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中
[摘? ?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質量測評一直是學校、學生、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新課標的提出與實施對學業質量測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學業質量測評中,應關注數學知識本質與關聯,強化合理真實教學情景的創設,突出學科育人的作用,深化學業質量評價標準,通過學業測評引導學生學習,助力教師育人,從而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推動教育的穩態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作業質量測評;路向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業質量進行測評,分析測評路徑,促進教育發展,是教師的職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基于此,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業質量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定。
一、新課程標準對數學學業質量測評的要求
新課標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小學數學教育理念和性質發生了改變,強調了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并且對教育的內容進行了優化,數學課程強調了要將主題教學與綜合實踐相結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增加對學業質量的要求,突出年段學生學習特征,依據不同年段學生的具體特征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這不僅為學習測評提供了有效的依據,也為教學的創新指出方向。
(一)增強核心素養教學的導向性
小學生不僅要學會數學知識,還要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用數學思維理解世界、創造世界。小學新課程標準強調了素養本位的數學學業質量,學生在學習時需要具備核心素養、發展能力等特點。數學學業質量評價標準指出,教師應側重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突破,對數學知識與技能背后的素養進行評價。
新課標下數學學業質量測評要體現出知識與能力立意的拓展,教學的整個過程要以核心素養為育人方向,更要注重多元性的評價維度,重視知識與技能評價,同時要關注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以及經驗的累積,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析問題。除了對學生學習情況評價外,還要對學習習慣、品質素養、情感態度等進行多方面的測評。
(二)加強對知識體系結構的考查
新課標強調了教師要優化教學內容,強調核心素養的發展,遵循教育新思想創新課程內容,充分突出教學內容的本質與結構。新課標對小學數學學習的內容與主題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如數與代數五個主題調整成了數與運算、數量關系兩方面主題;將圖形與幾何原本四個主題調整成為圖形認識與測量、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兩個主題;統計與概率中把分類調整后變為數據分類。這樣的結構優化不僅僅體現在學科內部,更是體現在學科與學科之間。因此,小學數學的學業測評應著重突出大單元、大概念、大觀念等本質,重視結構的考察,強化學科之間的綜合考察。
(三)強調問題情景創設
創設問題情景是小學數學教學常用的一種手段。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對情景創設提出了新的理念,有了新的動向,也重點提出了學業水平測評,真實情景的創建,設置有價值的問題,從而實現核心素養教育總目標。其中,問題情景主要是為了考驗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是否具備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體現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應用能力。
(四)提高對綜合實踐探究測評的重視程度
數學新課標提出,教學要有足夠的課時進行跨學科整合主題學習設計。核心素養教學強調教學的實踐性與綜合性特征,關注實踐活動的真實性,強調課程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的關聯性,體現出協同教育的功能。這都要求教師在綜合實踐領域中創建主題式學習活動,增強數學內部的實踐活動,突出學科與學科之間的教學關聯,從而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
(五)實現教、學、評一致
新課標數學學業質量的測評要以核心素養教育為準心根據教學內容對各階段的小學生在各個知識層面中的學習成績與實際表現進行詳細的刻畫,對具有關聯性的學習內容依照核心素養具體表現進行刻畫,從而形成具有可靠性的評價標準,為教學與評價提供了依據。學業質量標準是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研究的,是核心素養在學業水平上的一個體現。其目的是進一步細化教學目標,使其成為教學實踐與教學評價的質量標準。
因此,小學數學學業質量測評要嚴格依照質量標準進行,細化具體內容,以全面提高學生學業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學業質量測評新路徑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學業質量測評有了新的要求,教師應根據現階段的教學情況,結合教學經驗,從多方面探索出有效的學業質量測評路徑,提高教學時效性,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細化素養表現,突出素養立意
與學科教育理念、方法有關系的核心素養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在小學數學學業質量測評過程中,教師應繼續對核心素養的表現進行深入的研究,將其有效落實到學生學習領域中,從各個方面進行考察,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數學學業測評要綜合學習領域中“主題、單元、課時”這一正向主線與“課時、單元、主題”逆向主線,厘清教學內容與之對應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小數和分數教學中,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可以簡單地對小數、分數進行運算。
這一部分教學涉及的單元是自然數,主題是屬于運算,領域是數與代數。根據正向教學主線的具體表現與特征分析得出,該部分教學內容是對學生運算能力與推理能力的培養。所以,在該部分的教學課中,應將學業測評落實到小數、分數的具體表現中。新課標要求下學業測評有必要從具體內容和學生的認知層面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核心素的養育人價值。
(二)關注與突出數學本質,強化教學內容結構性
新課標要求下學業質量測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學科教學內容和各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關聯性認知,重視大概念、大單元、大任務的考察,引導構建知識體系發展學生高階思維。盡可能地減輕碎片化、層次化、機械化的知識內容,設計培養核心素養的知識內容,通過對知識體系的認知理解、表達應用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質量監測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并在測定基礎上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符合認知規律的課程教學。
