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仲毅
摘要: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中強調,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自2016 年研究報告正式頒布后,現代語文教學就開始沿著“核心素養”的方向前進。
為此,本文基于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根據語文新課程的性質、功能、要求,積極探索初中語文審美教育的價值、要求以及實施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教學;審美教育
2022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中強調,“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1]“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是教育部在“立德樹人”思想號召下組織研究提出的一個概念,意在明確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和品行。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散文作品取材廣泛、語言優美、意蘊豐富,具有豐富的審美教育元素。
一、關于語文教學的審美對象
筆者認為就單從語文教學的載體(即各種文章)而言,語文美育的載體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語言美,一是人文美。
語言美是語文教育中最直觀而又最容易讓學生直接感知的一種美,它通過語言文字的形式,讓學生對語言文字內容進行思維的轉化。而人文美,更著重的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閥的和諧關系。只要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能讓學生自主地去體驗這些美的感受,美育的目標就能得到初步的落實。
必須要指出的是在語文教學美當中,教師也是作為學生審美的一個對象,教師所應有的“美的素質”包括語言美、形象美和道德美等等。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美的素質”能讓學生在感知、體驗美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二、初中語文美育的價值體現
朱光潛先生曾在《談美》中說道:“人生樂趣一半得之于活動,也有一半得之于感受。”人生需要有生趣才會有生機,而生趣便在審美活動中誕生。[2]可是,社會的快節奏早已打破人們內心的恬淡, 隨著網絡時代的崛起,“快餐文化”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們早已經喪失了感知美的能力,轉而去迎合流行,甚至將低俗當成趣味。在教學過程中,一個最明顯的表現便是學生們越來越無法做到有感而發。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首當其沖, 將審美教育放在不容忽視的位置,承擔起營造美感氛圍的艱巨任務,以喚醒學生們日漸麻木的心,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審美教育是當下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實踐者的我們應該將審美教育放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位置。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借助統編版教材的編寫特點展開審美教育, 從而強化他們的藝術素養,提高其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使初中生成長為德才兼備的新型人才。
三、語文教學中美育的三個層面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感知語文的美,視覺和聽覺是最直觀的感覺。
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讓學生初步地感知文章,這是進行審美教育的第一步。朗讀過程中或高亢昂揚或沉郁頓挫,或低回婉轉或急速奔放的音響效果讓學生在聽覺上有了直觀的感受,對作品所蘊涵,的感情寓意自然就會有初步的領會。實踐證明書面語言轉化為音響語言再借助聲調、手勢、表情等手段,朗讀得準確、傳神,就能把學生從直觀的作品文,字語言帶到隱藏在其背后的藝術境界中去。
(二)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章時應讓自己,特別是讓學生一起適當地進入“角色",使人文交融,彰顯文章的情感寓意。讓整個課堂充滿了情感的同時與作者悲歡與共, 休戚相關,并以教師自己的情感火花去點燃學生對人世間美好價值追求的火焰。在進一步以情達意之后,教師要以合適的問題, 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逐步領悟作品深層次的寓意,感受其人文之美。而這種美的發現歷程其實就是對文章的精讀及深層次分析。因為每部作品所體現出的生命的感悟,愛國的情感,感懷的詠嘆,情感的忠貞,理想的追求都包含在作品的語言文字當中。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大膽地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對文章語言文字所蘊含的美進行分析,再由教師加以指導,從而完成整個審美品鑒過程。
(三)在綜合語文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閱讀教學是奠定創造美的基礎,教師既要對教材作出再創造,使教材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又要幫助學生按作者的文路一起欣賞教材中的藝術美,以提高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說話課和寫作課是主要途徑。通過美說美寫美,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學生的思想情感就能向審美高度不斷升華。
首先是“說”,要加強對學生的表情朗讀,創造性復述,演講辯論等方面的指導,做到音質悅耳,誦詠清晰,韻律和諧,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其次是“寫”,要循序漸進的進行訓練,以說促寫,以讀促寫。在講讀課后,安排同類體裁、題材的訓練,引導在語言表述、結構安排、主題表達方面對范文從模仿人手,進而達到獨創的層次。
培養創造美的能力, 要指導學生豐富生活, 深化感情;要引導學生憑直接間接經驗,展開想象和聯想,激發靈感和創造欲望。新課程中設置了許多語文實踐活動,就更是培養學生審美創造能力的廣闊天地。
在進行散文教學時, 要充分地挖掘課文中的美育美點,從內容美、語言美、結構美、情感美、哲理美等多個角度,選取教學內容,嘗試美育實施路徑。當然,筆者只是選取了單篇教讀的方法,仍有單元整合、多文本閱讀、專題探究等方面,需要不斷去探索美育教育的實施路徑。
中學語文中的審美教育既是一種潛移默化、實實在在的教育,又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深化的過程。只有堅持不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實更好。
【參考文獻】
[1]2022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朱光潛。談美[J].文史知識,2015(0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