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紹華 禹智濤 孫曉龍 陳煥偉 鄒羅泉
[摘 要]為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高等教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工作,對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和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為完善路橋人才培養體系,切實提高路橋人才的培養質量,文章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內涵出發,通過深入剖析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特點,分析其專業人才培養現狀,進而明確其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方向,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企合作、團隊培育等角度探討教學改革措施與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內在聯系。
[關鍵詞]教學改革;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一流本科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7-0024-03
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繼“211工程”“985 工程”之后我國在高等教育領域做出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在此背景下,如何主動迎接新時代對人才提出的多元化挑戰,積極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大潮中找到自身定位和發展目標,是眾多高校在深化教學改革和提升專業辦學水平進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關鍵在于建好一流本科專業[1]。本文以量大面廣的交通土建類路橋專業即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為切入點,結合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內涵,在深入剖析其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對構建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一流本科專業教學體系、產教融合的校企協同訓練機制、教學團隊培育策略、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持續改進方法等進行探索,不斷提升其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為其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和發展提供參考。
一、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內涵
一流本科專業簡稱一流專業,通常指教育部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本科專業,按照層次不同分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雙萬計劃”始于2019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的發布[2],旨在加快我國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設進程,全面提升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根據該通知要求,2019—2021年,建設1萬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1萬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強調人才的個性化與特色化培養,核心是人才培養,目的是打造高水平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成后的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要有明確的專業定位、規范的專業管理、突出的改革成效、雄厚的師資力量以及一流的本科人才培養質量。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方案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訂,按照建設總量不超過本行政區域內本科專業布點總數的20%,分三年統籌規劃,報教育部備案后與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同步組織實施。廣東省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始于2019年4月24日《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實施一流專業建設計劃的通知》的發布[3]。按照該通知要求,在全面落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基礎上,廣東省將分年度遴選一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關鍵在于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在切實鞏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基礎上,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并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進而完善協同育人和實踐教學機制。省級一流本科專業的核心內涵為專業定位明確、專業管理規范、改革成效突出、師資力量雄厚、培養質量一流。
交通土建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在眾多工科專業中屬于歷史悠久、實踐性強的學科之一。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屬于土木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兩個一級學科交叉的工學交通土建類專業。該專業綜合了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及渡河工程等專業方向知識,與土木工程專業下設的單一橋梁工程方向或道路工程方向相比較而言,其知識覆蓋面更廣、專業內涵更豐富。全國目前共有超過90所高校開設了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重點為社會培養滿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具備相關研究開發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道路橋梁專門人才[4]。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建設,要求在專業上具有規劃性,并持續提升專業內涵和建設水平,推動專業建設點在專業改革創新、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資源建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充分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二、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也是提高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度和社會滿意度的關鍵。2018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開了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堅持“以本為本”和推進“四個回歸”,振興本科教育正當其時。隨著我國“交通強國”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對高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能力和課程教學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建設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已成為提高路橋人才的培養質量和綜合能力的必由之路。為了進一步明確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方向和教學改革重點,筆者對某高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本科專業的在校師生進行了調研,通過對調研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發現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人才培養方案滯后于時代發展需求
根據以往的統計結果可知,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為一線施工單位,國內眾多高校制訂的專業課程教學方案和人才培養計劃也以適應該就業方向為目標。然而,隨著時代發展,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后發展”階段,路橋行業對人才類型的需求也有所變化。近幾年的統計數據表明,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單位已由施工單位逐漸轉變為設計、養護和管理單位。傳統人才培養方案嚴重滯后于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難以培養出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人才。
(二)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實訓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課程內容的實踐性極強,其既來源于工程實踐也應用于工程實踐[5]。在現行教學體系下,專業課程教學多側重于基礎理論、解題方法技巧的講授,而與生產實際聯系緊密的實踐教學環節零碎分散,缺乏系統性。相關調研結果顯示,該專業有不少學生認為現行課程體系中的專業實踐學時偏少,學生在學習了大量復雜的理論知識后卻缺乏實踐機會來消化吸收所學知識。