學業質量測評探究形成“研究對象”的測定模式,例如學科概念、學科性質、知識關系、數學運算、實踐應用,從這幾個方面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煉同一領域和不同領域中的大概念、大觀念、大單元、大任務,將其作為核心素養評測對象。例如,計數單位教學有小數、分數、整數的認識,是運算教學與數量教學主題中覆蓋面最廣的,該部分學業質量測評應當重視學生讓學生運用計數單位去理解與探究數學知識的本質與內涵,提升數學運算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三)強化問題情境的創設,體現時代價值
新課標指導下數學學業質量測評要重視學生在面對比較復雜的問題時,能否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能否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所學知識轉化成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培養綜合素養。數學教學應當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創建生活化問題情境,從多方面突出學生探究能力、解決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培養。以核心素養教育方針為教學導向,根據當前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生活經驗創建真實的教學情境。情境的創建可以考查學生對數學專業知識的掌握,如概念、性質、關系、規律,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數學思維,進而發展創新能力。
在數學問題情境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是要重視向學生給出有效的基礎信息去啟迪學生的思路,拓展學生思維。問題設計的內容要是學生容易理解的知識點,提供學生容易探究的提示內容,使學生能夠主動走進情境研究問題。二是要向學生提供探究線索與發展思維,有目的、有方向地指引學生在原本認知、思想、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運用數學思維構建數學模型,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另外,教師在問題情境創設中可以適當地輸入正向的價值觀念,將數學教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等相融合,以突出新課標下數學教育的時代性特征。例如,“透過數學說冬奧”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情境主題。在如今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5G時代”等字眼出現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數學與互聯網科技相結合創建教學情境,或是將數學情景建設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創建“數學與節氣”“七巧板中有趣的圖形”,等等,將學科教育與多領域結合,創建多樣化的問題情境,在提高學習質量的同時拓寬學生文化視野,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四)重視實踐活動的考查,培養綜合素養
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業質量測評要及時轉變原本“先教后學,先學后做”的測評形式,筆者積極地將“做中學,用中學,活動中學”這一測評理念納入學業測評中。在測評過程中,要始終以核心素養為教學方向,以教學任務為目的,將教學內容與真實情境相互融匯,強調實踐活動育人。引導與激發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提升對學科知識的探究意識,對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不僅學會怎么還,還能進行自我反思,敢于承擔責任。
借鑒比較成熟的測評經驗,教師應整合其他學科,形成“數學+”模式,將本學科素養與跨學科素養作為測評的內容,而不是只局限于本學科知識的測評,更要重視不同知識之間的網絡建設。在測評實踐過程中,首先要對數學知識概念、教學原理以法則的測評立足在社會實踐中,突出學科在社會生活中的實用價值。例如,在統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鍛煉統計能力。其次,在已有內容的基礎上,在認知水平基礎上,強化認知過程緯度指標,主要體現在“生活問題—抽象思維—研究對象—邏輯推理—新的研究對象—實踐應用—解決問題”測評路徑。最后是在紙質測驗基礎上,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報告、成果展示、課后交流、實踐操作的考察。
(五)強化學業質量標準,契合教學評價一致性
核心素養視域下考試與評價依據是課程標準,所以在新課標導向下學業質量測評要全面遵循標準要求,嚴格設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業要求,結合教學實際深入解讀與把控好質量標準的內涵與要求,并且要深化質量標準與學業要求,保障在各個領域涉及的內容難易程度、占據比例保持一致,保證測評命題具備科學性與達標性。教師在測評過程中,要牢記核心素養教學要求,從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逐一梳理,細化學業質量測評標準,構建系統的知識緯度、水平緯度,以核心素養表現緯度。例如,學業質量測評標準指出,學生要能夠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圖形,能夠使用所學的公式去計算圖形的面積,講出圖形的運動,從而形成良好的空間理念。小學數學學業測評要結合相關的評價質量標準要求,按照知識內容與教學提示進行設計。另外,根據目前階段的數學學業質量標準要求,在設計每道試卷題目所考查的知識內容與核心素養體現雙向細目,以此來避免某一個核心素養考查的內容太過片面,層次太淺等現象。可見,小學數學遵照學業質量測評標準與要求實施測評,不僅滿足教學內容的要求,也反向引導了課堂教學,真正體現了教育系統中的“教、學、評”。
(六)完善區域兼顧與學段銜接,促進協同發展
在新課標指導下,小學數學學業質量測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是統籌不同地區的教學現狀,在學業檢測的目標與理念、教材內容的選擇、各種教學情境與問題設計及評分標準等方面,處理好各個地區、各個學段之間的關系與銜接。尤其是在學習質量測評過程中,關注縱橫向比較,厘清數與代數之間等幾方面學習領域相對應的具體學業質量標準、學業質量要求、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等多方面維度,充分展示出數學教學的層次性特征,有效銜接了各學段的數學教學內容,多層面的學業測評實現了核心育人的教學目標。
數學是一門抽象、復雜的學科,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受到了社會各界、教師、家長的密切關注,創新教學,優化課程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對數學學業質量測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嚴格遵照新課標標準要求,對數學教學與學生學習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探索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路徑,從而推動數學教育的穩步發展,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鄧煒,侯正海.空間觀念發展水平測評與教學改進建議——基于2020年江蘇省小學數學學業質量監測數據的分析[J].小學數學教育,2022(Z2):16-18.
[2]聶艷軍.四年級學生解決真實問題能力發展狀況測評分析——以2020年江蘇省小學數學學業質量監測中一道測試題為例[J].小學數學教育,2022(Z2):25-27.
[3]郭慶松.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測評的設計與實施——以2018年江蘇省小學數學學業質量監測為例[J].小學數學教育,2021(12):4-8.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