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翠蓮 陳紀艷
(山東省臨沂第五實驗小學,山東臨沂 276016)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身體健康發育的同時心智也日益成熟,慢慢改變著自身的行為習慣。學生渴望獨立,在這種思緒的催化下,反叛及辯駁的思維意識萌發,這無形中給老師增加了不小的難度。學生可能會懷疑教師言論的真實性,置課堂上教師的權威于不顧,與此同時還會因為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而產生厭學或失落情緒。原先的教學模式不但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會誘發教師出現消極的思想。為了展示自己個性的與眾不同,部分學生往往會脫離大部隊,他們覺得團體開展活動幼稚而不愿意加入其中。這是小學高年級班主任開展德育的一大難點。
小學時期最關鍵的便是德育,這一階段孩子會慢慢具有思維意識,老師應著重開展道德素質教育。首先可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然后以孝道為中心開展感恩教育,最后再落實道德品質教育,這三種教育缺一不可。一個人只有遵守禮節,嚴格約束自己,才能立足于人世間。新課標的提出,讓教學工作的重心從知識教育轉移到德育上,要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學生,讓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敢于提出問題,認真思考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在小學班主任的帶領下,各科老師有序展開道德素質教育,教會學生正確表現自我。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主要原因在于課堂教育是學生生活中除了父母之外獲取教育的主要方式,這為老師提供了充裕的時間便于師生互動交流。小學班主任應強化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讓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老師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也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質的青年。
新時期的青少年擁有更加開闊的眼界以及愈加活躍的思維意識,他們是這一時代的新興產物,身上有這一時代的專屬烙印。時間的推移讓小學生的心態潛移默化發生變化,但是現階段大多數班主任依然采用原先的德育模式,導致教學成效甚微。班主任是一個班級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具有一定的權力,若采取權成型管理模式隨意苛責、謾罵甚至毆打學生,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和開拓創新精神,學生會對老師粗暴蠻橫的行為產生厭惡之感,拉遠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導致兩者的關系不融洽、課堂氛圍不和諧。
自由放養的管理模式和權成型管理模式截然不同。一些小學班主任尤其是剛任職不久的年輕教師,通常會采用自由放養的管理模式,疏于管理學生或者是任由學生自由生長,忽略小學生未形成獨立的人格、缺乏自制力的特性,導致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不佳,過于渙散,這一種存在較多問題的管理模式。班主任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并不意味著和學生打成一片,不分彼此,這本質上偏離了原本的關系,模糊了老師和學生的界限,讓班主任失去了課堂威信,難以維持班級秩序,教學成效不盡如人意,開展德育的難度更大。
課堂是學習接受知識教育的主要場所,班主任如果往往只注重學生課堂中的行為表現,忽視學生課后的行為表現及道德品質,認為學生課堂上只要嚴格遵守課堂秩序,不搗亂就行,但對課后學生推嚷打鬧的問題卻放任不管。或除此之外,現階段大多數小學班主任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會常態化用分數評判學生,老師只和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內容的溝通交流,對學生的生活狀況、心理活動和思想品質方面置之不顧,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后老師無法第一時間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由此就會引發很多的問題。
愛具有強大的力量,它能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愛意,激發學生的潛能。愛難能可貴,有了它老師可以教育好所有的學生。只有班主任給予了學生充分的關愛,教學工作才能有序開展。關心留意每一個學生一方面是老師職業道德的基本準則,另一方面也是老師必須學習的一項內容。足夠的關愛有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所以,小學高年級班主任應從學生的身心健康層面出發,圍繞不同方面的內容,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用真心關愛所有的學生,公平公正對待他們,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關心留意學生是對小學老師提出的基本要求,老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同時也要控制好和學生的關系。現在很多老師已然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朋友。照顧關愛學生的老師往往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特別是部分某一方面不夠優秀的學生,經歷過失敗后他們往往會不自信,假如他們能時刻感受到老師的關愛,他們一定會樂意學習更多的知識。
現如今的社會上原先的師生關系顯然難以繼續套用。學生通常有各種各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看待問題的方式各不相同。在這一時期,老師需要重視構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堂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產生新的想法可以及時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如果學生的態度良好,老師應仔細傾聽并提出指導性的建議。學生如果沒有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不代表著沒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老師應開導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勇敢表達見解,通過這樣的方式推動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一旦發現錯誤立即加以改正。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和低年級的學生有所不同,他們的心智更加成熟,這一階段的學生通常和他人的交流不夠。初期溝通時,學生會當一個傾聽者,閉緊嘴巴,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放置一個匿名意見箱,借助意見箱讓學生表達真實的想法。經過一段時間再打開意見箱逐一查看每一條意見,然后予以采納,并加強課堂上和學生的互動交流,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
