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英
“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歷年來的中考還是高考,語文都占據了重要地位。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關系著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因此我們要重視語文閱讀,傳授閱讀方法給學生,讓學生走出書本,自主廣泛閱讀,這樣才能讓閱讀教學真正地豐富小學生的語言積累,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下面就自己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做法總結如下:
一、 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在教學中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故事、圖片、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將學生帶入文本所描述的場景中,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義。“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老師傾注純真的情感。”老師的情感對于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老師要擅長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和情感傳遞給學生。在教學時,老師首先要走進教材,為教材中的人物所感動,為祖國的旖旎風光所沉醉……這樣在把學生帶入教材描寫的情景時,就能做到以老師之“情”,激起學生之“情”。教學中,老師要擅長洞察學生的心聲,放開心扉,亮出真實的自我,用愛心去誘發學生的情感。多賜予肯定和表揚,一句贊美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動作,一個欣賞的眼神,都會使孩子增加自信,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達到閱讀的效果。
二、 大聲朗讀,與文本產生共鳴
鼓勵學生進行大聲朗讀,讓他們通過口頭表達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朗讀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語感和語音語調的準確性,同時提高注意力和專注力,使他們更好地把握文本的語境和情感。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更需要大聲朗讀,有利于改變自卑。大多數的差生的突出表現小聲讀課文,大聲讀課文讀得結巴,從大聲朗讀開場訓練,許多差生在讀的過程中,構成一定的表達力,誦讀能夠激發激情提升自決心,反復誦讀能夠增加小孩的膽量,使小孩變得大氣、大方、自信。特別是在集體誦讀時能夠互相壯膽,進而產生誦讀的熱情和激情。除了在課堂中以外,我一般在早讀中采用大聲朗讀,鼓勵每個孩子用自己獨特的聲音來表達自己讀文章的情感和理解。
三、 摘抄段落,提升語文素養
我們的教科書中不乏美文,而且涉及面廣內容豐富,是很好的寫作范文。經常引導學生學會摘抄文本中的重要段落或句子,起初教他們關注一些采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的句子,后面放開讓學生自主閱讀,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的同時并我自己摘抄原因或喜歡原因寫下來。我發現越是認真的孩子摘抄的內容越豐富,日積月累下來,孩子的詞匯量增加了,語言表達也越來越流暢,甚至于辭藻更華麗;需摘抄就必須閱讀、篩選、確定一系列過程,從而達到幫助學生提煉和總結文章的核心內容,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同時,摘抄也是培養學生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式。
四、畫重點語句,加深對閱讀的理解
部編版教科書每個單元都有閱讀導語,明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精讀課文后有相關練習題,略讀課文則有閱讀提示。課前預習,我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標記和畫出重點語句。這樣做有助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感悟作者表達情感及采用的寫作方法,并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畫重點語句,學生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分析和思考文章的結構、語言運用和邏輯關系。
五、發揮想象,補充文本空白
在閱讀教學中,結合文本特點,鼓勵學生根據文本的線索和暗示,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補充文本中的空白部分。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很多課文都留有空白,讓學生發揮想象,相信這樣長此以往,定可以培養學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激發他們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和創造力。
六、大膽質疑,敢于詢問
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出問題,并勇于質疑和詢問。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探究精神,激發他們主動思考和獨立思維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細節、主題、意義等方面,促進他們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七、閱讀技巧的滲透
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欣賞,還應滲透教授一些實用的閱讀技巧,幫助學生更高效地閱讀和處理文本信息。例如,教授學生一些閱讀策略,如預測、推斷、找關鍵詞、理解上下文等,以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一些記筆記、劃重點、歸納總結等方法,幫助他們系統地整理和歸納所學知識。
在語文課堂中,以上的教學方法可以相互結合和交叉應用。例如,情境創設可以與大聲朗讀相結合,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更好地體驗文本所描述的情景。摘抄段落和畫重點語句可以與發揮想象、補充文本空白相結合,讓學生在整理摘抄的同時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質疑和敢于詢問可以與閱讀技巧的滲透相結合,讓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同時運用所學的閱讀策略進行分析和解答。
通過采用這些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小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這些方法也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促進他們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和理解,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他們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