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偉
【摘 ?要】人工成本預算管理是企業成本預算管控的重要內容。在項目建設期,企業想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順利完成企業戰略目標,需要重點考慮人工成本管控的方向及目標,從而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論文從項目建設期企業人工成本管控的現狀出發,結合不同階段的戰略目標和效益考核策略,分析零基彈性預算的概念、可行性、基本原則、管控內容和實施保障體系,以期為做好項目建設期的企業人工成本預算管控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零基彈性預算;項目建設期;績效薪酬預算;成本管控;薪酬激勵
【中圖分類號】F272.92;F406.72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6-0106-03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完善,建立科學、高效、有序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是企業加強管理、規范運作、防范風險、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企業人工成本壓力持續增大的大背景下,設計編制出一套科學合理、戰略導向、績效為先的人工成本預算管控體系,可以為企業的人力資源投資策略確定方向。然而,在項目建設期,很多企業在人工成本控制中沒有充分結合預算期內的經營戰略、經濟效益和管控目標針對人工成本開展合理預算編制、執行以及清算等工作,導致人工成本上升較快,影響企業整體效益。因此,對項目建設期人工成本管控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和應對,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
2 項目建設期企業人工成本管控的現狀
2.1 人工成本管控體系不夠完善
在項目建設期,企業在預算管理工作中,由于對人工成本全面預算重視程度不足,更多依靠以往經驗編制人工成本預算,導致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人工成本增幅較大,為項目建設、企業后期運營增加了額外的經營管理壓力。另外,在人工成本預算執行過程中,未能充分考慮用工計劃、部門調整、項目推進、生產運營、市場競爭等因素的變化,導致人工成本預算方案不能按計劃落實,預算和實際支出偏離較大,讓人工成本預算形同虛設。
2.2 人工成本彈性激勵不夠明顯
員工工資總額在人工成本預算中占據較大比例,其費用控制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人工成本預算管控的整體效果。在項目建設期,多數企業在編制人工成本預算時,受到上級主管部門對員工工資總額整體調控的制約,不能做到對保障性工資和效益性工資的科學合理預測,經常出現企業工資總額即使在項目完成率較高或盈利時期也無法實現較大增幅的情況,在項目推進滯后或虧損時期也會有相應保障。企業績效目標與員工收入關聯不大,特別是對于企業績效貢獻度較大的員工,在勞動付出和價值體現上遠比其他員工帶來的效益更多,卻未能獲得更多回報,體現不出激勵原則,薪資缺乏彈性激勵機制。
2.3 人工成本數字系統不夠健全
在數字化改革的浪潮中,人力資源管理面臨數字化轉型,部分企業因處于創新創業初期,對人力資源數字化建設、人工成本數字預警系統管理缺乏長遠的戰略性認識,在編制人工成本預算的過程中,只關注工資總額的基數和增幅,沒有較為科學合理的人工成本數字化應用系統,更多依靠較為傳統的人工進行業務量、產量、項目完成率等計件薪酬測算,在數據收集、匯總、測算、分析等環節,效率不高、信度較差。另外,在人工成本的實時預警管控過程中,也不能做到及時、準確地掌握異常信息,導致人工成本不能得到有效管控。
3 零基彈性預算的概念及可行性分析
3.1 概念
第一,零基預算,也稱“以零為基礎編制的計劃和預算”。在企業編制成本費用預算中,零基預算不考慮以往會計期間所發生的費用項目或費用數額,而是以所有的預算支出為零作為出發點,一切從實際需要與可能出發,在逐項審議預算期內各項費用合理性、平衡性的基礎上進行費用測算。主要特點是各項費用的預算數完全不受以往費用水平的影響,而是以零為起點,更能滿足預算期企業的實際需要,按照各項開支的重要程度來編制預算。
第二,彈性預算,也稱“動態預算”。在企業實際運營管理過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變化和影響,預算期內的各項指標,如項目完成量、業務量以及各種變動成本費用等,都會隨之而變化。彈性預算是依據業務量、效益、成本等之間的聯動關系,按照預算期內相關的業務量水平計算其相應預算項目所消耗資源的預算編制方法。主要特點是可以根據預算期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選擇執行相應的預算管控策略,并按此預算策略評價和考核預算的具體執行情況,同時,更便于區分和落實績效考核管理責任。
