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苑
【摘要】游戲是幼兒成長發展不可或缺的活動。區域游戲是幼兒活動中最主要的形式,它包括沙水區、積木區、美工區、益智區、科學區、語言區等多種游戲,對幼兒自主探究能力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區域游戲;幼兒;自主探究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教師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探索世界、了解生活的最主要渠道。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中以區域游戲最為重要。區域游戲是幼兒自主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它以豐富多彩的游戲區為依據,讓幼兒在多樣的區域中體驗不同的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活動空間,能有效地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合理構建區域游戲活動,以推動幼兒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
一、創設開放環境,激發幼兒參與積極性
區域游戲是一種注重自主性的游戲活動,它與集體游戲不同,區域游戲能為幼兒提供自主的學習空間,讓幼兒解放雙手,解放思維,自由地進行探索游戲。但是區域游戲中的自主并非完全放手,而是需要教師給幼兒提供一定的開放環境,讓幼兒感受到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繼而觸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意識,讓自主探究能力發展成為可能。所以教師要從游戲環境著手,嘗試從思想和行為上給予幼兒應有的自由空間,使得他們能更好地融入其中,激發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區域游戲的環境設置主要分為兩個層面。第一是幼兒游戲的心理環境,第二是幼兒游戲的過程環境。教師可以從兩個維度分別著手,創設開放、平等、自由的環境。在心理環境上,教師日常與幼兒溝通或交流時,要尊重每一位幼兒,積極地觀察幼兒,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并及時地給予引導和鼓勵,而不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施以命令。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要成為觀察者、輔助者,在幼兒尋求幫助時及時給予應有的支持。在游戲環境上,教師可以給予幼兒足夠的自主空間,讓幼兒自主設計游戲形式,自主選擇游戲材料,自主進行游戲活動討論等,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鍛煉他們的主動意識。比如在娃娃家角色游戲中,教師可以這樣安排:
一是可為幼兒提供多樣的玩具箱,裝有碗、筷、瓶子、錘子、剪刀、積木、漿糊等不同材料;二是引導幼兒觀察生活用品,鼓勵其利用材料自制角色用具;三是讓幼兒自主設計扮演的角色、發生的故事,然后開展游戲體驗;四是教師從旁觀察并引導,在幼兒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或者提示。
這樣的開放環境給了幼兒自主探索的契機,能讓他們充分發揮自身潛力,積極地融入游戲之中,開展想象和創造,由此,也就進一步促進了幼兒深入探究的可能。
二、合理投放材料,激活幼兒探究靈活性
游戲材料是幼兒探索游戲的重要物質支持。好的游戲材料能推動幼兒的探究欲望,讓他們在不斷地嘗試和探索中積極思考,鍛煉多樣的操作技能,從而不斷提升幼兒探究的靈活性,這對于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十分重要,能讓幼兒從不同角度探索目標。區域游戲材料的投放不僅僅是教師投入,還可以是幼兒自主制作,充分彰顯游戲材料的開放性與靈活性。例如游戲材料投放可以從以下兩個維度開展:
1.教師靈活投入低結構、高開放的材料
低結構、高開放的游戲材料是指結構松散、可變性強、玩法多樣的游戲材料,它不僅在形態上可以產生多樣的變化,在應用途徑上也有多種可能。例如紙盒、冰棒棍、瓶蓋、易拉罐、卷紙芯等,這些材料的高開放性不會束縛幼兒的思維,而是更能喚起幼兒的自主意識,讓他們在豐富的材料操作中找到更多趣味的游戲玩法,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動力。因此教師要靈活地利用這一點,積極地投入低結構或半成品的材料,讓幼兒能靈活地運用。例如在“房子”建構游戲中,教師可以這樣投放材料:先請幼兒參觀主題墻上的房子照片,并討論房子的結構元素。接著先投放材料:卷紙筒、易拉罐、硬紙板、麥草、玉米秸稈、石頭、樹葉、礦泉水瓶等。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自由搭配或加工材料,搭建大小不同的房子。
在靈活、開放的材料中,幼兒就能體驗到材料的不同用法,并主動嘗試將不同材料結合,創造新的玩法或構建新的主體物,由此就能推動探究的逐步深入。
2.幼兒參與游戲材料的開發、制作過程
“發現性學習”比“接受性學習”更能推動幼兒的自主能力。幼兒如果能在游戲中自主發現,那么就能學得更加深入,實現積極創造。所以在游戲材料投放環節,教師不僅要注重游戲材料的低結構特性,還要注重游戲材料開發、制作過程的自主特性。例如可以讓幼兒直接參與到游戲材料的尋找、制作過程中來,充分調動他們的探究動力,讓幼兒體驗自主游戲的快樂。比如在房子建構游戲中,教師可以這樣組織幼兒開發游戲材料,提出問題:“我們的房子都是由什么組成的呢?”幼兒回答:“有泥巴,有磚頭,還有木頭!”教師引導:“這些東西都來自大自然,那么我們去大自然中找一找能搭建房屋的材料吧!”找到泥巴、樹枝、石頭等材料后,教師引導幼兒:“你們能把這些材料做成房子不同的部位嗎?要怎么使用它們呢?”
