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初中教育階段的一門外語學科,不論是語言結構還是表達方式上都與漢語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受母語思維的影響,很多初中生難以準確把握英語知識,學習水平較低。而傳統初中英語授課模式固化、機械,不符合初中生的語言學習規律和特征,教學成效不佳。基于“互聯網+”思維,將更多先進互聯網信息技術運用于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夠打破傳統課堂教學局限,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學習資源和便利學習工具,提升英語學習水平。故此,本文主要就如何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動初中英語教學創新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互聯網+”時代;教學創新
隨著我國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持續推動,目前多數中小學都基本完成了信息化教學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研究成果被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僅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更為關鍵的是促進了現代教育理念的深化,推動我國教育改革進程。面對全新的教育形勢,初中英語教師也應樹立起“互聯網+教育”思想,充分借助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優勢,將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將英語課堂教學上升到更高層次,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水平,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發展。但面對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教育技術,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進行充分融合,這成為當前初中英語教師需要重點探究的課題。
一、“互聯網+”概述
“互聯網+”是一種新型發展概念,是指在全新時代下,由互聯網信息技術所帶動的經濟社會等形態的改變。在“互聯網+”概念中,強調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傳統產業進行升級轉型,使其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互聯網+教育”已然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全新形勢。“互聯網+教育”不僅給傳統課堂教學內容、形式和手段等進行了改變,還改變了落后的課堂師生關系和教學方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視角[1]。
而關于“互聯網+”模式,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解讀:一是將“互聯網”和“+”進行拆分,其中互聯網表示的是互聯網信息技術,而“+”則表示附加和聯合,因而可以將“互聯網+”模式理解為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的聯合,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勢,促進傳統行業的升級轉型和創新發展;二是將“互聯網+”看作一個整體對當前社會發展形態發展進行解釋。當前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互聯網信息技術,互聯網的開放性、豐富性和便捷性,能夠實現對數據資源的優化整合和高效利用,促進經濟結構關系的改革,提高經濟生產制造效益,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互聯網+”時代初中英語教學創新的現實意義
(一)激發學習興趣
在全球化進程日益推進的背景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成為我國中小學外語課程的重要組成。但由于英語與漢語存在很大區別,很多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中都會存在較大困難,并因此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2]。而在“互聯網+”時代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則可以根據英語學科特征和學生認知規律,積極引入和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為英語教學工作帶來更多的選擇,以更加直觀、豐富和生動的方式將英語知識呈現出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英語知識的思考和探索當中,提升教學成效。比如,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引入更多視覺化素材,將復雜、抽象的英語知識具象化,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信心。
(二)實現深度學習
在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都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只能處于被動接受和配合狀態,師生互動有限,導致學生課堂參與度較低,未能主動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英語學習水平較低。而在“互聯網+”時代的初中英語教學,教師則需要探究互聯網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路徑,充分發揮出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并打造趣味化、智能化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實現深度學習[3]。另外,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運用,也可以有效促進課堂互動,構建學習共同體,促使學生在與同伴思維交會和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更多新想法、新觀點,完善對英語知識的認知,實現深度學習。
(三)優化英語教學環境
英語是一門有著較強實踐性和工具性的語言類學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也應體現出這些特征,為學生提供更多語言實踐機會,促進學生語言技能的發展。但由于英語尚未在我國普及,現實生活中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再加上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忽視語言環境的創設,導致學生真正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較少,“啞巴英語”在初中生群體中尤為顯著。而在“互聯網+”時代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創設英語學習環境,豐富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體驗,提升學生語言技能。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英語學習軟件或線上學習平臺,與外語教師進行視頻對話,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技能,開闊英語學習國際化視野。
三、“互聯網+”時代初中英語教學中有待改進之處
(一)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在我國各項教育改革的持續推動下,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思想發生了一定轉變,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積極開展教學創新研究和實踐,努力轉變英語教學現狀,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提升[4]。但部分英語教師依舊尚未擺脫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桎梏,在英語課堂中依舊采取灌輸式、注入式的授課方式,即便是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過程中也是如此,只是簡單地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英語知識的呈現和灌輸。而“互聯網+教育”是基于“互聯網+”思維的現代教育理念發展起來的教育形勢,如果教師未能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則會大大影響到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效能,降低教學成效。
(二)網絡教學資源使用方式不當
網絡教學資源的應用是“互聯網+教育”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重要體現。網絡教學資源的運用,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更為關鍵的是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突顯學生學習自主性。目前初中英語教師都會通過網絡途徑獲取相應的教學資源,并運用到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對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延伸。但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使用這些網絡教育資源時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即未能充分考慮到教學實際需求和學生認知特征,對網絡教育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和二次加工,導致網絡教育資源與英語教學不符,降低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率。
(三)教學環境有待優化
英語是一門語言人文學科,學習環境會對學生語言學習成效產生重要影響。但由于我國基本國情,初中生在現實生活中缺乏真實的英語語言應用環境,因而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應注重語言環境的搭建,讓學生有更多語言實踐機會,提升語言技能[5]。但在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忽視學生語言實踐技能鍛煉需求,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上,也主要是圍繞基礎語言知識的講授展開,很少會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環境,導致學生語言實踐技能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四、“互聯網+”時代初中英語教學創新途徑
(一)借助網絡資源,創設教學情境
