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奇 賀秋瑞 李霜龍 鄭思宇
摘要:在日新月異的國際化大趨勢下,高等教育在課堂中急需培養學生的工程倫理意識和道德素質,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倫理觀念,培養社會責任感,提升工程實踐質 量,促進可持續發展。本文以工程倫理教育下的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思政教學為研究對象,主要從該課程思政中存在的不足、思政教育提升路徑、具體教學案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旨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工程倫理教育;大數據技術課程;課程思政
引言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Hadoop等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數據技術正不斷與各行各業相結合,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務。然而,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各種倫理道德問題日益增加。Facebook的用戶數據泄露、Uber在其數據分析過程中違反用戶隱私事件等,都在提醒著我們必須重視大數據倫理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1]。如何在大數據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把握工程倫理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成為當前大數據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工程倫理教育理念應運而生,旨在解決工程實踐中的倫理道德問題,為保障公共安全與社會和諧作出貢獻。Hadoop框架是處理大規模數據的優秀工具,而濫用相應的大數據技術則可能導致人員隱私泄露、數據倉庫損失、法律責任增加等問題[2]。因此,如何將工程倫理教育與Hadoop大數據課程有機結合,引導大學生增強倫理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其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從而培養出具有倫理意識、社會責任感和綜合工程能力的大數據專業人才,是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3]。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對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中加入具有工程倫理背景的課程思政元素問題進行了教學探索,通過課程設計加強工程倫理道德及思政教育,從根源上增強大學生的工程倫理道德意識和政治素養。
1. 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思政存在的不足
1.1 工程倫理教育不足
當前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中,課程思政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工程倫理教育方面[4]。首先,大數據技術在商業和個人行為中得到了廣泛使用,但暴露出許多倫理方面的問題。例如,在技術使用過程中,個人的瀏覽歷史、偏好信息和社交網絡數據等被套取的隱私問題,以及缺乏對性別、種族、年齡、政治傾向等敏感數據的保護意識和倫理責任等。而當前大部分大數據課程主要關注大數據處理的技術性問題,對于工程倫理的引導和教育卻相對不足[5]。這導致學生們缺少足夠的工程倫理意識和道德觀念,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相應的思維方式去應對在大數據領域遇到的倫理問題。
其次,由于倫理問題在大數據領域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可能會涉及隱私保護、社會公正、社會責任等多個方面,學生們很難對所有問題作出正確有效的反應和決策。同時,目前課程教學中缺乏對數據采集、存儲和分析過程中涉及的工程倫理問題的討論,也缺少對數據造假、誤報和不公正使用的正確引導。
最后,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沒有將工程倫理問題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無法幫助學生在職業倫理與社會角色之間建立自我意識和道德觀念。因此,在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們深度思考倫理問題并做出合理的決策,使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更加健康和可持續,同時也需要積極探索符合時代需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為大數據時代的工程倫理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1.2 思政融入生硬
首先,在以往的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教學中,思政內容與具體的學科知識結合不夠緊密,未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道德、倫理、社會責任等問題。課程思政與課程內容脫節,或者只是簡單地加入一些淺顯的道德規范而沒有延伸出具體的內涵,則會顯得課堂教學生硬和不自然。
其次,思政融入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思辨和實踐,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目前采用較多的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并缺乏深刻的價值觀引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導致學生在接受課程思政時感到生硬,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也大打折扣,導致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扎實,難以形成深刻的理解和反思,更使得學生在面對實際復雜工程問題時,難以發揮創新精神和大國工匠精神來攻克難關。
最后,現有的Hadoop大數據技術課堂更加偏重對于技術的講解與實踐,而忽視了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當前的教學環節中未能融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科學精神以及工程倫理等思想政治元素,也未能培養學生的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因此,在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的教學中,要通過改進思政教育的內容、方法和形式來探索可行的方法,加強對學生政治思想的引導,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實現技術進步與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
2. 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思政提升路徑
2.1 樹立學生接受工程倫理教育的意識
