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正在全國45個試點城市和99個試點縣域大力推進,如何理解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中青年與城市的關系,經濟、社會、文化等全面高質量發展對城市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本文從理論溯源上分析了青年發展型城市源于城市規劃理論的演進與深化,對國際國內主要的理論觀點進行了梳理。從實踐特征方面分析了東部沿海城市、中部大中型城市和西部樞紐型城市在推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做法和特征。并歸納和總結了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具備的共性標準,即確立城市服務的主體責任框架,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明晰青年群體的先鋒引領作用,建功城市高質量發展,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同時指出在一系列的指標環節中青年就業創業是熱點和焦點,也是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體系中基礎性指標,在青年高質量發展全過程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輻射和牽引功能。
關鍵詞:青年 ?青年發展型城市 ?高質量發展 ?青年發展規劃
城市高質量發展是吸引青年安居樂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前提。而青年高質量發展則是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和創新動力。2022年4月1日,中央宣傳部、共青團中央委員會等聯合下發《關于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積極踐行青年優先發展的理念、激發青年擔當作為、注重普惠均等導向成為推動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要方向。這一戰略方向與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7年4月13日印發并實施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高度契合,并由推動青年發展提升到青年與城市聯動發展的新高度。因此,青年發展型城市的構建的實踐路徑研究成為亟需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從青年發展型城市構建的理論溯源、實踐特征、共性標準和關鍵環節四個維度嘗試進行有益的分析和討論。
一、青年發展型城市構建的理論溯源
青年發展型城市構建的核心內涵是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本質上就是貫徹青年優先發展的理念,實現青年與城市良性互動和高質量發展。事實上,城市高質量發展一直是政府及學界探討的重要方向,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新都市主義風潮的盛行,聯合國開發人居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經濟學人智庫等國際知名機構開始關注城市發展質量,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及解讀,2010 年,聯合國人居署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城市”( Inclusive City),并將其作為世界城市發展的新目標加以推動。[1]2011年,聯合國人居署發布《伊斯坦布爾宣言》指出,城市是能讓人類過上有尊嚴、健康、安全、幸福生活和充滿希望的地方。[2]隨后,國際標準化組織于2014 年出臺首套城市高質量發展評價標準 ISO37120,并經多次修訂,形成了包括人口集聚、經濟增長、空間擴張、社會現代化、城際協同發展在內的五維分析框架。[3]這與當下提出的城市高質量發展理念高度契合,以人為核心,以城市為紐帶的各類發展模式被提出并付諸實踐,如英國的社區模式、德國的園區模式,美國的科技谷等都備受關注。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 Glaeser )的暢銷書《城市的勝利》有一句名言,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4]這一發明促進了人的發展,以及人類文明進步。
基于城市高質量發展,青年發展型城市的概念也應運而生,青年發展型城市也被稱為青年友好型城市,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外媒介話語體系中也被賦予“年輕城市”“青春城市”等稱號,其核心內涵在于從政治、社會、文化等層面確立青年優先發展的定位,全社會、全過程尊重青年的表達和訴求,關注青年發展的困境和出路,站在青年的視角制定城市發展政策措施,從而實現城市發展極具張力的青年參與度和貢獻度。
青年發展型城市最早源于城市規劃理論認識的演進與深化,“城市規劃從單純關注物理空間塑造轉向對城市社會文化的探尋;從城市景觀設計的美學審視轉向具有社會學意義的城市公共空間”。[5]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于經濟至上的發展方向長期處于主導地位,城市發展出現在戶籍、學習、就業、交通、住房、醫療衛生和公共設施共享等方面的不平等問題,階層化、圈子化愈發明顯,弱勢群體發展問題逐漸凸顯,青年發展遇到明顯的困境和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在城市發展的任何歷史階段,青年始終是最活躍的群體,面對不平等帶來的矛盾沖突,一些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以及受到經濟危機沖擊的發達國家,因為青年的不滿和暴動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動蕩和政治危機。美國政治學家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指出,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和經濟資源分配必定是以最弱者利益的最大化為原則。[6]因此,城市規劃理論不再就建設論建設,從一項技術生產的活動逐漸轉化為政治性、社會性的綜合活動,城市規劃評估也不再局限于冰冷的科學數據,開始關注人文建設和價值關懷。在這一時期,許多政治學、社會學家也開始呼吁回歸人類本真,特別關注青少年、兒童、老人等群體的基本權益,積極回應城市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帶來的一系列病癥,回應和糾偏青年在城市發展中的功能作用,逐步走向青年發展與城市進步的多維協同和良性循環,即青年發展型城市構建的理念雛形。
