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馬池口鎮認真貫徹執行北京市和昌平區林下經濟發展計劃,有序推動當地林下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發展成效,但仍然面臨著一些發展問題亟待解決。為推動馬池口鎮林下經濟發展,立足當地林下經濟發展現狀,介紹了馬池口鎮發展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指出了林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林下產業;加強培訓,提供配套人才支撐;示范引領,做強相關經營主體;大膽創新,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等解決對策。
關鍵詞 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建議;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鎮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44
林下經濟是指以當地原有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資源為依托,在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原則的基礎上,采取林下種養方式生產相關產品的生態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發展林下種養”[1]。自2021年,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鎮根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關于科學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通知》和《昌平區園林綠化局關于報送林下經濟發展計劃的通知》相關文件精神,采取在新植林帶、林網下種植林花的模式,減少裸露地面,減少道路揚塵;在平原造林、生態林等趨于穩定的林地環境發展林花、林藥、林菜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地區生態、經濟、社會的良性循環和協調發展,穩步推動當地林下經濟發展[2]。但是,馬池口鎮在林下經濟發展實踐中,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因此研究馬池口鎮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尋找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意義重大。
1 林業經濟發展現狀
馬池口鎮地處北京市昌平區中南部,下轄1個社區和20個建制村,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于四季分明的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6 ℃,年平均無霜期222 d,共有耕地面積0.12萬hm2,人均耕地面積333.33 m2。目前,馬池口鎮發展林下經濟的村莊主要有白浮村、橫橋村、土城村、丈頭村、土樓村、奤夿屯村、辛店村、亭自莊村及北小營村等,其中白浮村、橫橋村、丈頭村、土樓村等4個村莊為該鎮林下經濟試點村。通過馬池口鎮相關單位的走訪調研,了解到馬池口鎮2021年發展林下經濟107.67 hm2,2022年在乃干屯村、北小營村、辛店村、亭自莊村、橫橋村和葛村等村莊發展林下種植(林花、林旅、林藥等)24.67 hm2,帶動林蜂覆蓋面積13.33 hm2。
2 發展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
馬池口鎮以北京市和昌平區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的相關文件精神為指導,根據馬池口鎮的實際情況,主要采用林花、林藥、林菜、林旅、林蜂等模式發展林下經濟。
2.1 林下種植模式
1)林藥模式。林藥模式是指選取喜陰或耐陰的藥材在林下土地種植,既能實現對林下裸露土地的覆蓋,有效降低馬池口鎮等風口地區的揚沙和水土流失,又能提高有林區林下土地利用效率,幫助當地農戶實現增收。馬池口鎮林藥模式主要種植的是蒲公英、八寶景天、赤芍和玉簪等,這些中藥材能夠在林下實現良好生長,并具備一定的觀賞價值。馬池口鎮林藥種植面積約101.33 hm2,主要分布在乃干屯村、亭自莊村、白浮村、葛村、橫橋村、土城村與丈頭村等7個村莊,其中赤芍約46.67 hm2,蒲公英約40.00 hm2,八寶景天約13.33 hm2,玉簪約1.33 hm2。
2)林花(林草、林菜)模式。林花模式是指根據林地樹木的疏密情況選擇草本花卉或木本花卉進行種植。目前,馬池口鎮林花模式選擇種植的花卉主要為苜蓿、鳶尾和萱草(黃花菜),其中萱草既可作為觀賞花卉,也可作為食材;苜蓿既可作為觀賞花卉,也可作為飼用草料。馬池口鎮萱草種植面積約10.00 hm2,鳶尾種植面積3.33余hm2,苜蓿種植面積10.00余hm2。林花(林草、林菜)模式不僅美化了馬池口鎮的人居環境,還為當地提供了飼草、蔬菜、觀賞花等經濟產物,對推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2.2 林下養殖模式
馬池口鎮林下養殖模式主要為林下養蜂。馬池口鎮林下主要種植的作物為蒲公英、玉簪、赤芍、鳶尾和萱草等,這些作物都具有較長的花期。此外,馬池口鎮平原造林、留白增綠、生態林等林地面積達1 333.33 hm2,栽植樹種以鄉土樹種國槐、刺槐等為主,都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因此,發展林下養蜂能夠充分利用馬池口鎮的林木資源,當地農戶亦可通過養蜂獲得蜂蜜、蜂王漿、蜂蠟、蜂膠等各種優質產物,顯著增加收入。
2.3 林旅模式
