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占榮
摘 要:美術教學活動中生動夸張的語言導入、創設生活化、游戲等情境、用新工具材料時的示范有效、運用啟發性和開放性語言創設自由想象空間、注重評價的多樣性,自評、互評、教師、家長評等豐富多樣的形式提高幼兒興趣的有效策略,激發學習興致,從中獲得愉快體驗,讓孩子感受美、創造美,促進幼兒創新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興趣;有效開展;幼兒美術;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4-0004-03
興趣是激發幼兒學習的內在動機,是幼兒探究知識和技能的需要。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智慧的啟蒙,為幼兒的全方面發展提供可能。教師要深入幼兒內心,挖掘幼兒的興趣點,為孩子創設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美的環境,積極創造有利條件為幼兒提供充分表現的機會。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實踐有效開展美術活動的實施策略加以探討闡述。
1.重視活動前準備、內容和材料精心選擇激發幼兒興趣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的世界是直觀的,他們表達的一切都是受外界事物影響產生的,要讓幼兒喜歡美術,可嘗試不同的作畫方式,教師應為他們提供有利條件,如帶幼兒走出教室,到戶外去以豐富其視野開闊其眼界。讓他們觀賞家鄉山水、建筑物、農作勞動、觀察街上的廣告設計、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引導幼兒細致觀察,以獲得直觀的感受。還可以帶幼兒參觀各種藝術畫展,了解藝術家的優秀作品,領略作品的魅力,提高審美力。也可以帶幼兒觀看各種的文藝演出,開闊眼界。孩子有了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感官體驗,才能發揮創造力、想象力,這才是藝術創作的前提。幼兒看得多、感受得多,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才能在創作中思考別人沒有的想法,畫別人沒有畫過的領域,做別人沒有做的事。幼兒的作畫表現力會隨著經驗的積累,逐漸豐富起來,為美術活動打下良好的知識儲備。
(2)活動內容的選擇
經過實踐研究筆者發現,選擇有趣味性的、貼近孩子實際生活的課程內容更能讓幼兒專注投入,更有利于激發孩子主動參與。筆者能認真思考和研究選擇的內容是否適宜此年齡段孩子,根據內容選擇美術活動在哪開展好,是否可從封閉改為開放,是否可以拿起畫夾走出活動室到大自然,甚至到美術館。或者把選擇權給孩子,孩子因為有自己的經驗和感受,討論熱烈,他們對自然對社會有了了解所以才能把作品盡情發揮,讓他們去自由表現美、創造美。如寫生活動《蔬菜寶寶》《游樂場真好玩》《桂花樹》《桃花開》等,筆者帶上孩子和作畫工具,引導幼兒把要表現的蔬菜等畫面借助取景框,仔細觀察開展寫生活動。孩子非常感興趣覺得好新奇,幼兒就在這樣的活動中輕松愉快地完成了作品。
(3)活動材料的選擇
在日常的美術活動中,筆者發現有些教師給孩子提供的材料單一,不豐富。怎樣讓幼兒對美術活動興致更高、對材料感興趣、能對創作欲望調動起來呢?筆者覺得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條件。如材料提供筆類有油畫棒、彩色鉛筆、水彩筆、記號筆、馬克筆、粉筆、毛筆等;紙類有彩色紙、報紙、宣紙、毛邊紙、砂畫紙、卡紙、刮畫紙等;顏料有水粉、水彩、墨汁等;讓孩子去收集的生活類有瓶蓋、貝殼、石頭、瓦片、木塊、竹塊、牙刷、滾珠、紙杯、酒瓶、棉簽、紙盤等常見的材料。如中班繪畫活動《花格子大象》中,筆者先只為幼兒簡單提供畫紙和油畫棒。開始幼兒很有興致地拿起油畫棒繪畫,可后來孩子就不想畫了。通過筆者觀察和反思后,覺得應對材料重新調整,然后為幼兒提供了五六種不一樣筆;提供了豐富的自然材料等,幼兒的興趣大大調動起來了,特別是第一次用粉筆和排筆在石頭、瓦片、木頭上畫,孩子畫得意猶未盡……總之,豐富多樣的美術材料讓孩子覺得畫畫原來是一件多么開心的事啊。
2.為幼兒營造充滿美術氛圍的適宜環境
(1)情境化教學在美術活動中綻放異彩
第一,用生動夸張的語言導入。讓孩子“敢”畫。教師用講故事、猜謎語、兒歌、詩歌等語言情境導入,激起孩子學習欲望。如中班涂色活動《白楊村的美容院》活動里面有個詼諧幽默的文學作品,開頭以輕松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圖片小白羊展示給孩子。活動中幼兒從圖畫中發現絢麗多彩的、濃妝艷抹的時髦白羊。幼兒從多彩畫面的視覺進入,白羊的發型?染的色彩?衣著的變化?孩子欣賞了這樣的藝術美,自然學會裝飾手法和色彩搭配上,大大提高了幼兒的興趣。
