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華
摘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鑄魂育人的主渠道。作為魏書生教改經驗的發祥地,盤錦市實驗中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傳承民主、科學的辦學理念,推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進程,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立德樹人;思政課一體化;德育
在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時代,在各校辦學特色彰顯的今天,盤錦市實驗中學作為魏書生教改經驗的發祥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發揮學校課程育人功能,堅定文化自信,依托魏書生民主、科學的辦學理念,努力構建一體化育人格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頂層設計,完善布局,夯實思政課建設根基
(一)加強領導,全面落實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鑄魂育人的主渠道。為全面落實市區相關文件精神,統籌推進全校思政課程建設的實施工作,盤錦市實驗中學健全工作機制,成立了由書記、校長任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德育主任、教務主任和團委書記為成員的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把思想政治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思政課建設的實施方案、若干措施、分工細則以及思政教師團隊建設方案、思政課評價制度,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保障。緊密圍繞育人這個中心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與學校改革和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同獎懲。
(二)整體推進,形成合力
按照“循序漸進、科學有序、協調兼顧、突出實效”的方向,學校著力構建“課程建設一體化、教學教研一體化、目標任務一體化、課程評價一體化”的思政教育工作一體化體系,引導教師自覺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啟動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示范課堂構建思政育人體系,促進思政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實效性,努力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
為指導推進思政課建設,學校建立以學科教師為主導,以思政教師為重點,以班主任隊伍為主體的全校教師和學生合作的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體系。領導班子帶頭講思政課,并堅持參與教師的聽評課活動。通過建立評價體系,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納入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情況和課程思政效果作為教師業績考核評價、評優獎勵和干部考核以及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三)文化自信,彰顯特色
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定文化自信,緊緊依托深厚的校園文化底蘊,開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學校遵循“民主、科學”教育理念,“育人教書,教書育人,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的辦學宗旨,“真誠、善良、創新”校訓,堅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樂恒強校”的辦學理念,形成“盡責為樂、自勝為樂、育人為樂”的教風,“學中求樂、苦中求樂、嚴謹求實”的學風,打造“樂真、樂善、樂學、樂恒、樂勤”的校園,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魏書生親筆提寫的盤錦市實驗中學校名、“真誠、善良、創新”校訓、親自作詞的《盤錦市實驗中學校歌》以及寓意深刻的校徽、校門、校旗,無不彰顯著學校的文化底蘊。魏書生的“八比”“九種”治校觀念、 “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務、無親疏”的工作原則一以貫之地落實在學校管理中,規范的辦學行為得到了學生、家長、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學校被列為全區廉政校園建設試點。 學校從學校、教工和學生三個層面入手,建立廉政文化展室,通過簽訂廉潔從教責任書,舉行征文比賽、主題演講、書畫攝影展、班會,制作微視頻等系列活動全面開展;增強學校領導班子廉潔從政、黨員廉潔自律、教師廉潔從教和學生敬廉崇廉的意識,“廉政文化進校園”工作融入學校各項工作中,做到與學科教育、德育工作、法治教育、校園文化、師德師風、學校黨建和日常管理工作有機結合,使敬廉、倡廉、養廉之風吹滿校園并影響社會,廉政基地經驗在全市推廣。
2002年建成的教育家魏書生展館與2022年建成實驗中學校史館,收錄了魏書生手稿、領導題詞等上萬件珍貴史料,全面展現了魏書生教育理念、教改經驗影響以及實驗中學的發展歷程。兩大展館史料翔實,內容豐富,是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寶庫。
二、聚焦課程,因學施教,提高課程思政實效
(一)深化改革,創新模式
學校根據中小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總體目標,通過思政理論課的優秀行動,打造精品思政課,引導教師不斷探索課堂教學實施方式,從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到“三段六步教學模式”,再到“先用再學后教”及“六步兩環”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課堂教學的內在品質,還增強了課程思政的實效性。
(二)特色課程,全面發展
