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摘 要]制造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的工業實力。如今,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制造企業要在建設過程中不斷開拓市場,擴大規模,加強對成本效益的管理。其中,成本管理是極其重要的。開展成本管理工作,能擴大企業的利潤空間,確保企業實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目標。文章首先闡述了成本管理的內涵及制造企業的特征,分析制造企業強化成本管理的重要價值,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希望可以為推進制造企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信息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3)15-0049-03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在某個特定的發展階段,管理和控制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的成本信息,以及對生產運營環節中所有涉及企業發展的經濟行為和項目進行科學化管理的特殊行為。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預測、成本分析與核算、成本決策及成本控制等內容。
企業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及戰略成本管理法等。其中,標準成本法主要是指先制定企業運營的標準成本,將標準成本和企業實際成本對比,得出兩者之間的差異,進而優化和控制企業的成本,并實現良好的控制成效。
作業成本法是指企業在完成某些作業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各個環節的成本費用,分析每一個環節產生的消耗,合理分配企業成本。戰略成本管理法主要是指從企業長久發展的角度使用成本,為現階段的企業發展提供更合適的發展規劃及發展方向開展的一種特殊的成本分析方法,這種管理模式能幫助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始終占據優勢地位。除此之外,企業還可以采取全面成本管理法,也就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對生產經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實施成本預測、控制及決策。
首先,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效。企業中的成本指標具有綜合性及經濟性的特點,企業可以通過成本指標了解到企業內部各項工作開展和實施的情況以及企業發展的現狀,因此通過實施成本管理,企業能更好地了解經營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明確問題的原因并加以解決。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對于制造企業來說有助于優化生產管理的流程,提高技術管理的質量和質量管理的效果,讓每一個環節的管理更加細致,保障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效。
其次,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一般來說,企業單位產品的成本和最終的定價成正比,如果企業采取成本管理方法之后讓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那么最終定價自然有了可以操作的空間,企業可以根據發展規劃選擇營銷模式,特別是當企業更具價格競爭優勢時,產品會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從而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實力。
最后,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成本管理效益。成本對于企業的盈利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如果企業的銷量和價格一定,那么成本和盈利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當企業盈利增加時,就能夠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創造更多的財富,提供更多的積累,也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為員工謀取更多的福利,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很多制造企業采取的是訂單生產模式,為了實現更好的發展,占據更多市場份額,企業會更加關注訂貨任務的完成及生產工作的實現確認,而不夠重視成本管理。具體來說,制造企業的管理者對成本管理的范圍缺乏科學的了解,使用的成本管理手段也比較單一,存在認知上的偏差,導致成本管理太過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更加無法將戰略成本管理及價值鏈成本管理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企業缺乏有效的內部考核機制,可能會將成本管理局限在企業內部,導致價值鏈建設不足,也影響了成本管理的實際效果和質量。還有一些企業錯誤地將成本管理工作看成是成本的降低,將管理范圍局限在企業的生產環節,從而忽視了其他領域的成本控制管理,因此而限制了成本任務的完成,導致成本管理發揮不出應有的價值。
(二)成本管理方式片面單一
很長時間以來,制造企業在開展成本管理工作時,僅僅關注制造成本的管理,卻忽視了設計成本、資金使用成本及市場成本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甚至還會由于管理工作的片面性導致最終的生產經營決策失誤,導致企業的發展方向產生偏差。很多企業可能會認為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實現對成本的計量及費用的合理分配,歸集整理成本核算的信息,卻忽視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產品生產經營的全周期成本管理。有的企業將成本管理和成本計劃畫上了等號,在成本管理中采取了制定成本標準計算成本的方式,記錄成本發生額,將其與成本標準比較,了解差異產生的原因,對其進行優化和改善,認為這種途徑是成本管理過程中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最有利的工具。這種對于成本管理的單一性認知導致成本管理的優勢難以在制造企業中得到充分體現,無法為推動企業持久發展保駕護航。
(三)信息化建設較落后
新時代背景下,制造企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雖然有很多制造企業使用財務軟件系統處理相關的信息內容,但是實際上只是針對事后成本進行賬務處理,而缺乏事前計劃,在成本發生之前無法提前通過歷史資料和相關信息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同時缺乏事中控制,在企業生產環節也不能將成本的實際消耗情況和標準的消耗數據對比,不能發現其中存在的差異,無法判斷差異產生的原因并采取及時的優化改進措施。企業財務部門會在每月月初完成上個月成本的記錄和歸集,這種成本數據信息具有滯后性的特點,導致成本控制管理過程中的信息無法實現共享,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經濟業務也無法得到及時客觀的反映,包括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都不在同一個時點上得到反映,也就不能為管理者的決策分析提供依據。
