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育人導向的課內外閱讀融合教學的探索已成應然之舉,而英語繪本以其獨有的特性和優勢成為對課內教學內容補充融合的“最佳拍檔”。教師可在單元主題的引領下,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采用“一課三單”的教學嘗試,設計不同層次的英語學習活動。教師可通過預學單,觸發學習理解類活動;依托研學單,融通應用實踐類活動;借助拓學單,生發遷移創新類活動,以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育人導向;核心素養;課內外閱讀融合教學;繪本
作者簡介:楊芳,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旺莊實驗小學高級教師。
近年來,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在引導學生精讀教材文本,提高閱讀水平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諸多有價值的課例。然而,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僅依托課內教材的學習還遠遠不夠,仍需要大量“外部”資源的補充融合。下面筆者談一談如何從整體上發展學生語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
一、理念引領:明晰育人導向,遴選融合的“最佳拍檔”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進一步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全面認識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的基礎上,從育人價值層面重新審視和定位課堂教學的功能,積極探索育人途徑,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活動,推動學生核心素養持續發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內容在新課標中分三級呈現,5~6年級學習二級內容,而我們發現,語言技能二級+中部分要求為:課外閱讀量達到4000~5000詞;結合主題圖或連環畫,口頭創編故事,有一定的情節,語言基本準確等。較以往,三級的整體要求都相應提高,這就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標建議,學校可適當選用或開發教材之外的優質教學資源,以補充教材的教學內容。在開發素材性英語課程資源時,要注意選用具有正確育人導向的,真實、完整、多樣的英語材料。如與教材主題情境相匹配的英語繪本等。
基于英語課程核心素養必備的整體觀和融合觀及當前課程開發的需求,對育人導向的課內外閱讀融合教學的探索已成應然之舉。英語繪本作為課外教學資源,以其獨有的特性和優勢成為對課內教學內容補充融合的“最佳拍檔”。
二、夯基壘臺:明確繪本作為課內外融合教材的原則
(一)基于以主題為引領的單元整體教學
主題具有聯結和統領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內容要素的作用,為語言學習和課程育人提供語境范疇。教師應圍繞主題,深入解讀分析、整合重組教學資源,搭建一個由大主題統領,各子主題語篇相互關聯的、邏輯清晰遞進的完整的單元。為了使單元整體教學更加架構化與體系化,我們選取的繪本內容語篇的子主題要與教材內單元主題相互緊密關聯,相互融通及科學延展。
例如,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的單元主題是“愛好”,學生能自信大方地展示自己的愛好并介紹朋友的愛好;能知道保持健康良好的愛好能受益終生。通過單元學習,學生能基本達成學習目標。在對個人愛好的篩選、堅持度等方面,高年級學生仍需要范例的支持與方法的引導。某授課教師將《跟上兔子》第1季A Big Basketball Fan作為繪本課例融入單元復習教學活動,提煉并建立關聯。
(二)基于學生認知發展需求和語言發展水平
選擇繪本時,教師主要關注兩方面:一是繪本的難度,二是繪本與學生學習生活的關聯度。在確保主題價值導向的基礎上,選取長度適中、難易恰當的繪本;繪本的內容要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關聯,滿足差異化需求。上述繪本較符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故事以孩子的視角,講述了籃球迷Jack熱愛但不擅長打籃球的苦悶,無法加入籃球隊卻陰差陽錯因自己擅長畫畫,努力堅持畫籃球而被破格引進籃球隊的故事。主題涵蓋了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兩方面,學生在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中,有效獲取文本信息,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Jack在堅持自己的愛好過程中經歷了哪些復雜的情緒變化”“如何看待‘Big fan的意義”等關鍵問題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的知識建構與思維發展。
(三)基于有意思、有意義的課外繪本閱讀素材
一個內容結構嚴謹精彩,插畫細節豐富以及充滿內涵和人文關懷的繪本,會吸引孩子乃至成人。有意思的繪本閱讀素材,能用簡單優美、有意思的語言和情境迅速捕捉到學生的興趣點,吸引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中;有意義的繪本常常是插畫豐富,充滿想象,能拓寬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充滿人文關懷的細節,讓學生通過學習建立與自我的聯系,引發情感共鳴和閱讀期待。此繪本顯然符合要求,插圖有料彰顯細節,問題真實步步推進,語言豐富簡潔明快,結尾開放充滿想象,內涵多元滿足差異。
三、行動回應:建構“一課三單”課內外閱讀融合教學模式
關于融合的定義,心理意義上指不同個體或不同群體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觸后,認知、情感或態度傾向融為一體。這也正如我們課內外閱讀融合教學的理想期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新知、探究意義、解決問題,從基于語篇的學習逐步走向深入乃至超越語篇的學習。但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繪本教學內容與教材融合度不夠,教學設計散點化、教學過程淺表化、形式化等問題屢見不鮮。此課例中,教師在單元主題的引領下,依據單元目標及課時目標,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對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大膽采用“一課三單”(預學單、研學單、拓學單)的教學嘗試,聚勢破局,設計不同層次的英語學習活動。
