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想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課的實效,就必須正視其存在的問題,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文章提出創新課程設置,優化學習內容;創新課堂形式,重視學科融合;創新活動載體,豐富育人內涵;創新教育模式,內化核心素養;挖掘學科資源,拓寬育人渠道的策略,在反思中構建系列化育人模式,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途徑,促進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實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9-0038-03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創新與發展,主要任務是改革當前存在的教育教學方式,構建新的教育模式,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樂觀向上、誠實守信等良好品質。思想品德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推進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發展,首先就得立足于課堂教學,積極落實政策法規,上好思想品德課。班主任一定要起好帶頭示范作用,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其次,以實踐活動為依托,改進育人方式,以特色德育活動為載體,將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貫穿于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中。教師要著眼于學生行為品質的發展及學科素養的提升,為學生長足的發展打好基礎,爭取讓學校的思政教育常態化、特色化、行動化。充分調動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協調發展,全方位積極推進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才能充分發揮獨特的育人功能。
一、創新與實踐
(一)創新課程設置,優化學習內容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方式的創新,要以教學大綱、以現行的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等為依托,以系統性、主題化傳播思政理論、政治觀念等為主要途徑。但這些遠遠不夠,還要不斷拓寬思政理論課的渠道,增加思想品德課的趣味性、生動性、教育性、思想性,用形象的事例來闡釋抽象的理論,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抓住當代學生的心理需要,展現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魅力[1]。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仁人志士,教師特意截取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一二·九運動”的紀實材料片段,以及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用一生來詮釋“什么是愛國”的電影片段,讓學生觀看,
談體會、說感想,讓學生充分感受濃濃的愛國情懷。
(二)創新課堂形式,重視學科融合
課堂組織要形式多樣,教師可利用演講、辯論、表演、說唱、歌舞、小品等教學形式分模塊進行。雖然思想品德課的政治屬性是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替代的,但是思想品德課的融合性也是其他課程無法匹及的。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華民族一家親”這一課時,教師可給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講一講自己知道的民族大融合帶來的積極意義,結合課前所查的資料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說道:“歷史上,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促進了民族間政治、文化、經濟的交流;地理上,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雜居也促進了民族交流。”還有的學生談到了民族服飾的流行,談到了民族舞蹈的融入,談到了飲食習慣的融合等。學生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以及國家對民族團結的重視性[2]。西藏墨脫示范村德興村,通過政府推動、助援驅動、主體帶動、市場拉動,圍繞“特色”“生態”做文章,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奮勇爭先,使雪域高原迎來巨變。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采訪視頻,感受各族人民在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的喜悅。
(三)創新活動載體,豐富育人內涵
要想加強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育“四有新人”,學校就應該多開展主題活動。靜寧縣紅色旅游資源充足,紅軍長征中五次經過的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園,是愛國教育基地、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教師可以組織“紅色之旅”主題教育活動,每學期帶領學生參觀一次,讓他們受到紅色的洗禮,從而牢記使命,提高思想品德素質。為了有效凈化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境,學校確定“禁毒宣傳主題教育月”活動,每年定期開展一次小學生禁毒知識競賽活動,舉辦一次“拒絕毒品健康生活”的千名學生簽名活動。班主任應上好每周的晨會課,以主題班會的形式進行,每周一個主題,如“愛國”“誠信”“學習”“禮儀”“文明”“孝道”等,讓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此外,學校開展的社團活動也能發揮學生特長,陶冶學生的情操,起到美育育人的作用,如經典誦讀、民樂、美術、書法、武術等社團活動的開展,是增強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徑,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體驗和感悟經典傳承的魅力。此外,組織研學旅行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四)創新教育模式,內化核心素養
思想品德課旨在立德樹人。傳統“講+練+聽+記”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社會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學生知識結構體系帶來的變化的需要以及學生心理需求。建構新的思想品德課教育模式,在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內心情感、精神訴求、思想動態的基礎上,教師還應多設計一些有趣、合理的教學實踐活動,豐富完善教學內容。比如,教師可以帶學生參觀文化旅游景點、博物館、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等,讓他們身臨其境,受到環境、文化氛圍的熏陶,從而感受艱苦樸素的作風、堅忍不拔的意志,增強社會責任感[3]。“紅色歌曲我來唱”“主題班會我來開”“黨史故事我來講”等實踐活動,能夠讓思想品德課變得有親和力和感染力,讓學生在輕松、活潑、快樂中學到知識。在教學中,教師除了打造“故事思政”教學模式,還可以開展“講好黨史故事”的系列征文活動,通過講故事、談體會、說夢想等形式來實現。教師應打造學生喜聞樂見的系列化教育實踐模式,深入挖掘、發揮思政課思想引領、政治引領、價值引領、道德教育的功能。主題征文活動不僅反映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反饋了教學成果,還激發了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熱情,切實增強了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獲得感。
(五)挖掘學科資源,拓寬育人渠道