此外,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但對學生能力培養缺乏針對性,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往往難以得到很好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囫圇吞棗、死記硬背,缺乏學習興趣,浮光掠影般地學習知識,不利于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方式單一
當前,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多為線下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專業知識為主,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缺少課后自學和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徑,不僅會影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教師與學生在課堂實現有效互動。
(四)學分學時分配不合理
在當前高校總學分大幅減少的背景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部分核心課程學分被壓縮。由于專業核心課程知識點多、內容相對復雜,在學分不足的背景下,教師為了讓課程教學盡可能覆蓋更多重點知識,更傾向于趕課程教學進度而忽略教學效果,學生往往跟不上課程教學進度,其學習效果不夠理想。
(五)專業競賽組織質量不夠好
由于實踐學時相對較少,學生參與專業競賽的動力不足,因此參賽效果也不理想。相關調研結果顯示,導致學生缺乏參賽積極性的主要原因有比賽獲獎概率較低、缺乏必要的指導、比賽耗時太長等。此外,競賽專業覆蓋面較窄也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長期以來重理論輕實踐及小口徑授課等問題有關。
(六)考核機制和教學反饋脫節
目前考核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仍較多采用傳統的“平時成績+期考成績”的評價方式,成績評價標準單一,難以達到綜合評價效果,且單一的考試形式給學生帶來了沉重的學習負擔。同時,課程反饋方式缺乏多元性,學生對教學反饋不重視,反饋效果不明顯,導致教師難以及時有效調整教學方案。
三、基于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要求的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教學改革
(一)改革課程教學方案與人才培養目標
從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需要出發,制訂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方案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新增道路橋梁設計、養護與管理等專業課程的同時,兼顧現有路橋施工課程知識,使學生全面掌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更好適應社會就業崗位需求,也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與此同時,可適度引入慕課和SPOC課等線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后能繼續學習。教師重點加強課后指導,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盡快完成對理論知識的吸收、理解與應用。
(二)構建理論與實踐、科研相結合的教學體系
通過堅持以學生為本,把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中,實現“課程模塊+實踐教學”的優化和強化。根據教學需要,增設更多專業實驗室,添置橋梁和道路模型,開設更多實驗課程,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驗條件。與此同時,鼓勵、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院級、校級、省部級、國家級學科競賽,引導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探索性專業比賽活動,形成以教興賽、以賽促教和賽教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專業綜合素養。
此外,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多層次、逐步深入的科學研究。比如組織學生進入創新企業或科研基地進行生產實習,或進入專業實驗室參觀道路橋梁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鼓勵學生加入自己喜歡的科研團隊,增強學生對所在專業領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還可以設立專項基金,為加入科研課題組的學生提供必要的資金扶持和獎勵 [6]。
(三)開展產教融合的校企協同教學
以人才需求為導向,開展多元化的校企協同教學,并強化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深化產學協同育人機制。通過到校園周邊相關大型企業進行座談、調研,組織學生集中到企業、施工現場參觀學習,請優秀企業代表、相關專業負責人結合生產實際開講座,使學生盡早熟悉工作環境、工作程序及業務管理機制等,加深了解用人單位對本專業技術人才的實際需求。
(四)培育符合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要求的教學團隊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團隊是一流本科專業的重要標配,對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具有重要影響。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要求專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積極探索,根據專業核心課程教學需要組建教學團隊,開展好教學團隊建設。著重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引導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并促進教師之間加強交流與合作[7]。教學團隊應積極開展教學研究,申報教研教改項目。以各類教研教改項目申報為契機,圍繞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教學開展精品課程建設、慕課建設、混合式課程建設、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等服務于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實踐,以相關教學研究進一步深化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能力,為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和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奠定必要基礎。
(五)完善持續改進的教學評價體系
建立課堂教學、考試、實驗、課程設計、實習相結合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重點關注學生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增加學生平時出勤、作業、實驗操作技術規范掌握、實驗報告撰寫、現場實踐問辯等環節的比例,避免實行單一的理論試卷考核,使評價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確保教學質量監控到位。與此同時,完善學生課堂反饋制度,增設教師教學情況反饋途徑,重視反饋意見,對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調整,以確保教學質量持續提高,同時實現教學評價機制和學生考核機制的逐步完善。
四、結語
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是加快我國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設和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是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國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本文以此為契機,剖析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內涵,通過對構建理論與實踐、科研相結合的教學體系,開展產教融合的校企協同教學,培育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教學團隊,完善持續改進的教學評價體系等展開探討,為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課程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提供參考。
[ 參 考 文 獻 ]
[1] 吳兵,高海寧,張寧,等.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中的《基礎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河西學院學報,2021,37(2):121-125.
[2]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EB/OL].(2019-12-03)[2021-07-2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2/03/content_5458035.htm.
[3] 《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計劃的通知》(粵教高函[2019]57號)[Z].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19.
[4] 金輝,郭范波,邵國濤.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研究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7):172-175.
[5] 張偉.應用型本科院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 科技創新導報,2009(36):57.
[6] 葉芳,王佰全,李一峻,等 . 南開大學化學一流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化學,2021,36(5):17-21.
[7] 張蓓蓓,吳俊,曾建平,等 . 基于一流專業背景下的應用化學專業建設改革與實踐[J].廣東化工,2021,48(4):160.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