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提出培養幼兒園大班幼兒前書寫能力的可行性路徑,包括創設良好的前書寫環境,將前書寫滲透到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有效開展前書寫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前書寫習慣等。
【關鍵詞】大班幼兒 前書寫能力 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6-0126-03
在學前教育階段,前書寫是指幼兒在未接受正式的書寫教育之前,根據環境中習得的書面語言知識,通過涂鴉、圖畫、模擬運用文字或符號等形式向周圍的人傳遞信息、表達情感及構建前書寫經驗的書寫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大班幼兒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愿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事物或故事,教師應當鼓勵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故事畫下來并講給別人聽,讓幼兒體會通過寫寫畫畫的方式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可見,在幼兒期開展前書寫活動是值得提倡的,教師應當予以重視,并根據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多樣化的前書寫活動,讓幼兒在前書寫活動中了解書寫與現實生活的關系,積累紙筆互動經驗,培養前書寫能力,為書寫做準備。
一、創設前書寫環境,增強書寫體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促進幼兒的發展。大班幼兒能夠觀察和注意到周圍環境中的文字信息,通過涂鴉、繪畫等形式進行書寫。因此,教師要創設適宜的前書寫環境,營造前書寫氛圍,激發幼兒對標識、文字、符號等的興趣,幫助幼兒了解文字和書面語言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創設適宜的前書寫環境
幼兒期是兒童各種感覺器官發展的關鍵時期,也稱為“敏感期”。蒙臺梭利認為,通過感官訓練,可以讓幼兒獲得書寫的準備性動作。其實,書寫并不神秘,它與感覺發展息息相通。觸覺是人體發育最早、最完整、最基本的感覺。幼兒在觸摸物體時,不僅手指神經產生感覺,而且能夠意識到手指動作的方向,以手指代替筆。因此,教師可以將幼兒的感官訓練與前書寫活動結合起來,利用室內外墻面空間如樓道走廊、教室墻壁,運用貝殼類、布類、金屬類、竹木類、草繩類等觸摸墻材料,創設“文字觸摸墻”,讓幼兒通過手觸體驗,如手指畫小草、手指畫臺階、手指走迷宮等,觀察材料的造型,增強前書寫體驗。教師還可以在班級書包柜、毛巾架、水杯架、區域牌等地方,粘貼具有凸凹版面特點的文字,引導幼兒觀察文字筆畫的走向,用手觸摸文字的輪廓,完成手指描摹,提高肌肉控制能力,為書寫做準備。
(二)在區域中投放豐富多元的書寫工具
大班幼兒愿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事物或故事。在一日生活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紙筆材料,滿足幼兒自由涂畫的需要。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書寫需求,教師可以在區域內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書寫工具,方便幼兒在游戲情境中萌生寫寫畫畫的興趣。在投放書寫工具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投放不同的書寫工具。比如:在建構區投放積木、雪花片、卡紙等,讓幼兒通過搭建積木、粘貼雪花片、撕紙、剪紙等活動,訓練拇指、食指和中指配合的協調性;在角色區投放水彩筆、卡紙、寫字板等,讓幼兒在“描畫游戲”“連接游戲”“闖關游戲”等活動中學習畫圖形,鍛煉手眼協調能力,發展創造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依據幼兒的書寫需求,在各個區域增添不同的書寫工具,鼓勵幼兒通過涂涂畫畫的方式表達想法,增強書寫感知。
二、將前書寫滲透到幼兒園一日活動中
《綱要》指出,幼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教師可以將前書寫滲透到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活動中產生前書寫興趣,積累前書寫經驗。
(一)將前書寫融入區角活動
區角活動是一種幼兒自主活動形式。區角游戲區域包括角色游戲區、搭建區、美工區、益智區等,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扮演各種角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探索、操作,與同伴進行交流、討論,實現“玩中學、學中玩”。《指南》在“語言領域”提出,大班幼兒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為進入小學后的讀寫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將前書寫滲透到區角活動中,幫助幼兒構建前書寫經驗。比如,教師在閱讀區開展“巧繪名字”活動,以幼兒的姓名作為切入點,投放簡單的文字圖片,引導幼兒用樹枝、石頭、瓶蓋等材料制作姓名牌。再如,教師將沙子帶到區角,讓幼兒制作沙盤,并用樹枝在沙盤上寫一寫、畫一畫。又如,教師在美工區用硬紙板把幼兒的姓名做成鏤空狀,鼓勵幼兒用彩紙、毛線、棉簽等材料,在文字的鏤空處進行涂畫、裝飾。幼兒在建構區完成物品的搭建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為自己搭建的物品制作“標識牌”,在“標識牌”上寫一寫作品名稱和“設計師”的姓名。將前書寫滲透到區角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文字符號的魅力,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豐富幼兒的前書寫經驗。
