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靜
摘要: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主要職責就是保證社會文化得以良好地傳播,并且推動語言發展,講述更多中國故事,將中國聲音傳遞出去,承擔著為社會和國家傳播消息的重任。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節目主持人不再只是播音器、傳聲筒,而是需要發揮自身所具備的綜臺業務能力,確保整個社會朝著和諧的方向發展,牢牢堅守社會責任。新媒體的不斷發展與創新要求節目主持人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臺能力。新時期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素養都是電視節目主持人應當具備的基礎條件。
關鍵詞:電視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社會責任感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加快,計算機與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要的組成部分,給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改變,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節目的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主持人也開始成為觀眾對節目質量進行評估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到傳播效果和收視率。為了保證電視節目整體質量得以提高,內部結構得以優化,就需要高度重視主持人的綜合能力、應變能力、控場能力、專業素養等。本文主要是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應當具備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一些感悟。
節目主持人具備的社會責任感分析
節目主特人需要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
節目主持人的工作方式與內容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社會當中具備極高的話語權,他們被人們稱作“意見領袖”,具備一定的引導力和影響力。新時代,節目主持人需要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并且堅持高要求、高品德、高標準、高道德,主動履行自身應承擔的社會義務并敢于為人民發聲,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在觀念上要樹立責任感,并且認清自己的使命。
節目主持人提高社會責任感的主要方式
一是擺正心態,保證心態得以穩定。正確的心態就是能夠對自身進行客觀的評價以及深度的剖析,了解節目的作用內涵,明確節目定位,同時了解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做到取長補短。節目主持人想要在工作當中游刃有余,并且獲得大眾的青睞,那么就需要加強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所感昕晤,睿智的言語和淵博的知識也能為整個主持事業錦上添花。除此之外,節目主持人也需要豐富原本的生活閱歷,通過不斷學習積累更多知識,保證自身有著扎宴的文化功底,最終在工作道路上不斷進步、不斷前行。
二是要開擴視野,博覽群書。著名的詩人蘇軾曾經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節目主持人,需要對自己的生活閱歷進行豐富,做好專業知識學習,這也是其提高自身氣質的主要方式。主持人不僅要向榜樣學習,向前輩學習,同時也需要向廣大群眾學習,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最終為大眾出謀劃第謀幸福。除此之外,節目主持人也需要時時刻刻保持細心謹慎、謙虛好學、積極進取的精神,發揮自身所具備的優勢,在工作當中放平心態,恪守本分,具備極高的職業道德,保持上進心,學會用機智的、幽默的言語化解問題。因此可知,只有具備扎實的文化底蘊、較高的文化素質,才能夠保證節目主持人在工作當中游刃有余。
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情況分析
節目主持人提高職業素養的必要性
一方面能夠不斷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節目主持人應當具備扎實的功底和較高的職業素養。主持人不僅是信息的發聲者、傳播者,同時也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需要對自身提出較高的要求,其中包括正確的政治立場、較高的政治水平、良好的職業素養、強大的心理素質、深厚的專業內涵等。現如今—檔節目是否成功,往往會受到主持人職業素養的影響,與節目主持人是否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較強的道德素質有關。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在傳媒行業的激烈競爭之下,廣大主持人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媒體形象。另一方面確保更好地滿足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主持人需要將為人民服務作為基本的目標,同時要做到對社會負責、對觀眾負責,確保社會朝著文明和諧的方向轉變,潛移默化地提高整體國民素養。作為公眾人物,節目主持人需要利用有效的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做好社會文明教育與宣傳。除此之外,較好的社會主義道德形象和先進的文明禮儀能夠將正確的觀念和良好的風氣傳播下去,使群眾樹立正確的觀念。
節目主持人應當具備的職業素養
在媒體時代,地方臺、中央臺等電視臺數量大幅度地增加,各個電視臺都在不同的時間段增加了具備代表性的電視節目,比如鳳凰衛視的《魯豫有約》、安徽衛視的《非常近距離》等,這些節目具備極強的娛樂性,都受到觀眾的喜愛,同時也使得節目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為了確保節目獲得良好的反響以及獲得較高的收視率,節目主持人需要不斷地充實自我,保證節目被更多的觀眾接受,并且獲得觀眾的依賴與信任。
具備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
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是主持人的一項基本功,主持人需要根據節目的節奏、特征、性質對語言進行組織,確保節目可以順利地完成錄制。從具體情況來看,主持人所具備的語言組織能力應當分成下述幾個標準:首先,有著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避免出現吐字不清晰、吞音等情況。在節目錄制過程中,很多主持人會因為一些外界因素或者自身緊張等因素出現未能表達清楚的情況,最終就會導致觀眾接收信息受到影響。在面對這一問題時,主持人需要在節目正式播出之前梳理稿件,通過適當的語言轉換稿件內容,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完成講解。其次,掌握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比如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主持人如果在播報節目過程中出現語速不當或者念錯字的情況,電視臺就會對其進行處罰。因此可以看出,主持人需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使自己成為觀眾日后學習普通話的標準,盡可能地消除鄉音,確保普通話讀音得以廣泛傳播。最后,語言應當具備極強的感染力,可以充分調動觀眾情緒。如果觀眾不在節目現場,就很難感受到現場那種獨特且熱烈的氛圍,因此就需要主持人通過有力的聲音,將其作為傳播氣氛和信息的載體,注重語氣的變化,保證聲音具備極強的感染力。
具備處理問題的能力
很多節目會選擇直播的方式,這就難以避免地會受到一些外部因素或者內部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意外隋況,因此節目主持人需要具備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在面對一些突發問題時,節目主持人需要冷靜地處理與解決問題。
其備扎實的主持功底
