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怡 吳涵震 周映秀 張紅強
摘 要:為了探究創新創業領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如何實現高質量運營,本文選取地處廣東省內的廣師大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為孵化器運營案例,探討孵化器實際的運營情況。在具有完備的運營模式、科學的孵化機制和服務及專業化的管理模式下,本文發現還可以通過積極建設孵化器品牌提升孵化器的軟實力、利用專業化領域優勢,加強內部資源合作的方式促進孵化器資源協同、打造數字化運營管理系統為孵化管理注入新活力的三種思路來提升孵化器運營質量。
關鍵詞:科技企業孵化器;運營;廣東省
一、引言
科技企業孵化器是為科技企業提供基礎場地設施、各類創新創業資源和服務的創業服務載體,同時將科技、人才、資本等資源聚集起來,形成有利于企業創業的發展環境。此外,孵化器在加速企業成果轉化,推動地域經濟發展和培育科技企業的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提出大幅降低創新創業成本,提升創業帶動就業能力。2020年,《關于提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帶動作用進一步促改革穩就業強動能的實施意見》中指出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努力把雙創示范基地打造成為創業就業的重要載體,構筑產學研融通創新創業體系,加強雙創示范基地“校+園+企”創新創業合作,建設專業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2021年,“十四五”規劃提出推進創新創業創造向縱深發展。2022年,李克強總理在出席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啟動儀式時強調,要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聚眾智,匯眾力,發展市場主體,壯大經濟新動能。
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為科技創新發展的主陣地,需要切實提升服務質量及優化運營環境。近年來,廣東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省內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通過提高孵化器專業化孵化能力,為企業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務,從而實現企業有效培育。然而,全球經濟發展受阻,各類孵化載體也面臨發展困境,同時存在運行機制滯后等情況。如何縱深推進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高質量運營以及進一步提升省內孵化運營環境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相關研究現狀
國內不少學者對孵化器進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孵化器理論研究、發展模式、影響因素、現狀研究等領域。在孵化器理論研究方面,錢平凡等認為孵化器產業發展離不開企業化運作模式。王詠指出科技企業孵化器可為在孵企業提供各類資源和服務,對于在孵企業來講,政策、技術和資金是最重要的資源。在發展模式方面,梁云志等從孵化器商業模式的角度分析孵化器的運營特性,指出孵化器可持續發展的理想模式是形成創新生態系統。在孵化能力影響因素方面,林德昌等調研發現影響孵化器服務創新最重要的幾個因素分別是資金、人才、上級支持、孵化運營機制。宋艷則將科技企業孵化器影響因素分為兩類,外部因素包含政府因素、法律環境保障、投融資環境優化,內部因素包含運營模式、組織模式、經理人素質及孵化器與入孵企業關系等,并指出孵化器的組織形態會隨著創業環境的改變和對其認知的發展而不斷演變。針對孵化器發展現狀研究方面,朱婧等分析了廣東省孵化器樣本數據,認為省內孵化器在資源投入和孵化產出匹配上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藺全錄等通過剖析孵化器戰略地位、政策支持、發展模式、運營模式、服務內容等方面綜合分析我國孵化器現狀,提出優化內外部資源配置、構建創業服務孵化體系等提升孵化器服務水平的措施。
雖然已有大量國內學者對孵化器研究的理論成果,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可能會面臨市場政策變化、技術推陳出新等,因此,很有必要在每一新發展階段對形勢進行重新梳理,本文將通過分析當前發展趨勢,聚焦具體孵化器的運營案例,闡述孵化器運營機制,對運營經驗進行總結并提出優化思路。
三、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現狀
1.發展規模
目前廣東省已實現了大規模的科技企業孵化器覆蓋,得天獨厚的創業氛圍使得科技企業孵化載體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到2019年省內的孵化器百分比增長保持兩位數,省內孵化器的數量一直持續四年位居全國第一。據國家火炬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度廣東省孵化器達1030家,對于全省來說,平均每個地市應擁有49家孵化器,但實際只有4個地市超過平均水平,分別是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共計732家孵化器,占廣東省孵化器總數的71%。從數量上看,廣州擁有409家孵化器,居全省首位;反觀云浮僅有1家孵化器,居全省最末。由此可見,雖然廣東省孵化器正蓬勃發展,但孵化器的空間分布占比極不均衡,大部分孵化器聚集在擁有大量人才資源和社會資源的珠三角地區,粵東西北地區孵化器發展仍較為滯后。
2.發展趨勢
