娟,謝利娟,等.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對時間管理傾向的影響——自立人格的調節作用[J].現代職業教育,2022(34).
[2] 唐林萍.新媒體環境下高職學生管理的挑戰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1).
[3] 陳菲.立德樹人背景下“三自”教育的思考——基于“00后”高職生自我認知的現狀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