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是小學語文課程中不容忽視的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聯系生活實踐,激發學生的練筆興趣。課堂上教師以“隨文小練筆”的形式,組織學生仿照課文進行寫作,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應用“隨文小練筆”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教師寫作能力培養活動的首選,如何保證活動有效性,是值得教師深入思考的問題。基于小學語文課堂“隨文小練筆”的應用意義,文章從仿寫優秀句式、分析句段情感、整體解構篇章、借鑒典型寫法四個角度入手,探究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隨文小練筆”有效性的策略,提出有關“隨文小練筆”的應用建議,以期為教師的語文課程設計提供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隨文小練筆”;寫作;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20-0011-03
“隨文小練筆”指的是在課文學習中練習寫作的活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隨文小練筆”的有效性,能滿足學生的語言應用需求,助力學生的語言素養提升,為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與可持續發展奠定語言基礎。教師應根據課文的實際內容選擇主題,指導學生隨文練筆,讓他們從閱讀、寫作過程中獲得語言應用經驗,實現讀寫能力同步提升的目標。
一、小學語文課堂“隨文小練筆”的應用意義
(一)提升學生寫作興趣
“隨文小練筆”,顧名思義是指以教師所講內容為基礎,根據課文知識點進行寫作。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用“隨文小練筆”,能使學生在領會課文獨具匠心的描寫后,提升寫作的興趣,通過模仿課文語言來練筆,
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在體會文學魅力的同時,感受寫作的快樂[1]。練筆可以將課文中的關鍵性語言融為一體,使學生通過寫作展現自己的情感,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二)充實語文課程活動內容
寫作是語文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開展“隨文小練筆”活動,能充實語文課程活動內容。小學生想象力十分豐富,教師指導學生在練筆中將所思所想表達出來,能讓學生通過寫作檢驗學習成果,為下一階段的教學設計提供參考。教師指導學生在練筆中互相討論和交流,不僅促成了學生寫作技巧的共享,還能充實語文課程活動內容,增加學生練習寫作的機會。
(三)激發學生創作靈感
寫作文要求學生明確立意,運用科學的邏輯謀篇布局,使用準確的語言行文。小學階段的寫作具有一定難度,學生經常出現不知所云、無處下筆的問題。而應用“隨文小練筆”能激發學生創作靈感,讓學生轉變對寫作的消極態度。教師指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模仿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并從作者的角度思考寫作方法,從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避免學生在寫作中出現“靈感枯竭”的現象[2]。
(四)使學生的文章變得細致生動
部分學生的寫作經驗不夠豐富,無法運用合理的語言進行寫作,甚至憑空捏造句子,導致作文雜亂無章。教師將“隨文小練筆”應用于語文課程中,能讓學生通過練筆,積累豐富的語言應用經驗,使寫出來的文章細致生動。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組織“隨文小練筆”,
可為學生構建“梯度”模式,要求學生完成不同難度的練筆活動,指導學生糾正文章中的問題,讓學生有例子可參考、有方法可遵循,提高學生行文水平。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隨文小練筆”有效性的策略
(一)仿寫優秀句式,提高遣詞造句能力
“隨文小練筆”要求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主題作為切入點,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寫作偏好不盡相同,因此開展豐富的練筆活動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仿寫優秀句式,圍繞有趣的寫作主題進行交流互動,提高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進而提升“隨文小練筆”的有效性。
以統編語文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一課為例,教師首先選擇“開天地、一分為二、偉大的盤古”三個主題,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課文閱讀感受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梳理課文的寫作角度,對照課文中的不同段落進行寫作,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然后,教師鼓勵學生模仿課文第二自然段中的盤古“開天”過程,
以獨特的仿寫角度,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思考,讓學生獲得寫作的內部動機。教師可指導學生關注文中對應段落出現的重點詞匯:睜眼、黑乎乎、黑暗、翻身、巨響、“大雞蛋”、上升、下降。教師可提示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聯系“盤古開天地的過程”,有針對性地仿寫第二自然段,激發學生的練筆熱情。其次,教師要求學生從“為何開天、如何開天、開天結果是什么”三個角度進行練筆,這既能檢驗學生的課文學習成果,又可以讓學生理解和領會課文語言特點,在練筆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遣詞造句能力。“隨文小練筆”并非“抄寫課文”,教師應注意糾正學生的不正確觀點,在仿寫優秀句式的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盤古開天后的結果,將自己想象的畫面融入文中,闡述自己內心的盤古形象,說出自己認為神奇之處。教師可從課文第五自然段入手,要求學生從形狀、形態、聲音、顏色等角度入手,將盤古、天地變化描述出來,將神奇的畫面按照以下三種句式進行仿寫:
(1)天每天_____,地每天_____。
(2)天和地終于_____,盤古_____了。
(3)他的_____,變成了_____的_____。
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練筆內容進行總結,出示課文結構圖,要求學生用凝練的語言描述“開天”事件的經過,由此延展語文練筆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二)分析句段情感,體會文本構思精巧
教師利用飽含深情的句子指引學生分析和練筆,能讓學生體會文本構思精巧,理解文本內容的語言特點,體驗情感元素在作文中的運用價值,提高行文水平。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課文中句段的情感,使學生在情感主題練筆活動下,體會課文中的精巧構思,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積累豐富的語言應用經驗。
以統編語文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課為例,首先,教師鼓勵學生默讀課文中情感描寫內容,在讀的同時進行想象,運用簡短的詞句還原課文中的場景,啟迪學生寫作思維,使學生從具體的文本中感受到“慈母情深”。然后,教師指導學生讀反映人物內心活動的句子,根據課文中反復出現的部分,分析情感元素在整體課文中的表達效果。課文中飽含深情的語句不在少數,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出對應句子,與他人交流文本構思的方法。對照以下句子中的加點字進行練筆,學會將情感元素融入文本中。
(1)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
