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婧怡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后作業是數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學為中心”的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要基于兒童視角進行創新設計。文章對“學為中心”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作業研究的內涵、熱點析理、研究進程等方面進行了探究分析,提出了“學為中心”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作業研究的展望,以期為小學數學教育提供參考,切實提高“學為中心”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作業的效果。
關鍵詞:學為中心;數學創新作業;小學數學
以學生為中心,是新課標改革的價值導向。數學作業成為課堂教育的主要環節、課程資源的主要構成和學生掌握數學的一種主要方式與方法,也應體現新課標改革所提出的教育宗旨。但是長期以來,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作業時間的設計和布置總是處在一個“茫然”的狀態,因為大量機械、封閉的數學練習題填充了小學生的作業時間,而忽視了小學生個體的差異,從而抑制小學生個人發揮主觀能動性。所以,針對小學教材的新特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合理的小學數學作業內容,并賦予小學數學作業新鮮的生命力,是當前擺在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眼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學為中心”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作業內涵
(一)“學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最早是由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兒童為中心”的觀念轉換來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特點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傳授小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術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啟發與指導,既要“授之以魚”又要兼顧“授之以漁”。
(二)小學數學創新作業
創新作業設計是指教師根據學校自身具體情況,細化作業管理流程,以發揮作業在學校課堂教學流程中的作用與反饋的功能。設計分層次的多形式的作業,有助于學生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并充分調動學習者對掌握數學學科本身的濃厚興趣,同時逐步培養學習者自身研究和解決的綜合能力。
二、“學為中心”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作業研究綜述
(一)熱點析理
在數學教育類文章中,以“學為中心”為主題進行檢索,有4899篇相關文獻。以“數學作業設計”為主題進行檢索,共有5868篇相關文獻。兩者并列搜索僅有5篇。目前,在“雙減”政策的推動下,作業設計逐漸從關注書本轉向關注學生,“學為中心”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值得被研究。
國外學者對數學教學作業的研究相對較早,多數研究者都把家庭教育作業看成學校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蘇聯著名教育工作者凱洛夫曾提出“家庭教育作業是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部分”,外國科學家也對課堂教學作業的研究價值予以了充足肯定。早期夸美紐斯就在他的著名作品《大教學活動論》中,對課外學習作業的意義與布置方式進行精辟闡述,并認為“課堂教學科目中如果不能有相應地反復練習,課堂教學工作便無法到達最徹底的境地”。
國內對作業的深入研究相對較晚,國內外研究者大多是在總結國外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深入與擴展,對寫作的關注點向課程功能、教育應用轉移,主要研究學科課程理論方向。學者朱仲敏教授認為“作業是由教師設計的、讓學生在家中進行的一項學習任務。它是傳統課堂的補充與延伸,對加強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業成績,起了關鍵的作用”。
通過對上述文獻的整理與分析可以得出,國外研究作業設計的時間比較早,核心素養側重于對學生技能的訓練。對比之下,國內對作業設計的研究起步較晚,并且國內的作業設計是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之上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來的,注重對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訓練。近年來,作業創新設計也受到廣大教育研究者、專家和一線教師的重視,他們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深入和細致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后繼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對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作業設計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在整理文獻資料中發現對怎樣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問題研究較少,將“學為中心”融入數學作業中的研究更少。要想在“學為中心”背景下分析小學數學作業,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與研究。
(二)研究成果
1. “學為中心”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作業的意義
近年來,國內教育者也加大了對同類課程的研發力度,尤其是自“減負”之后,不少高校都對作業教學做出了有益的改進與嘗試,在豐富作業形態、調動學生作業興趣等方面,獲得了許多重要經驗。
有利于促進教學目標順利實現。2022新課標的提出是對學生的素養提出更新、更全、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數學作業設計,更多地針對單一的知識點或者知識群進行設計,對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考慮得較少,從學生綜合情況角度來看,幫助不大。而創新作業設計,是基于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多元化切入,能切實增強學生知識應用的能力,促進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以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從學生角度出發更好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作業的設計考慮兒童化、生活化、多元化特點,學生能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綜合性提升。實踐型、項目化等學科融合性作業能夠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有利于提高教學評價有效性。作業是對課堂效果的評價方式之一,但是傳統作業評價方式多為判斷“對”或“錯”,較為單一且生硬。雖然能夠及時糾正學生缺失或者錯誤的知識信息,但是對學生的學習提供的引導和幫助有限,也不夠詳細和準確。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提出開闊視野、多元發展,而實踐型個性化作業無法用簡單的對錯進行評價。教師應從多角度鼓勵學生思考發現,實現高質量溝通,師生能對課堂教與學進行更全面、深入地總結評價,教師也能根據作業反饋情況來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