伴隨青年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關于青年發展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青年包容型城市等相關的理論研究也開始獲得國際國內重要部門和機構的重視,聯合國人居署作為聯合國系統內主要從事城市青年政策制定、相關研究推動和工作計劃實施的國際機構,專門建設了一個由15個相關研究機構或智庫組成的 “城市青年研究網絡”,通過組織全球學者開展青年研究來指導、推動重要國家、區域青年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其每半年推出一期的《城市青年狀況報告》作為其《世界城市狀況報告》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青年世界城市論壇對話》則作為半年刊定期發布城市青年問題前沿研究成果,成為促成將青年發展納入城市發展核心目標的青年發展型城市構建的重要理論陣地。[7]開展青年與城市發展研究的國際學者非常多,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國學者查理德·利漢,在其著作《文學中的城市》提出,并不只有通過城市的社會經濟研究才能找到社會發展的規律,除了討論城市規劃、人口分布等,在城市中漫步,觀察這座城市的青年形態和意識形態,或許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進入城市。[8]日本學者大前研一則提出青年與城市融合發展的條件在于青年要在心理上走向成熟,城市要在建設上趨于科學,擺脫低欲望的桎梏。[9]美國學者布賴恩·貝利則注重正義城市建設的理念,將青年發展置于優先發展的地位。[10]還有荷蘭的fred Sanders,國際期刊《citis》副主編約翰沃爾特,法國的Alessio Kolioulis等知名學者都將城市與青年發展作為重要的研究方向,所取得的理論成果成為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有益的探索和借鑒。
而國內明確提出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相對較晚,主要體現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7年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2019年10月起,團中央面向全國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試點,已有45個試點城市和99個試點縣域。[11]聚焦“青年發展型城市”指標體系研究是服務城市試點能力建設的關鍵性內容,指標體系是推進試點落實、強考核、抓質量的關鍵性抓手。2022年,中央宣傳部、共青團中央委員會等正式發布《關于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國家“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青年發展規劃,促進青年全面發展。這一系列密集的舉措彰顯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并已經完成政策基礎的鋪建,相關理論的構建也瞬間成為學界的焦點,并聚焦青年發展型城市指標體系建設和政策實施兩大方向,這些研究成果較好地轉化為當下青年發展型城市試點建設的重要理論支撐。
二、青年發展型城市構建的實踐特征
青年發展型城市構建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并不斷在實踐中改革優化。最早推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實踐要追溯到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共青城,以及中國江西的共青城。這兩座城市的建設都具有濃厚的共產主義特色,都是通過組織發動青年遷徙而至,都是大力發展工業、墾殖業推動經濟發展,時至今日仍然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且伴隨社會的發展,政治意義漸漸超越經濟價值,成為國際社會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標志性案例。[12]
再看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型城市的實踐則明顯更加科學而豐富,特別是《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發布后,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國各大城市主動探索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或“青年友好型城市”,并具有明顯的地方城市實踐特征。
首先是東部沿海開放城市,因為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對青年群體吸引力相對較大,青年創新創業貢獻度較高,在構建青年發展型城市過程中有著明顯的頂層設計和基礎服務無縫銜接的特色。如深圳本身就是一座青年城市,在推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是注重理念先行,強化青年發展頂層設計,推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工作寫入市第七次黨代會報告,連續5次寫入市委全會報告,單獨成段寫入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出臺《深圳青年發展規劃》、《深圳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系統化推出175條過硬舉措。另一方面堅持服務為本,構建青年民生保障體系,建立青年民生實事長效機制,推動惠及青年教育、住房、就業項目入選深圳“十大民生實事”,強化青年創新創業就業幫扶,加強青年教育保障力度,并面向青年、來深建設者等群體建設籌集公共住房。此外特別突出深圳特色,堅持“深圳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深圳更有為”城市愿景,促進青年與城市融合發展、共同進步。[13]另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杭州則全方位引才、留才、用才,全力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城市,建設全球高端人才蓄水池,為打造更高水平的“創新活力之城”匯聚磅礴之勢,積蓄澎湃動能。在杭州,小到暖心貼心的生活補助、租房補貼,大到誠意滿滿的購房安置、融資保障,精準務實的政策兌現,無微不至的服務關懷,“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務鏈條,匯聚成杭州面向全球的引才“強磁場”。[14]
