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主題意義與大觀念為導向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不僅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英語整體學習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英語核心素養。文章闡述了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立足大觀念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及其意義,剖析了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主題意義;大觀念
作者簡介:王丹璇(1992—),女,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跨塘實驗小學。
一、立足大觀念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基于大觀念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提升。該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式,轉而以一種更加自主、開放、靈活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順應當代學生的心理與學習需求,創設更加民主的學習氛圍,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單元主題情境,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
(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基于大觀念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一方面,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將每一課時或每一板塊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整合起來,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同時得到鍛煉與提升。另一方面,大觀念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更為科學、靈活,其以單元主題意義與大概念為導向,以學生學情為依據來確定教學目標,靈活地制訂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從而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以學生自主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能引發學生思考與探究,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基于大觀念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一方面,該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在于串聯與整合,而該特點所體現的優勢在于能夠將一整個單元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套相互關聯的、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從而避免了以往教學過程的碎片化、重復化,避免了學生學習中出現的斷層現象,讓學生能夠逐步掌握知識技能,由淺及深地進行學習與探索,在整合性教學模式中提升綜合素養與能力。另一方面,在主題意義與大觀念的導向下,學生在學習時提升了基礎知識技能,培養了英語思維能力,并逐步形成了正確的思想、價值與行為觀念。
二、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的研讀與理解不到位,在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學進度為依據,在每一課時的教學中,以詞匯、句型或語法作為本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忽視了對單元各板塊之間的聯系以及單元主題意義的深入探究,對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及英語核心素養不夠重視。
(二)教材研讀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在教學前,教師應仔細研讀教材,尋找本單元與前后單元之間的聯系,確定本單元的單元主題與主要教學內容,搭建知識框架,合理劃分每課時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忽視單元大概念,脫離了單元整體,局限于某一板塊進行教學,造成了教學碎片化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興趣會大幅降低,學習體驗不佳[1]。
三、以主題意義與大觀念為導向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以下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教學為例。
(一)深入研讀,確定教學主題
教學主題是設計課堂教學情境的基礎,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切入點,是聯系學習內容的紐帶,也是引領深入學習的主線。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明確單元大概念,梳理單元教學主題,并以此為引領,確定每一課時的教學主題。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單元主要包括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八個板塊。每一板塊的學習內容基本是步步深入、層層遞進的,但也存在學習內容零散等情況,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嘗試創設情境,將學習內容有效地串聯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讓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在單元主題的引領下有序遞進,幫助學生喚醒已知并期盼新的學習內容。教師在教學中也應重視教材各單元之間的聯系,解讀教材編排意圖,構建整本教材的知識框架,從教材大觀念的角度更好地展開教學[2]。
教師首先需要對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提煉出本單元的總主題意義,接著再對本單元的八個板塊進行研讀,提煉出每一個板塊的主題意義。本單元的主題是保護環境,屬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自我”的范疇,共分為八個教學板塊。
本單元的主題意義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核心素養,還在于激發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準則,從而在單元主題意義的基礎之上,完成單元大觀念的建構。
(二)基于主題意義,建構單元大觀念
英語單元大觀念按照核心素養與育人功能兩大理念,可以劃分為單元主題大觀念和單元語言大觀念兩部分,這兩部分各自承載著獨特的功能,在學生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個人綜合性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建構單元主題大觀念
Story time板塊中,分別詮釋了地球上水資源、能源資源、木材資源的重要用途,以及塑料垃圾對地球環境的破壞,提倡節約用水、節約能源、節約木材資源以及減少使用塑料制品,從而使學生在腦海中初步形成節約資源、保護地球環境的意識;Fun time板塊中,演示了對廢棄的紙張、塑料袋和塑料瓶進行重復利用,制造出新的具有使用價值的用品,讓學生意識到資源可重復利用,進一步增強節約資源的意識;Culture time板塊能夠讓學生對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有所了解,從而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是全世界、全人類的責任。由此,通過以上三大板塊的學情分析,結合本單元主題意義,便可建構出本單元主題大觀念,即學會重復利用資源,形成節約資源的行為觀念,樹立“保護地球,人人有責”的意識。