(四)成本管理體系不完善
很多制造企業在成本管理上強調得更多的是節約性,因此開展成本核算工作時會更加關注成本的確認和計量,卻忽視了其他的工作環節。這種成本管理體系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體現出明顯的片面性,沒有結合企業發展的現狀,更沒有考慮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空間,盲目地追求成本最低目標,反而會帶來副作用,可能會影響企業最終產品的質量及市場的定位。除此之外,制造企業在成本管理體系中設置的流程和途徑并不貼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例如企業的成本核算預測及事后核算之間的連接并不緊密,沒有綜合考慮企業不同部門在成本管理中發揮的不同作用,導致企業的成本管理不及時,做出的決策與企業的實際不符。
(一)更新成本管理理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制造企業為了占據更高的市場地位,就必須在成本管理環節投入更多的關注和精力,企業領導者應將成本管理看作一項重點工程,深入研究和探索其中的具體內容及方法,以科學的成本管理理念為指導,并開展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管理工作。制造企業在管理成本時,不僅要重視生產過程的成本管理,更需要關注產品的設計階段及產品的銷售階段的成本預測和分析管理工作。從參與管理人員的角度來看,企業高層不但要重視成本管理,也需要引導一般員工參與其中,以減少在企業日常工作中發生的一些不必要的消耗及勞動。制造企業應將成本管理的責任分配到每一個員工的身上,使其參與成本管理,發揮自身作用。
如今,制造企業的發展模式已經產生了變化,主要由勞動密集型朝著技術密集型變化。制造企業應結合實際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借助于戰略成本管理理念,科學指導企業成本管理工作。同時,成本管理也需要緊緊跟隨市場的變化特點,管理者要掌握競爭對手的管理模式,讓企業的成本管理體系更加先進,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二)拓寬成本管理范圍
制造企業要實現更有效的成本管理,就需要分析產品的不同生命周期,使用更具針對性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比如,如果企業生產的是初創產品,那么為了打開市場,擴大企業的市場范圍,就必須在廣告宣傳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消耗更多的資源,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如果企業生產的是暢銷類產品,那么用于促銷環節的成本自然可以減少,并在產品的質量成本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從而讓企業的產品保持暢銷的態勢,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平穩的環境。如果企業正處于產品的衰退期間,則需要重視對產品的研制,可以在設計成本上投入更多精力,也可以在工藝技術的優化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總體來看,制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結合企業狀況,拓寬成本管理的范疇,要遵循節約性原則,關注成本效益,實現制造企業全過程管理的目標,也要體現出管理會計發揮的預測及決策的優勢,利用企業的產品外銷特點,搜集歷史數據,并對比國內外同行業的相關信息內容,實施產品工藝設計任務,明確定額成本。
此外,制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可以采取本量利分析法或最優售價法等方式對企業的產品成本進行分析,探索產品成本和市場價格信息、市場競爭能力及企業長短期效益等多個方面的關系,做出決策性的評價和分析,借助標準成本法,精準詳細地控制企業產品開發、研制、生產及營銷全過程發生的成本,為企業的持續穩定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1]。
(三)強化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設
當前社會環境下,ERP系統作為優質的企業內部管理平臺,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小的幫助。ERP系統的建設,除了能為企業提供全套的物流解決方案,監控和優化企業生產過程外,也能為企業的成本管理提供強大的功能,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等。企業應充分理解ERP系統是企業信息系統中的一種,是優化整合所有資源并形成一體化管理體系。
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很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因此不可能實現每一個環節的最優控制目標。應用ERP系統可以將先進的管理思想借助于信息化平臺進行展示,從而為企業帶來管理上的規范化及標準化;同時,ERP系統的數據也能夠在各業務系統之間實現高度的共享,為企業決策層做出決策提供參考依據[2]。
(四)完善企業的組織結構
制造企業中是否有標準且完善的組織結構是影響成本管理效果的關鍵因素。組建專業的成本管理團隊,是成本管理體系中需要重點完成的內容,也是必須完成的工作。專業團隊的組建有助于企業吸引各方面的優秀人才,形成更加專業的人才隊伍,讓人才隊伍在企業中順利完成產品的研發、制造等各項任務,圍繞著產品的設計及制造實施管控。制造企業應充分理解成本管理并不只是單純地制定目標計劃或標準,而是要結合企業當前的環境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使企業成本管理的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樣,相關人員也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研究改進的措施和方法。除此之外,制造企業也可以設立財務指標,加強對階段性業績的關注,隨時根據信息的反饋情況調整具體的方案,同時讓技術人員使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明確當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戰略軌跡和方向[3]。
在當前復雜的經濟環境中,制造企業深化成本管理的改革工作、實現成本管理的目標成為企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由于成本管理具有系統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成本管理的內容可能會涉及企業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時這項工作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求企業結合市場環境的變化,根據實際情況吸收先進的成本管理思想,選擇科學的成本管理辦法,促進各部門之間相互合作,順利完成任務,進而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1]羅龍瓊.制造企業成本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富生活,2022(10):34-36.
[2]張玉.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0(36):157-158.
[3]劉亞紅.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商訊,2019(3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