(二)將前書寫滲透到戶外體育活動
幼兒開展戶外體育活動要制訂游戲計劃、回顧游戲過程、形成游戲故事。教師可以結合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實施,引導幼兒用圖畫、符號、文字等記錄體育活動開展情況,如繪制體育活動流程圖,用圖畫、符號等回憶體育活動中有趣的場景。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快樂尋寶”體育活動,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藏寶圖”開展尋寶游戲。幼兒熟悉“快樂尋寶”游戲規則后,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游戲的難度,如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繪制“藏寶圖”,一組幼兒“尋寶”。幼兒繪制“藏寶圖”時,不僅要仔細觀察各種事物和圖示,思考它們的含義,而且要正確識別空間方位,將現實中的事物與平面圖形聯系起來,用符號、圖畫、線條等描繪物體的形狀及物體所在的位置。“快樂尋寶”體育游戲通過先玩后畫或先畫后玩的形式,幫助幼兒初步建立具體事物與抽象符號的關聯。通過以上活動,幼兒不僅感受到文字符號在生活中的功能和意義,而且增加了提筆和握筆的機會,提高了前書寫能力。
(三)將前書寫滲透到主題教學活動
一般而言,幼兒的思維方式以直觀行動思維為主,這種思維以直觀的、行動的方式進行,不能離開對具體事物的直接感知和自己的行動。因此,教師可以將前書寫滲透到主題活動中,讓幼兒在活動中培養前書寫能力。在主題活動中,幼兒運用圖畫、符號、文字、線條等記錄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教師通過分析幼兒的前書寫,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比如,開展《我爸爸》繪本分享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討論問題“如何表達對爸爸的愛”,鼓勵幼兒用圖畫、符號、文字等進行表達,還可以將主題活動延伸到前書寫活動“給爸爸的愛”。再如,開展“認識田字格”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把一個正方形變成一塊“田”字形的稻田,通過“小青蛙找家”游戲,讓幼兒初步感知田字格的空間方位和名稱,支持幼兒的前書寫。又如,在“認識筆畫”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繪本故事《一筆一畫學漢字》開展“看筆畫做動作”游戲,讓幼兒在主題活動中了解筆畫、筆順以及書寫規則,建立圖畫、文字、符號之間的聯系。
三、開展前書寫活動,提高幼兒前書寫技能
(一)開展分享活動,積累前書寫經驗
游戲的表征和分享是幼兒與同伴、教師交流的一個重要環節。游戲的表征和分享不僅能夠激活幼兒與游戲有關的想法和創造力,而且可以讓幼兒在語言表達、認知和學習品質等方面獲得發展。《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指出:“重視幼兒通過繪畫、講述等方式對自己經歷過的游戲、閱讀圖畫書、觀察等活動進行表達表征,教師能一對一傾聽并真實記錄幼兒的想法和體驗。”可見,分享活動可以促進幼兒的創意表達,提高前書寫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晨間談話、離園準備等環節,引導幼兒分享自己的手工作品、繪畫作品。比如,有的幼兒認為,表示天氣晴朗可以畫一個“太陽”;有的幼兒說,可以畫一個“紅十字”符號代表醫院;有的幼兒說,畫一朵烏云表示將要下雨了。分享活動能夠讓幼兒明白不同的表征符號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相同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號來表征,比如公共衛生間的標識方法是,男衛生間用“男”字表示、女衛生間用“女”字表示,也可以是男衛生間用“西裝”表示、女衛生間用“裙子”表示,還可以使用“煙斗”和“口紅”進行區分。前書寫符號沒有統一的好壞標準,當幼兒的作品出現具有創意的表征符號時,教師要及時與幼兒進行分享,結合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幼兒的作品進行有效提問和引導,幫助幼兒不斷提高表征能力,提高前書寫技能。
(二)在前閱讀活動中提高前書寫技巧
學前閱讀是幼兒開始接觸書面語言的重要途徑。《綱要》指出:“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開展“春天的秘密”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在閱讀區投放與春天相關的繪本、圖片及資料,讓幼兒自主閱讀,與同伴交流。有的幼兒對“春天來了,大自然有什么變化”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老師、父母,將了解到的關于春天大自然的變化記錄下來,比如:春天來了,冰雪融化了;春天來了,柳樹發芽了;春天來了,桃花開了;等等。教師還可以結合詩歌《春天的秘密》,鼓勵幼兒仿編詩歌,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制作迎春花、柳條、桃花等,記錄春天里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體會運用涂涂畫畫的方式表達情感的快樂,對簡單的標記和文字符號產生興趣,進而提高前書寫技能。
