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多元就業視角下部分就業崗位所需人才與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在技能上存在顯著差異,部分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職業規劃不清晰、就業觀念淡薄、就業能力缺乏等問題,結合保育人才發展實際,論述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旨在構建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多元就業理念,形成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多元就業新模式,推進中等職業學校“出口”帶動“入口”的職業教育改革。
【關鍵詞】幼兒保育專業;就業能力;中等職業學校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多元就業視角下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的探索與實踐”(立項編號:GXZZJG2021B07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高舒婷(1990—),女,廣西桂林商貿旅游技工學校。
根據《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相關精神,自2020年起,中等職業學校不再開設學前教育專業,將學前教育專業分批轉設為幼兒保育或相關專業。這就意味著中等職業學校需要對原有的幼兒教育人才培養方向進行相應的調整,將重心放在幼兒保育人才的培養上。同時,隨著三孩生育政策實施,人口出生率將會回升,幼兒園和托兒所急需幼兒保育專業人才,母嬰家庭護理更傾向于提高嬰幼兒照護服務質量,中職幼兒保育專業越來越受到重視,所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大,形成了有不同消費層次、需求的幼兒保育市場體系[1]。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與就業崗位需求之間的矛盾是轉型中的中職幼兒保育專業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通過研究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現狀,發現多元職業需求與多元技能培養、校企共育、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關系亟待探索[2]。
一、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問題分析
(一)傳統的就業觀念無法適應多元職業需求
現階段,幼兒園和托兒所急需配備和補充幼兒保育從業人員,這體現了幼兒保育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較大。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發展方向應集中在幼兒園、早教機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繪本館等,面向與幼兒保育、嬰幼兒照護、幼兒早期發展支持等有關的崗位??梢?,幼兒保育職業需求變得多元化,就業崗位增多。但是筆者通過對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不少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就業觀念比較傳統守舊,職業認同感不強,他們感覺就業前景渺茫,缺乏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所具備的技能與崗位技能不匹配
盡管對幼兒保育的規范考核標準嚴格化,關于保育師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等一系列文件相繼出臺,但部分轉型中的中職幼兒保育專業依然存在重傳統五項技能、輕嬰幼兒照護技能的現象,這容易導致學生嬰幼兒照護能力得不到提升,無法適應多元職業需求。與此同時,被調研的諸多企業均反饋部分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所具備的技能不滿足現有的就業崗位需求,并且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塊中的工作流程與就業崗位工作流程不一致。再者,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對轉型中的幼兒保育專業缺乏整體認知,部分教師缺乏對人才需求的預測及學生的就業指導,在就業能力提升策略上缺乏企業的參與,導致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途徑不夠有效,幼兒保育專業學生所具備的技能與崗位技能不匹配。
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只有順應就業崗位需求,創新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途徑,轉變學生就業觀念,提升學生多元就業技能,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和職業需要的幼兒保育專業人才。
二、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
適應職業需求是提升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應針對幼兒保育相關崗位的需求,實施相應的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策略,力求培育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就業觀念、就業技能、創新創業能力。
(一)實施多元技能培養,實現“‘崗—校—企—證四通”
中等職業學校通過打造線上多元就業平臺,實行“1+X”證書制度,對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實施多元技能培養,可以最終實現崗位、學校、企業、技能等級證書這四者的融合貫通,為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1.打造多元就業平臺,創新產教融合新模式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為更好地實現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教學點與嬰幼兒照護技能點的對接,實施多元技能培養,學校可以創新產教融合新模式,打造“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多元就業平臺[3]。打造多元就業平臺的具體步驟如下:了解市場需求和專業就業前景;明確教學目標,修訂教學方案;結合調研結果,制訂多元就業平臺商業計劃書;合理制訂教學計劃,建立有效評價機制;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充分利用“雙導師”資源,積極開發校本教材。借助多元就業平臺,可培養學生多元技能,在增加在校學生參與行業實踐的機會的同時,讓學生在就業后為更多家庭提供定制化嬰幼兒照護服務,以解決家長照料嬰幼兒方面的問題,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
2.實行“1+X”證書制度,實現崗證融合
取得畢業證書、職業技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是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的重要條件。為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學校應實行“1+X”證書制度,針對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開展相關的職業能力培訓和評價工作,提升學生就業優勢,讓在校學生參與保育師、育嬰員、母嬰保健技術服務人員、生活照料服務人員等崗位的培訓,獲得相應的等級證書[4]。學校也應按照以下四個基本步驟來實現崗證融合:第一步,設計崗證融合的課程體系,制訂與崗位能力需求相適應的課程標準,開發與中職教育相適應的職業技能課程和配套資源;第二步,將初級、中級的“X”證書的知識、技能、能力要求與保育師、育嬰員等崗位的要求進行逐項對比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應采取的融合方法;第三步,與和“X”證書相關的培訓機構、指導機構聯系,獲得相關支持、指導;第四步,完善組織管理和保障制度。實行“1+X”證書制度,實現崗證融合,可以使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更具精準性和可行性[5]。
(二)發揮職業生涯規劃作用,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
