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摘? ? 要〕?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發展,生活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青睞。生活情境教學法通過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本文將對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進行分析和研討。
〔關鍵詞〕? 生活情境教學法;小學數學;應用研討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5-0112-03
生活情境教學法是一種以現實生活中的情境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它將學習者置于一個具體的情境中,通過模擬或者真實的場景來展現知識點,使學習者在體驗中感受知識點,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將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和知識點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習者能夠感受到知識的應用和實用性。
一、生活情境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的意義
(一)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生活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體驗、探究和應用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運用生活化教學情境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通過真實的生活情境體驗數學知識,如通過超市購物的情境學習認識貨幣和計算金額。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二)使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特點
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能夠使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點,這主要是因為生活情境教學法能夠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和實際的例子,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首先,小學生正處于認知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特點與成年人存在巨大的差異。生活情境教學法可以通過為學生創設具體、生動、實際的情境,將學習過程轉化為有意義的實踐體驗,從而更好地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使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其次,小學生天性好奇,他們喜歡探究和發現新事物,生活情境教學法能夠通過創設有趣、生動的情境和實際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最后,生活情境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就感,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及時獲得反饋和認可,生活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和實際的例子,使學生能夠實際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在生活情境中,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操作來體驗、探究和應用所學知識,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第一,生活情境可以提供真實的操作場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數學知識。例如,在廚房中做飯時,學生需要使用量杯、計量勺等工具進行材料的計量,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數學中的分數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第二,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和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例如,在購物場景中,學生需要計算商品的價格和找零,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從而鞏固所學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熟練掌握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第三,生活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創新思維。例如,在廢品回收場景中,學生需要通過分類和稱重來計算廢品的價值,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數學知識的應用和規律。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創新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第四,生活情境可以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和交流。例如,在拼圖游戲中,學生需要合作完成拼圖,這樣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小學數學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死板,方法單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簡單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情境進行結合,沒有深入挖掘生活情境的內涵,導致教學內容顯得死板。此外,很多教師只是簡單地運用一些方法,在生活情境中進行數學教學,缺乏多樣性和創意性,這種刻意的教學方法也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挖掘生活情境的內涵,注重多樣性和創意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方法簡單,難以滿足所有學生需求
生活情境教學法是一種以生活情境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它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情境和例子,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采用一些簡單通用的情境和例子,這樣就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很容易造成部分學生的學習困難。另外,一些學生對生活情境教學法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并不適應,也會對學習造成一定的阻礙。因此,教師在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時,應注重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情境和例子,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生活情境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方法
(一)利用生活元素,設計問題情境
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元素設計問題情境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生活元素是指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場景、情境等,可以是學生身邊的物品、活動、場所,也可以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節日、人物、故事等。首先,利用生活元素設計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更易接受和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情境中,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重要性,從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數學知識。其次,利用生活元素設計問題情境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生活情境中,學生需要進行實際的操作,如做飯、購物等,這需要學生進行復雜的計算和操作,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最后,利用生活元素設計問題情境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生活元素情境中的問題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講解“加與減”相關的數學知識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購物場景,采用學生喜歡的童話形式構建問題情境:小紅帽去菜市場購買食材,她手中拿著一張清單,上面寫著要買的食材和數量。在經過一番購物后,小紅帽發現清單上的物品數量不夠了,需要再去購買一些食材。這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情境,如:小紅帽需要買多少個蘋果才能滿足清單上的要求?小紅帽已經買了3個西紅柿,還需要再買幾個才能滿足清單上的要求?小紅帽已經花費了多少錢?等等。這樣的教學設計將數學知識和生活情境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通過童話形式的教學設計,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創建游戲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動力
通過游戲情境的設計,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情感投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從而使學生更加愉悅地學習數學知識。首先,創建游戲情境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游戲是一種互動的活動,學生可以在游戲中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此外,游戲情境還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投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同時游戲是一種有趣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在游戲情境中,學生可以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重要性,從而更加愿意學習數學知識。其次創建游戲情境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在游戲中,學生需要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任務或比賽,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游戲中的競爭也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進行“找規律”這一節教學內容時,可以通過游戲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找規律的過程和樂趣。游戲開始前,教師將一張紙條剪成若干份,每份紙條上寫有一個數字序列,例如:1,4,7,10,13;2,5,8,11,14;3,6,9,12,15,等等。將這些紙條放入一個袋子中。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隨機抽取一張紙條,每個小組需要根據紙條上的數字序列找出規律,并將規律寫在一張紙上。在規律找出之后,每個小組將自己找到的規律告訴其他小組,并進行討論和比較,如果發現有不同的規律,可以再次討論和比較,最終找出正確的規律。在找出正確規律之后,每個小組需要將規律應用到一個新的數字序列中,例如:16,19,22,25,28,31,34,等等,每個小組需要根據自己找到的規律將這個數字序列補充完整。最后,每個小組將自己找到的規律和補充后的數字序列展示給全班同學,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和提問。通過這個游戲情境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找規律的過程和樂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游戲情境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三)啟發思考,引導學生分析生活問題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生活情境,通過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探究解決辦法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提供情境等方式,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例如,在教授面積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如何在一個空地上布置一個矩形花壇,使花壇的面積最大?此時學生通過觀察空地的長度和寬度,確定可建立矩形花壇的區域范圍;同時設計一個矩形花壇的長和寬,計算花壇的面積;然后通過更改矩形花壇的長和寬,重新計算花壇的面積,并記錄下每次計算的結果。最后比較不同長寬組合下的花壇面積大小,找到面積最大的花壇尺寸。通過這個例子,學生可以自主思考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對面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四)回歸生活,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時,舉例必須貼近現實生活,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幫助他們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例如當我們在超市購買商品時,我們通常會看到商品的價格標簽上寫著“1.99元/100克”。這意味著每100克的商品價格為1.99元,如果我們只需要購買50克的商品,應該如何計算價格呢?這時,分數知識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我們可以將1.99元/100克轉化為分數,即1.99/100,然后計算出每1克的價格,即1.99/100/100,得到0.0199元/克。因此,50克的商品的價格就是50×0.0199=0.995元。通過這個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學生們不僅可以理解分數的概念和運用,還能夠掌握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價格的方法。同時,學生們也能夠學會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他們的數學運用能力。
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在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創設合適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永生.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分析[J].天津教育,2021(11):93-95.
[2]鄭玉鵬.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分析[J].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2(8):89-90.
[3]欒莉.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分析[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1(26):35-36.
[4]劉忠寶.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2(22):142-145.
[5]周志峰.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J].天津教育,2022(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