在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學生在所難免存在一定的差距,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不足之處,學習能力和思想境界參差不齊。小學高年級的班主任應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原先的教學模式班主任占據主導地位,學生不管什么事都必須服從班主任的指揮,一旦出現困難或者犯錯后不愿意把情況說明給班主任,這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有一定的阻礙。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交流問題,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班主任也要為人師表,發揮自己的示范作用,借助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這樣才能推動德育教育的開展。假如老師想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那么應讓所有的學生享受同等的待遇,有些老師可能會在教學過程中自發產生偏見,譬如偏袒學習成績較好的優等生,忽略甚至輕視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加自主學習課堂上對優等生出現講話、看小差等影響班上其他同學學習的行為視而不見,卻大聲呵斥差生,即便恢復了課堂秩序,也會讓學生產生想法,認為老師不夠公平公正。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不管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還是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都享有被公平對待的權力,班主任應明確這一點,不分優劣及時指正學生錯誤的行為,盡力維持客觀公正的天平不偏向任何一方。
學生在校園中的教育離不開教材輔導書,它是老師教育的基本材料,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教材輔導書凸顯了社會各個時期的主要思想,受該思想的啟迪為不同時期的教師提供新的教育思路,促進教育工作的推進。所以,老師可以結合教材輔導書的變革創新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運用不同的方式向學生傳遞教材輔導書的內容,完成校園教育。老師及班主任應正視教材內容傳遞的思想,在德育中加入學生的思維方式,從學生的角度審視教材的實際價值,按照老師各自的教學能力采取相應的措施開展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及表達的思想。學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不但需要老師在課堂中耐心講解,還需要家長時刻留意生活中學生的行為表現。新時期網絡多媒體技術的出現,良莠不齊的信息在小學生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小學生缺乏足夠的經驗,難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難題,這就需要老師耐心輔導,指正學生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指導學生并不代表著直接表述正確的思想意識觀念,而是在充分尊重學生課堂主導地位的同時把高尚的道德準則灌輸給學生。實際開展教學時,可以選取極具代表性的案例在課堂和學生互動交流,構建不同場景的模型,讓學生沉浸其中借助這一方式思考問題,發散自己的思維想象力。分析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繼續了解學生思想方面的問題及潛在的隱患,針對性地開展后續的德育教育工作。
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有助于班主任管理班級,不管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均有各自的文化,它們各有各的特色,班級也應在班主任的引領下打造各自的班級文化,讓每個班級的班風良好,監督學生的言行舉止,慢慢糾正其不良的行為習慣,而后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及效率,降低工作難度,為學生的自我管理提供更多的便利,讓其自發主動接受道德素質教育。
小學高年級的德育工作中,愛國主義教育和感恩教育必不可少。先人曾強調過道德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作為新時期的新青年應對國家和黨保持忠誠之心,了解國家和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因此,老師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感恩教育,讓學生明事理、尊敬老師、孝順父母;定期組織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和班會,譬如可以安排一場圍繞忠孝進行的辯論比賽,讓學生辯論忠誠和孝道哪個更重要,小組辯論后挑選出最佳的辯手代表隊伍辯論,活動結束后播放一些和主題相關的電視劇和電影,譬如《花木蘭》《長津湖》等,也可以大致講解一下《出師表》等極具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了解古人以身許國的忠貞之心。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研究學習的教學方式開展德育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培養他們形成團隊合作意識。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傳遞出一種思想觀念即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既要負責他人的學習,也要負責自己的學習。組織趣味性的主題班會活動,在活動中教育學生,轉變學生的思維認知,學生可以在活動中感受德育,潛移默化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這是課堂教學難以實現的地方。班主任及小學老師應按照學生各自的特性和學習理解的水平,在現實生活中反思總結經驗,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既定的道德標準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譬如到敬老院當志愿者、聽英雄人物報告會等,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達成共識,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道德素質教育。
班級是一個整體,班主任擁有領導規劃班級的權力。組織的班級活動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需要每個人出謀劃策。譬如運動會召開之際,老師應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項目的積極性,按照學生的特長報名參與各個項目,剩余未參加的同學則為同班同學加油吶喊,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所有學生形成集體榮譽感,在融洽的班級氛圍中接受道德素質教育,感受中華傳統美德,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班主任應明確德育的重要性,為了充分發揮道德素質教育的作用力,班主任需了解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確保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