(一)預學單,觸發學習理解類活動
教師在設計學習理解類活動時,先要了解調查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和經驗,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現實性和實踐性問題為內容,研究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結合本課時目標,本著“學用結合、課內外融合”的原則,利用預學單這一支架,以問題為引領創設主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和已有知識經驗,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的主題、語言的結構、泛讀的策略等學習內容。本課時預學單設計見下頁圖1。
首先,教師利用 “What are your hobbies?Why do you like it/them?”這兩個問題喚醒學生舊知,激活學生思維,建立新舊知識的連接,打通與繪本學習的通道。特別是問題“Why do you like it/them?”能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答案不是唯一的,也可能是意想不到的,這與繪本主題方向保持一致。其次,教師順勢繼續詢問學生繪本故事的主題及個人的疑問,學生在觀察、分析、判斷中初步注意和感知繪本主題,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詢問感興趣的問題,引發自身以及同伴的思考和探究欲。最后,學生泛讀繪本,快速獲取相關信息,自主梳理和歸納內容,根據故事情節對圖片排序。在預學單的幫助下,學習理解類活動得以觸發。
(二)研學單,融通應用實踐類活動
在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教學實踐模式下,從單元的起點到即將收官的這一站,學生再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了。我們不妨換一種思路,從傳授知識為主轉為培養能力為主,從講解道理轉為引導發現,從呈現結果轉為共筑過程,提供一些可能,遷移一些學法,多一些課堂留白,放手讓學生來完成,進一步探索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此環節,要注重將課內文本的教學策略遷移到課外文本學習中,如觀察歸納關鍵信息完成比較復雜的表格等。研學單設計見圖2。
1.合作探究,深入開展語篇研讀
在應用實踐類活動環節,教師要把握好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等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的要求。教師設計的研學單中有兩項任務。研學活動一,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核心問題:Jack的心情變化及原因。此問題有些難度,教師建議學生采取泛讀與精讀結合的方式,圈畫關鍵詞,揣摩細節,充分探討。這一階段,學生需要用足整節課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基于所形成的結構化知識開展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在生生、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由學生主導將Jack的心情變化及原因梳理總結,教師因勢利導完成板書,進一步梳理文本內容,鞏固結構化知識和意義理解。
2.提供支架,指導學生語言輸出
當一系列學習活動深入推進時,研學單又拋出新任務:簡述故事大意。教師提供支架,一是語言結構的示范,二是圖文并茂的板書包括研學單任務一的提示與幫助,這些都為學生的語言學習和輸出提供支撐,為學生的聽與說打開廣闊的空間。組織學生聽說的過程也是對繪本文化意涵的進一步理解的過程,意味著學習活動的進階和融通。也為后續拓學單的實施和運用做好了充分準備。
(三)拓學單,生發遷移創新類活動
遷移創新類活動包括推理論證、批判評價、想象創造等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拓學單分兩塊內容(見圖3),首先,教師組織學生探討“Big”的含義并深挖原因,引導學生對繪本背后的價值取向開展推理論證,通過分析思辨,評價作者的觀點,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Big”的含義是多元的,可以是“偉大的”,也可以是“努力的”“不容易的”“真正的”籃球迷,只要闡述個性化的理由,教師都應給予積極評價。其次,教師要求學生創造性地解決新情境下的問題:填寫俱樂部報名表,促進能力向素養的轉化。拓學單生發了遷移創新類活動,為意義探究的主體——學生賦能。這樣由淺入深、關聯遞進、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了積極的學習體驗和良好的學習效果。通過“學思結合”“學用結合”“學創結合”,達到了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素養導向體現了課程的價值追求。圍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條主線、主軸,教師應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面作出一系列的嘗試與探索。育人導向的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融合教學的實施策略要基于教師扎實的課堂觀察和研究,正如圍棋的兩個術語“本手”與“妙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我們只有扎根常態的、真實的課堂教學研究,才能行穩致遠,才能有致力于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底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邵朝友,崔允漷.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案設計:大觀念的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6).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