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摘 要]項目化教學是一種生活教學,是一種實踐教學,是一種綜合教學。實施項目化教學,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選擇項目、分配成員、優化評價的同時要循序漸進、以人為本、著眼素養。在“雙減”背景下的初中物理項目化教學中,教師要優化學生的項目化學習內容,豐富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項目化學習質量。初中物理項目化教學能讓學生的物理學習真正、深度、持續地發生。
[關鍵詞]初中物理;項目化教學;探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 ? G633.7?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12-0046-03
項目化教學是一種以項目為載體、媒介的重要教學方式,也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模式。在“雙減”背景下,提升學生的學習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項目化教學的重要價值取向。在初中物理項目化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開展物理實驗去探究、去驗證。通過實施項目化教學,讓學生的物理認知獲得進階,讓學生的思維獲得躍遷,同時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物理觀念。作為初中物理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項目”的育人功能,彰顯“項目”的育人價值。
一、項目化教學的特征
項目化教學是一種綜合性、實踐性和生活化的教學。實踐證明,項目化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項目化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的物理學習聯系學生的生活,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科的實用性,增加物理學科的親和力,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一種親近感。
(一)項目化教學是一種生活化教學
如何讓學生喜歡物理學科,并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物理學科的學習之中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項目化教學。項目化教學是一種基于學生生活的教學,是一種經驗性的教學。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參照學生的經驗,以學生生活為教學切入點。比如,教學“壓強”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借助多媒體課件呈現生活化的情境:同樣的一個人兩次踩在雪地上,第一次留下了深深的腳印,第二次卻僅僅留下了一道痕跡,為什么呢?為什么小小的蚊子能刺進我們的皮膚,而大大的駱駝卻沒有陷入沙漠之中呢?這樣的一些生活場景的引入,激發了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開啟了學生物理項目研究之旅。
(二)項目化教學是一種實踐性教學
項目化教學不同于傳統的物理教學,它不是對相關知識的抽象的演繹,而更多的是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實驗,促進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說,項目化教學就是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具身認知活動。作為教師,要借助項目這樣的載體,引導學生進行猜想、驗證、探究,為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活動創設條件、建構平臺、提供素材和資源等。比如,教學“聲音的特性”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來猜想,進而自行組織實驗探究“響度”“音調”等的影響因素。有的學生從學校的音樂器材室拿來了腰鼓,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有的學生用直尺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有的學生則用物理實驗室中的示波器對“振幅”“頻率”等進行探究。可見,項目化教學是一種基于學生實踐的教學,實踐能讓學生獲得對物理現象的本質性認知。
(三)項目化教學是一種綜合性教學
項目化教學與傳統物理教學的區別還在于,項目化教學往往是一種綜合性教學。項目化教學往往牽涉到多種學科知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具有跨學科的視野,以便豐富和拓寬學生的物理學習視域,讓學生的物理學習走向深入。比如,在教學“聲現象”這一單元的相關內容之后,筆者引導學生開發、設計《自制簡易樂器》的項目化學習實踐活動。這個實踐活動不僅僅要求學生會應用物理學科的相關知識,還要求學生能應用音樂、數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只有將多學科知識相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活動的開展。同時,在實施項目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爭取學生家長的幫助,以使學生的學習可以從課堂延伸、拓展到課外。
二、項目化教學的實施
初中物理項目化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在初中物理項目化教學中,教師要設計研發具有挑戰性、趣味性的問題或任務,以問題或任務推動學生的項目化學習。問題、任務等既是學生項目化學習的載體,也是驅動項目化學習的引擎。作為教師,要將問題、任務等設置在學生物理學習的“最近發展區”,以便讓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要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性實踐探索,改變傳統的僅僅讓學生進行推演、演算的紙筆教學方式,讓學生大膽地去實踐、探索。實踐證明,項目化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習得,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技能遷移,有助于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必備品格等。
(一)選擇項目
實施初中物理項目化教學,首先要選擇項目。項目是項目化教學的起點,更是項目化教學的核心。好的項目往往能推動學生的物理學習,而不好的項目則會影響學生的物理學習。在項目化教學中,教師既要根據物理學科知識的特質選擇項目,又要依照學生的具體學情來選擇項目,要讓項目能推動學生的物理認知和思維進階。另外,項目化教學中的項目選擇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項目化教學中的項目不僅僅要有意義,而且要有意思。比如,教學“光在均勻介質中的傳播”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就選擇了“小孔成像”作為學生的項目化學習主題。“小孔成像”不僅可以展示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還可以揭示“物距”“像距”的關系,即“物距大于像距時成什么像”“物距等于像距時成什么像”“物距小于像距時成什么像”等。有了這樣的項目化研究,學生才能有效地準確解釋生活中的光傳播現象,如“光斑的形成”“激光準直”“射擊瞄準”“排隊”等。顯然,選擇一個典型實驗作為學生的物理研究項目,能讓學生的物理學習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分配成員