通過這種靈活的引導,幼兒就能積極自主地以自己找到的材料為元素,進行游戲創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實現探究目標。
三、組織多樣游戲,促進幼兒探究自主性
區域游戲依據區域的不同,游戲的形式和內容也有很大區別。同時幼兒的思維活躍,探索欲強,他們在游戲過程中往往會任由思想游走,隨心所欲地開展游戲活動。所以區域游戲往往表現出變化性強的特點。這也正體現了幼兒開放性的思維方式,教師尤其要注意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以多樣性的游戲引導幼兒發揮自身潛力,不斷提升探究自主性。
1.自主制定游戲規則,激發主體意識
雖然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都有一定的變化性和開放性特點,但區域游戲同樣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則,而不能過于隨意,否則就失去了游戲應當發揮的作用。如果幼兒在組織游戲的過程要能獲得一定的自主性,也就能更好地遵守應有的規則,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從規則制定著手,鼓勵幼兒自主制定游戲規則,促進他們游戲過程中自覺、自主地圍繞規則進行探索,這樣便能順利激發主體意識。例如教師可以這樣安排積木區游戲:幼兒自由組建小組,圍繞積木商討游戲規則,并進行游戲。教師通過觀察,發現每組幼兒都設計了不同的積木玩法,有拼出不同形狀的,有搭建立體建筑的,還有以積木扮演過家家角色的等等。教師鼓勵幼兒上臺演示小組發現的積木新玩法。
在自主制定游戲規則的過程中,幼兒還會發現規則的不恰當所導致的問題,由此教師引導幼兒自主尋找并積極解決,不斷完善規則,使幼兒以一種主體的態度推進游戲,形成良好的主體意識。
2.整合不同區域游戲,發展幼兒思維
區域游戲雖然分為不同的區域種類,但其間并非割裂、毫無關聯的,每一種游戲都有發展幼兒自主創新能力的價值,區域游戲本質上是有關聯,甚至是相互促進的。因此教師可以嘗試整合不同區域的游戲形式和內容,讓幼兒感受全然不同的游戲過程,以綜合性的游戲活動發展幼兒的自主思維,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的發展。例如教師在“逛超市”角色游戲中融入建構游戲、語言游戲甚至是美工游戲等,并進行如下游戲安排:組織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尋找生活化的材料,并將其制作為與超市相關的物品,如利用紙板、彩紙進行剪、貼、畫、粘,利用積木、礦泉水瓶等建構貨架、外圍等,營造出一個生動的“超市”場景。幼兒自主確定超市游戲角色,并從角色角度開展選購商品、結賬、問詢等多種對話交流。游戲結束后,引導幼兒思考生活中逛超市還可能發生什么事情,還可以做出哪些豐富的生活商品等。
這樣的綜合性的游戲中,幼兒不僅體會到了扮演角色的過程,同時還能建構出真實的場景,嘗試不同的語言表達,并在美工過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美,這樣就能進一步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讓他們形成綜合性的視野,推動他們的自主探索能力往更深更廣的層次發展。
四、依托共享互動,促進幼兒學習深度化
區域游戲是幼兒自主探索的主要途徑,是幼兒自主尋求解決問題途徑的一種方式,能有效地推動幼兒的大膽創新和自主思考。但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他們的自主動力除了來自自身的主體意識,還來自同伴、教師、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同伴、教師和家長是幼兒獲得自主性與創新性最重要的推動角色,如果他們能在這些角色中獲得正向的支持,就能大大提升幼兒的探究積極性,促使他們更深入地學習。所以教師可以依據幼兒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區域活動中積極地開展共享互動活動,讓幼兒積極思考,主動完善,從而推動學習能力向更深的層次發展。
1.分享游戲成果,鼓勵幼兒大膽質疑
分享是幼兒游戲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幼兒發展自我能力的一個驅動因素。區域游戲并非全是集體游戲,有很多區域游戲會以單個幼兒為主體,例如閱讀區域活動的閱讀環節,沙水區域的自由探索環節以及美工區域的獨立創作環節等。他們在游戲體驗后往往會產生一定的分享欲,想將自己游戲中的收獲講給大家聽,并據此相互交流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就要鼓勵幼兒積極分享,大膽質疑,敢于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從而激活綜合思維,發展深度能力。