林旅模式是指將林下經濟與生態休閑旅游相結合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模式。該模式以區域林業資源為前提,并根據地區生態休閑旅游發展需要,結合地域文化特色,科學規劃,有計劃地打造集旅游、度假于一體的綜合產業,如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農家樂等。馬池口鎮計劃借助當地的水生態、林下經濟打造和平原造林優勢,積極謀劃,力爭打造具有馬池口鎮地域特色生態休閑旅游產業,為當地居民增收提供綠色產業支撐。
3 林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3.1 項目缺乏科學規劃,資金投入相對不足
科學的規劃可為項目實施提供有力的支撐。馬池口鎮發展林下經濟前,北京市和昌平區都出臺了相應的林下經濟發展方案,馬池口鎮也高度重視相關工作的開展,嚴格按照上級目標認真推廣相關林下經濟發展工作。但就該地林下經濟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馬池口鎮僅是簡單執行落實上級交代的任務,缺乏科學的林下產業發展規劃,最終導致其林下經濟發展比較混亂。此外,林業與種植業類似,存在前期投資大、投資風險大、回報周期長等問題,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大多不愿意投入,而地方政府由于財力有限,可用于配套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和補貼相對不足,導致林下經濟發展資金短缺,實施地區可供選擇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林下經濟作物品種和配套服務體系建設等各方面工作開展難度明顯增加,項目實施舉步維艱。
3.2 農民素質有待提升,缺乏專業技術培訓
科技和人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林下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對相關技術和人才的依賴相對較高。為實現林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從業者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即要求從業者既能充分認識各項目所需資源及其特點,又能全面了解并掌握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和經營方式,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有效支撐。此外,技術水平的高低也對實施地林下經濟的健康發展起著關鍵作用。針對馬池口鎮現階段的發展情況,其前期更加注重任務的落實,而配套人才的知識技能培訓工作跟進相對緩慢,加之村民思想文化素質普遍相對較低,缺乏先進的農業生產經營觀念,掌握的生產方式也相對陳舊,尤其是對新興的林下經濟認識不充分,極大地增加林下種養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難度,減緩了其林下經濟發展步伐。
3.3 配套產業體系不健全,品牌效應不佳
就當前馬池口鎮林下經濟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整個林下經濟發展相對分散,而且缺乏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參與林下種養,多數以當地的合作社或林木養護單位為主,因此在發展過程中難以形成區域競爭優勢,最終導致發展緩慢。此外,在整個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馬池口鎮在未做好相應的產業引導規劃情況下就開始推進林下經濟建設,并且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沒有事先搭建好配套產業體系,也缺乏完善的產供銷平臺,最終導致其林下產業難以形成規模。此外,龍頭企業的缺乏和配套產業體系的不健全也制約了馬池口鎮林下經濟相應產品品牌的構建,無法創建競爭優勢明顯的知名品牌,最終造成其林下產品附加值偏低,難以打開銷售市場,經濟效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最終阻礙林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4 發展林下經濟的建議
4.1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林下產業
2021年開始,北京市和各區縣相繼出臺了促進林下經濟的相關規劃和通知,為北京市各區縣、各鄉(鎮)林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規劃目標[3]。馬池口鎮應以北京市和昌平區發展林下經濟的相關政策為依托,并結合自身林業資源和生態資源的實際情況,堅持“兩山”理論,搶抓發展機遇,用好用活相關政策,適時推動林下經濟發展。馬池口鎮政府部門要做好政策的解讀和引導,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和政策扶持,并根據實際發展需求,提前摸清當地林業特色,準確掌握現有林業資源和生態資源優勢,再通過專家科學論證,編制完善的林下產業發展規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林下產業。在編制林下產業規劃時,要堅持市場導向原則,選擇市場認可度高、收益好的林下產業作為主導產業[4]。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馬池口鎮要結合前期考察資料和借鑒外面成功經驗,按照試驗試點一一大面積推廣的過程,有序推進林下經濟發展。加大對實施區域各項資源的整合力度,通過與周邊地區的聯合,共謀林下經濟發展思路,將林下產業做大做強,形成規模產業。堅持特色引領,選擇具有地域發展優勢并具備成熟技術的林下種植和養殖項目,將林下產業做優、做精、做強。項目實施上要做好項目規劃,堅持短期、中期和長期項目有機結合,共同推動林下經濟健康發展。