第二,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孩子“樂”畫。如大掃除活動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樂意喜歡干的勞動,是一件既興奮又十分有意義的事情。筆者設計了小班美術活動《愛勞動》讓孩子練習畫直線橫線的技能。筆者為增加趣味性給孩子提供兩支綁在一起的水彩筆,孩子在畫面上模擬吸塵器“吸地板”,孩子興致勃勃把它從地板一頭拉到另一頭練習畫線的技能,孩子的興趣意猶未盡。在生活化情境的驅動下,孩子學習了橫直線的重復練習,體驗了涂線的樂趣。
第三,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孩子愛“玩”畫。教師用玩游戲和扮演角色的情境導入。如在游戲區大家常會看到孩子拿著電話筒喃喃自語,這是孩子與同伴交往常用的一種方式。筆者設計了小班繪畫活動《裝電話》創設為小動物裝電話的游戲情景,孩子嘗試畫線圈圈把兩端電話連接起來,孩子在游戲情境中學習畫線圈圈的技能,體驗了玩中學的樂趣,取得了不錯效果。
第四,借助音樂、多媒體渲染情境。讓孩子有“趣”去畫。教師用音樂中明快悅耳的旋律、跳動的音符節拍、多媒體生動活潑的動畫。這一幅幅絢麗的畫卷,一件件精美作品就是一首優美的樂曲,沁人心脾。通過音樂、多媒體的動畫形象渲染,激發孩子的興致,這更容易積聚孩子的靈感激發創新潛能。因此,設計美術教學時,教師應選擇對孩子有充滿吸引力的素材進行藝術加工,把活動要求融入生活游戲情境中,借助各種感官體驗的推動,引導幼兒主動創造表現。
(2)美術活動中示范畫的有效運用
根據不同作畫模式和不同的特征和教學方法,形式多種多樣。作畫的工具材料有其特有的操作方式方法,目標的達成因教學不同而需提供示范。新工具材料有時須示范,如毛筆、宣紙的使用。繪畫作為一種形象藝術的表現,只要示范不局限孩子的想象,不固定具體形式,示范畫照樣也能在教學中發揮它的必要性。示范畫包括哪些呢?主要有孩子示范、教師部分示范、名作示范。“孩子范畫”能直接建立孩子的溝通交流,“教師部分示范”避免了孩子對范畫的照搬,“名作示范”的鑒賞可以讓幼兒積存豐厚的知識經驗。如在大班繪畫活動《爸爸》中,爸爸是孩子最了解的親人,每個孩子心中的爸爸都是異乎尋常的。作畫重點要畫出爸爸的形象特點。如果這是一幅一模一樣的示范畫,那這畫出來的肯定不是爸爸,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創造。實踐證明為提高幼兒想象創造力,示范既要幼兒能得到啟示保證幼兒作品“原創性”,也要讓幼兒掌握技能技巧,又要避免照搬產生依賴性,不成為教師作品“影子”。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經驗水平,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要把握示范教學,發揮好示范畫作用,提高示范有效性,使示范為活動“錦上添花”,成為促進幼兒發展開放性、互動型的示范。
(3)對幼兒美術作品創作的有效指導
第一,在自然生活中獲取經驗,給幼兒創設一個自由想象空間。教師多組織幼兒接觸大自然,讓幼兒親自體驗世間萬物妙美,幼兒對事物認識越廣博,想象力越寬廣,越能觸發新的異想,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特征方法。如中班美術活動《桃花》中,筆者帶孩子到戶外找桃花,孩子饒有興致拿起放大鏡,捕捉觀察對象。他們興奮告訴同伴自己看到觀察到的桃花。有的說看到的是5個花瓣的粉色桃花,有的說看到了蝴蝶在采花蜜。當孩子完成自己美術作品時的笑容是那么愉快開心啊,這就是他們自己真正的體驗和感受。研究表明,讓幼兒置身于這樣環境中,有助孩子審美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孩子創造想象的發展。提出問題“可以把媽媽臉型夸張點畫嗎?給她做怎樣漂亮發型呢?給她穿上怎樣時尚衣服呢?”孩子畫得五花八門,有各種形狀的臉、各種發型、服飾等。孩子的遐想是那么豐富,畫出不一樣的漂亮媽媽。原來孩子想象后勁是那么大,他們純真稚氣、奇異想法能給大家以嶄新的啟示。
第二,運用啟發性和開放性語言,激發孩子想象力。教師精心設計好的提問對啟發幼兒創意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好的提問能幫助孩子想得更遠更廣闊。如中班美術活動《裝飾毛巾》,問除毛巾的這一面可用一條直線虛線裝飾外,還可怎么畫線呢?孩子想的都是畫線來裝飾。若這樣問,除掉畫線還可以用其他什么來裝飾呢?這樣幼兒瞬間打開思路了,還可以畫星星、愛心、樹葉等。當教師設計開放性提問就不會束縛孩子,能引導孩子真正思考,更大發揮想象力,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幼兒說出自己心中夢想。教師給孩子指導和幫助時,特別在創意想象畫的時候,應該用賞識的眼光看幼兒,讓其體驗在乎的是過程,這也是大家目標所在。