3.2 可行性分析
零基彈性預算即融合了零基預算和彈性預算的特點,盡量不考慮或較少考慮歷史成本因素,充分考慮預算期內各預定指標可能發生的變化和項目的輕重緩急而編制的能適應各預定指標不同變化情況的動態管控預算。在項目建設期,企業因自身經營管理的特殊性,各階段的人工成本預算不具有參考性,均需從零開始進行測算,而且各期人員編制、效益考核目標也大相徑庭,需要根據不同的人工成本策略編制相應的人工成本效益彈性預算。因此,零基彈性預算較具可行性。
4 零基彈性預算的基本原則
4.1 戰略導向原則
零基彈性預算堅持以企業戰略目標為重點,引導人工成本管控圍繞項目建設、生產運營、經濟效益等子目標,精準實施長、中、短三大策略。長期策略就是進行合理的人力資源規劃,結合企業不同階段的發展戰略,進行人員需求、績效考核、薪酬激勵等科學規劃;中期策略就是落實人力資源具體工作,以服務階段性戰略為目標,盡量減少偏差;短期策略就是合理控制每一項人工成本,如充分利用社保減免政策、適時開展線上培訓、合理控制職工福利費、依據工作量動態調整勞務派遣業務等。
4.2 分期管控原則
根據項目建設實際,分為基本建設期、生產籌備期、生產運營期3個階段。基本建設期以項目建設為主,生產籌備期為邊建設邊生產階段,生產運營期以安全生產、經濟效益為重要目標。按照企業各階段情況,分期編制差異性人力資源規劃、績效考核、薪酬激勵等策略,對人工成本進行合理劃分,按照項目推進、經營業績等績效考核指標科學測算浮動部分的效益成本,按照政策法規科學測算固定部分的基礎人工成本,從而實現人工成本的合理分期管控。
4.3 動態調整原則
在人工成本整體管控的基礎上,堅持以項目推進完成率、資本投入產出率等績效考核為中心,嚴格控制固定部分人工成本的增長,確保在實現基礎保障功能的前提下,按照各期績效管理目標,對浮動的效益工資總額、新變化的效益勞動報酬,實行與企業經營業績掛鉤的考核,依據預測的項目完成情況、業務量、經營收入等考核指標編制浮動部分效益成本,強化實時動態管控,嚴格按照各期考核結果進行分期結算。
4.4 依法依規原則
企業應嚴格按照國家、地方及上級有關法律法規對人工成本進行預算編制,合理設置人工成本項目,特別是對于國有控股企業,其人工成本預算要在上級核定的工資總額內嚴格控制,原則上堅持“兩個不高于”,即預算期內工資總額增長率要同時不高于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利潤總額增長率或者項目計劃完成提前率,企業人均工資收入增長率要同時不高于企業人均營業收入增長率、人均投入產出增長率、人均項目計劃完成提前率。各項費用預算編制不能突破政策法規明確規定的計提比例,如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等要按照規定的繳費比例和繳費基數進行合理編制,勞務派遣的勞動者人數占本企業用工總數的比例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比例,高溫津貼等工資總額內項目要按照當地發放規定和企業實際進行編制。
5 零基彈性預算的管控內容
5.1 強化人工成本規劃管理
結合企業實際,編制人力資源定編、定員、定崗計劃。項目建設期以項目建設人員為主,適當儲備生產運營人員;生產籌備期是生產過渡階段,儲備的生產運營人員分階段投入生產,部分項目建設人員面臨轉型或者分流,同時,需繼續儲備生產運營人員;生產運營期則需以生產運營人員為主。各類人力資源的數量和結構需要根據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進行調整,確保達到最優配置。
5.2 強化人工成本標準編制
為精準對接各期戰略目標,更加合理控制各期人工成本,按照基本薪酬預算、績效薪酬預算、相關費用預算3部分進行分配,明確編制范圍和核算標準,進一步提升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能。
第一,基本薪酬預算。實行編制預算管理,在核定編制、職數、人員的基礎上,考慮崗位類別、人員結構、年度CPI增幅等因素,設置基礎的崗位基本工資、津補貼等相對固定的人工成本項目,總量配置固定部分的人工成本預算。
第二,績效薪酬預算。實行彈性預算管理,在確定各期企業經營發展目標的基礎上,項目建設期實行項目效益獎金模式,生產籌備期實行項目效益獎金和經營效益獎金雙軌制模式,生產運營期實行經營效益獎金模式。項目效益獎金根據工程項目前期審批推進難度、建設投資進度、工程質量安全和管理模式等,分別設置不同的考核標準和指標。經營效益獎金根據生產經營特點設置計件效率獎、產業產量獎、生產貢獻激勵等。計件效率獎=∑(各類業務量×計件單價+各類業務收入×收入提成比例),產業產量獎=實際業務量/標準業務量×標準作業報酬率。針對疫情等特殊時期設置特殊貢獻激勵,如生產專班立功競賽獎等。
第三,相關費用預算。結合企業發展實際,按規定編制企業部分人工成本費用。例如,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及補貼、企業年金、員工福利費、員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工會經費、勞務派遣的外付費用等。