項目化教學應當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而項目化學習通常是一種合作性、互動性、交流性的學習。在初中物理項目化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建學生的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引導學生的個體思考,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分享經驗。首先,要將學生進行有效分組,可以進行同質分組,也可以進行異質分組。其次,制訂項目化學習計劃、規劃項目化學習步驟、落實項目化學習的具體分工,如活動操作、活動記錄、活動觀察審視等。比如,教學“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讓學生以三或四人為一個小組,并選定小組長。在開展項目化實踐活動時,首先引導學生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應用“控制變量法”開展具體的實驗,探究“接觸面積”“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的大小”等與摩擦力的相關性。對小組成員的合理分配,能提升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活動的效能,同時還能調動學生對項目化學習活動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合作達成項目化學習的目標和要求。
(三)優化評價
對于學生的項目化學習評價,要豐富評價的內容、標準等,要將絕對評價與相對評價結合起來。同時,要拓寬評價的主體,可以有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學生評價等。評價不是為了證明、甄別和選拔,而是為了促進和發展。對于學生的項目化學習而言,評價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賦予學生自主評價的時空和權利,讓評價真正發揮導學、促學的功能。比如,用“稱重法”測量物體受到的液體浮力大小以及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項目化實踐活動中,筆者不僅對活動過程展開評價,還對活動器材的準備、活動方案的設計等方面展開評價。通過評價,有助于項目化學習活動的設計更精準、更細致,從而不斷地優化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活動,讓項目化學習活動能真正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服務。
三、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項目化教學能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它不但能點燃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還能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審視活動內容、活動過程等。項目化教學支持學生的自主性探究、合作性互動以及展示性交流。項目化教學聚焦核心問題,通過設置挑戰性的任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要充分發揮項目化教學的這些功能,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項目化教學需循序漸進
實施項目化教學,教師不能急功近利,而應當循序漸進。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活動不應一蹴而就,否則活動必然會蜻蜓點水,而學生在活動中也只能囫圇吞棗。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搭建支架,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性的探索。支架對于學生的項目化學習具有引導、支撐、優化等作用。借助支架,能讓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拾級而上。通過循序漸進的項目化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不斷升級、躍遷,物理思維和認知等不斷進階。比如,在“凸透鏡成像”的項目化學習活動中,筆者有序地引導學生改變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進而逐步地調整光屏,促進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自主性發現與建構。教學中,教師要設計連續性探究任務,不斷地引導學生建構證據、解釋證據,進而引導學生得出科學規律。循序漸進的項目化學習活動,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逐步地向著物理學科知識的本質邁進。
(二)項目化教學要以人為本
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項目化教學的教學基點發生了變化,從傳統的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為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一言以蔽之,就是要“以人為本”。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物理探究活動之中,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力。比如,在“光的色散”實驗活動中,筆者鼓勵學生創新實踐。有的學生用三棱鏡做實驗;有的學生則巧妙地在盤子中盛一些水,然后在盤邊斜放一個平面鏡,讓鏡平面的下部浸入水中,再讓一束陽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鏡上,并反射到白墻或白紙上,從而展現光的色散現象;等等。當我們在項目化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時,就能發掘學生的物理探究潛質,讓學生的物理學習綻放出別樣的精彩。
(三)項目化教學要著眼素養
初中物理項目化教學應以學生物理素養的落實為旨歸。通過實施項目化教學,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物理觀念,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催生學生的物理想象。比如,教學“物態變化”中的溫度內容時,筆者引導學生制作簡易溫度計。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溫度計的量程、分度值的認識,掌握溫度計的讀法,并用自己制作的簡易溫度計進行測量等。接著,筆者引導學生思考自制的簡易溫度計是否能用來測量體溫,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深入研究體溫計的結構特點,體會體溫計“只升不降”的特殊結構,從而推動學生的物理學思維的發展,進一步優化、完善溫度計的制作。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項目化學習活動不斷改進、提升、完善、發展的過程。通過項目化學習活動的推進,不僅深化了學生的物理學習感受和體驗,還激發了學生的物理創新思維。
綜上,在“雙減”背景下的初中物理項目化教學中,教師要優化學生的項目化學習內容,豐富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項目化學習質量,不斷提升學生的項目化學習品質。實踐證明,項目化學習活動是促進學生物理思考與探究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項目化教學,不僅僅能促進學生的高階認知,而且能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以及學生學習效能的提升和躍遷。初中物理項目化教學,能讓學生的物理學習真正、深度、持續地發生。
[? ?參? ?考? ?文? ?獻? ?]
[1]? 余文森.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及其培育[J].今日教育,2016(3):11-14.
[2]? 劉軍.高中物理項目式教學實踐研究[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
[3]? 李亞子.基于項目學習的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J].中學物理,2021(4):24-26.
(責任編輯? ?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