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以面向內蒙古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開設的“互聯網應用開發基礎”課程為例,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理念進行了“以學習活動為主線”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培養軟件工程領域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關鍵詞:數字資源;混合式教學;教學目標;工程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on?Blended?Teaching?with?"Learning?Activities?as?the?Main?Line"
Zhang?Jing
Colleg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Inner?MongoliaBaotou?014010
Abstract:Engineering?education?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is?the?trend?of?the?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in?our?country,aimed?at?the?fundamentals?of?Internet?application?development?course?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oftware?engineering?specialty,according?to?the?concept?of?engineering?education?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the?course?teaching?reform?that?take?learning?activities?as?the?main?line?is?carried?out.It?effectively?improved?the?teaching?quality?and?cultivating?highquality?innovative?talents?in?the?field?of?software?engineering.
Keywords:digital?resources;blending?learning;teaching?objectives;engineering?education
由于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和信息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中國在全世界備受矚目,中國正逐步變成全世界的制造業核心,因此急需大量工程技術相關專業的人才,才能有效應對工程復雜化、工程全球化的考驗。為了滿足高等工程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高等工程教育要與時俱進,采用專業認證制度才能實現全面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我校軟件工程專業以Web前端課程為試點,建設和優化整合數字化教學資源,實現“以學習活動為主線”的混合式教學,探索面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教學改革。
1?教學目標
“網頁設計與制作”是一門面向軟件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本門課程具有實踐性強、應用性強的特點,是一門技能型專業基礎課。本門課程面向職業崗位的需求,采用層次化、階梯式實踐教學,使學生逐步掌握三個技能目標:使用HTML制作簡單頁面→使用CSS布局、美化網頁→制作精美的商業網站,使學生掌握網頁設計的基本知識的同時,了解當今Web前臺開發技術的行業標準,具備獨立完成網頁開發所需的基本技能。
教學目標1:掌握HTML文檔的基本結構、W3C標準、HTML編輯工具的用法,通過相應知識點的講授及實驗的設置,使學生具備利用HTML編輯工具創建規范頁面的能力。
教學目標2:理解標簽的分類,掌握應用基本標簽實現文本信息排版的方法,掌握使用列表結構實現數據展示的方法,掌握使用圖像標簽實現圖文并茂頁面的方法,掌握利用超鏈接標簽制作頁面間導航的方法,掌握表單form和常見表單元素的用法,掌握使用表格實現數據展示的方法,使學生能夠使用語義化的行級和塊級標簽組織頁面的內容結構,具備制作簡單頁面的能力。
教學目標3:理解CSS的基本結構,掌握CSS基本選擇器和CSS三種高級選擇器的用法,掌握三種應用樣式的方法,掌握文本屬性、背景屬性、超鏈接屬性、列表屬性及經典應用,使學生具備使用CSS修飾美化頁面的能力。
教學目標4:理解盒子模型作用、普通文檔流、浮動與清除屬性的含義,掌握定位屬性在網頁中的應用,掌握使用盒子模型及相關屬性實現DIV+CSS頁面布局的方法,使學生能夠使用CSS制作復雜、精美的頁面。
2?數字化資源建設與優化整合
教學團隊建設完成了“互聯網應用開發基礎”課程的數字化資源,包括授課視頻、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材、案例源碼、教學日歷、實驗項目及素材、教學大綱、實訓項目及素材、在線討論、在線測試、擴展學習資料等各個教學環節的相關資料,如下圖所示。
數字化資源建設圖
為了緊跟最新的Web前端技術,團隊教師在傳智播客等IT培訓機構培訓提高業務技能,學習引入一些最新的項目案例,不斷優化整合數字化教學資源,豐富的數字教學資源是混合式教學得以開展的資源保障。培訓的同時也學習引進了先進的機房屏幕分享授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邊聽邊練,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采用錄屏軟件錄制課堂教學視頻及時分享到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在手機和PC端隨時復習鞏固上課未消化理解的教學內容,實現靈活的碎片化、移動化學習,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根據軟件工程專業課程的特色,在學校教學平臺搭建適合本課程的、完整的線上課程框架,課程活動開展活躍,課程應用情況良好。將傳統的課程教學資源轉化為適合線上網絡教學的數字化資源,利用互聯網技術平臺構建交互性網絡教學平臺,拓展了多維度的教學空間,實現數字化課程資源的優化和整合。
3?“以學習活動為主線”的混合式教學
在多元化、數字化的課程資源基礎上,教學團隊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以學習活動為主線”的混合式教學,深入開展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通過數字化課程資源的應用和網絡輔助教學的新模式,促進教學模式的創新,混合式教學設計見表1。
本課程采用“線上+線下”全新的混合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多種教學模式的混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程采用項目驅動的教學和實訓方式,選擇企業級實際項目貫穿教學過程,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成就感,使學生具有獨立完成項目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視頻教學可以方便學生更好地實現課后復習,翻轉課堂有利于師生之間形成對授課內容的有效討論,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互動。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使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我國“互聯網+”時代的要求,大幅提高就業率,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教學理念。
結語
到目前為止,課程已作為專業必修課在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中開設了12年,每年授課人數為180人左右。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和課程質量,教學團隊開展數字化資源開發和網絡課程建設,促進了課程教學信息化和數字化快速發展。未來幾年,教學團隊會持續更新迭代課程的內容及相關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視頻、課程實驗、作業、考試題庫等內容。課程同時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放,網絡課程可以為熱愛前端的非計算機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網絡學習課程的開發,可以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普及共享。
“互聯網應用開發基礎”課程以專業特色和課程特色為導向,完成了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和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利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以學習活動為主線,開發“活”的網絡課程,構建注重互動交流、持續迭代更新的數字化網絡課程。
參考文獻:
[1]儲久良.Web前端開發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4(14):1215.
[2]孫仕云.WEB系統前端開發技術分析[J].通訊世界,2017(12):267268.
[3]阮曉龍.Web前端開發課程內容改革的探索與嘗試[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4):9497.
[4]陳霞,吳東.基于就業導向的HTML5前端開發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17(12):2932+41.
[5]李啟銳.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應用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機制[J].計算機教育,2018(9):2529.
[6]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03):1324.
[7]趙健,范士杰.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工程教育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高教學刊,2018(20):3234.
作者簡介:張靜(1978—?),女,漢族,河北唐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Web前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