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 要 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使課堂內容更具豐富性,使學生主觀能動性獲得充分調動和激發。當前初中學生的觀念以及思想日漸成熟,教師需對學生的思維發展相結合對思維導圖進行呈現,在對基礎知識進行講授中促進學習質量和效率的進一步提高。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對思維導圖的應用方式進行思考分析,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使課堂質量獲得提升。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思維導圖? 學習能力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圖形工具,有著較高的實用性,能夠對各類教學活動起到輔助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活躍度,深化學生對于重難點知識的掌握,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也有著促進作用。
一、理清脈絡,梳理文章情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較為常見,但許多學生并未掌握思維導圖構建的有效方式。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能夠在提高閱讀質量和效率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可以從課文題目或者是中心詞出發,使學生在閱讀中優化完善思維導圖,強化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陋室銘》時,教師可以將文章分為不同層次,并指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然后讓學生自由發言,同學們一起完善思維導圖的繪制。也可以在閱讀中提取各段的關鍵詞,并明確每個段落的內容,以圖像的形式深化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通過課堂實踐活動,大部分學生基本掌握了全文的內容。在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學習習慣的不同,所以繪制思維導圖所需的時間也會有差異。許多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通常會使用多媒體或板書展示思維導圖,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清文章脈絡。這種教學方式沒有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存在著一定的依賴性。教師要明確繪制思維導圖和閱讀之間的關聯,在為學生講授閱讀技巧的同時,限定時間讓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進而實現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此外,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語文知識框架,在提升學生思維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
二、延伸拓展,開拓學生眼界
在語文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對課堂知識進行延伸拓展,可以在調動學生探究興趣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拓學生眼界。思維導圖的應用不僅可以為學生呈現語文知識,還可以對文章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例如,在文本閱讀中,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和學生一起繪制小型的思維導圖,從邏輯層面梳理文章的脈絡,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的整體與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根據教學目標針對某一段落展開重點分析。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時間,還可以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約束,從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有效實現思維導圖的應用價值,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并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展示一些課外知識,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三、正確立意,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寫作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使學生準確掌握文章立意的方法,使學生在確定基本寫作結構的基礎上順利開展寫作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明確文章的主題及每個部分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選擇寫作材料,如“爸爸的懷抱”“媽媽的手”等,從現實生活的角度細致描寫人物形象。同時,教師也可以圍繞某一主題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并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正確審題立意,深化文章的創作深度,促進其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提高。教師在確定作文題目之后,可以指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構建作文的寫作提綱,運用思維導圖的直觀性特征明晰作文的整體結構,以此合理地規范作文寫作的范圍、內容、選材等,盡量避免偏題或跑題的現象出現。教師還可以展示部分同學比較完善的作文思維導圖,通過同學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思維導圖的建構方式,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準確立意,還可以使其立足于整體合理地安排文章的結構布局,使學生在寫好作文的同時,還能有效促進思維能力的提升和發展,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語文學習質量。
四、建立框架,串聯重難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教材中的古詩詞作品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觀念及情感狀態,學習古詩詞對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使用思維導圖為學生講授古詩詞知識和內容,不但能有效串聯起復雜的知識內容,還能有效幫助學生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框架,在降低學習難度及減輕學習壓力的同時,促進古詩詞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深化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和掌握,一般都采用字詞串講和全文翻譯的形式對課文進行解析,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做筆記,并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記憶相關的知識點。但是,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對教師教學的依賴,從而喪失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甚至影響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例如,在學習《峨眉山月歌》一課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分析其中蘊含的作者思想及情感,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深入挖掘,理清文本的內容及作者的情感變化,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和思想感情。教師可以從古詩詞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繪制課文的思維導圖,構建適宜的知識框架和體系。這些學習實踐活動,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在具體應用中熟練掌握思維導圖的正確繪制方法。此外,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展開深入分析,確保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思維導圖中的不足,并進行調整完善,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有效串聯,促使學生構建起較為完備的知識框架,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不僅可以使學生思維獲得有效拓展,同時對于學生深度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科學合理地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創建系統及完整的語文知識框架,使學生隨時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
[作者通聯:濟南市輔仁學校]
《說文解字》講:“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在原初意義上就是把一個自然人變成一個社會人。教育的過程是人的社會化、文明化的過程。按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的觀點,文明是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狀態逐步前進的過程。從這個意義說,教育是促進文明的手段。
教育的目標是實現人的文明和社會的文明。文明不僅以知識來衡量。教育只有知識的傳授是不夠的,還需要道德和精神的樹立;需要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協同能力等的培養;需要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需要以一種更加廣闊的視野向學生傳播新的文明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李永智,《光明日報》2023年05月09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