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
摘 要:“包裝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商品營銷的巨大推動力。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消費者對產品包裝的要求已從功能和審美層面延展至情感和體驗的綜合性范疇。交互設計思想順應時代和學科發展的要求,逐漸融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成為包裝設計產業優化升級的強大內驅力。本文研究交互設計理念在高?!鞍b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全面應用,改變該課程存在的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手法單一、教學成果落后于市場需求的現狀,有助于服務地方經濟,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交互設計理念 核心課程 視覺傳達 就業競爭力
一、體驗經濟時代的包裝設計
(一)體驗經濟背景下交互設計與視覺傳達
“體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能夠讓消費者深度參與到產品的營銷過程之中,增進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和信賴度。體驗經濟時代,在消費形態轉變的同時,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由實用性向品質特色與個性化方向逐漸轉變。信息交互成為體驗經濟時代的代表性設計特征,設計領域紛紛展開以交互為基礎的理論研究與設計實踐。交互設計是兩個或多個個體間交流互動的原則與方式[1],它一改設計領域中用戶只能被動接受信息的局面,使用戶能夠參與到設計過程中,形成雙向可循環的開放式形態。
(二)交互式包裝設計的出現與演變
包裝伴隨著商品交換的出現而產生,起初只具有保護功能,商品經濟的持續發展促使包裝設計中的美化功能被不斷強化與完善。時至今日,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全面到來,消費者與日俱增的需求催生了“交互式包裝”的出現,即用戶可與產品包裝產生功能以外的情感與體驗互動。包裝領域因為注入了交互設計的養分而獲得了新生,從追求“美觀而牢固”的狹隘之路轉而走向了更加人性化、情感化、趣味化的康莊之道。
將交互理念融入包裝設計,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費者的利益,保障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幫助商家提高用戶滿意度,從而贏得競爭力。[2]這一理念驅使下的包裝設計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材料與技術強化交互屬性
第一,基于防偽、防腐、防菌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安全性設計。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將產品包裝與移動設備互動關聯,運用快速反映碼核對真偽,帶給消費者前所未有的安心感受。再如,在食品包裝領域,一些肉類產品采用特殊材料標簽可直觀反映肉質的新鮮程度。另外,還有一些敏感材料可以根據溫度、氣味、光線的變化實時反饋食品的衛生狀況,極大地提升了消費者的信賴度。
第二,基于智能技術的人性化設計。將電子芯片內置于產品包裝,使其與智能設備連接,建立數據共享體系,從而實現消費者、設備、產品包裝三者之間的關聯互動。這是人工智能時代下包裝設計創新發展的典型體現。例如某保健品的瓶蓋會自動記錄倒出的次數,與之相連接的手機應用還會通過智能測試后溫馨提示服用者每天所需補充的維生素。這種與消費者實時互動的產品包裝,充分體現了產品包裝中的人性化設計理念。
第三,基于人工智能(AI)技術的個性化設計。AI技術可以將虛擬元素投射于現實環境,給消費者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逼真感受。例如某果汁的包裝設計是世界上第一款數字化互動飲料包裝,其運用AI技術創作出果汁強勁噴射的視覺影像極強地刺激了用戶的消費欲望。
2. 動作參與引發直接交互行為
第一,開啟過程中的交互行為。包裝開啟行為是消費者接觸產品前的首次互動,是決定交互設計成敗的重要起點。困難而令人費解的開啟方式會引發消費者的負面情緒,對品牌產生消極印象,甚至會擱置或放棄開啟行為。生活中,開啟酒瓶致人手指受傷,用戶找不到正確打開方式導致的破壞性開啟,女性開瓶困難需要尋求男性幫助,老人與兒童誤拆引發的商品損壞等現象屢見不鮮。優秀的包裝在開啟方式的設計上能體現設計師的別出心裁以及品牌對消費者的細心呵護。例如,某橙包裝箱在結構設計中,用戶只要輕輕拉動,橙子就如升起的氣球,輕而易舉地被拿取。再譬如,針對駕駛員的飲料包裝進行瓶口一鍵式開啟設計,解決了司機駕車過程中不能進行雙手開啟瓶蓋的難題,設身處地地為用戶進行情境化設計。
第二,拿取和存放過程中的交互行為。傳統包裝的主要作用是促進銷售,而交互式包裝則更加注重消費者在整個使用過程中的體驗。其中拿取和存放是交互行為發生最為密集的階段。例如,一些酒瓶和飲料瓶會在消費者持瓶位置設置凹槽或粗糙接觸面方便握取。再如,一些箱盒類包裝設置了提手,便于消費者的提取和移動。更細心的設計在于,這些增強用戶體驗的關鍵部位還被設計師附以溫潤的材料,進一步增添了產品包裝中的情感溫度。
第三,貼心配置增添產品附加值。一物多用逐漸成為設計界共同的目標。巧妙的包裝設計構思要從產品特點出發,深挖底層邏輯和普遍聯系,全面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和潛在需求。例如,某黃油包裝的盒蓋設計為小刀形狀,在拆蓋后可以直接作為刮取黃油的工具。除此之外,兒童產品的包裝盒常常可以在背部設計為拼圖或其他益智類游戲,用玩具配合夸張有趣的插畫吸引兒童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巧妙方式。依據此理念,包裝設計中提供的附屬配套元素可體現交互設計的貼心與細致,從而大大提升使用者對該產品的好感度。