(2)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
反復出現的詞語能在情感表達方面起到關鍵作用,加深讀者的閱讀感受。其次,教師以課文中的作者情感變化為契機,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在拿到錢時“鼻子一酸”的原因,體會《慈母情深》一文構思的精巧,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情感。練筆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聯系生活實際,回憶自己的類似經歷,結合自己對母親的愛,寫出讓自己“鼻子一酸”的經歷。教師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參考詞,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模仿不同的敘事開頭方式,引用經典的故事作為寫作素材,提高學生作文結構的合理性以及內容的豐富性。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傳閱自己的作文,對比課文與自己閱讀的文本,分析情感元素在文本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三)整體解構篇章,領悟謀篇布局訣竅
教師指導學生整體解構課文,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使學生領悟謀篇布局的訣竅,在練筆的過程中將事情寫清楚,把人物描繪形象,使場景生動具體[3]。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整體解構篇章,從寫作的角度分析謀篇布局特點,嘗試按照課文的結構進行練筆,將細節寫清晰,使自己的作文內容更豐富。
以統編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天都峰》一課為例,
首先,教師可以呈現天都峰的有關圖片,指導學生觀察景色及游覽信息,聯系課文中的有關信息,從整體角度思考,研究文章的主旨、編排方法,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有關課文的思維導圖,為下一步的練筆做好準備。然后,教師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中心確立練筆方向,根據課文內容整體編排情況,研究寫景內容詳略安排用意,從“爬山、遇阻、相互鼓勵、成功登頂、反思”五個角度指導學生練筆,讓學生在練筆的過程中將課文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爬天都峰》一文按照爬山的前后順序描寫,時間、地點、人物清晰,游覽順序明確。教師在整體解構篇章的同時,應指導學生分析作者所見所聞,以“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大爺相遇的情景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開展練筆活動,使學生選取印象深刻之事進行寫作,將游覽過程寫清楚。其次,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模仿課文之前,確定練筆主題,選取生活中與課文主題相關事物進行寫作,如“登泰山,游覽岱山公園,拜訪‘奶茶生產線”等。教師可著重關注學生寫的游覽過程以及思想變化內容,參考課文的寫作方法,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作文。最后,教師帶領學生通讀課文主旨段,分析作者開始“不敢爬”而最后爬上去的原因,解構課文篇章,分析重點寫作者和老爺爺在相互鼓舞下爬上山頂的原因。教師從爬山過程入手指導學生進行練筆,能使學生借鑒課文的寫作方法,領悟游記文學謀篇布局的訣竅,利用引人注意的事件,充實自己的作文內容。
(四)借鑒典型寫法,探尋寫作源頭活水
典型的寫作方法凝結著作者的寫作經驗,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有積極影響。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應有意關注寫作方法,開展“隨文小練筆”活動,使學生憑借閱讀經驗,敏銳捕捉課文中的典型語言形式,完善自我讀寫認知結構,形成獨具特色的表達風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鑒課文中的典型寫法,在練筆的過程中將文章寫得細致生動。
以統編語文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為例,首先,教師出示“雙龍洞俯瞰圖”,指導學生分析景區結構,結合課文中的游記寫作特色方法,分析游記類文本的常見寫作技巧,使學生明白課文中寫的事,理解作者按照游覽順序寫作。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能將游覽內容介紹清楚。然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游記類文本常用的寫作方法,記錄自己的一次游覽經歷,將“隨文小練筆”活動落到實處。教師可以提醒學生移步換位寫景,根據作者游覽順序,先“俯瞰”游覽景區,再借鑒課文“按游覽順序寫”的方法,模仿課文景物特點詳細描寫,在練筆的同時進行聯想、回憶,將自己的游覽感觸融入作文中,抒發自己的心路歷程及情感體驗。《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包含作者游雙龍洞的見聞,融入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在練筆中,提醒學生運用情感元素充實自己的作文。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游覽歷程的曲折性,結合自己的游覽經歷,借鑒作者敘事的技巧,讓學生在練筆中融入自己對曲折游覽經歷的看法,抒發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增強文本的吸引力。游記文學的細節是值得細細品味的內容,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課文寫景、抒情的細節入手,探尋寫作源頭活水,驅動學生練筆,讓學生懂得環境、情感描寫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經典環境開篇,在練筆中嘗試描繪美麗圖景,渲染游記文學靚麗底色,在練筆中掌握經典的寫作方法,積累豐富的游記寫作經驗,切實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三、結束語
開展基于學生生活的語文課堂“隨文小練筆”活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時,仿寫課文中的優秀句式,分析不同句段中的情感,能提高學生隨文練筆的針對性,使學生體會文本構思之精巧。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筆的同時,應引導學生整體解構優秀篇章,借鑒典型文章寫法,領悟謀篇布局訣竅,探尋寫作源頭活水,實現寫作能力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高曉娟.小學語文課堂隨文小練筆的有效訓練[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22):88-89.
王新圣.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隨文練筆切入點的捕捉[J].新教師,2022(10):71-72.
李彥琦.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隨堂練筆的教學策略[J].山西教育(教學),2022(10):3-4.
基金項目: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基于學生生活的隨文練筆有效性探究”(立項批準號:PTKYKT2105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潘麗霞(1981.11-),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莆田市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忠門中心小學,一級教師,專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