主持人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學識與節目效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為了保證節目具備極強的影響力,主持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保證自身具備豐富的知識底蘊和扎實的專業技能,這樣才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保證節目效果能夠滿足觀眾的期待。比如由董卿所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在節目當中所有參賽的選手都以“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是以詩詞為心”去形容置卿,主要是因為董卿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通過豐厚的知識底蘊獲得了受眾的認可。比如在鄉愁這個比賽當中,董卿用杜甫的“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去解釋鄉愁,不僅能夠使鄉愁氛圍得到最大程度渲染,同時也能為觀眾帶來一種沉浸式體驗,保證節目具備較高的收視率。
具備傳播新聞的意識
主持人是聯系電視臺和觀眾最主要的橋梁,所以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主持人應當具備新聞傳播意識。一方面需要具備扎實的信息儲備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信息更新速度也明顯提高,因此主持人需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篩選能力,從關注精神需求出發,為觀眾提供合適信息。另一方面需要掌握電視節目當中的傳播規律,全面了解節目流程,避免出現播出事故。
節目主持人提高職業素養的有效方式
提高政治意識
節目主持人所具備的政治意識是至關重要的,政治態度、政治素養、政治理性等都成為主持人政治意識的體現。只有當主持人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之后,他們才可以通過生動有效的方式將黨的方針、政策、路線宣傳給群眾。因此,提高自身的政治領悟力是節目主持人塑造社會形象和媒體形象的基礎。
提高文化素養
節目主持人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保證自身有著廣闊的知識面。只有具備扎實的文化底蘊,才能在節目主持過程中具備良好的調度能力,才能應對各種節目,并且保證節目具備極高的收視率。主持人需要是具備淵博知識的有識之士,這樣才能在與其他人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有條有理、侃侃而談。中央廣播電視臺兩個受到觀眾喜愛的節目分別是《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這兩檔節目的主持人都是董卿。無論是哪檔節目,董卿都展示出自身扎實的功底。在采訪時,董卿也會注重挖掘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并且展現出自己的專業水平。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節目主持人所具備的心理素質成為對主持人是否具備良好專業水準進行考察的必要條件。眾昕周知,心理素質會直接影響到節目的播出效果以及收視率。特別是在—些需要參加者即興發揮的直播節目當中,主持人需要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和抗壓能力,在接過話筒時要不慌亂、不緊張,做到淡定與從容。我國知名的節目主持人楊瀾就是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從—名普普通通的大學生成為我國知名的節目主持人,在一些直播節目當中,她表現得從容不迫,并且展現出過硬且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主持人未能具備極強的心理素質,就會使其事業面臨滑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身體健康。所以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當中,主持人都需要保持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并且主動地調適周邊環境對于自身所帶來的影響,保證自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節目主持人提高自身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能力的意義
如果節目主持人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和極強的社會責任感,那么其在該節目中的表現就會受到他人的認可,所以節目主持人應當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與職業素養。
對自身的影響
節目主持人的個人行為會直接影響自身的語言藝術、主持風格、形象塑造等,甚至會影響到觀眾對于節目的評價。當主持人亮相之后,觀眾就會從主持人的語言表達、禮儀形象、姿態體態等多個方面對其進行評分,隨后考察主持人在節目當中所展現出的職業素養、知識儲備、表達能力以及應變能力,這些要素都會對主持人的整體表現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大眾是否接受與認可該主持人,是否會繼續收看該檔節目。《我是演說家》的主持人粟坤和《朗讀者》的主持人董卿,在主持過程中的風格受到觀眾的喜愛,他們不卑不亢、樸實親切,不用外表去收獲他人的喜愛,而是用自己獨有的魅力去不斷地吸引觀眾。在訪談過程中,他們也讓受訪談者逐漸敞開心扉,具備極強的傾訴欲望。
對節目的影響
主持人所具備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素養,能夠在節目當中通過個性特點、綜合素質進行展現,這對于節目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隨著信息共享時代的到來,在全新的傳播語境當中,主持人只有具備極強的社會責任感、突出的職業技能、扎實的知識水平,才能被廣大觀眾選擇和接受。比如著名的主持人林海,在其所主持的節目當中,并不著急為觀眾介紹專輯,而是在聆聽多首曲子之后,選擇出與節目內容最為接近的題材,確保節目具備溫暖和內涵,保證節目具備極高的質量。所以作為主持人,不僅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了解專業需求,做好精準定位,同時還需要確保自己的主持風格和節目內容相互融合,避免出現生搬硬套的情況。
對社會的影響
提高節目主持人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素養,在觀眾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能夠為其日后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節目主持人作為廣播電視新聞的發聲人,在傳播一些信息的過程中,需要增強社會意識,注重人文關懷,顧及采訪者的情緒和感受。同時節目主持人要時時刻刻牢記自身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發揮自身的示范帶頭作用,通過語言去引導觀眾。
綜上所述,節目主持人的發展與成長不僅需要扎實的主持功底,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品德道義、社會責任、文化素養、職業素養等。作為節目主持人,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是至關重要的。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一方面對于節目主持人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的節目創作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創作內容與媒體技術的更新與進步,觀眾的審美發生了改變,針對這種情況,節目主持人要更好地體現自身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這樣才能保證自身在主持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定、更加長久。
(作者單位:泰安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