例如在“瓶蓋變身”美工區域活動中,有的幼兒將瓶蓋想象成太陽,在其周圍粘貼七彩的紙條,或畫上七彩的線條,做成五彩繽紛的太陽;有的幼兒將瓶蓋想象成人臉,畫出五官,粘貼出頭發、身軀等。每個幼兒創作的作品都是獨特的、趣味的,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進行成果分享,在分享過程中大膽質疑,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在一位幼兒分享自己用瓶蓋做的花朵作品后,教師提出疑問:“這個花朵和我們生活中的有什么不一樣嗎?”幼兒紛紛表示:生活中的花朵沒有這么圓的花瓣;花朵應當有葉子才好看……基于這樣的質疑,教師再引導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看看如何利用瓶蓋創作出更豐富的作品。另一位幼兒分享自己制作的太陽作品,但畫面較空,只有太陽一個物體,教師可以提出疑問:“這個太陽真大!照出來的光暖洋洋的,那么太陽下面還有什么嗎?”幼兒積極主動地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還有綠綠的草地、漂亮的花朵,還有房子、大山……隨后教師再鼓勵幼兒進行補充創作。
分享游戲成果的過程是幼兒對游戲重新審視的過程,他們既能全面地認識自己的作品,又能發揮想象和創造力,大膽地表達不同意見,激活創新思維,從而更好地開展深度學習。
2.分析游戲過程,引導幼兒體驗反思
區域游戲過程之中具有很多啟發性的環節和內容,能很好地提升幼兒的綜合技能。但是要想讓幼兒真正從游戲中汲取良好的知識和探索能力,就需要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并反思,關注游戲的每一個環節,這樣才能真正啟發幼兒的思考,促進他們深度探索的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基于不同的游戲過程,引導幼兒通過體驗、記錄、反思的活動,回顧游戲收獲,總結游戲經驗,從而促進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例如在組織“自然角”區域體驗活動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制作觀察記錄本,利用廢舊材料搭建自然角,然后在日常自然觀察活動中,及時記錄植物生長變化特點以及自己的體驗收獲,繼而利用與游戲過程緊密聯系的問題,啟發幼兒的思考。教師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提問:利用這些廢舊物品,還能做成什么能用于自然角的物品呢?你打算把它們放在自然角的哪里呢?你們喜歡哪種植物?通過觀察,你發現這個植物長大了嗎?還有哪里產生了變化呢?植物在慢慢長大,你作為植物的“小主人”,怎么在日常照料它們呢?
依據這些問題引導,幼兒能逐步回顧分析游戲過程,并在分析中不斷梳理總結自己的種植經驗,同時還能在相互探討和交流中發現遺漏之處,產生新的探究方向,由此就能有效地推動探究的深度,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五、注重游戲評價,發展幼兒自主創新力
區域游戲具有極強的綜合性特點,幼兒不僅能在其中體驗不同的游戲形式,還能激發科學探索欲望,打開科學探究思維。故此,恰當地對區域游戲的相關信息進行有效的反饋是推動幼兒發展的必要環節。教師可以依據評價反饋更好地實施下一步活動計劃,幼兒也能依據評價更好地發展自己的自主創新力。例如在區域活動時,教師引導幼兒總結自己遇到的困難,并評價他們所獲得的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他們的后續探究樹立信心。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使幼兒好的方面得到及時的肯定,對于不正確的評價給予糾正,以有效地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自我,并在激勵和評價中不斷地自主探索和創新。
六、結語
區域游戲是以幼兒為中心的一種游戲活動,是幼兒成長發展的有效途徑。在不同區域游戲體驗中,幼兒不僅能積累豐富的經驗,培養良好的操作技能,還能在游戲中感受探索的樂趣,逐步培養出良好的自主性和科學探索能力,表現出獨特的創造力,區域游戲是培養幼兒自主能力的核心渠道。作為幼兒園教師,不僅要注重區域游戲的多樣化設置,還需要從幼兒發展的角度,創設開放的體驗環境,注重游戲評價,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大膽創新,積極反思,從而發展各方面技能,更好地實現自主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郭宗民.幼兒區域游戲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21).
[2]諸玲霞.玩轉科學區——例談支持幼兒區域探究活動的小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
[3]于洋.探秘區域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能力的發展[J].教育觀察,2020(28).
[4]徐琳.淺談區域游戲中幼兒自主性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