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賽金
摘 要:根據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要求,教師需要讓學生的體驗式學習得到落實,并引導學生在貼近生活教學情境下,結合實際經驗和個人學習感受,不斷啟發初中道德與法治思維,進一步深入感受和深入思考初中道德與法治的運用方式。傳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制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更好地培養初中道德與法治綜合學習素養。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的體驗式學習真實發生,從而改變傳統的單一知識傳授模式,提升學生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習情感培養,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態度和價值觀念。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3-0216-03
為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強化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體驗式教學讓學生深入到道德與法治學習中,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聯系日常生活和學生個人學習經驗總結完善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并有效將所學知識內容融入生活實際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教師需要讓學生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強化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能力,在較為輕松和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之中形成個人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感悟。
1.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應用體驗式教學的重要意義
(1)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確主體地位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的課程,也是學生提高認識社會和參與社會的能力的重要課程。學生在學習這一門課程時,需要借由學習興趣為指引,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運用實踐之中。為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打開道德與法治知識實踐運用的大門,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親身經歷進行教學,聯系日常生活中學生可能遇到的事情進行教學,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投入道德與法治地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不應當引導學生機械地識記一些對其而言不具有利用價值的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而是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運用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這也就意味著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認知、學習情感,鼓勵學生在體驗式的學習之中開展自主探究和實踐。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能夠充分地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地位。學生在真實的參與實踐過程之中將能激發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在較為輕松和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師所出示的具體知識,從而有效形成個人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感悟。此時,學生也能夠整合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習情感體驗和隱性知識,從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平等交流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一種雙向活動,教師不可以忽略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而是需要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作用,確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進程。教師和學生之間良性和諧的互動能夠有效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而應用體驗式教學法,有利于推動學生積極地進行體驗,并在體驗活動的參與之中強化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給予學生更多體驗和分析的時間。此時學生也能夠與教師相互交流和討論,提高對初中道德法治知識的應用水平。
(3)強化體驗式教學教育功能,提升課堂實效性
隨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國家和社會也對學生思想品德水平和品質性格的培養越發重視,教師需要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新課程標準要求,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應用體驗式教學能讓學生的學習認知不再只停留在淺顯的顯性知識理解層面,給予了學生更多體驗和分析的時間,學生能在交流與思考的過程中獲得有效的感悟。學生此時能夠有效結合從課本中獲得的知識和體驗的感悟,掌握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如此能強化體驗式教學教育功能,提升課堂實效性。
2.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1)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理念傳統且滯后
傳統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只要求學生對重點知識進行記憶,這一傳統且單一的知識傳授模式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影響了教師個人教學效率的提升,難以讓學生的體驗式學習真實發生,難以提升學生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習情感,培養其良好的思想態度和價值觀念。
(2)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空洞且重復
目前部分教師選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較為空洞且重復,難以突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難以有效內化學生的初中道德與法治綜合素養。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地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文本選擇教學內容,通常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或者是通過簡單的案例為學生進行呈現。此時,學生缺少了一定學習體驗感,難以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缺少學習經驗,將不利于有效掌握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效率也難以明顯提升。
(3)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形式缺乏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教學過程中,需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的啟發性,改變目前學生學習不佳的狀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但在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創新教學形式,教學形式缺乏一定趣味性,只要求學生機械地識記道德與法治知識,導致學生難以主動地學習和運用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如此學生也難以在體驗式的學習中開展自主探究和實踐。
3.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實踐應用探究
(1)開展多元化教學引導,滿足學生不同個性化差異需求