工程倫理教育的意義在于培養工程師的職業道德,塑造他們對社會責任和道德取向的認識,提升工程項目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這些是構建一個健康、可持續的工程社會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中,可通過教材、案例研究、講座、研討會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工程倫理教育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工程倫理的重要性和應用場景。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可將工程倫理教育與實際案例相結合,通過分析真實事件和道德困境,讓學生了解工程倫理決策的挑戰和影響,從而激發學生關注工程倫理問題的興趣和意識。通過小組討論、辯論或寫作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工程倫理問題的討論和思考,促使學生思考工程倫理問題的不同觀點和解決方案,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和判斷力。
在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中,一方面在理論教學中要強調工程師應具備的責任感和道德品質,如誠信、正直、公正等,通過激勵機制、獎勵制度或榜樣引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道德素養;另一方面要為學生提供參與真實工程項目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正面接觸各種工程倫理問題和決策。通過實踐鍛煉,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工程倫理的實際應用,加深對其重要性的認識。
2.2 創新課堂教學手段強化課程思政
作為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教學是整個德育與智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因此,要積極采取問題導向式、案例研討式等新型教學手段,立足課堂,強化課程思政的作用。
2.2.1 案例實踐法
在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實踐環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積極主動地將自身育人的身份屬性進行帶入,深入挖掘案例實踐中的大國工匠精神、民族榮譽感和創新精神,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這些知識進行吸收、理解,真正地融入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中。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掌握Hadoop大數據處理技術的同時,更應著眼于技術背后的家國情懷和倫理道德建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批判思維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2.2 導向式教學
為了將工程倫理教育有機融入Hadoop大數據技術的課程思政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而設置相應專題,開展導向式教學。一方面,思政相關領域的知識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了解到我國在不斷發展中所取得的成績與遇到的阻礙,進而增強愛國情懷和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如在初識大數據專題中,利用電網海量的數據分析用戶行為來動態制定電價,從而提高用電利用率的案例,展示了科技給我國帶來的宏偉發展,鼓勵學生要利用所學的專業技能來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3. 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為了更好地實現工程倫理教育基因式融入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避免生搬硬套、粗暴楔入等現象。本文選用《Hadoop大數據技術原理與應用》一書,在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和工程倫理教育的引領下,結合社會生活、時政、工程倫理道德等元素,采用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法等教學手段,將Hadoop大數據技術與工程倫理背景下的課程思政進行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的思政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結語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質的飛躍,同時,技術應用中的倫理和道德問題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已經成為工程實踐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目前現有的大數據技術教育面臨著來自多個方面的挑戰和困境,包括教學內容局限于技術性的問題、學生缺乏足夠的倫理意識和道德觀念的問題、保護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的問題、倫理問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等。
因此,本文探討了在Hadoop大數據技術課程中課程思政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缺乏對工程倫理道德方面引導的問題,并提出了可行且具有針對性的提升路徑,給出了具體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來增強學生對工程倫理和社會責任的認識和實踐能力,以應對現實社會中與大數據技術相關的倫理和社會問題。在后續的課程中,可進一步通過強調大數據倫理、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影響、探討數據治理與合規、觸及數據不平等和社會正義、引導學生探索工程倫理決策、重視數據安全與責任等思政教學的探索方向,來培養學生的工程倫理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白姍.大數據技術應用的工程倫理風險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18): 61-64.
[2]何思霖.大數據技術的倫理問題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7.
[3]拜曉旭.課程思政與工程倫理教育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熱固性樹脂,2023,38(2):84-85.
[4]張暉,張鵬,楊學南.《大數據技術概論》課程思政建設思考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18(10):173-174.
[5]王可,蘇紅艷.大數據采集技術與應用課程思政方法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18(28):60-62.
作者簡介:賈俊奇,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大數據分析研究。
基金項目:2022年度洛陽師范學院校級教師教育教學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計科師范生混合式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編號:2022XJJJ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