廣東省政府對于省內創新創業發展較為重視,不斷出臺政策推動科技創新載體的發展,例如《廣東省科技孵化育成體系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引導和推動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深度孵化服務能力和水平。珠三角地區紛紛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如廣州市出臺了《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提到打造“雙創”平臺升級版,完善創新創業孵化鏈條,打造一批專業化、資本化、國際化、品牌化的孵化載體。深圳市全力推進深圳科技創新事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實施“五大行動”,打造新興產業育成基地。這些政策的實施推動了廣東省內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速度和孵化育成體系的建設,未來孵化載體建設將朝著高質量、全方位、多層次、特色化及因地制宜的方向邁進,實現孵化載體高效、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廣師大科技企業孵化器運營機制
1.運營現狀與模式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積極響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托在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等專業的學科優勢,聚焦電子信息領域,與高校科教智力資源與市場優勢創新資源緊密結合,建設產學研融合的專業孵化器。2020年,廣師大科技企業孵化器獲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財政廳授予首批省屬高校和科研機構利用自有物業建設專業孵化載體試點單位,2021年度營運評價結果合格。2022年榮獲廣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單位。孵化器由廣師大負責總體建設和運營管理,利用自有物業、閑置樓宇建設場地,總建筑面積為15543.34 平方米,建設總投資超5000萬元。主要面向校內外創業大學生、國內外青年創客、中小型科技企業提供“創業研究+創業教育+創業傳播+創業基地+創業基金”五維一體的全要素鏈條式孵化培育體系服務,搭建國際青年人才全鏈條雙創服務平臺。目前在孵企業和創業團隊共77個,其中企業33家,創新創業團隊44個,在孵企業使用面積為13262.22平方米。孵化器重點建設先進制造、設計創意產業和以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孵化基地,集合了創新資源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孵化、創新人才培養、開放協同發展和文化傳承六項主要功能,為大學生和初創團隊及企業提供創新創業的平臺與試錯的寬容環境,將實驗室里的科研項目與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結合,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成功轉化。
孵化器運營模式是:成立專職運營與管理團隊,采用企業化的市場模式運作;校辦企業——廣東技師資產經營公司負責招商引資和場地管理。創新創業學院、法學與知識產權學院、創業定點培訓中心等部門(機構)提供創業服務模塊的內容建設,主要有政策指引、法律服務、創業教育、導師指導等。由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牽頭,協同教育部-中興ICT產教融合基地、廣東省知識產權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校未來網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電子信息領域科研平臺負責技術轉化和專業指導模塊,主要提供核心技術、數據服務、專利服務、產品研發等服務。同時,基于共享、共建、共贏的目標,學校與電子信息領域知名科技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共建產業鏈,為孵化器提供前沿技術支持,促進科技、教育、經濟融通發展。
2.科學孵化機制
孵化器建有科學合理孵化機制,涵蓋從篩選項目進入孵化器到項目畢業的整個孵化生命周期。通過遴選優秀項目進駐孵化器,能夠保證項目存活率,提高孵化成功率。目前項目團隊和企業來源相對簡單,主要是校內學生、畢業校友所成立的團隊或創辦的中小微企業。
遴選機制分為招募、審查評選與入孵三個板塊。第一,在校園網站及孵化器運營公眾號上開展宣傳活動,招募優秀項目加入孵化器;第二,組織專家小組對申請入駐的孵化項目進行資料審查及路演評選,篩選出具有孵化潛力的項目;第三,孵化器根據《廣師大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與入選項目所在的企業簽署入孵合同并辦理進駐登記。企業入孵后,孵化管理中心會安排創業導師跟進入孵企業情況,定期進行創業培訓,組織一學期一次孵化驗收工作,清退驗收質量不合格的項目,以此達到激勵作用。在孵化一定時間后,孵化器為具備運行基本條件的項目提供注冊公司與投融資平臺對接等服務,進一步推動項目市場化。在企業具備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和一定的市場運作經驗后,可以申請畢業,即完成孵化。
未來孵化器將借助成功孵化案例打響孵化器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創業愛好者進入孵化器深造。同時,由孵化器所培養的大學生將進入孵化器人才庫,通過人才市場中心與企業進行對接,以創業服務帶動就業質量提升。
3.全鏈條孵化服務
孵化器基于“陪伴呵護+全面服務+技術支持+勇于創新”的服務理念,細分先進企業或項目,沖破保守企業發展模式,依托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建成“電子信息領域科技+創新創業教育”服務體系,站在高質量創新運營的角度,為科技創業項目、科技企業等孵化對象提供精準全鏈條孵化服務,包括場地服務、政策指引、法律服務、創業教育等12大類,旨在探索多樣及可持續發展路徑。
孵化器對內協調電子信息專業領域的優質資源和系列創新創業教育成果,鼓勵入孵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積極參與“互聯網+”等大型賽事。孵化器提供自建場地,內設三大功能區,包括種子創業區、開放式工作坊、路演室,配套有辦公室、會議室。在種子創業區內,團隊和企業可互相交流并自行開展活動,創業導師將予以指導及定期考察監督。配套的各個多功能室為學生和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服務。目前已成功聯合校內外特聘專家開辦數十場講座及百余次培訓會,入孵項目也在“互聯網+”大型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第七屆“互聯網+”全國決賽獲得4項銀獎、3項銅獎,獲獎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完成了學校在此次比賽上的新突破。此外,孵化器對外優勢互補,結合自身在電子信息領域的學科優勢和專業實力,聚集了21家互聯網、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數字科技領域的技術資源平臺。但仍存在孵化器創新資源有限、與企業資源服務需求多樣性不匹配的問題,科技成果轉化率并不高,說明內部資源整合及對接資源服務還需加強。
