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梅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在高中階段,教師需要認識到政治這門學科對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在開展政治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全面落實議題式教學模式,以這種方法,幫助學生明確正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使學生能夠抓住知識的重難點和關鍵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拓寬學習的思路和渠道。教師在選擇議題的過程中,需要保證議題內容的開放性、綜合性,要求學生根據具體的議題來進行討論和互動,嘗試從不同的思考角度出發來進行知識的運用。這種方式不僅更加符合政治學科的特點,還能夠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便需要全面落實議題教育形式,更新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營造出更為優質的學習環境、互動性較強的學習氛圍。本文將針對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展開議題式教學模式這一問題,提出幾點相關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教學策略
在高中階段,教師需要認識到這一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思想水平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便需要認識到政治教學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態度和學習觀念。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全面落實議題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給予學生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還能夠發展學生的聯想能力,讓學生在探討議題的過程中,對于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產生明確的認知,使其逐漸總結出正確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在構建議題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內容的趣味性和創新性。同時,還需要全面挖掘學生的興趣喜好,將一些學生所喜愛的學習環節進行添加,使學生能夠在參與議題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活躍的學習氛圍,這樣便能夠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其在與其他同學互動與討論的過程中,嘗試著從多種角度來進行議題的分析,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思維體系。
一、結合實際,合理選擇課堂議題
根據教學實踐最后所得出的結果來看,議題教學的作用不可忽視,在展開議題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互動是最為主要的一部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同時,還需要參與到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從本質上看,議題教學模式中議題的選擇十分關鍵。因此,教師便需要全面分析教材中所出現的各項學習主題,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來進行立體的選擇,同時,還需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篩選搜尋與社會生活相關的議題,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的過程具有針對性、時代感,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優質的學習內容和資源,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出當下時代所需的先進型人才。并且,學生在對與生活相關的議題進行討論時,也能夠將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應用和實踐,使學生認識到政治學科的內容給自身實際生活所帶來的重要作用,從而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以一種應用的心態來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政治課堂的重要教學目標[1]。
例如:教師在講解“唯物辯證法”這部分內容時,便可以根據這一主題,聯系實際生活。在如今現代化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移動互聯網作為議題的背景,向學生提出“互聯網時代理性何去何從”這一議題,讓學生能夠回憶自己的生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來進行議題討論。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社會現象,如許多同學沉迷于手機游戲、直播打賞,讓學生能夠根據這些社會現象來進行知識的運用,通過這一議題,加深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的形成奠定基礎。選取生活化的議題,能夠引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同時,也可以使其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體會來進行情感和思想的投入。在討論議題的過程中,充分將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激發學生的表達欲,這樣才能夠強化學生在議題教學模式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能夠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根據議題中的內容,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二、以生為本,開展課堂議題辯論
在議題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只需要對議題的選擇進行一定的規范,還需要對材料的收集過程進行有序的安排,保證學習內容的漸進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議題教育內容與政治學科教學內容具有密切的聯系,還需要保證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落實,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空間,幫助學生不斷豐富知識體系。但在展開議題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并不是只需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便可完成學習任務,而是需要在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找準平衡點,讓學生能夠以一種正確的方向來進行議題的討論。教師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引導,對整體的探討過程進行合理管控,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議題式教學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比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一些帶有趣味性的活動,讓學生以辯論的方式來完成議題的討論,以這種方法,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能夠主動進行思考和探究。同時,教師需要為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能夠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為自己的論點進行有力的論證,讓學生能夠從中產生團隊意識,并且能夠收到深度學習思考的效果。在此類活動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政治學科的樂趣,也能夠被具有開放性、創新性的學習模式所吸引,以此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議題式教學模式的作用和價值[2]。
例如:教師在講解《樹立正確消費觀》這節課時,便可以讓學生展開辯論活動,讓學生以“超前消費的利與弊”這一主題來展開辯論,讓學生能夠針對自己對于議題的看法來進行分組。在展開辯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作為主持人,讓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來進行自由辯論,學生在這一過程便會主動進行知識的獲取,根據自己所持有的觀點來進行理論性知識的學習,為自己的論點提供合適的論據。最后,教師便可以讓其他同學通過投票的方式來選擇最佳辯手,以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的動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將自己所持有的觀點進行全面的表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引導的工作,不斷拋出觀點,豐富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進行主動思考,讓學生擁有多元化的思路來進行辯論活動。并且,教師還需要做好總結的工作,對每一位學生所表達的觀點進行整合和評價,將合理點進行篩選、提取。以這種方式來提煉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并且,也能夠對本節課的學習主題產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能夠得到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巧設情境,培養學生公共參與意識