其次是中部大中型城市,在推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中主要立足區域特色,著重將青年納入城市發展戰略,解決青年發展急難愁盼問題。如湖南長沙明確重點開展青春規劃、青春鑄魂、青春建功、青春友好、青春安居、青春活力六大工程,實施踐行青年優先發展理念、支持青年創新創業、加大安居補貼力度等23條舉措,計劃到2024年將長沙打造成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示范標桿。在青春規劃工程中,長沙著力推動將青年優先發展理念融入城市發展戰略,在重點區域國土空間總體布局規劃、建設實施、管理治理全過程吸收青年建議、吸納青年力量、體現青春元素,推動建設長沙“年輕力”中心,聯合建設青年街區、青年中心等,打造富有青年特色的城市名片。[15]湖北宜昌圍繞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致力于打造青年樂創高地,重金出臺人才政策,致力于打造青年安居福地,傾情解決急難愁盼,實施普惠托育專項行動,支持用人單位設置托兒所或育嬰室;依托宜昌城市大腦數字底座,謀劃上線“12355親青在線”數智平臺,將青年交友、青年服務、志愿服務等場景平移至移動互聯網端,為青年提供信息查閱、點單派單、即時互動等指尖服務。致力于打造青年潮玩勝地,創新服務文娛需求,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品質,為青年提供觸手可及的高品質生活。[16]
再次是西部主要樞紐型城市,在推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中將吸引青年人才和凸顯地方風情作為重要的目標。如貴州著力在健全制度機制、推動政策倡導、激發基層活力、優化考核督查等方面下功夫,充分發揮省級聯席會議作用,完善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聯絡員常態化聯系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采取“請進來”和“走上門”相結合的方式,定聚焦解決青年在住房、教育、就業創業、健康、婚戀等方面的問題,并推動全省青年發展政策項目集成,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17]廣西桂林則將青年發展型城市構建與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緊密結合,著力打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打造宜業環境,加快發展產業,創造更多就業創業機會,落實各類就業創業優惠政策,搭建高水平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吸引更多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來桂留桂,從而打造成為體制機制靈活、創新活力涌動、人才精英薈萃的青年友好型城市。此外,桂林還構筑45分鐘通勤圈,切實讓人們感受到“宜業”的便捷感和幸福感。[18]
總體而言,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試點城市正在積極推動工作實踐,致力于探索在住房援助、空間友好、戶籍制度、就業保護、創業促進、政務服務等領域推出普惠性、包容性、創新性的青年政策,不僅為城市贏得戰略性資源優勢,提供城市宜居性和永續性發展的解決方案,而且希望逐步實現從經濟至上向以人為本的轉變,從關注精英向普惠青年的轉變,使得適度普惠型青年福利和“青年首先發展”理念日漸深入人心,有助于在青年、城市、時代之間建立起更豐富、更深刻、更有意義的關聯,對解決城市青年服務分散化、碎片化問題,實現整體性、協同性、銜接性的城市青年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有明顯的積極影響。[19]
三、青年發展型城市構建的共性標準
當前,青年發展型城市的構建各有特色,各具優勢,也存在各種瓶頸,在具體實踐當中,如何推動青年與城市高質量發展則因區域、城鎮、人口構成及發展階段的不同而異,在這個過程中亟需確立共性的原則和標準,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和完善。
其一,確立城市服務的主體責任框架,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
青年感知一座城市的友好,最為直觀的則是所在的城市能否解決青年的“急難愁盼”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共性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平、就業環境、住房訴求、婚戀交友、生育養育、身心健康以及權益保護幾個維度。一座城市要真正彰顯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的友好性,首先,要聚焦發展規劃的頂層設計,營造青年優先發展的理念和氛圍。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體現青春元素,照顧青年特點,打造富有青年特色的城市名片,將青年發展納入到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體系,強化職能部門協作,通過聯席工作會議制度促進政策協調和實踐協同。其次,要聚焦教育體系的科學設計,打造公平且有質量的良性教育生態。近年來,因子女教育問題而衍生的逃離“北上廣”現象曾一度引起熱議,事實上,子女教育不僅僅是“進城務工青年”的難題,也是城市不同區域青年遇到的難題。因此,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便是加強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入學機制,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此外,還需有效規劃青年繼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再次,要聚焦現代化行業和領域的創新變革,搭建充分激勵青年實施才華的就業服務平臺。就業是青年安身立命之本,一座缺乏就業崗位,沒有就業動力的城市,也意味著青年的流失和發展的停滯。因此,以青年友好為導向的城市必須建立健全青年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根據不同青年群體的特征和訴求,精準提供就業創業指引和服務,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和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切實保障青年合法勞動權益,并積極推動為青年量身定制高質量崗位,實現收入水平不斷增長。第四,要聚焦城市住房市場的基本特征,因地制宜逐步優化符合青年基本訴求的居住環境。居住是實現青年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之一,不同城市要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建設,切實貫徹“住房不是用來炒的”理念,構建以青年為主體服務對象的住房保障體系。