四、引導幼兒學會表達,激發幼兒前書寫興趣
《綱要》指出:“圖書閱讀、繪畫等方式的合理利用往往能夠激發幼兒閱讀、書寫的興趣,對培養幼兒前閱讀與前書寫技能具有重要意義。”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社會經驗支持。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提高幼兒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同時要善于挖掘幼兒生活中的前書寫契機,鼓勵幼兒與教師、與同伴進行交流,通過前書寫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積累創意表達經驗。
大班幼兒在紙面進行表達的經驗越豐富,對表達復雜信息的需求就越強烈,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邏輯,運用圖畫、符號、文字等進行表達,整體布局畫面信息。首先,制訂“書寫”計劃。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制訂“一日計劃”“游戲計劃”“區域活動計劃”等,培養幼兒運用符號進行記錄的能力,還可以引導家長與幼兒共同制訂“周末出游計劃”,提醒家長指導幼兒按照一定的邏輯,以符號或繪畫記錄出游的時間、地點、人物、所需物品以及經過,激發幼兒自主書寫的興趣,豐富幼兒的前書寫經驗,促進幼兒前書寫能力的發展。其次,學習“書寫”日記。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很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幼兒表達的欲望。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這些有趣的事物記錄下來。幼兒學習“書寫”日記前,教師可以和幼兒共同閱讀繪本《蚯蚓的日記》,讓幼兒知道日記包含哪些要素、如何寫日記,再引導幼兒運用文字、符號、圖畫等把有趣的事物或難忘的故事情節記錄下來,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日記,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日記”,提高幼兒前書寫的信心。最后,嘗試“書寫”卡片。教師可以利用節日,指導幼兒制作節日卡片,在卡片上寫下祝福語,將卡片送給父母或朋友,體會自由表達和前書寫的樂趣。
五、培養幼兒良好的前書寫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認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幼兒期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敏感時期。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前書寫的任務主要是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和書寫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幼兒良好的書寫習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對幼兒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前書寫活動中,教師要在幼兒面前呈現正確的讀寫姿勢,成為幼兒的表率,培養幼兒良好的書寫習慣。幼兒在開展前書寫活動時,教師要肯定和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幼兒,幫助幼兒樹立書寫的信心,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不能僅靠口頭說教,教師可以創編幼兒容易接受的、朗朗上口的兒歌《坐姿歌》:“小朋友們要記牢,寫字姿勢很重要。寫字時,腳放平,頭不歪來身坐正。手離筆尖一寸遠,眼離本子一尺遠。胸離桌子一拳頭,寫出字來真好看。”教師讓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在練習中養成良好的書寫坐姿習慣。教師可以將握筆方法、正確坐姿的圖片粘貼在教室墻面,使幼兒在耳濡目染中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前書寫是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必經階段。在幼兒前書寫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前書寫的不同特點,結合幼兒的興趣,采取有利于促進幼兒前書寫經驗形成的策略和方法,滿足幼兒前書寫的需求,豐富幼兒前書寫的經驗,培養幼兒良好的前書寫習慣,提高幼兒前書寫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S].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蘇群.淺談幼兒區域游戲中的書寫支持[J].早期教育,2021(14):48-49.
[4]徐卉.有效開展大班前書寫活動的方式與策略[J].兒童與健康,2021(1):14-15.
[5]徐艷貞.早期閱讀背景下幼兒前書寫教育活動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鄒芳(1984— ),廣西昭平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