在傳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及時地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文本,將教材中較為機械的理論知識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或者是通過簡單的案例為學生進行呈現,導致學生缺少一定的學習體會,在學習時難以集中注意力。同時,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需求,若繼續進行統一的教學,不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需求,將難以有效提升整體學習效率。此時,教師需要開展多元化教學引導,明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差異需求。比如,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五課“基本經濟制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新聞分析、視頻感受、分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基本經濟制度,包含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國家的相關政策等,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達到對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為了讓學生先了解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定義,教師可先出示播放“冬奧開幕式”視頻,通過熱點時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感悟制度優越性,并以“在冬奧會的這些參建單位中,你知道哪些屬于公有制經濟?哪些屬于非公有制經濟?怎樣認識?”為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切實聯系個人的生活實際,為接下來的多元體驗式學習活動奠定一定基礎。由于學生會對所學的知識有不同的見解,因此教師可以在引導的過程中采取四人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學習中認識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發展的過程,明確了解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理解按勞分配,了解我國現階段“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讓學生的體驗式學習真實發生,從而改變傳統的單一知識傳授模式,提升學生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習情感培養,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態度和價值觀念。學生也能夠有效結合從課本中獲得以及從討論活動中得到的經驗和知識,提升個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習的實效性。
(2)開展信息化教學課堂,豐富學生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教材知識的教授,還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需求以及道德與法治水平發展需求,通過充分挖掘道德與法治素材和活動型德育資源,將活動型德育元素同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講授結合,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引導學生在信息化資源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中的活動型德育元素,培養個人良好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教師需要開展信息化教學課堂,豐富學生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
比如,在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網絡生活新空間”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辨別媒體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網絡環境中如何保護未成年人隱私等合法權益,并能在面對網絡文化沖擊時,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民族自豪感、擔當意識和使命感;在網絡生活中踐行以文明禮貌、誠信、尊重等為主要內容的道德要求,傳遞正能量,做社會好公民;能了解網絡環境中如何辨別不良信息,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未成年人隱私等合法權益,并積極行使自身權利,正確履行義務;具有良好溝通能力,學會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參與網絡生活時對自己、他人、社會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增強擔當精神和有序參與能力,等等。教師可以先做好課前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網絡生活基本情況,再根據調查問卷調整教學內容,教師可以介紹:“我們幾乎每天都會和網絡打交道,網絡已經走進生活。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邁入了信息化時代。作為小網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并完成一份《網絡生活指南》?!苯又?,可以發布任務:請你推薦一款實用的手機APP,繪制APP使用指南,并說明你的推薦理由。再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推薦卡,分享感受網絡生活的“利”。
(3)開展生活化學習課堂,激發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時,需要借由學習興趣為指引,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運用實踐之中。在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創新教學形式,缺乏一定趣味性,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只能通過教材獲取知識,面對這些獲取的知識沒有辦法進行聯想和應用,從而導致學習效率較低。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學,通過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帶領學生體驗實際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從而幫助學生積極投入道德與法治學習中。為了幫助學生在體驗式的學習中開展自主探究和實踐,教師可有效對接學生生活實際經驗,讓學生主動加入道德與法治學習的過程中,從而引導學生自主聯系生活實際,激發道德與法治學習意識。比如,在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知識的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明確規則的價值和意義,加強一定社會規則意識,了解一些運用法律武器維權的途徑和方法,增強依法維權的能力和意識。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不同圖片的生活場景對比,幫助學生感受不同社會現象前后的對比,從而引起學生對社會秩序的思考,順理成章地引入社會秩序含義的解讀。此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不同的生活圖片,要求學生判斷下面的圖片內容分別體現了哪方面的秩序,從而幫助學生借由圖片的導入,了解社會秩序的種類,并能夠在這一分類過程中聯系個人的生活實際經驗進行回答。
4.結語
根據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要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其中,教師引入體驗式教學法,能夠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差異需求,從而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給予學生更多體驗和分析的時間,幫助學生有效結合從課本中獲得的間接經驗和直接體驗,理解所學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提升個人學習的實效性,建立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法治意識。如此能讓體驗式教學真實發生,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真正發揮教材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安軍.體驗式教學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23(10).
[2]邱麗燕.從黨史題材主觀題設計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導向——以全國部分省市2021年度道德與法治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相關試題為例[J].廣西教育,2021(36).
[3]朱季平.初中道德與法治議題式教學的課堂有效合作路徑探索——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背景下的初中生法治教育為例[J].求知導刊,2022(08).
[4]王娟.體驗式教學在提升初中生法治素養中的應用——以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為背景[J].家長,2022(19).
[5]竇貴梅.談以體驗式教學激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踐[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06).
[6]周萍.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學生責任意識培養中的應用研究[J].好家長,2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