3. 非物質化設計促進情感互動
第一,通過感官刺激進行情緒引導。情感受大腦神經中樞調控,適當的感官刺激能觸發愉悅、喜愛等情感體驗。感官刺激包含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和嗅覺的“五感”設計。[3]在視覺設計方面,設計者可通過夸張的表情、生動的形象、舒適的色彩、鮮明的圖形等視覺元素向特定的人群輸出情感,提升品牌認可度。在包裝設計中,用戶觸覺的敏感度僅次于視覺,來自包裝材料的肌理、質感可以通過觸覺傳遞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增香劑與材料的滲透可以通過嗅覺為消費者營造一個浪漫唯美的體驗氛圍,而“可食用材料”的不斷發展更新,必定會在食品包裝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從而開啟味覺設計的新包裝時代。[4]
第二,情景交融中的借勢營銷。在交互設計視域下,除了以用戶為中心,設計還應以深挖品牌和產品的特色為切入口,營造與眾不同的情感體驗。利用“開窗”的設計手法,通過產品實物與外包裝插畫內外結合的方式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審美效果。例如某口香糖包裝,將內部與牙齒質感高度相似的口香糖與外部的口唇結合形成的“笑口常開”的表情,為消費者傳遞積極健康的產品形象和輕松愉悅的情緒。另外,仿生化的設計手法也能夠為產品包裝增添大量的情感色彩。
二、交互設計理念下“包裝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
交互設計的概念在20世紀80年代末被首次提出,其概念和內涵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其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展。面對非物質設計的興起,包裝領域的研究者應該拋棄原有的思維方式,積極開展學科交叉研究,堅持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努力解決來自不同時空間與文化語境中的問題。因此,為學生搭建多元混合的育人平臺,提供專業聯合協作的成長機會,是促進包裝設計行業進步、包裝設計課程發展和包裝設計人才成長的必經途徑。[5]
(一)新文科視域下交互設計與包裝設計融合創新的課程改革目標
“包裝設計”作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專業課程,在歷經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其教學內容并沒有實質性的更新變革,導致人才的培養供給無法滿足包裝產業的需求,產教脫節現象嚴重。新文科建設的浪潮為“包裝設計”教學改革帶來了新契機、新視角、新觀念、新方法、新途徑。其中,交互設計理念成為“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強大內驅力,引領學生走向美觀與功能、體驗與互動、安全與環保互融共生的設計軌道上來。
(二)交互設計視域下“包裝設計”課程教學團隊的組建
絕大多數在崗教師無相關受教育經歷,主要依靠繼續教育和深造進修或自學補充相關知識與技能,缺乏體系化訓練和相關教學經驗。因此,豐富教學團隊的人員構成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企業專家引進來。校企合作單位指派專家進入課堂,參與課程建設、教學大綱的修訂和實踐項目的選題以及設計作品的講評與考核,并將企業實踐經驗分享給在校師生,積極推進校企合作。
(2)任課教師走出去。一方面,指派教師參加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培訓班,參與項目實訓,并獲得結課證書;另一方面,教師進入企業,參與交互式項目的實戰訓練,并通過考核獲得“雙師型”教師認證資格。
(3)多學科教師群策群力。根據新文科建設和“包裝設計”課程的發展要求,相關選修課程需要從校外借調專業教師進行授課,專業難題應跨學院、跨專業進行“專家會診”。學校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到在線課程與授課教師和實驗室資源共享,共建知識融合的學習環境與育人平臺。
(三)交互設計視域下“包裝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從需求側來看當前的高等教育,許多畢業生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結構性失衡問題,難以令政府、社會和家長滿意。而高等教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提高供給端的人才培養質量,使畢業生能夠滿足社會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使我國早日從高等教育大國邁向高等教育強國。[6]
1. 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實行教學體系改革
第一,畢業設計參與競標。包裝項目選題參與企業競標項目,通過企業專家測評,判斷設計項目是否達到產業需求標準,其中項目中標學生可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
第二,課程教學與市場運營同步。在理論知識講授環節,教師將交互設計理念通過大量交互式包裝設計案例解析融入課堂中,增強學生的認知。通過合作企業的商業項目進行實題實作,由企業專家與授課老師一起完成學生的點評考核工作,用商業流程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用市場標準檢驗學習成果,反饋教學問題。
第三,夯實前修課程基礎。增設交互設計、用戶體驗設計、設計心理學等相關理論課程,為包裝設計的項目實訓做足理論準備。
第四,拓寬選修課程的知識體系。設置材料學、人機工程學、數據分析等公選課,引導建立交叉型學科知識儲備。
