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內在邏輯來看,主要圍繞創造中國式檔案事業現代化之路,深刻闡釋了“為什么推進檔案事業現代化?”“如何高質量推進檔案事業現代化?”“推進檔案事業現代化為了誰?”等基本問題,在“本體論—實踐論—價值論”三個維度形成具有嚴密內在邏輯的現代化理論體系。通過內在邏輯分析,深化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認識,有利于推動檔案事業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內在邏輯;中國式現代化
引言
邁向現代化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1]。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重大政治論斷。黨的二十大擘畫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深刻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要求、主要特征、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為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指明發展方向和工作重心。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檔案事業的發展,也需要堅守與求變,更好適應時代發展,努力推動實現檔案事業現代化。“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擔負新使命。在進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關鍵階段,科學分析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內在邏輯,是深化刻識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探討和研究的重要理論問題。
1 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價值論邏輯
何謂價值論?馬克思把價值定義為社會關系的一種表現,一般抽象勞動的凝結[13]。基于價值論邏輯,檔案事業現代化要解決的是“推進檔案事業現代化為了誰?”從現代化推進立場和歸宿上明確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新路徑的價值導向。
1.1 為黨管檔,凸顯“黨的領導”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為建設現代化新中國、新社會謀篇布局。堅持黨對檔案工作的絕對領導,是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的本質特征。新修訂的《檔案法》把“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檔案工作的領導”明確寫入了法律條文,體現了“檔案工作姓黨”的政治屬性,體現了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檔案事業現代化的首位。把黨的領導貫穿檔案工作全過程、各方面,確保檔案工作正確方向,時時刻刻處處都體現了檔案工作的政治屬性,凸顯“黨的領導”價值邏輯。
1.2 為國守史,做到“檔案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檔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千秋萬代的崇高事業”“特別是要把蘊含黨的初心使命的紅色檔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史記錄好、留存好”。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總任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曾經創造過無比輝煌的過去,雖然經歷了近代的發展停滯,但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勢必會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未來。檔案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為國守史,就是要將反映中國特色的檔案資料守護好、發展好、利用好,“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利用檔案開展“四史”教育,批駁歷史虛無主義,彰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一脈相承[14],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展現檔案力量。
1.3 為民服務,體現“人民至上”
新時代我國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人民美好生活創造來看,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的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時代推進檔案事業現代化的根本立場,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廣大蘭臺人奮斗的目標,要始終堅持檔案工作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將建設好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和方便人民群眾的檔案利用體系作為重要目標,充分彰顯檔案事業現代化人民性的價值邏輯,讓以人民為中心的檔案事業價值觀深入人心。為促進人類進步貢獻中國方案,檔案事業現代化既立足于本國檔案事業現代化發展又關切世界檔案事業現代化進程、服務于人類進步的科學道路,突出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為人類文明貢獻中國智慧。
2 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本體論邏輯
何謂本體論?其實就是關于“存在”的科學,即“存在之作為存在的科學”[2]。本體論主要研究何物存在以及以何種方式存在等問題。基于本體論邏輯,檔案事業現代化要解決的是“為什么推進檔案事業現代化?”具體可以從定位起點、歷史基點、內涵要點等問題一窺究竟。
2.1 定位起點
檔案事業現代化要基于歷史觀審視。從本質上看,現代化是世界普遍性歷史行動,是由傳統邁向現代必由之路,也是衡量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從現代化動力源來看,檔案事業發展有“先發內生型”與“后發外生型”兩種“類型化”模式。與其他領域現代化進程類似,檔案事業現代化經歷了由主動“模仿”到積極“追趕”,再到奮力“超越”的歷程,既遵循現代化進程“共性特點”,也反映了“中國特色”。檔案事業現代化要基于戰略導向審視。新時代我國檔案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落實“新理念”,面臨“新局面”。“三新”審視下的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必然是高質量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更高階段的現代化,是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理念的現代化;努力構建新局面是站在“民族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交匯點上的新局面。
2.2 歷史基點
在人類歷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馬克思主義在檔案管理的各個維度的指導表現上體現出本我特色[3]。馬克思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尊重檔案就是尊重歷史,無視檔案便是無視歷史,以唯物主義觀點看待檔案是檔案事業發展的現實要求。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范疇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社會是運動、變化、發展的,總體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檔案事業發展從粗放式發展到科學發展,再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穿唯物辯證法的理論精髓。馬克思主義始終是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檔案事業現代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檔案思想學說,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導檔案工作[4]。
