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 郭常斌
摘 要: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高中英語教學目標和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英語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這與新時期的教學要求相適應。文章分析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的現狀,而后從研究教材、優化教學模式、注重情感教育、注重組織課后活動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等方面進行了教學策略分析。
關鍵詞:思政教育;高中英語;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張永紅(1980—),女,甘肅省酒泉中學。
郭常斌(1978—),男,甘肅省酒泉第六中學。
在高中階段的教育中,英語課程的地位不容忽視,為了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鑒賞中外優秀文化,培育中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教師需要重視思政教育,發揮英語的德育作用。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基于學生的差異性,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思政教育,優化高中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思政教育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將其滲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指出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準確把握各門學科育人目標,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各類課程教學,深入實施跨學科綜合育人”。而將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產生更多的創造性內容,使教育的綜合性更強,還能夠對學生的三觀、知識結構以及行為等產生積極影響。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使思政教育的效果最大化,能夠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另一方面,在現階段的高中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束縛,比較注重對學生傳授語法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教學問題亟待解決,而融入思政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可以使教學效果最大化,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的現狀分析
第一,在現階段的高中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重視英語知識的傳授,仍舊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并沒有融入思政教育。部分教師還處于將思政教育與高中英語教學融合的摸索階段,教育融合效果并不理想。為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外文化,增進國際了解,逐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除了要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還應該滲透思政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第二,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的滲透方式還有待完善。因其沒有明確的教學標準,部分教師對英語教學中的思政教育重視程度不足,沒有制訂科學的評價體系,導致思政教育的滲透效果欠佳。雖然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以及核心素養的提出,高中英語教學在不斷完善,但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并沒有完全消除,一些教師受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導致高中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
第三,部分英語教師的素質水平有待提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對英語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能夠將思政教育以及英語知識教學有效結合起來,但目前部分英語教師的跨學科教學能力和創新教學能力還有待提升,他們還不能有效整合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
三、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對策
(一)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積極探索思政教育與英語教學的共通點
高中英語教師需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將思政教育的內容融入其中。高中英語的知識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涉及社會、政治、科學、生活等領域,豐富的內容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此外,教材中還有一些體現價值觀的內容,教師要將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教育有效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1 Teenage life一課涉及了人際關系的話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深入分析和整合教材內容后,向學生展示一些名人之間的小故事,使學生認識到友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又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4 Natural disasters一課的內容主要是關于地震的知識以及如何在地震中保護自己和幫助他人。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到地震的破壞性。而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分組,根據教材內容設置相關題目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深入探討如何在地震中保護自己和幫助他人。教師還可以進行拓展教學,讓學生討論如何在其他自然災害中自救,比如,如何在洪水災害中采取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通過這節課的講授,學生就可以認識到自然災害的破壞性以及如何自救,同時學習到關于保護自然、熱愛自然的知識。
(二)教學手段要多樣,教學內容要豐富,教學評價要多元
高中英語教師要以多樣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多元的教學評價,提升英語教學中的思政教育效果。首先,教學手段要多樣化。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教材知識的傳授為主,教學模式單一、枯燥,這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在新時期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或者微視頻的方式展示英語知識內容,同時融入思政教育,從而豐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學內容要豐富。高中英語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是有限的,為了提升教育效果,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師要對已有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對教材中的語法和單詞等進行講解;另一方面,教師要對相關話題進行延展,將英語教學內容延伸至思政教育領域,通過這種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思政教育的方式。最后,教學評價要多元。在現階段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主要方式是考試,這樣的考核方式還不夠全面,難以科學地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提升評價的科學性和有針對性,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Workbook部分提到了一些著名人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全方位地展示他們的事跡,在講解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適當地拓展教學內容,而后將學生分組,讓學生用所學的英語知識,說一說自己所知道的對社會發展有巨大貢獻的著名人物的故事。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而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5 Music一課時,教師可以將音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利用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介紹不同類型的音樂,并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自我展示,介紹自己喜歡的歌曲,以及講述自己喜歡的歌曲蘊含的思想或者情感。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僅可以有效開展教學,還能對學生進行思想與情感的積極引導,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三冊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一課之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各小組收集關于傳統節日的信息,并在課堂上展示出來,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學生進行課堂展示后,教師要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活動,比如進行組間評價、生生互評,通過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充分地了解自己,激勵其進步。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內容向學生推薦一些與節日有關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中外的節日有更多的認識,引導學生對比中外節日文化的異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風俗,還能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三)注重情感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高中生難免會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出現困惑,對此,教師需要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將語言教學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強化情感教育。
比如,在講解關于社交文化中的肢體動作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向學生講解不同國家對同一肢體語言的不同理解后,組織“你比劃,我來猜”的小游戲,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的知識。教師在組織游戲時,要將學生分組分層,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此外,教師要在游戲中拓展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能通過游戲了解不同國家的社交文化,做到尊重他人的文化,從而培養學生互相尊重的道德品質。
(四)組織多元化的課后活動,拓寬思政教育的范圍
教師要組織豐富的課后活動,拓展思政教育的內容。對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課后英語學習活動,比如,組建英語角、閱讀課外讀物、觀看英文電影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的英語學習途徑,而教師可以在活動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元素,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還能促進英語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此外,豐富的課后活動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夠發展學生的個性,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判斷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比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為學生講解教材知識,還可以布置一些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下收集和了解一些相關的內容,而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學生不僅能夠表達自己,還可以提高對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例如,高中英語教師可以設計與開展“課前思政10分鐘”活動,即在英語課前10分鐘,讓學生用英語談談對時事的看法,并且對本班的好人好事及不良現象進行描述并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就會利用課后時間進行發言的準備,從而主動學習英語。而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道德認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還可以在課外開展“理想教育”讀書活動,讓學生搜集古今中外努力學習與拼搏并取得成功的人物的事例后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學校可以舉辦以“我的青春”為主題的英語演講比賽。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看愛國影視作品,讓學生用英語寫觀后感,促進英語思政教育開展。
(五)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
思政教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對英語教師的素質水平要求較高,教師要能夠靈活地進行知識的傳授,而不能局限于枯燥的語法知識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研究,分析知識的難度,而后確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還要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
在教學時,教師要講究一定的策略,設計的問題和開展的教學活動都應該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不能僅僅讓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參加。比如,在對話情境表演中,教師可以讓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表演臺詞少的角色,讓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表演臺詞多的角色,使得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做好引導,要能夠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有效地將英語知識教學和思政教育融合起來,引導學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此外,學校應該不斷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使教師能夠及時學習和了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不斷優化教學方案。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其與新時期的教育目標相適應。此外,高中英語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樂彥.高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理念應用策略研究[J].英語廣場,2022(20):134-136.
李暢,欒聲越.“思政元素”在英語課中的應用分析[J].經濟師,2022(1):210,212.
王雪梅,劉麗萍.高中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探析[J].現代交際,2021(22):159-161.
田甜.高中英語分層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