2. “學為中心”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作業特點研究
作業兒童化。陳鶴琴在《家庭教育》中提到“小學生生來就是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也是生來好奇的”。數學作業只有變得滿足學生好勝、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才能讓學生真的喜歡,才能充滿學生味道。既然學生喜歡去思考,也總愛和大家分享他們的發現,那就不如給他們舞臺,去探索、分享他們的發現。
作業生活化。數學現象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且深度融通的,數學和生活不只是共存,更是同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只有在學生熟悉的生活作用下,才會產生實際意義,否則只是無源無本。同樣,生活中需要運用數學知識,不然遇事便容易事倍功半。
作業多樣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能停留在只掌握課內知識的低層面上,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因此,數學作業的設計不應拘泥于傳統形式,而是將知識性、現實性和挑戰性相結合,體現數學的應用性,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數學作業也可以是一篇小日記,或是一個小表演,抑或是一張美麗的圖片。
作業評價多元化。有的作業需要學生的綜合能力,因為有些難度,需要學生跳跳才能摘到桃,可能作業的主人沒有發現,但是其他學生都有火眼金睛一下就能夠找出。因此,不妨讓別的學生來評價一下作業,找出作業中的小錯誤,也能幫助學生提醒自己不要犯這種錯誤。學生的反饋通常能超出你的預期,更能夠總結本單元的知識。
三、“學為中心”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作業類型
(一)分層教學理念的小學數學作業
《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初探》提出“增強課堂有效性,就必須將作業設計重視起來,同時科學、合理地設計適應各個階段學校需要的分級作業也是必須要求”。所以,教材要根據小學的實際需要,以最新課程標準為引導,做好數學作業的分級設計。目前的分層教育理念下需要所有教師,仔細分析學生學情,理解個性差異;掌握好分類作業的具體內容,以落實課程目標要求;設計好各類作業,以符合學生學習需要;建立完整的分層作業批改和評價機制。只有符合學生情況的作業設計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
(二)微項目化的小學數學作業
有學者在研究中提到“微項目化作業因其保留了項目化作業的設計理念,在作業的目標、內容、格式、時間等方面進行了微縮,更適合‘雙減目標下的小學生”。教師要通過對微項目化作業目標、主題、內容、格式、時間、類型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強化作業的直觀化、生活化、探究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最終完成學生作業“減量”與“提質”的目標。
(三)單元整體視角的小學數學作業
有學者提到“教師可以嘗試在單元整體性教學的視角下,以生為本,用畫數學、說數學、做數學、聯數學等多種方式進行數學學習,讓學生在思維過程中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實現知識遷移”。重視多感官、多元化、多角度的單元整體教學,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師生看清單元知識體系,摸清知識脈絡,構建知識框架,從而減去重復性作業,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減負提效。
四、“學為中心”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作業研究展望
目前教師更加關注于課堂的變革和創新,課堂的教育觀念、教學形態、教育手法、教學內容、課堂水平等都出現了質的轉變。但是,學校對怎樣以新課程標準為基礎,創設全新的數學作業,運用作業內容來培育學生正確的教學價值觀,鼓勵學生積極地探索,推動學生高效地學習以及鼓勵學生個性發揮等方面仍然重視不足。在教學不斷改革發展的當下,針對“學為中心”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作業研究,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進行研究。
(一)減量提質
“學為中心”背景下的數學作業創新設計要摒棄機械重復的練習,在設計基礎性作業時,要做到減量提質。教師應擺脫單一的作業方式,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生活性、活動性強的潛在優勢,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層次性作業,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業積極性,真正做到通過“質”的提升將作業的“量”減下來。
(二)學以致用
以“學為中心”的數學作業創新設計要來源于日常生活,即使學生處于日常生活情境中,并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教學和生活的有效連接,切實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切實地感受到數學的使用價值。
(三)多元發展
近年來,作業的設計逐步轉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多元化發展。教師可綜合學生各學科能力,提出單元統整或學科融合性練習,從而激發學生多元發展。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為中心”的作業創新設計要解決“吃不飽”“吃不了”等問題。
(四)拓展視野
以“學為中心”的作業,在進行創新設計時要有助于擴大知識視角、淡化專業界線。一項對真實數學問題的處理,往往既要求綜合數學的基礎知識和技巧,又要求多個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技巧一起參與,在作業設計上應遵循以數學課程為主導原則,以處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為切入點,并合理整合語文科技、藝術等多學科知識,以多學科的學習角度啟發著學習者的探索。
五、結語
小學數學作業的創新和改革是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雙減”政策及素質教育的推動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要求學生具有探索創造的能力。作業的創新設計,旨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學生探尋知識的能力。教師應抓住學生的探索欲望,從不同角度、方向對數學作業設計進行創新。讓數學作業減量提質,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多元發展,同時開闊學生視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琴琴. 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初探[J]. 學周刊,2022(02):109-110.
[2]石海飛. “減量”與“提質”統一的小學數學微項目化作業設計[J]. 遼寧教育,2022(01):18-20.
[3]劉善娜. 單元整體視角下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的設計[J]. 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21(10):14-18.
(責任編輯:羅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