2.建構單元語言大觀念
Grammar time板塊中,對本單元Story time板塊所涵蓋的新授詞語與句型進行了歸納,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本單元基礎詞語與語法,包括“plastic”“wood”“protect”“save”等詞匯,以及“We use...to...”“We should...”“We should not...”等句型;Sound time板塊中,通過語音教學,引導學生掌握“oo”的發音;Cartoon time板塊則繼續通過Sam、Bobby、Billy等小動物的對話故事,對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教學,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本單元基礎詞匯與句型的掌握;Checkout time板塊為單元檢測部分,對學生的詞匯、句型、文化以及情感等各方面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檢測,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本單元基礎語言知識與技能。通過以上四大板塊的學情分析,便可構建出本單元的語言大觀念,即從“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三個方面出發,結合教材中圖像的觀察以及語言實踐,建立本單元詞匯、句型與表達方式之間的關聯,建立新的語言知識
結構。
3.建構單元大觀念
通過對單元主題大觀念與單元語言大觀念進行提煉與建構,將其進行整合,便可形成本單元的大觀念,即每一個人都應該肩負起節約資源、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責任,明確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由此,便可落實本單元的育人目標。
基于主題意義對本單元大觀念進行構建,能夠指明教學方向與育人方向,從而形成清晰的教學目標,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4]。
(三)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
1.立足整體,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引領方向的作用,教師在確立了單元主題意義與單元大觀念后,便可依此來設計本單元的整體教學目標。同時,按照單元各板塊內容與教師教學需求,可以對各板塊內容進行整合,重新劃分課時,再設計各課時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筆者將教材內容整合為四個課時,并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單元整體目標】
①通過語篇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與內涵,形成保護地球的意識。
②通過實踐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環保意識,了解保護地球的做法與措施。
③通過多種形式的對話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本單元基礎詞匯與句型的運用。
【各課時目標】
課時一 Story time
朗讀課文,了解文意,提煉重要信息,結合插圖與相關教學視頻,初步形成節約資源、保護地球的意識。
課時二 Grammar time & Fun time
①正確運用“We use...to...”句型來進行相關的語言表達。
②運用廢棄紙張、塑料袋、塑料瓶材料制作自己喜歡的物品,形成資源重復利用意識,提高創新與創造能力。
課時三 Culture time & Cartoon time
①順利完成故事中的對話內容,掌握單元相關詞匯,以及“We should...”“We should not...”
句型。
②了解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環境日相關資料信息,明確保護地球是全人類的責任。
③結合本單元主題以及相關知識,設計制作一幅“保護地球”的英語宣傳海報。
課時四 Sound time & Checkout time & Ticking
time
①在語音教學中,感知和掌握“oo”的發音。
②對本單元知識內容進行回顧與鞏固,強化知識記憶與技能。
③在教師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中,對本單元的學習進行總結與審視。
主題意義與大觀念是本單元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導向,而清晰明了的教學目標則為教學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與道路。教師以教學目標為基礎,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合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發展語言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2.目標引領,設計單元教學內容
在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后,教師便可以設計單元教學內容。在設計時,應合理考慮每一個教學板塊之間的聯系,遵循連續性、遞進性和延續性的原則。教師可以為本單元設計一個情境,串聯起每一個課時的學習。例如,針對本單元的學習,教師創設了環境保護小調查這一情境,并以此為主線,貫穿整個單元的學習內容。第一課時,播放地球污染的視頻,引入環境保護協會的小調查,啟發學生思考身邊的環境污染問題,展開Story time板塊的學習。第二課時,創設環境保護協會邀請學生加入志愿行動的情境,讓學生嘗試運用句型“We use...to...”“We should...”“We should not...”句型說一說我們該怎么保護地球環境。第三課時,Bobby和Sam也加入了志愿行動,鼓勵身邊的人愛護地球,并引入Culture time板塊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第四課時,根據環境保護小調查,學生制作海報,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在設計單元教學活動時,教師要考慮到不同班級、不同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為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設計合適的教學內容,以達成分層學習。同時,教師要關注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習的潛能。
教學活動的設計,是主題意義與大觀念導向下單元整體教學得以順利、有效開展的重要依托,更是育人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途徑。
結語
基于主題意義與大觀念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教師教學水平的綜合性提升。在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避免以“課時”或“板塊”為單位備課,堅持單元整體備課,整理好一條清晰的教學思路。如此,設計好每一個課堂教學環節,做好充足的教學預設,才能夠保證教學得以順利開展,教學目標得以實現。此外,教師仍需不斷深入教學研討,探索更加高效的單元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英語育人價值,助力小學英語教育事業的進步,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持續發展[4]。
[參考文獻]
[1]鄧金艷.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探究[J].考試周刊,2021(A3):73-75.
[2]張佳麗.大觀念視域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實踐探究[J].校園英語,2022(9):145-147.
[3]周春燕.大觀念視域下小學英語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探析[J].教育視界,2022(9):52-56.
[4]顧赟.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J].新教育,2022(8):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