4.專業化管理體系
孵化器下設八大職能部門,分別是招商服務部、教育培訓部、財務審計部、行政綜合部、成果轉化部、物業管理部、法律服務部和信息建設部。其中,為實現與企業的精準對接,教育培訓部、成果轉化部及信息建設部分別下設企業導師子平臺、企業命題子平臺、產品驗證子平臺、技術指導子平臺、創新研發子平臺、成果轉讓子平臺、產業聯盟子平臺和信息共享子平臺等八個細分平臺。
雖然管理體系權責分明,框架清晰,但由于設立平臺的種類較多,則難以避免對接管理相對分散、信息的互通性差等弱點。因此,廣師大目前也在探索建設一體化管理平臺,以達到信息共享、直接管理的目的。
五、運營優化思路
1.打造自有品牌,建設高質量孵化載體
孵化器應完善創業孵化鏈條,積極打造自有品牌,實現跨區域連鎖發展,提升品牌宣傳的吸引力、影響力和引導力,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突出廣東省孵化器示范引領性作用,主動提供雙創平臺建設、運營、管理咨詢服務,有效助力品牌化發展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實現高質量運營及可持續發展。
2.深化專業領域優勢,加強內部資源合作
首先,圍繞粵港澳區域產業布局,充分利用自身產業優勢進行校地資源互動,通過構建異質資源網絡,避免同質化,推動雙創資源跨區域整合與流動。同時與在孵企業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了解在孵企業的資源需求,聚集并提供企業所需要的各類資源,精準實現資源網絡和企業的對接,推動技術成果轉移,實現在孵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
其次,注重開展內涵豐富的服務與交流活動,通過提供創業培訓服務進行企業核心能力培養。提供創業交流平臺,加強孵化器內部企業交流,實現企業間資源共享,促進能力互補或能力升級。
3.升級管理體系,為數字化運營注入新活力
高效合理的管理體系是孵化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運營管理過程中定期總結復盤,不斷調整孵化載體資源配置,利用績效考核等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在產業技術變革和后疫情時代,創業生態系統各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借力數字化轉型,能更好應對風險和挑戰。積極打造數字化運營管理系統,以數字化的運營方式服務入孵項目,不僅能夠提高運營管理效率,更能激發孵化載體的轉型升級新活力。
六、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正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通過闡述在此背景下廣師大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運營現狀和模式、孵化機制、孵化服務及管理體系,針對孵化器目前存在的孵化項目來源相對單一、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及管理體系轉型三個點,從打造孵化器品牌、擴大資源網絡建設以及推動孵化器數字化轉型三個方面提出相應運營優化建議,以期助力省內孵化器實現高質量運營。
參考文獻:
[1]黃濤,李光.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究現狀綜述[J].中國科技論壇,2005(2):68-72.
[2]林強,姜彥福.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及新趨勢[J].科學學研究,2002(2):198-201.
[3]錢平凡,李志能.孵化器運作的國際經驗與我國孵化器產業的發展對策[J].管理世界,2000(6):78-84.
[4]王詠.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80-82.
[5]梁云志,司春林.孵化器的商業模式研究:理論框架與實證分析[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0(1):43-51,67.
[6]林德昌,廖蓓秋,陸強,等.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創新影響因素研究[J].科學研究,2010(6):920-925,901.
[7]宋艷.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運行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學術交流,2008(10):84-86.
[8]朱婧,周振江,蘇瑞波.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技術效率測度及特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2):115-122.
[9]藺全錄,朱建雄.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14):32-41.
[10]許治,黃攀,陳朝月.不同代際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績效差異比較——基于廣東省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19(5):100-108.
[11]林德昌,陸強,王紅衛.企業對孵化器服務需求的實證研究及其對服務創新的啟示[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1(1):
62-69.
[12]張天然,施永川.后疫情時代中國創業生態系統的數字化發展——基于GEM報告的數據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22(5):50-55.
通訊作者:張紅強(1989— ),男,講師,研究方向:專創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