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健 于凌飛 沈陽
摘 要: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成為軍隊項目經費績效管理的重難點。文章立足軍隊項目經費投入目標及運行全程,構建基于績效目標的績效全過程指標體系,提出軍隊項目經費績效全過程評價設想。
關鍵詞:軍隊項目經費 績效 全過程 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7-067-03
宏觀來講,軍費產出的是戰斗力和國防安全,需要真正的戰爭來檢驗。然而戰爭是一門實踐藝術,如何有效地衡量戰斗力,目前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但從微觀來看,任何經費的投入,最終目標都是指向戰斗力的生成,所以,將軍費預算戰略目標(軍隊使命和長期戰略目標)分解細化為績效目標(軍費使用效果),成為軍費績效全過程管理的一個切入點。
一、軍隊項目經費績效全過程目標設定
績效目標是績效管理的指揮棒,發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軍隊項目經費績效目標設定的依據包括國家和軍隊制定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軍隊建設規劃、軍費預算執行總體要求等,應能夠清晰、準確地反映預算的預期產出和效果,力爭做到指向明確、合理可行和系統配套[1]。軍隊項目經費績效目標具體可以“3E”標準,即經濟性(Economy)、效果性(Effectiveness)、效率性(Efficiency)進行設定。
經濟性目標表示投入最小化產出最大化,分為既定投入下產出最大和既定產出下投入最小,即從價值角度來評價績效。例如,成本節約目標要求相同質量標準下項目合同價應低于市場平均價,代表了既定產出下項目投入的經濟性。經濟性目標可理解性較強,評價結果認同程度較高,但評價結果比較片面。
效果性目標表示產出最終的結果對實現組織目標的影響程度,即取得的成效或業績。軍隊項目經費績效效果性目標包括一些直接影響戰斗力生成的關鍵因素,如實現預定軍事功能、提升單位戰技術指標等。效果性目標是評價項目完成情況的最直觀依據,是粗評項目績效的最佳手段,但同時也存在對細節關注不夠的缺點。
效率性目標是一個綜合性目標,表示邊際要素(包含人力、財力、物力及其相互作用)產生的邊際產出最大化,是一種盡可能實現的理想狀態。效率性目標是一類更高層次的動態過程目標,是對項目績效的全過程評價。軍隊項目經費績效效率性目標根據項目運行過程分解為確定供應商、訂立合同、組織驗收、進行結算及過程綜合評價五類階段性目標。效率性目標彌補了經濟性目標和效果性目標的不足,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項目整體績效情況。
二、軍隊項目經費績效全過程指標體系
軍隊項目經費績效目標設定后,應根據相應目標制定評價指標。為使指標指向明確、便于評價,在確定指標時可以使用偏相關分析,首先羅列影響目標實現的若干相關因素,然后再分別進行各因素之間和因素與目標之間兩方面線性相關性分析,因素之間獨立性較強和與目標聯系較緊的指標可納入指標體系[2]。在設計指標體系時應盡量使用定量指標、合理選擇定性指標,在使用定量指標時應注意指標的設計前提和計算過程,保證指標結果的準確性和相關性,在選取定性指標時要特別重視指標的分析和論證,保證定性指標能夠盡量避免主觀因素且便于操作。軍隊項目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如下:
(一)經濟性指標
經濟性指標以貨幣量來衡量績效,在計算經濟性指標時,應考慮物價等眾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引入物價指數等因子,當評價周期較短時可簡化處理。經濟性指標包括成本節約率及既定任務經費開支排序值:成本節約率評價相同質量標準下項目合同價相對于市場平均價的節約程度,成本節約率越高,代表項目開支越經濟,項目績效越好。既定任務經費開支排序值是指以其他相同或類似項目作為可比對象評價項目經費開支的節約程度。在選取可比項目時,應注意選取多個項目樣本,將所選項目任務量折算到既定標準后,按照經費開支數額由小到大進行排序,排序越靠前,代表項目節約程度越高,指標分值就越高。