第五,要聚焦緩解青年婚戀生育養育壓力,營造滿足青年個體不同發展階段需求的生活環境。面對困擾青年發展的婚戀交友和生育養育問題,要積極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婚戀觀,積極的生育養育觀,針對不同青年群體搭建高質量的婚戀交友平臺,完善生育和養育保障體系,切實解決青年發展的后顧之憂。第六,要聚焦城市發展衍生出來的青少年健康問題,不斷優化促進青少年身心成長成熟的良性環境。身心健康是青年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前提,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各級黨政部門要積極推動全民健身戰略,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包括青年在內的全民開放,積極組織開展青年體育賽事,形成全民崇尚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同時要密切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強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提高心理衛生知曉率,充分整合專業資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公益服務。最后,還要聚焦青少年權益保護問題,加快構建青少年權益免受意外傷害和非法侵害安全環境。近年來,校園霸凌和非法傷害青少年的案例時有發生,對青年和城市高質量發展帶來極其負面的影響,因此,強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切實預防青少年犯罪,依法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成為重要的路徑和手段,同時要加強青少年生命教育,重視網絡安全,切實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其二,明晰青年群體的先鋒引領作用,建功城市高質量發展,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
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青年作為核心引擎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而如何創新引領、激發青年建功作為至關重要。首先,要關注青年文化,推動青年引領城市文明風向。青年文化對城市文化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青年要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有所作為,必須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完善理想信念教育齊抓共管機制,激發青年開風氣之先的作用,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青年文明生態體系。其次,要重視青年創造力,推動青年投身創新創業熱潮。青年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要完善青年人才發現培養、評價使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營造引才、留才、用才、聚才的城市氛圍,激勵青年創新創業,包容青年暫時的失敗,并給予充分的保障和鼓勵,積極推動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逐漸形成成熟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再次,要契合城市發展方向,推動青年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每一個崗位都有其自身的價值,應鼓勵青年確立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城市規劃建設實施,在“急難險重新”的任務中挺身而出做出青春貢獻。第四,要主動拓展開放渠道,積極組織動員青年有序參與社會治理。重點要抓住青年發展特征,遵循青年發展訴求,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新的工具和手段,搭建青年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的有效平臺,創新青年參與社會治理的具化路徑。[20]最后,要關注時代變遷和環境變化,有效引導青年助推生活品質提升。生活理念的改變和重塑離不開青年,當前,要積極推動青年倡導綠色環保理念,推行綠色消費經濟,優化城市布局和功能,探索建立與青年發展相適應的城市空間和文化,有效提升青年參與城市建設的獲得感和貢獻度。
總體而言,城市對青年更友好與青年在城市更有為是正相關關系,實現青年和城市高質量發展路徑必然隨著城市的更新、青年的迭代而不斷優化和改變,但“青年優先發展”的理念不會變,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指標不會變,無論在何種發展階段,青年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缺一不可,密不可分。
四、青年發展型城市構建的關鍵環節
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聚焦兩個主題:圍繞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圍繞建功城市高質量發展,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函括教育公平、居住環境、身心健康、就業創業、婚戀交友、生育養育、權益保護等共性的維度和指標,每一項指標都可以根據不同城市的青年發展生態進一步精細化和特色化。在眾多的指標體系里面,青年就業創業是熱點和焦點,也是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體系中的基礎性指標,在青年高質量發展全過程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輻射和牽引功能。
就業,抑或創業是青年立業之本。青年個體的人生發展歷程必然會經歷共性的社會問題,也會因為所處城市的各異而面臨不同的困境。但無論何種發展問題及困境,從青年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看,青年就業創業處于核心的位置,具有強大的輻射功能。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例,教育公平主要的表征便是“進城務工青年”面臨的子女教育問題,究其原因則是因為就業創業未能解決身份的沖突,未能突破既有制度的藩籬,即便是港澳青年來到內地灣區城市,同樣面臨子女教育公平問題,更遑論農村戶口青年在城市發展中的教育境遇。居住環境同樣如此,于廣州、深圳等大城市而言,買房困難的不僅是普通務工青年,即便是高技能人才、高學歷畢業生也常常因為城市房價而放棄在心儀的城市就業創業,由此帶來的“城市招不到人才,人才找不到歸宿”悖論值得深思。進一步探析,如果就業創業并不能妥善地處理好青年的住房問題,那么,作為重要指標之一的生育養育問題則很可能成為青年肩膀上的另一座大山,高質量發展將會遇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礙。此外,權益保護的一個重要層面也是與就業權益、職業保障密切相關,身心健康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當代青年就業創業帶來的群體性壓力。可見,推動青年高質量發展,就業創業在眾多指標中呈現出關聯性強、輻射性廣、影響力大的特征。