學校將課程作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陣地,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德智體美勞落在課程上,構建了多元的、科學的課程體系。通過發揮各課程的教育功能,將思想引領和價值觀融入各課程的教育中,形成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課程思政同心同力,思想政治和知識教育有機統一的教育體系。學校成立了國學、生物科技等12個社團,舞蹈、器樂、籃球等16個活動小組。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發展了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潛力,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長,推進素質教育,實現“五育并舉”。
(三)挖掘潛力,培養特長
學校堅持開設綜合實踐課,并將其納入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通過漫步森林公園開啟研學之旅;漫游七彩莊園,暢享青春快樂;駐足遼河碑林欣賞書法藝術;采摘校園山楂、品味生活酸甜;參與“友誼聯盟”,體驗速度與激情;展示書畫作品,感受書香氣息;舉行唱響祖國、喜迎國慶等活動,培養團隊精神與家國情懷。
三、思政引航,品質養成,打造“思政課+”德育格局
(一)立德樹人,德育為先
學校始終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將升旗儀式、開學典禮、畢業典禮作為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上好“思政課”的有利契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公民意識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等。《系列主題班、團會提要》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使學生終生難忘。學校常年堅持舉辦經典誦讀、演講、漢字聽寫等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歷史責任與擔當。
(二)養成教育,常抓不懈
學校強調德育的細微化、常態化、個性化,注重學生日常行為的養成教育和良好文明習慣的培養。通過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相關的書畫攝影展、主題演講、課前歌聲大賽等系列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評選行為習慣示范班、三好學生、各類星級學生,使學生學有榜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學校對“七個一分鐘”“八個良好習慣”的培養常抓不懈,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作為盤錦市首批養成教育示范校,學校養成教育碩果累累,先進經驗在省市得以推廣。
學校始終把家庭、學校、社會三者連接在一起,為學生成長提供保障,成立家長委員會,搭建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和紐帶,讓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工作中。學校還邀請家長參加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親子互動,特別是校關工委組織“創建學習型文明風尚家庭”活動,提升家長素質,營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學習環境,為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助力。
四、以研促教,以評促學,推進教師隊伍優質發展
(一)搭建平臺,促進成長
為確保課程思政教學建設落到實處,學校通過多種方式引導教師樹立課程思政的理念,帶動教師既要當好“經師”,更要做好“人師”;加強選派優秀骨干教師參加“國培、省培計劃”,參加市、區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訓。
校長、名師、學科帶頭人率先垂范,中青年教師緊跟其中,發揮名校長工作室、名師工作室的優勢,通過“青藍工程”“結對子”“搭臺子”等途徑搭建教師成長的平臺。“實驗杯”教學大賽以及“資深教師引領課”“青年教師匯報課”等活動,促進教師課程思政理念落地。源于魏書生的堅持40多年并在全區推廣的“畫知識樹說教材”活動也因課程思政煥發出新的活力。外地專家、同仁來校參觀學習絡繹不絕;和營口實驗學校、遼寧省實驗中學、河北省南宮市實驗中學、北京市實驗學校等先進學校交流互動長年不斷。
全體教師堅持既教書又育人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切實貫徹學科核心素養,以思政課為中心,推進各種課程和思政課共同培養人的新結構。學校領導參加思政課集體備課教研,進入課堂觀察課程活動,并參與思政課。
(二)注重評價,完善系統
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學校注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提升師德、規范行為。建立思政課制度,完善課堂評價體系,將師德師風、思政課評價納入業績考核職務。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業務優秀的教師隊伍。例如,黨員教師孫素艷利用假期開展義務家教活動,教務主任、班主任于莉莉多年帶領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進敬老院、走訪貧困家庭。學校風清氣朗,教師精神面貌昂揚向上。
今后,盤錦市實驗中學將繼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開拓出具有特色的高質量教育發展之路,以實際行動擦亮魏書生教育名片,用實干苦干成就教育精彩。
參考文獻:
[1]沈壯海,劉燦.多重視野中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及其突破[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3(2).
[2]軒闖,魏巍.教研助力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9).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