思想品德課并不是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這一種形式,它是靈活的、開放的、延伸的,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為了強化小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解和認同,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注意日常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一方面,教師要完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日常行為、學習習慣不斷約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如學習了六年級(上冊)“我們是未成年人”后,學生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年齡節點,明確了每個年齡階段在法律上的意義。對此,教師可召開辯論會,舉出“小明12周歲,正在讀六年級,由于學習緊張,他的媽媽不讓他做一點家務”的生活事例,然后問學生“你在家做家務嗎?你如何看待做家務?”這一問題。由于問題貼近生活,學生紛紛發言,談了自己的觀點,最后一致認為雖然未成年,但也應該盡一份責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培養責任意識。
另一方面,在備課時,教師要多搜集一些平時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在課堂教學中巧妙應用、拓展延伸,從而增加教育活動的趣味性。例如,在教育學生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核心價值觀時,教師可以列舉堅守崗位、認真負責的志愿者、“黨員先鋒崗”的執勤人員等真實事例。教師可以以此為主題,充分挖掘教育契機,讓學生明白醫生是令人肅然起敬的“白衣天使”;人民公安是我們生命財產的守護者等,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到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關心,體會到祖國的強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要引導學生與時俱進,樹立遠大理想,憧憬祖國的美好未來,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教師聯系實際生活,能夠大大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思想品德課還可以與平時的勞動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錘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
二、反思與構建
(一)確定思想品德課為學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
要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效率,教師不僅要熟知教學內容,明確教育目標,還要精心備課,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教師要在思政育人的學習和實踐中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培養愛國情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秀品質,逐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4]。教師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實施。
1.明確育人目標,強化育人理念
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讓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成為立德樹人的主渠道,積極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理論素質,推動“思政育人”教育理念的樹立,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增強教師的“思政課程”意識,樹立“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
2.挖掘特色元素,強化育人效果
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實施中,挖掘課程的特色教育元素,有利于確定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拓展教學內容深度和廣度。在育人方式、育人內容、育人方案、育人理念方面,思想品德課程要實施全方位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改革育人模式,注重協同育人
基于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大目標,注重“第二課堂”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創新育人模式,在提升教學理念的同時不斷創新育人方式,達到理論育人和實踐育人相結合的目的。
4.融合多元教育,豐富德育內涵
拓寬育人渠道,結合當下熱點事件、時政新聞和實際生活中的見聞,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并踐行,從而有效推進思想品德課教育的學科融合,推動思想品德課教學活動發展。
(二)構建“系列化育人”的新模式
為進一步拓寬思想品德課教學渠道,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性與說理性,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思想品德教育方式。
1.“四個一”的校園育人模式
思想品德教育無小事,教師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創建“四個一”育人模式,即一天一個德育小故事、一周一主題班會、一月一實踐活動、一學期一榜樣。每天晨會時,指定一名學生提前精心準備,進行三分鐘的誠實、友善、文明小故事演講。每周組織一次有意義的思想教育主題活動,借助演講比賽、歌詠比賽、情景劇表演等活動,將思想品德教育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每月確定一個主題,如鼓勵學生孝敬父母,動手做家務,走進社區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等。每月樹立一個典型,作為大家學習的榜樣,讓學生在體驗、思考、熏陶中感受社會的正能量。
2.“多樣化”的社會育人模式
開展豐富有趣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比如,舉行一次環保教育活動,如讓學生調查自己家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計算一個家庭一年的消費數量,結合白色垃圾污染給環境帶來的影響,讓學生深刻理解白色污染的嚴重性。又如,挖掘本土的紅色教育,帶領學生進行研學旅行,讓學生在參觀學習中受到熏陶與感染,重拾紅色革命記憶,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再如,聘請法制顧問校長,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法制知識講座,對未成年人進行宣傳教育,在預防違法犯罪、校園欺凌、禁毒教育等方面做好宣傳和落實工作,利用社會的力量,形成合力,加強教育。采訪老紅軍、離退休干部,聽他們講述革命故事,使德育真正落到實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汲取經驗,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與完善,結合學生的自身發展,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進行創新,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特點的教育途徑,為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我們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任重道遠。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積累經驗,以實際行動帶動并感染身邊的每一個學生。
參考文獻
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中國政府網,2018-09-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中國政府網,2019-03-19.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684.htm.
班建武,檀傳寶.校本課程開發與中小學德育實效性之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6(24):24-25.
孫國友,黃孫慶.改革開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進展與趨勢[J].基礎教育研究,2008(11):7-11.
作者簡介:周秋霞(1977.10-),女,甘肅靜寧人,
任教于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德順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