(二)效果性指標
效果性指標是針對經費支出后產生的效果進行評價,包括:目標完成率,是指根據項目任務目標,統計已完成任務數量占任務總數量的比例,目標完成情況是項目績效評價的基本前提。目標完成及時率,是指根據項目預期時間要求,評價已完成任務中按時間要求完成的任務比例,目標完成及時與否側面反映了項目實施單位的供應保障能力,目標完成越及時,供應保障能力越強。相關標準符合率,是針對具有明確標準(如建設標準、行業標準、供應標準)的事業建設項目而設置,用以評價項目是否達到相關標準要求,相關標準符合率越高,項目績效越好。軍事功能實現率,是針對項目預定的軍事需求,評價經費支出后是否取得了預期的軍事功能,例如,評價體能訓練場建設項目是否實現了提供官兵體能訓練場所的功能,軍事功能實現率越高,項目績效越好。單位戰技術指標提升率,是通過對項目完成提升的戰技術指標來評價項目績效,此項指標主要針對具有戰技術要求的項目所設定,例如,評價裝備購置項目是否提高了武器裝備戰技術性能(射程、載彈量、火力打擊精度等),單位戰技術指標提升率越高,項目績效越好。固定資產形成率,主要用于衡量交付使用的固定資產占項目投資額的比重,一般情況下,固定資產形成率越高,則項目耗費越少,一定程度上說明項目績效越好。
(三)效率性指標
效率性指標通常按照項目過程來進行設定,包括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供應商。項目實施單位與供應商是一組對立統一的角色,供需雙方需要進行相互交叉評價。本階段設定指標如下:供應商資質評分,是由項目實施單位對供應商資質進行評分,優質的供應商是項目績效的可靠保證。供應商維護,是由供應商對項目實施單位進行評分,評分高低反映了供需雙方合作關系,良好的合作關系有利于促進項目績效目標的完成。耗用天數,是指項目實施單位確定供應商所用時間,這是本階段時間效率高低的重要體現。
第二階段——訂立合同。合同是交易雙方協商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根據和憑證,在交易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合同條款的完備與否,直接影響到項目績效目標的實現。本階段設定指標如下:評審專家、供應商、監督方共同對合同進行評分,包括合同條款是否合法、完備、明確、嚴謹,格式是否合規等。耗用天數,是指項目實施單位訂立合同所用時間,同樣體現了本階段的時間效率。
第三階段——組織驗收。驗收是對項目實施數質量檢查、控制的環節,能直接反應項目績效成果的好壞。本階段設定指標如下:供應商送貨及時率,主要評價供應商送貨能否及時滿足部隊需求,供應商送貨越及時,項目績效越好。入庫或分發,評價采購完成后是否按要求入庫或精準分發至需求單位,入庫或分發組織越嚴密,項目績效越好。質量合格率,主要評價貨物質量合格情況,質量合格率越高,項目績效越好。質量問題處理及時率,評價供應商對質量問題的處理是否迅速、售后服務能否讓客戶滿意,這是評價項目績效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第四階段——進行結算。結算階段是項目實施的最后階段,有效開展項目結算工作,是監督項目經費合理使用的重要手段。本階段設定指標如下:付款及時率,主要評價項目實施單位付款的及時程度,付款越及時,項目績效越好。經費節超率,主要評價項目實施單位是否嚴格按照預算來開支經費,項目經費超支不能過大,同樣也不能盲目追求節支,應保持與預算適中的經費支出額。預算調整率,主要評價項目是否存在預算調整過頻、數額過大等問題。