2.3 內涵要點
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5]。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也是新時代檔案事業本質特征和職責。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應是檔案治理效能、檔案資源建設質量、檔案利用服務水平、檔案管理全面步入現代化。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過程就是構建現代化全系統全要素檔案體系的過程。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要素應包括黨性原則、技術創新、標準規范。
3 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實踐論邏輯
何謂實踐論?它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統一了科學與價值,應是和實是[6]。科學其實就是關于“存在”的科學,即“存在之作為存在的科學”[7]。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基于實踐論邏輯,檔案事業現代化要解決的是“如何高質量推進檔案事業現代化”檔案事業現代化要從高質量這個視域推進。
3.1 科學統籌“兩個布局”
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一方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由一個戰略目標和三大戰略舉措構成[8]。以系統性、科學性、協同性保障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高質量推進。“四個全面”既是檔案事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更是檔案事業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舉措。“十三五”時期,我國檔案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新時代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實現檔案事業現代化的發展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實現檔案事業現代化的根本保障,全面從嚴治檔是全面實現檔案事業現代化的核心條件,全面實現檔案事業現代化是根本目標。另一方面,“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整體性、全面性統領檔案事業現代化高質量推進。在現代化建設及發展規律認識上,應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貫穿于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進程始終、全過程,整體推進。在經濟建設方面,可以利用檔案進行經濟建設,產生經濟效益,檔案在生產經營、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投入運作,利用檔案進行生產建設便是檔案這一價值的具體體現[9],充分發揮檔案經濟效益。在政治建設方面,突出檔案姓黨、人民至上和依法治檔相統一,制度化、法治化推進黨的領導,站穩人民立場。在文化建設方面,全面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豐富的檔案產品提高人民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夯實文化自信根基。在社會建設方面,實現檔案高質量改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檔案治理現代化新格局。在生態建設方面,堅持“雙碳”理念,推動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3.2 一體推進“兩個現代化”
即一體推進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檔案事業制度體系與檔案事業治理能力是辯證統一的。實現檔案事業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治理工程。一方面,“沒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難以發揮作用[10]”,要切實增強檔案治理能力,以檔案“制度特色”凸顯“制度優勢”,以完善“制度體系”助力“治理能力”,并通過檔案事業現代化建設實踐,使檔案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更加明顯。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新時代檔案事業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正確方向前進。另一方面,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檔案制度體系和檔案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在推進檔案事業現代化進程中,要始終把完善和發展檔案制度擺在突出位置,明確和堅持檔案治理建設的社會主義屬性、立足國情和秉承優秀檔案事業傳統、認清和運用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辯證關系原則[11]。
3.3 走出一條“整體性—內生型—并聯式”現代化道路[12]
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之路是在“時空壓縮”下多重現代化任務疊加推進并超越發展、全球現代化反思中形成的“整體性—內生型—并聯式”現代化之路。一方面,檔案事業現代化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變遷,將檔案治理、檔案資源、檔案利用、檔案安全、檔案人才等現代化建設領域任務目標疊加、協同推進,體現檔案事業發展整體性特點。另一方面,新時代檔案事業現代化應從外在拉動型現代化轉變為自覺內生型現代化,堅持現代化檔案事業發展之路選擇的自主性和科學合理性,注重檔案事業現代的化動力內生性,走出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檔案發展之路。此外,檔案事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歷史變遷過程,也是多層次、立體化、全領域的現代化之路,是趕超與反思相結合、要素與結構相融合的趕超型現代化之路,也就決定了檔案治理、檔案資源、檔案利用、檔案安全、檔案人才等疊加發展的“并聯式”而非“串聯式”現代化過程。
參考文獻
[1][12]翟坤周,毛磊.習近平關于“現代化”重要論述的科學體系、內在邏輯與原創貢獻[J].黨政研究,2022(4):4-17,123.
[2][7]胡澤洪.本體論與邏輯?[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8):37-40.
[3]黃寶春.論馬克思主義的檔案管理思想[J].山東檔案,2012(6):26-29.
[4]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檔案工作[J].檔案與社會,2018(4):1.
[5]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482.
[6]張立斌.實踐論、后實踐論美學的悖立與會同[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4):87-91.
[8]姜麗文.檔案系統在貫徹“四個全面”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外企業家,2015(8):186-188.
[9]孔博.文化資本化與檔案經濟價值的思考[J].四川檔案,2012(2):15-17.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8.
[11]馮維.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三條原則[J].政工學刊,2023(1):12-15.
[13]裴小革.論勞動價值論與其他四種價值理論[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4(6):52-56.
[14]趙志軍.中華民族的萬年文化史與五千年文明史一脈相承[J].新華月報,2022(13):36.
作者簡介:欒曉靜(1975— ),大學學歷,青島市市南區琴島學校館員,主要從事教育教學檔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