4.2 加強培訓,提供配套人才支撐
馬池口鎮要清楚認識人才對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以農業農村局為牽頭部門,借助北京市農業科研院所和地方高校,組建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專家服務團,為當地林下經濟發展提供專項技術服務,并以該技術服務團為依托,對從事林下產業的從業人員開展實用生產技能培訓,切實解決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各項難題。在實用技能培訓中要大膽創新,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除了為農民提供林下種養理論知識培訓外,還要注重對他們的市場營銷知識、品牌建設知識、電商知識等各項相關知識的培養,真正為實施林下經濟發展戰略的地區組建一只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業技能人才隊伍,真正突破林下經濟發展缺人缺技術的瓶頸[5]。在培訓方式上要堅持做到“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既要邀請專家進鄉鎮、林間講授專業知識,也要帶農民出去學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切實提升農民實用技能培訓效果,發揮科技和人才支撐林下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4.3 示范引領,做強相關經營主體
培育實力強的經營主體是林下經濟發展的引擎。馬池口鎮應將林下產業經營主體的培養作為重要工作,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和農戶的模式,實現當地林下經濟發展與村民致富增收,切實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6]。龍頭企業作為實力雄厚的企業代表,通過龍頭企業的引領示范帶動,能夠切實解決實施地區面臨的資金少、銷路窄、實力弱等問題。同時,龍頭企業的實行農業訂單模式,可以使其結合市場發展需求進行科學生產,不僅能避免盲目擴大生產而造成的資源浪費,還能有效提升林下經濟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促進農民增收。在相關經營主體的扶持上,馬池口鎮要嚴格把關,有選擇性地扶持當地規模大、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科技含量高、與農民利益和產業基地結合緊密的企業,并通過完善的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維持相關經營主體健康發展。
4.4 大膽創新,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馬池口鎮要堅持創新驅動,結合林下經濟發展實施區域的地區特色打造高質量的林下經濟發展示范樣板,主要給參與林下經濟發展的農民和企業展示先進的林下種養技術,并提供交流先進技術經驗的場所,以此提升參與農民和企業的專業技術水平,為當地林下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加強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農業技術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多方合作,并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共同攻關林下產業發展技術難題,切實發揮科技提質增效作用,創建優質特色產品品牌,為實施地區的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開新格局[7]。不斷創新農林結合發展新模式,統籌農業農村局、農業農村辦、農業服務中心、鄉村振興辦等部門的協調配合,成立林下經濟發展專班,共同探索林下產業與種植業、鄉村旅游產業等融合發展道路,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馬池口鎮要堅持做強林下產業的產供銷鏈條,以創優品牌、提升質量和宣傳推廣提升林下經濟產品知名度,進而增強林下經濟產品的綜合競爭力,最終打造優勢特色產業。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2023-02-13)[2023-03-13].http://www.gov.cn/xinwen/2023-02/ 13/content_5741370.htm.
[2] 黃乙蕓.安徽省林下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5.
[3] 衛劍,夏驛杰,丁建航.脫貧攻堅視角下黔東南州林下經濟發展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6):162-163.
[4] 徐桂花,仰葉齊.潛山市林下經濟發展條件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3,35(1):35-38.
[5] 涂國信,李福秀,莊莉,等.大理州林下經濟高效發展對策探討[J].中國林副特產,2023(2):73-75.
[6] 武雅娟,高同雨,李晶,等.生態涵養區林下經濟發展特征及對策建議:以北京市門頭溝區為例[J].農業科技通訊,2022(11):6-10.
[7] 夏大娟.貴州黔南州林下經濟帶動38萬林農增收[J].林業科技通訊,2023(4):49.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3-04-12
作者簡介:金珠理達(1984—),女,內蒙古突泉人,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園林養護。E-mail:1766048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