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海霞
〔摘? ? 要〕本文論述了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的實踐經驗和教學思考,如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的創新和探究精神以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等,指出通過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可以改變學習方式,賦能學生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實踐;反思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9-0021-03
科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而小學生正處于知識和能力的積累階段,因此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旨在介紹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的教學策略、實踐經驗和教學思考。教師需要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的創新和探究精神以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等。這些經驗和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實施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可以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賦能學生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同時,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也有其適用場景,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的背景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項目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學生在實踐中探究、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灌輸和記憶,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項目式學習模式則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參與度和效果。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的背景源于當前教育改革的需求。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變化日新月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逐漸顯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逐漸下降,學習效果也逐漸變差。因此,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應運而生,它通過實踐和探究,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的意義在于,它能夠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因此,科學項目式學習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和發展需求,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同時,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也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二、傳統學習方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模式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注重知識的灌輸和記憶,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實踐和探究的機會。教師通常會在黑板上講解知識點,學生則在課堂上聽講、做筆記和背誦。這種教學模式的缺點在于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難以激發,學習效果也難以提高。
傳統教學模式還存在一些其他問題。首先,這種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都不同,但傳統教學模式卻無法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其次,這種模式缺乏實踐和探究的機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最后,傳統教學模式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學生提出的要求。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模式就需要改進。例如,在上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第四課《月相變化的規律》時,學生對月相的知識源于二年級時的學習以及生活經驗,通過本課的學習,他們認識了一個月內月相變化的規律。但采用傳統的學習方式,學生記憶不深,只能短時間記憶,因此我將本節課設計成項目式學習的模式。通過制作“月相記錄”的項目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將月相變化記錄的項目持續化,讓學生能夠堅持長周期的觀察、記錄,發現、尋找更多證據來支持自己的想法,從而完善記錄。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是一種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教學模式,它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參與度和效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項目式學習的理論基礎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項目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探究、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式學習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社會建構主義理論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社會交往和文化環境的產物,學生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和參與社會實踐來獲得知識和經驗。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和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和他人的合作和互動來獲得知識和經驗,符合社會建構主義的理論。
(二)情境學習理論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應該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學生通過在實踐中探究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和經驗。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通過實踐和探究獲得知識和經驗,符合情境學習的理論。
(三)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學生通過和他人的合作和互動獲得知識和經驗。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生的合作和互動,讓學生在項目中與他人共同探究和解決問題,符合合作學習的理念。
項目式學習可以解決傳統教學模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提高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傳統教學模式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而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和解決問題,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提高學習的參與度和效果。
個性化教學。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都不同,但傳統教學模式卻無法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而項目式學習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發展方向。
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傳統教學模式缺乏實踐和探究的機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而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和解決問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的實踐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實踐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實際操作和探究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這種學習中,教師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中的教學策略。
(一)引導式教學
引導式教學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實驗,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和思考。在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或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和觀察,幫助他們探究科學現象和原理。
(二)合作式學習
合作式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小組內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在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實驗,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實驗和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通過合作式學習,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思路和經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例如,三年級下冊《影子的秘密》一課,內容原來是老教材五年級的教學內容,新教材安排在三年級。授課教師會一不小心上成五年級的模式,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將本課設計成五個學習項目,以一個個小問題的模式,并給出相應的材料,讓學生合作自主探究,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同時在有結構的材料的推動下,進行有效學習,提高效率。
(三)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實踐來獲得知識和技能。在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基礎知識和實驗設備,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實踐,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實踐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實際操作和探究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
(四)解決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是通過問題引發學生對概念的思考和探索。項目式學習關注核心知識,意味著我們要提出驅動性問題,更好地激發學生投入。驅動性問題,是指激發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動投入項目探索的好問題,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多向度探索空間。它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也能提綱挈領地提出持續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
“小小工程師”是一個基于“足球教練訓練塔臺”的項目式單元。在教學中,學生將擔當起工程師的角色,像工程師一樣根據規定的任務目標,運用已有經驗和對科學的理解,設計并建造出相應的產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個工程建造的系統過程:明確任務—設計—建造模型—測試—評估—改進。通過足球塔臺建造的實踐活動,學生將初步建立起對工程的了解,感受工程的復雜與魅力,從而讓科學學習的開展更為活潑和真實。“雙減”背景下,這樣的形式更有價值,更有現實意義。
好的驅動性問題,一方面能引發高階思維,另一方面能提供問題化的組織結構,為信息和內容提供有意義的目的。驅動性問題未必完全真實,但一定要合理。在實踐中,我還會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在開始項目式學習前,我會明確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讓學生知道他們需要學習什么,以及如何評價他們的學習成果。這有助于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提高學習效果。
第二,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比學習成果更加重要。
第三,鼓勵學生的創新和探究精神。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需要不斷探究和創新,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因此,我會鼓勵學生的創新和探究精神,讓他們自由地表達和實踐自己的想法和創意。
第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需要進行實踐和探究,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
在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的實踐中,我們發現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和啟示。首先,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其次,我們需要重視科學素養的培養,讓學生了解科學的本質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態度。最后,我們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項目式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實現全面發展。
通過項目式學習,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探究科學知識,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研究方向,制訂研究計劃,設計實驗方案,收集數據和分析結果。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林丹玲.從改變學習方式到賦能科學素養:小學科學項目化學習的行與思[J].小學教學參考,2022(3):83-85.
[2]尤文霞.小學科學項目化學習的課堂實踐與應用分析[J].小學生(上旬刊),2023(4):118-120.
[3]章陳斌.項目化學習視域下小學科學電路單元教學初探[J].新課程導學,2023(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