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汀

關鍵詞:產教融合;藥品生產技術;高水平專業群;創新人才培養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國教育部門推出打造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對當前的高等教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指明改革方向。聚焦高端產業,重點培養優質高校和專業群學生,針對高端產業構建高水平技術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優化創新服務平臺,發揮學校教育特色,提升教學水平。藥品生產專業群是藥品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創新平臺,對引領藥品專業教育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專業群的教育模式可以實現與產業的深度對接,保證培養的人才與專業需要吻合,并通過對教育資源的高度整合與共享,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打破專業限制,更好地服務于當前人才培養模式和產業體系。
1 產教融合背景下藥品生產技術高水平專業群創新人才培養的意義和目標
藥品生產技術高水平專業群人才培養需要根據產業整體規劃構建藥學類專業群,專業群內部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協同發展、互相關聯,同時各有特色,能帶動省內外高職教育同類專業共同發展。
1.1 促進校企合作,構建長效發展機制
藥品生產技術高水平專業群的構建可以邀請醫藥行業專家以及醫藥教育專家共同組成教育指導團隊,保證教學工作與行業發展緊密結合。在教學工作中,以崗位群為教育工作開展直接指導,明確課程專業的定位,并與醫藥企業間形成人才培養的合作關系[1],比如可以構建校企的師徒制教育模式、訂單培養模式以及藥學專業實踐技能培養模式等。
1.2 加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優化課程資源
當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為了保證人才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需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構建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醫藥行業崗位群為基礎,構建基于生產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認證(PMP)的人才培養方式,形成與醫藥生產企業崗位對接的課程體系,并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庫和智慧教育平臺等打造數字化的教育資源,為核心專業課程教學開展提供充分保障。
1.3 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在高水平專業群創新人才培養中,要加強藥學專業群課程構建,基于藥品生產各崗位技能的核心作用,不斷優化和完善課程體系,并形成重點核心課程群。同時,整合藥品生產專業師資隊伍,打破優質核心課程群,實現對師資隊伍的優化配置。教師在校企聯合的培養模式下,需要在原有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優化自身的實踐技能,助力雙師型隊伍的構建。
2 產教融合背景下藥品生產技術高水平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
2.1 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
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行業人才培養要求,學校與藥品生產企業需要共同構建課程體系,邀請企業參與學校的教學。但是在大部分職業院校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企業在與學校合作時投入與產出間存在的差距比較大。學校自身的理論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人才培養能力等都比較弱,難以吸引企業的參與。同時,在校企合作中,學校相對于企業來說更投入、更熱情,而企業給予的回應以及提供的條件有限,難以實現產教深度融合[2]。因此,學校在產教融合中需要進行反思,從理論教學、科研、生產技能培養等方面與企業打通合作項目,并構建動態的合作監督機制,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立即改進,保證產教融合效果。
2.2 產教融合專業設置趨勢
當前,工業發達的歐洲國家在職業教育方面形成了比較成熟和完善的教學體系,并保證了職業教育中的經濟和物質投入,同時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專業目標的設計需要符合產業發展要求,并跟隨經濟和產業的發展狀態適當調整,避免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間存在差距。因此,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學校需要加強對專業設置模式的調整,更好地服務于本區域的經濟發展要求。
2.3 構建產教融合實踐教學模式
職業院校如果過于專注單一專業的高精尖,難以打開學校的知名度,要想促進職業院校的發展,需要嘗試打破專業的壁壘,形成混合制的教育模式,為校企提供共同發展的紅利。但是由于產業政策方面的限制,在產權管理方面容易出現越界的問題,因為擔心碰觸紅線,大部分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中仍然抱著觀望的態度。在學校層面無法全面推進的情況下,可以從二級學院方面探尋發展思路。醫藥生產專業可與當地的醫藥主流企業合作,形成混合制方式,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模式。
2.4 強調產教融合一體化育人創新
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關鍵任務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符合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的人才,滿足本地企業發展中的專業人才需求。因此,在產教融合育人教學中,需要探究合理的人才培養途徑。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程,當前大部分校企合作都處于淺層的合作關系,為了促進各自發展形成的人脈關系對專業教學的幫助不大。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可以為企業提供新的活力和動力,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由于企業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企業管理、生產技術以及產品研發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學校科研方面的支持,說明企業與學校之間本身存在互相扶持的需求,需要加強在產教融合方面的優化,構建共同研發和課程實踐平臺。
3 產教融合背景下藥品生產技術高水平專業群創新人才培養策略
3.1 構建藥品生產技術高水平專業群創新人才培養體