2. 依托產業實際需求,建立實踐教學的方案
交互設計的核心特點是以用戶為中心,通過細致地分析用戶需求、市場需求得出設計概念和創新點。這種通過設計師與用戶角色轉換的模式,可以使包裝設計者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把設計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用戶需求和目標上,降低設計者依靠自己的直覺或者管理者的憑空想象來設計包裝的風險性。[7]
第一,確定用戶范圍。設計者在設計時面對的用戶群體龐大而復雜,且具有差異性的需求,因此劃分用戶范圍、細分用戶群體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應在對市場的針對目標、銷售規模、運營特征、發展趨勢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劃分出明確的用戶范圍并得出嚴謹清晰的用戶畫像。
第二,明確用戶需求。學生應在用戶畫像的指導下對目標用戶進行深入分析,包括用戶描述、用戶使用場景、用戶分類統計、核心用戶劃分、競爭對手分析、產品需求概況。通過調查問卷法、焦點小組訪談法、認知走查法、競品分析法等方式對用戶進行全方位的信息調研和數據分析,最終進行需求文檔的細致編撰,成為包裝設計的實踐指導書。
第三,概念原型設計。運用最簡單的線條將包裝設計的核心理念表述清晰,用最低的造價成本和時間成本進行初步的評估和測試,為深入設計奠定堅實基礎。這是設計過程從模糊到清晰、從抽象到具體的實質性進展,是從想法到結果的重要承接環節。設計者需要從結構設計、材料選擇、交互流程、視覺風格等方面做出深入考量和細致安排。
第四,設計實施。包裝設計的教學成果必須以實物形式進行展示和測評。由于教學產出與批量生產有較大差別,受實際因素的限制,教師需要求學生以實際尺寸、模擬真實材料通過手工制作實現結構、視覺、交互的一體化進程。
第五,設計評估。評估團隊由任課教師、企業專家共同對視覺效果、功能導向、交互體驗等多方面進行測評。同時,融入同學之間的小組互評可以提升用戶體驗測試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四)基于交互設計理念的“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
(1)加強校企結合的深度與廣度,全面實施項目教學,要努力實現讓學生走出校園、面向社會的教學改革新局面。教師和企業專家要參與學生的小組創作,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性訓練與互動交流機會。學生可以在完整的商業包裝設計流程中整合知識、提升能力,并以市場標準檢驗學習成果。
(2)打造實驗室教學的應用環境,將理論知識與交互技術融合于講練結合的日常教學之中。積極改變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實踐程度較低的問題,重點加強學生對包裝結構的設計探索、材料的加工應用以及用戶體驗的設計與調試,充分運用綜合材料實驗室、印刷工藝實驗室、數字媒體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等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新建實驗室,支持課程知識與實踐內容的深度融合。
(3)創建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單向授課、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利用網絡平臺,打造開放、協作、自主的學習環境。將包裝知識的學習環節進行前置,包裝設計實訓解惑環節安排在課堂時間,實現學生主動閱讀、主動研究、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的自主學習模式。
三、結語
在體驗經濟的浪潮和新文科建設的助力下,在交互設計理念和新媒介、新材料、新技術不斷發展成熟的今天,交互式包裝以良好的體驗感受到用戶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交互思維理念下的“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意識和雙向互動式設計的能力,培養了新型包裝設計師,能夠更好地為產業升級和服務地方經濟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玉明.基于情感體驗的交互式包裝設計應用解析[J].食品與機械,2022(2):118-122.
[2] 薩妮婭,張馨友.影響用戶體驗的交互式包裝設計因素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22(3):41-43.
[3] 焦金川.基于消費者情感需求的交互式包裝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20(3):49-50.
[4] 原詩淇.交互式包裝設計中情感體驗的融合與設計優化探討[J].大眾文藝,2020(5):72-73.
[5] 朱昱寧,徐博群,劉肖健.基于交互式遺傳算法的參考圖像輔助配色設計[J].包裝工程,2020(2):181-188.
[6] 趙子彰.增強現實技術在交互式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策略[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1(1):153-154.
[7] 王淑慧,金尚寬.基于交互式包裝設計下的情感交流[J].綠色包裝,2022(5):54-58.
基金項目: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交互設計理念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2021SJGLX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