第三,自然生活界一切物體都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學習內容,拓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幼兒美術教學材料很多,重點在于教師是否能夠認真選擇和使用。如大班想象畫《奇妙的鞋》,孩子通過觀察鞋的外部特征畫出了“鞋”狀潛水艇、消防車;在大班《會變的8》想象畫,引導幼兒可以橫看8、豎看8,多角度去觀察,通過想象幼兒畫出了雪人、不倒翁和天空的小鳥。通過物體、數字等小小導火索,點燃了幼兒想象火焰。自然界一切萬物,如吃、穿、玩的東西、孩子的名字都可作為素材,以它們為分散點,打開了孩子思維的自由想空間,充分挖掘了孩子的創新潛能。此外,也可用故事、猜謎、音樂、游戲等多種手段啟發孩子想象力。如中班想象畫《小狗的房屋》活動,幼兒在故事中聽到小狗的屋頂上雨水漏下來了,孩子專注投入故事中,情不自禁地萌生愛心,當開始繪畫時很自然給小狗畫上了雨傘、云朵、荷葉等給小狗避雨。孩子是在自然輕松愉快中進行活動完成作品的;大班想象畫《大魚的暢想》,幼兒在音樂中感受海底的世界,波光粼粼的海水,緩緩擺動的草兒,悠然自得的小魚兒,幼兒把對音樂的體驗和領悟構畫出一幅幅美好的畫面。
(4)教學活動中注重評價方式多樣性,為想象創造提供發展的可能
第一,孩子自評。自評能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致,得到教師和同伴肯定。激勵孩子自信評價自己作品,讓別人能看懂作品,理解自己創作意圖。
第二,同伴互評。幼兒之間相互評價不僅可關注他人作品,提高審美觀察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學會尊重他人,懂得向同伴學習。當孩子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時,可以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學會客觀看待事物。在互評氣氛中促進幼兒相互尊重、謙虛向別人學習,同時能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第三,教師正確評價。教師要注意評價技巧,大家用激勵的言語、商量的口氣、建議的方式,讓孩子學到看到好作品,學習借鑒優秀名作,不去局限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大膽去思考、去說、去畫。教師只有做好了評價工作,才能推動幼兒創造欲望,使孩子更投入、更有意愿創作下去。
第四,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參與評價。教師利用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文藝匯演等,邀請幼兒家長參與。教師指導家長用表揚的方法鼓勵孩子,而不拿其他孩子作品優點進行對比來批評孩子,要認真傾聽孩子創作意愿,會讀懂孩子作品,給予正面積極的評價,讓孩子樹立自信心激勵孩子。美術教育是培養幼兒想象力、創造力最立竿見影的手段,每個幼兒都有巨大的潛能。
總之,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認識興趣對幼兒學習美術的重要性,調動幼兒學習興趣,使幼兒積極參與到美術活動中,激起他們主動自由思考,充分發揮想象進行創作,描繪出屬于自己心中的偉大藍圖,促進幼兒多元化、全面的發展,這也是幼兒美術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朱玲霞.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J].教育科學,2016(02).
[2]俞茜.“活”策略,“趣”成長——主題背景下幼兒園趣味美術活動的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2).
[3]董紅英.論情境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運用[J].內蒙古教育,2018(08).
[4]許佳瑩.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范畫的有效運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2).