5.3 強化重點指標管控力度
因各期的情況不同,在保證各期基本薪酬的基礎上,對于績效薪酬部分,要嚴格考慮規模和效益、增量和存量的關系,按照項目投資完成計劃、工程進度、質量安全、利潤貢獻、勞動生產率、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比等指標進行限制性干預。若重點指標無法實現預期目標,將相應扣減人工成本額度。
5.4 強化人工成本預算溝通
為促進人工成本零基彈性預算管控達到最佳成效,需要保持人工成本開支部門橫向溝通順暢,及時共享預算期內的員工數量及增減情況信息;需要保持人工成本項目主控部門縱向溝通順暢,及時掌握預算期內人工成本最新政策、基本原則、管控方式等變化,以便隨時對人工成本管控策略進行動態調整,編制更加符合企業實際的人工成本預算。
5.5 強化重要政策法規關注
對于法規性、政策性比較強的人工成本項目,需要及時了解其政策原則,從而提前做好人工成本預算分析。例如,疫情期間國家出臺了逐步降低社會保險繳費比例、地區性住房公積金年度補繳、企業年金繳納比例調整、勞務派遣人數比例變化等政策。
6 零基彈性預算的保障體系
6.1 構建全過程的成本管控體系
企業應強化組織保障,補充完善預算管理組織架構,成立人工成本預算專項小組,專門負責人工成本預算編制、執行和管控等工作。第一,強化預算執行管控,主要管控人工成本的發放比例和結轉情況,判斷人工成本實際支出是否與年度工資總額核定、年度經營預算、投資計劃、項目進度、利潤目標等相匹配;第二,強化預算使用管控,主要管控總額目標績效獎金、各項津貼補貼的發放情況、內部分配差距、列支規范性等問題。
6.2 構建全方位的薪酬激勵體系
在工資總額管控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人工成本預算激勵機制,優化薪酬結構,強化績效分配的激勵作用。加強工作業績和工作態度等方面的考核,確保收入與貢獻價值相匹配,依托寬帶薪酬模式實現薪酬浮動目標,并引入彈性福利機制,提高福利待遇。積極對標行業內優秀企業,注重薪酬激勵的外部競爭性,在“嚴考核、硬兌現”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人工成本預算中的彈性激勵作用,堅持薪酬分配向重要性、艱苦性、技術性和開拓性崗位傾斜。通過薪酬激勵手段,把核心關鍵人才、技術骨干和市場開拓性人員引入企業核心區域,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6.3 構建全覆蓋的數字預警體系
企業需要基于各期業務特性,對人工成本費用的各個重要節點進行梳理和完善,將人工成本預算管控落實到數字化成本管理系統平臺,借助數字化技術、數字化運營思維,建立標準化數據資源,規范數據從產生、收集、使用、分析到共享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在人工成本管控系統的建設過程中,凸顯預警功能,在系統中嵌入對比分析法、分類分析法、結構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等,構建數據分析指標體系,本著“涵蓋全面、科學合理、迭代提升”的原則,從人工成本數據信息中第一時間鎖定特殊異常信息,從而實現人工成本管控的實時化、智能化及高效化運作。
7 結語
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人工成本管控、優化人工成本措施、制定與企業戰略目標相匹配的人工成本預算策略。本文提出零基彈性預算管控模式,將人工成本預算與企業階段性經營業績掛鉤,建議企業完善薪酬激勵體系、搭建專業化人工成本管控平臺,從而提高企業績效指標完成率,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為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實現奠定人力資源基礎。
【參考文獻】
【1】郭煒,陳立立,王毅.基于零基預算的彈性人工成本管控模式探析[J].郵政研究,2016,32(6):42-44.
【2】馬濟榮.國有企業人工成本預算管理初探[J].全國流通經濟,2017(22):47-48.
【3】高倩.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人工成本控制路徑研究——以A公司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2):79-81.
【4】謝順.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控制人工成本的優化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14):185-186.
【5】謝慶隆,馮曉虎.S公司人工成本預算管控實務[J].甘肅科技,2019,35(11):76-78.
【6】孫茂竹,支曉強,戴璐.管理會計學(第8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