藥品生產技術高水平專業群創新人才培養首先需要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形成系統的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在產教融合中通過培養方案打造全新的教育培養體系,構建創新教育模式??梢越Y合社會發展情況以及行業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專業知識、實踐技能以及人文精神結合的一體化教學體系[3]。隨著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人才培養方案也需要加以完善。以人才培養方案為重要評價標準和硬性指標,為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提供指導和評價,有利于打造藥品生產類特色專業。
學生職業資格以及證書的獲取等方面應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體系中,比如可以構建“平臺+模塊”專業課程體系,保證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群人才獲得全面發展。在公共課程部分,嚴格按照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政策和課程開發要求,在設置數學、語文以及計算機等基礎課程的同時,還需設置職業素養培養課程。在專業群平臺的構建中,需要針對高職學生設置藥物分析、藥物制劑以及化學類課程,以基礎化學為核心,構建基礎、提升和升華3個級別的學習模塊,形成層次性教學。學生通過課程群的學習掌握“群”學習理念,為后續專業群學習奠定基礎。專業群課程設置要以滿足藥品質量要求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藥物監測崗位群設置中,為藥物原料質量、制劑質量以及輔料質量的檢驗組建課程群,同時開展儀器分析、輔料監測以及藥品監測工作,促進學生職業發展,并設置相應的專業群課程,分為專業實訓、職業技能以及定崗實習等實踐模式,并結合藥物質量監測專業構建技術課程群。針對不同教學模塊進行設置,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同時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形成“一專多長”教學模式。此外,企業也可以利用模塊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明確自身感興趣的崗位和職業技能需要,為企業與畢業生的雙向選擇提供有利條件。
3.2 優化專業群的教師配置
在產學結合教學模式下的育人體系建設中,專業群的教師團隊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結合我國“職教20條”的要求,職業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隊伍培養需要保證教師具有至少3年的企業工作經歷,對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可以放寬要求[4]。為了滿足教學要求,可以建設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并加強對職業師范教育工作布局的優化,以現有的高水平工科類院校為基礎,融入職業技術師范專業內容,可以從技能、教育兩個方面培養職業教育人才,同時針對職業院?!半p師型”隊伍的構建要求,創建教育培訓基地,落實實訓工作,優化教師隊伍,形成分工協作教學模式,為專業群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此外,定期組織骨干教師到國外參與藥物生產領域的研修和訪學工作,將國外先進的藥物生產理念、技術和教學模式等引入高職教學中,優化專業群教學模式。
教師隊伍建設需要構建專業課程負責人制度,結合專業課程體系和內容,分析專業課程間的邏輯關系,去除其中的重復性內容,實現對課程的再設計,比如集中學習滴定分析法、電子天平以及分光光度法等,為“藥物化學”“藥物制劑技術”等專業課程教學奠定基礎,避免出現重復教學的問題,同時提升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以及綜合實訓效果。教師可以將綜合實訓作為教學載體,并融入課程群知識和技能。比如在開展對乙酰氨基酚的項目時,構建“分析化學”“藥物分析”以及“藥物制劑”等專業課程群,促進知識的遷移?!八幬锘瘜W”的主要研究內容為對乙酰氨基酚的性質試驗;“藥物制劑”是對對乙酰氨基酚的物理監測;“藥物檢測技術”主要是對對乙酰氨基酚的性狀監測。因此,專業群需要積極與企業展開合作,邀請企業的藥品生產技術骨干人員加入教師隊伍,參與學校的課程改革和教學設計。學校的專職教師負責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整合、規劃和資料準備;兼職實踐教師則負責與理論教學對接的實踐教學技能、項目、工藝以及設備等方面的講解。通過學校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的協作、互補,促進雙方共同進步的同時,為醫藥生產專業群課程改革提供雙驅動,促進教學改革,優化課程開發,實現合作共贏。
3.3 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實訓基地
為了保證專業群的教學效果,可以構建多功能的藥品生產綜合實訓基地,包括模擬生產車間、前期處理車間等,供學生實習和體驗。首先,構建前期處理模擬基地,主要針對中藥提取和飲片的生產。在該車間中,主要的實踐內容包括中藥材的炮制、凈制、篩選、洗藥和切藥等工作,將中藥材制作成中藥飲片,并以飲片為基礎進一步加工成各種制劑,比如半固體浸膏、粉末等[5]。其次,模擬良好生產規范(Good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生產車間(見圖1),車間生產的藥品制劑主要包括膠囊、顆粒以及片劑等,對學生認識藥物、掌握藥物制作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實訓仿真系統的設置有利于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打破傳統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局限,使理論教學可以轉移陣地,在實訓基地中按照理論操作,實現對學生理解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構建藥物制劑實訓中心,該中心中主要包括各個單元藥物制劑生產實訓內容,可以模擬當前大部分藥劑的生產。此外,還設置了保健品以及功能性食品等新產品的研發中心,為學生自主研發提供有效參考。藥品檢測實訓中心主要針對的是藥品理化以及微生物檢測,有利于學生掌握藥品原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等方面的檢測方法和技術。相對于理論和傳統的實驗教學,學生具有更多機會使用各種實驗儀器,對于專業群的組建來說尤為重要,通過對相關專業的交流和資源共享,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后,構建醫藥營銷實訓中心。專業群的建設不僅需要包括醫藥生產技術方面的內容,還要融入醫藥營銷方面的專業知識。醫藥生產與營銷間具有互相促進的作用,可以通過教學情景設置等方式進行成本核算和案例分析,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藥品相關知識。
4 結語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藥品生產技術高水平專業群創新人才培養對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發展和企業人才供應都有重要作用。專業群的建設可以促進人才的綜合發展,倒逼高職院校教學體制改革和“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因此,需要加強產教融合優化,明確培養目標,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