第五階段——過程綜合評價。本階段是對項目實施單位內控管理、業務能力、服務保障的綜合評價。設定指標如下:管理制度健全規范情況,主要評價項目實施單位是否有規范的經費支出管理制度以及經常性合規檢查。管理制度執行情況,主要評價項目實施單位經費是否按規定進行開支,開支手續是否合規,憑證是否完備。業務人員素質情況,主要評價項目人員素質是否能滿足項目需要。單位產出所需人力資源增長率,是以可比項目為參考,從人力資源角度評價項目實施單位業務能力,一般情況下,增長率越低,業務能力越強。客戶滿意度,是由需求單位對項目實施單位服務保障能力進行的綜合評價,滿意度越高,反映項目實施單位服務保障能力越好。表3為效率性指標體系表。
三、軍隊項目經費績效全過程綜合評價
以上各指標評價側重點不同,僅僅代表項目某一個側面的績效,在對項目進行綜合評價時,還需要選取適當的評價方法將各指標綜合考量,其中最常見的是指標賦權的方法,其基本步驟如下:
(一)指標評分
充分利用現有的采購管理信息系統和會計核算管理系統,開發經費—指標—績效相關聯的信息系統,盡可能實現數據的自動采集、匯總以及指標值計算,通過為指標值各區間預設分數,將所有指標值標準化處理,得出各指標得分。對于確實無法量化的一些定性指標,可采用評級方式以“優、良、中、差”分級次評價,并為每個級次設定相應分數[3]。
(二)賦予權重
賦權方法分為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其中主觀賦權法常用的有專家評分法、層次分析法等,客觀賦權法常用的有變異系數法、熵權法。將主、客觀賦權方法進行適當組合,有利于彌補彼此缺陷,使評價結果更為精確和科學。例如,用層次分析法與熵權法結合為經濟性指標進行賦權,首先將經濟性指標作為目標層,將成本節約率和既定任務經費開支排序值作為準則層,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主觀權重Ws,其次用熵權法確定客觀權重Wo,最后根據加法集成法,由主客觀組合賦權法得到的綜合權重向量表示為W=αWs+βWo,其中α、β為主客觀相組合進行賦權的待定系數。對于α、β的確定,可根據每個指標所得主觀與客觀的權重值,令αi=Wsi/(Wsi+Woi),βi=(1-αi)求得[4]。運用基于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法的主客觀賦權法對各指標進行權重設計,能對項目經費績效作出多維度、更全面的評價,評價結果更為客觀、可靠。
(三)綜合評價
在驗收考核階段開展單位自評和行業評價:在項目完成或達到某一節點后,項目實施單位依據批準的績效目標和指標展開自評,形成自評報告,逐級上報行業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按照項目績效評價計劃安排,及時組織預算績效行業評價,發現問題及時反饋項目實施單位進行整改。在決算編報階段組織綜合評價:后勤保障部門結合年度決算或項目決算組織開展預算績效綜合評價,將綜合評價結果及時反饋行業主管部門和預算單位,并督促抓好績效問題整改。
四、軍隊項目經費績效全過程評價結果應用
績效評價結果反饋與應用,有利于改進項目績效管理工作、發揮績效管理的激勵與約束作用,從而收到“檢討過去、激勵將來”之效。績效評價結果包括重點環節評價結果及綜合評價結果。正確地應用重點環節評價結果,有助于指出項目經費使用的缺失環節,彌補項目風險缺陷,彌合項目績效差距。績效綜合評價結果應及時反饋給項目執行單位及資源配置部門,作為對項目負責人和決策人實施行政問責的依據。正確地應用綜合評價結果,有助于鞭策項目負責人改進工作方法、強化責任意識、提高預算執行力,鞭策項目決策人改進預算投入方式和投入結構,從而優化資源配置。
參考文獻:
[1] 郭中侯.世界典型國家國防費管理與啟示[M].武漢:軍事科學出版社,2013.
[2] 謝軍.試論軍費預算績效評估體系的構建[J].經濟視角,2011(11):178-179.
[3] 王澤彩.績效——政府預算的起點與終點[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6.
[4] 張澤宇,李錫忠,費旋,曹鑫,徐潛.基于主客觀組合賦權法的配電臺區低電壓多層次多指標權重設計[J].電工技術,2020(9):54-56.
(作者單位:余家健,于凌飛,陸軍勤務學院 重慶 401331;沈陽,92730部隊財務處)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