職業認同感會直接影響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而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打通職業院校學生就業“最后一公里”。筆者在進行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研究時,經過對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職業認同感的調研,發現部分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較弱。對此,前瞻性強、可持續、全過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開設“幼兒保育入門”課程。“幼兒保育入門”課程是幼兒保育的核心專業課程內容的濃縮。在進行中職幼兒保育專業課程設置時,學校可在第一學期第一周到第八周開設“幼兒保育入門”課程,由專業骨干教師實施教學,旨在讓本專業學生在學習伊始便了解要學什么,將來可以做什么,增強職業認同感,明確職業意向。
第二,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熬蜆I指導”課程的核心內容是職業生涯規劃。學??稍诘谝粚W期開設這門課程,同時邀請專業領域的企業高管、專家進校做專場報告,旨在引導學生對本專業形成正確的認知,做好初步的職業定位和規劃[6]。
第三,進行SYB創業培訓。開展SYB創業培訓是中等職業學校實施創業教育的有效方式。學??稍谧詈笠粚W期對學生進行SYB創業培訓,并打造教師隊伍,保證教學質量,實行“培訓+競賽”教育模式[7]。這有助于學生選擇幼兒保育專業方向進行創業,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培養創業意識和相關技能,提升就業能力。
第四,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其他課程融通。學校應要求全體教師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在各科目的日常教學中對學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通過接受以上階段式、滲透式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構建多元就業理念,增強職業認同感,從而提升就業能力。
(三)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就業創業意識
在新形勢下,為適應社會對人才就業能力結構的需求變化,培養學生就業創業意識,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提升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一個重要策略。對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
第一,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可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正確的創新創業價值觀,激發學生“雙創”熱情。
第二,校企合作。加強與幼兒園、托兒所、早教機構、月子中心、繪本館等單位或企業的合作,有利于拓寬校外實踐渠道,增加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同時有利于學生用創業思維去就業。
第三,組建幼兒保育專業創新創業社團。這有利于打造校園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高學生實戰能力。參加幼兒保育專業創新創業社團的活動,可以讓學生的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應變能力、思維能力、專業技能得到提升[8]。
第四,組織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比賽。通過創新創業比賽,學生會對本專業進行深度思考,提升專業技能和心理品質,從而發展自身的就業能力。
(四)通過校企合作聘任“雙導師”,讓師生同崗共實踐
校企合作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是中職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學校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企業崗位需求,在教學和實習中充分發揮“雙導師”作用,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重點,培養符合不同企業需要的多元技能人才[9]。通過校企合作聘任的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的“雙導師”由企業專家和學校教師擔任,共同指導學生參加工作實踐,這樣可以充分地將學生的學習與幼兒保育專業的相關崗位需求、企業用人需求等因素相結合,使得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得到鞏固,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得到提升。
同時,學??梢圆扇熒瑣徆矊嵺`的制度,讓幼兒保育專業教師到幼兒園、早教機構等跟崗學習,與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共同開展同樣的工作,熟悉相關單位或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職業標準,如:了解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內容安排和注意事項,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幼兒園游戲的實施等內容;掌握嬰幼兒照護的主要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等。這樣可以提高師生的實踐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并且達到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目的。
結語
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提出了提升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不足之處在于未能對嬰幼兒照護方面存在的細節問題進行充分分析,部分結論具有局限性。
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關乎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學前教育的發展,有利于增強中職教育的適應性,豐富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內涵。學校應對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實施多元技能培養,實現“‘崗—?!蟆C四通”;發揮職業生涯規劃作用,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就業創業意識;通過校企合作聘任“雙導師”,讓師生同崗共實踐。這樣能夠讓每名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獲得就業能力的提升,確保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符合社會需求[10]。
【參考文獻】
[1]吳美蓉,吳珊珊,朱晨晨.嬰幼兒照護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匹配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36):17-25.
[2]蔣繼玲.中職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探討[J].廣西教育,2022(20):94-96.
[3]張志軍,范豫魯,張琳琳.國家產教融合的歷史演進、現代意蘊及建設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1):38-44.
[4]杜茜茜.“1+X”證書制度下中職幼兒保育人才培養課證融通研究:以兩所試點院校為例[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2.
[5]王亞盛,趙林. 1+X證書制度與書證融通實施方法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6):13-17,64.
[6]蘇靖,楊佳佳.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探析:以北京科技大學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3(2):71-77.
[7]余家鵬.高校實施大學生SYB培訓的意義和對策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5):120-121.
[8]何耀文.新時代中職學生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廣西物資學校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9]韋松吟.廣西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發展的制度缺陷及其對策[J].廣西教育,2011(3):14-15.
[10]吳柔珍.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學業、就業、創業的發展路徑[J].人才資源開發,2021(2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