因為就業創業的基礎性和創造性屬性,于城市高質量發展目標而言,其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強大牽引功能。首先,青年于一個城市發展是最優質的人口紅利。青年就業除了在本職崗位上出新出彩,還客觀上予城市以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能力。近年來,“青年經濟”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寵,因其活躍、綠色、環保、強延伸性特征而備受推崇。其次,青年于一個城市發展是最強大的創新動力。青年是創業的主力軍,新領域的拓展,新材料的研發,新方法的應用,新項目的實施等,大多以青年為主體構成,有力的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城市的進步。再次,青年于一個城市發展是最核心的競爭力。當前我們正處于“兩個一百年”的交匯處,城市發展要走在國際前列,科技進步要走在國際前沿,青年是最具競爭力的群體,是一座城市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總體而言,在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中,就業創業是顯性的建設性指標,而教育公平、婚戀交友、生育養育、權益保護等共性的和特性的指標更多彰顯的是青年與城市發展的附屬性功能特征。
基于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指標的功能性圖譜分析,如何服務好青年就業創業,以及推動青年建功立業成為重要的評判和標準。一方面,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高質量發展的城市應然也實然給青年提供高質量的就業崗位和創業空間。青年是一個復雜構成、動態發展的群體,城市在構建青年就業公共服務體系過程中,既要聚焦高校畢業生、新生代農民工、失業青年等群體,也要密切關注新興職業青年群體,為高技能青年人才、海歸青年人才乃至前沿領域青年專家量身定制工作崗位,擴大就業容量。既要從激勵角度出發,加強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幫助青年實現知識更新、技能提升,又要充分做好保障,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制度,健全新業態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保障機制,切實維護青年合法勞動權益,促進更多青年邁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
創業是就業的延伸和升華。[21]一座具有創業激情的城市往往更具競爭力,這種激情源于城市是否擅于駕馭共性技術平臺,特色化創業孵化園區,品牌化創新創業賽事。依據地緣特征整合資源,結合青年訴求制定政策措施,不僅讓人才心有所向,更要讓人才有用武之地。不僅要激勵成功的創業的項目,更要寬容并繼續激勵暫時失敗的項目,真正打造近悅遠來的青年創業營商環境。
另一方面,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新時代青年有責任也有義務立足崗位建功立業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圍繞黨政中心工作,將就業創業方向與城市發展總體規劃落實緊密結合,勇擔重要崗位,發揮青年先鋒隊作用,攻堅克難沖鋒在前。二是要提升技術技能,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將青年精神工匠精神緊密結合,培養更多高技能青年人才,在本職崗位提高工作質量,創新創效創優。三是要樹立青年模范,在城市建設的各行各業,在各類青年群體中挖掘奮斗典型,講好青春故事,傳播青年聲音,凝聚和激發更多青年投身到基層和一線,助力城市科學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就業創業是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重要指標,也是青年成長發展最重要的社會屬性之一,無論是站在城市發展的視角還是作為城市青年的角色,都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才能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青年在城市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勵青年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劉志陽、陸亮亮:《包容性數字城市:內涵界定與全球比較》,《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2022年第1期。
[2][12]孫久文、蔣治:《高質量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的科學內涵與戰略構想》,《西安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
[3]楊鋒等:《ISO37120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國際標準解讀》,《中國經貿導刊》,2014年第29期。
[4](美)愛德華·格萊澤:《城市的勝利》,劉潤泉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頁。
[5]王海榮:《空間理論視閾下當代中國城市治理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20年。
[6](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何懷宏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頁。
[7]朱峰、章佳琪、蟻伊妮:《發達國家青年友好型城市的興起之因、評價之策及經驗啟示》,《青年學報》,2019年第2期。
[8](美)查理德·利漢:《文學中的城市》,吳子楓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2頁。
[9](日)大前研一:《低欲望社會》,姜建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75頁。