在進行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地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許多人的社會責任意識不強,許多人不愿參與公共事務,這會給社會文明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因此,在開展政治課堂教學時,教師便需要從學生抓起,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讓學生能夠認識到當下社會所具有的規則和秩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其中,教師可以采取議題式教學方法,以這種方式的引導來讓學生關注社會中常見的熱點事件,以此作為議題來向學生進行學習內容的滲透,讓學生能夠在討論議題的過程中,對當今社會的形勢和發展產生正確的認知。同時,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讓學生能夠盡量以一種客觀的方式來看待社會中的事物,以一種正確的是非觀念來進行事物的辨別,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政治學科的學習在日后的生活中主動參與社會公共事務中,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產生積極的生活態度,使其形成較強的規則意識,將所學習的知識內容落實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3]。
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假如我是市長”這一議題,以此議題為中心,給學生添加與政府職能相關的知識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參與議題討論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以這種方式,能夠將學生帶入相應的角色中來,進行主動的學習和探究,引發學生主動搜尋與之相關的資料,使其感受到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并且,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對政府職能部門產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其負責領域、工作職能、分工領域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情境,讓學生能夠通過想象的過程,對議題產生深刻的思考,強化其對于政府的信任感。并且,在面對突發事件時,也能夠以一種客觀的態度來面對,讓學生能夠站在政府的角度來進行事件的分析。也能夠使其逐漸勇于承擔社會責任,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態度。
四、借助新聞激發興趣,引出議題
在開展議題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收集與學習問題相關的資料,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能夠對政治這門學科所涉及的知識內容產生正確的認知。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當下的熱點新聞,以這種方式來引出議題,讓學生能夠通過新聞事件來進行知識的應用,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發揮出議題的重要作用[4]。
例如:教師在講解《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的利益》這節課時,教師便可以向學生提出“堅決維護國家民族利益”這一議題,讓學生能夠通過對于議題的討論,產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提出熱點新聞,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新聞的觀看,而產生真實的感悟。這種方式能夠帶給學生真實、生動的畫面,使學生更好地將自己的情緒進行代入,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促進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并且,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視聽體驗,產生理想的聽課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中美貿易沖突相關內容,讓學生能夠根據視頻中的新聞來進行內容的總括,并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且以此作為入手點來向學生提出“堅決維護國家民族利益”這一議題,使學生能夠擁有表達的機會,對議題產生更加深層次的理解,深化學習主題。
五、布置作業,引領學生價值觀念
在開展政治課程教學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形成政治理念道德素養。在這期間,教師可以展開議題式教學法,以正確的價值觀念來引領學生。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需要盡可能強化學生的獨立性。于是,教師可以從課上學習環節入手,為學生布置一些課下任務,讓學生來完成。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實現知識點的內化,讓學生掌握知識的運用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話題進行引入,讓學生圍繞具體的話題來進行立體式學習,引發學生在課下也進行主動的學習和探究。并且,教師可以實踐的形式來為學生展開具有開放性、自由性的學習空間,使其根據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來進行知識的運用,通過真實的實踐過程,對政治學科的學習過程產生新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能夠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以一種積極的心態來進行面對。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時,能夠在提高自身知識素養的基礎上,而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這樣才能夠真正地達到政治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5]。
例如:教師在講解《傳統文化繼承》這節課時,教師便可以向學生提出“了解民俗文化”這一議題,讓學生通過實踐,來完成課下作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議題中的內容展開社會調查活動。在調查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收集當地的民間藝術,了解傳統文化,根據當地的真實場景來進行風俗習慣、民間語言等內容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參與,通過分工的過程來進行信息的收集與總結。比如:教師可以讓一部分學生來進行調查步驟的設計,一部分學生制作問卷,一部分學生展開調查,最后,再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資料的匯總,將自己的感想進行發表。通過這種形式,便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在正式實踐的過程中,對學習主題產生自己的感悟。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所獲取的信息來進行海報的制作,讓學生以“保護傳統文化”為主題來進行實踐探究。在制作海報的過程中,學生便能夠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匯總,以此達到復習的效果[6]。
結束語
本文主要從幾方面針對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展開議題式教學模式這一問題,提出了幾點相關的建議和策略,包括:結合實際,合理選擇課堂議題;以生為本,開展課堂議題辯論;巧設情境,培養學生公共參與意識;借助新聞激發興趣,引出議題;布置作業,引領學生價值觀念這五方面。希望本文的內容能夠為高中政治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趙珍.關于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幾點思考:以如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6):104.
[2]王松偉.關于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程的幾點思考[J].數字化用戶,2019,25(31):272.
[3]張蕊.關于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21):56-57.
[4]楊徐欣.核心素養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7):60.
[5]楊樂雙.“微案例”在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21(11):95-96.
[6]劉曉琴.“微案例”在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考試周刊,2020(40):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