對于多數初中生而言,初中英語是他們第一次系統化的接觸和學習英語。而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內容多是以英語國家為背景,很多場景與學生現實生活不符,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困難。因而初中英語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語言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通過創設真實語言情境環境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強化教學成效。而在“互聯網+”時代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直觀性優勢,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將英語知識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并促使學生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強化對語言知識的認知與理解,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6]。以“when is your birthday?”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雖然在中國和英語國家都會有過生日的傳統,但在生日的慶祝形式上會存在差異。為此,教師則可以借助網絡資源,提前搜集一些英美國家生日派對場景的圖片或視頻資料,并將生日派對流程、內容、玩耍項目等向學生進行展示。在展示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時的插入一些單詞、句型等基礎語言知識,并引導學生結合語言情境,完成簡單對話。在這種趣味情境化的教學活動中,更易于激發學生語言學習和語言應用的欲望,強化教學效果。
(二)借助微課,實施翻轉課堂
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體,這一點是初中英語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意識。不過在以往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有限,導致學生難以形成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強[7]。因而在“互聯網+”時代的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實現翻轉課堂,拓寬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提升英語學習水平。翻轉課堂是一種相較于傳統“先教后學”課堂所提出的新型課堂理念,是指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前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然后再在課堂上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進一步深化對教學內容認知與理解的授課方式。在初中英語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則可以借助微課這一便捷性、靈活性的課程資源,對學生的課前學習進行指導,保證學生自主學習效果和質量。以“I want to be an actor.”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則可以借助微課實施翻轉課堂,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此,教師可以先做好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工作,把握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并通過網絡途徑搜集相關的課程資源,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征,將這些資源整合,制作成微課視頻。然后教師可以通過班級群,將微課資源和導學案課件發送給學生,讓學生自主下載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對本單元知識形成初步認知,并將學習中的難點、疑點記錄下來。教師再根據學生提交的導學案,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有效監督和指導,并分析和掌握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明確學生學習中存在共性和個性問題,通過對課堂教學方案和策略的調整,保證教學成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探究性、互動性和體驗性等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突破學習難點,提升學習水平。
(三)借助網絡社交平臺,拓展學習空間
在傳統初中英語教學中,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師生之間難以形成高效互動,而在基于“互聯網+”時代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社交平臺,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設更廣闊的空間,促使學生靈活高效地運用網絡信息資源,完成英語學習[8]。比如,教師可以在社交平臺上建設班級微信群、QQ群等,為學生提供互動平臺,打破傳統英語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在班級群中發布相關話題,并組織學生對話題進行分析和探討,進一步深化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另外,教師可以借助抖音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等途徑,構建數字化學習資源庫,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隨時獲取課程資源。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這些平臺的點贊、評論等功能,與學生建立起良好互動關系,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個性化服務和指導,提升教學指導針對性和有效性。以“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則可以通過網絡社交平臺,讓學生針對“你最愛的學科”進行問卷調查,促使學生在相互溝通和了解的過程中,獲得口語應用能力的提升,同時強化教學成效。
(四)借助網絡平臺,優化口語交際環境
英語這門課程有著較強的實踐性特征,為促使學生英語語言技能的提升,初中英語教師必須要注重口語交際環境的創設,讓學生有更多語言交際的機會。在以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多是以教師的單向傳輸為主,師生之間缺乏有效互動,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難以得到拓展。因而在基于“互聯網+”時代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優化語言實踐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多聽、說、讀等語言實踐機會,鍛煉和提升學生語言實踐技能。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英語學習軟件,為學生展示英語對話,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技能。或者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課后連線,完成簡單的英語對話,并對學生的口語發音、語言表述準確性等進行評價和指正,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再或者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讓學生與外國學生進行連線,建立高質量的英語互動形式,提升學生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在形式多樣的口語交際情境中,能夠促使學生的英語語言實踐技能得到充分鍛煉和提升,強化語言學習成效[9]。以“where's your pen pal from?”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則可以借助網絡平臺,讓學生與外國學生進行互動,并建立起筆友關系,在使用英語相互分享和表達的過程中,獲得語言實踐能力的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教育”思維,推動初中英語教學創新,有助于學生更高效地掌握英語知識,并獲得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對“互聯網+教育”的必要性形成清晰認識,并結合英語學科特征和學生學習需求,不斷探索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的融合路徑,充分發揮出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彌補傳統英語教學不足,創設一個更高效、智能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英語知識內涵和客觀規律,獲得語言學習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杜梅琳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建橋中學
參 ?考 ?文 ?獻
[1]宗亞楠.“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初中英語教學創新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3,25(04):198-199,206.
[2]邵永乾.“互聯網+教育”視域下初中英語教學創新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2,24(23):188-190.
[3]劉子寶.“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初中英語教學創新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2(20):39-41.
[4]張海龍.“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2(17):127-130.
[5]黃菁.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創新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1):185-186.
[6]朱文晶.“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4(02):113-114.
[7]張志學.“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J].校園英語,2020(03):221.
[8]徐世月.“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110.
[9]張明國.“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J].名師在線,2019(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