[10](美)布賴恩·貝利:《比較城市化——20世紀的不同道路》,顧朝林等譯,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215頁。
[11]共青團中央:《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和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名單公布》,登錄自
(https://mp.weixin.qq.com/s/Qly7wuQIAgaTCNyZBjWzWw)。
[13]深圳特區報評論員:《奮力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青年發展型城市》,登錄自
(https://www.sohu.com/a/602150597_121384255)。
[14]朱穎婕:《杭州堅持“人才強市”戰略 招才引才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登錄自
(http://www.cnjdz.net/hqrw/2022/0929/114161.html)。
[15]唐朝昭:《青年更有為 城市更友好》,登錄自(https://www.sohu.com/a/547832057_119717)。
[16] 阮仲謀、楊婧:《宜昌六大行動推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登錄自
(http://yc.cnhubei.com/content/2022-08/18/content_14988955.html)。
[17]許邵庭:《建設青年友好型成長型省份 服務廣大青年全面優先發展》,登錄自
(https://www.sohu.com/a/491680228_121106687)。
[18]文昕:《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登錄自(http://gx.wenming.cn/xcsx/202204/t20220427_6350371.htm)。
[19]朱峰:《“新一線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政策創新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8年第6期。
[20]謝素軍、馮英子:《共青團改革再出發:回顧、審視與前瞻》,《北京青年研究》,2022年第1期。
[21]謝素軍、賀田露:《新時代青年創業問題研究》,《青年發展論壇》,2020年第1期。
Exploration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Youth and High-quality Urban Development
Xie Sujun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youth development-oriented cities is being vigorously promoted in 45 pilot cities and 99 pilot counties across the country. How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ng people and c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youth development-oriented cities, and what kind of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cities by all-round high-quality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and deepening of urban planning theory of youth development-oriented cities from the theoretical source, and sorts out the main theoretical viewpoint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aspect of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acti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stern coastal cities,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entral China and hub cities in western China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youth-oriented cities. It also summarizes the common standards of youth development-oriented city construction, namely, to establish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framework of urban services,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make the city more friendly to young people, clarify the pioneer leading role of youth groups,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ities, so that youth can be more promising in ci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youth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a hot spot and focus in a series of indicators, and it is also a basic indicator in the youth development-oriented city construction system. It has irreplaceable radiation and traction functions in the whole process system of youth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youth; youth development-oriented citie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youth development planning
責任編輯 ?王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